未来的第一站,是您向往中的生活吗

诗佳网

未来的第一站,是您向往中的生活吗?

是的……正在旅途中已近半年

我将普通房车改装成轻越野房车,能去想去的地方,西藏新疆深度游无所畏惧……

未来的第一站,是您向往中的生活吗

从前玩过自行车、摩托车、越野车旅行,优点是:可以更野,缺点是吃住不方便,旅游成本太高。

后来选择了房车旅行,前期投资大,但长期旅行折算下来,旅行成本更低,吃住方便且安全,没有疲惫感,有个健康的身体是旅行的基础。

建议车友:

1,房车适合长期旅行

2,房车的购买前,先试驾,你喜欢的就是最好的,需求不同,结果也是不同的。

3,长期旅行装备要齐全,可以应对各种意外,安全第一。

4,可以冒险,但别冒死!

祝,旅途愉快!

有哪些事是你去广东以后才知道的?

去广东前,以为广东人很有钱!去了广东后,在广东收到过这辈子最小面额的红包:只有1块钱!难道是广东人小气吗?后面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

去了广东才知道,广东人竟然这么会吃!还弄出一个全国出名的“顺德”。

去了广东才知道,广东人爱喝汤,但是却要把里面炖汤的肉都倒掉。这是为什么呢?

去了广东才知道,广东的婚嫁习俗原来和我们理解得很不一样!彩礼也是很出乎意料!

去了广东才知道,广东人对于一个好彩头,有多么看重!

广东人为什么这么看中好彩头,为什么会包出1块钱这么“小气”的红包呢?

但是注重好彩头的广东人,你却千万不要和他们说“祝你全家都富贵”,这又是为什么呢?

广东,自上世纪80年代末就一直是经济榜单第一名。

广东承载了很多人发家致富的梦想,也带去了很多孩子对在广东打工的家人的思念。

今天通过8个知识点,带大家了解更多关于广东的小知识。特别是第八点,肯定会戳中很多广东人的痛点。

第一、独特的饮食习惯:爱喝汤不吃汤渣。

广东,不仅是我国经济大省,,同时广东也是我国著名的美食大省,特别是关于一些“奇特食材”,在广东都是靓汤好原料。

去了广东才知道,广东人是真的很会吃,也很会做美食!

历史上最早的记录关于广东人处理一些奇特食材是从宋代开始的。

不过这个饮食习惯,确实是和广东人爱喝汤的习惯是有关联的,那些奇奇怪怪的食材,都被广东人做成了汤,比如“龙凤汤”。

广东人喜欢喝汤,各种“靓汤”齐齐上阵。但是炖了汤之后,只会纯喝汤。

汤里边的骨头啊,鸡等肉类食材都会捞出来丢掉,只喝那一口清汤。

因为在广东人看来,汤精心炖煮了好几个小时,早就把肉里的营养都炖出来了,炖汤后的肉又柴,又没口感,只有弃之。

整体来说,广东人吃得比较清淡,而且都喜欢吃食物原本的味道。

同时大家可能不知道,辣椒是通过广东进口到国内的,但是广东人其实很少有人吃辣椒,却有很多人害怕上火,所以广东人也经常自己在家煮凉茶。

广东人不仅爱喝汤,也爱吃青菜。广东人说的青菜一定是一个绿油油的叶子菜,一般在外吃饭,必点一个青菜。

第二、美食多,有仪式感

去了广东才知道,广东人的茶楼,可不是单纯的茶楼!

广东人对生活的热爱,是从一份早茶开始的,广东的茶楼都是茶餐厅。

不过在广东喝早茶,可不是说要早上喝茶,而是吃早饭,而且广东的早茶非常丰富,天南地北,各种美食都能吃上,绝对是空着肚子去,扶着墙出来。

广东人不仅爱喝早茶,还会喝下午茶。

早茶喝下午茶,是属于非常热爱生活的广东人的一种生活仪式感。

除了早茶,广东真的不愧是八大菜系之一,一点也没让人失望!

我这里罗列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粤菜,大家一起来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那一款呢?

广东耳熟能详的美食包括:蜜汁叉烧,烧鹅饭,海鲜粥,煲仔饭,广东肠粉,白切鸡……

要说起广东的美食,那也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还得把自己说得饿得不行。

还有就是我的老家离广东近,粤菜对靠近两广地区的湖南人餐桌来说,影响很大。

说到广东的美食,再给大家补充一个冷知识:大家肯定听说过顺德,但是其实广东顺德盛产的是厨师,并不是顺德有很多美食。

第三、广东独特的天气

去了广东才知道,广东的气候非常独特,一般北方人是不可能适应不了。

首先是南方特有的非常潮湿,湿气很重,春天会有回南天,一般都需要常备抽湿器。

夏天很热,且是那种湿热,闷得让人很受不了。

且夏天还经常风大雨大,还有可能遇到某个台风登录……

秋天基本没有,然后到了冬天。 冬天南方的湿冷真的就是魔法攻击!

我知道,那种冷得骨头都痛的感觉,吹暖气长大的北方朋友是不可能体会过的。感觉说到南方的冬天,南方人都是一把泪,个中辛酸,自行体会,不便多言了。

顺便再来给北方的朋友科普一下,广东属于南方,我们南方的蟑螂都很大只。

然后还要告诉大家,南方很多的省份其实都会每天都洗澡的,不仅仅是广东,湖南也一样,除了冬季太冷,会隔一天洗澡。

第四、独特的婚嫁习俗

去了广东才知道,广东人的婚嫁习俗挺清新脱俗的!

上一次的问答和大家说了,我的表嫂是广东人。

但是表嫂在我们老家已经都生活了四五年了,孩子都生了两个了,在他们娘家一样的被当做没有出嫁的姑娘,原因竟然是因为表哥没有去表嫂家正式的提亲下聘礼,以及请娘家人吃饭。

原来在广东人眼里女儿嫁出去了,是必须需要有个流程的,下聘礼只是第一步,由于垮省了,表嫂家也就从简了。

广东结婚在婚礼前应该有:送聘礼,安床,准备嫁妆,上头,梳头,吃汤圆,整套流程!寓意新婚夫妇未来早生贵子,婚礼圆满,未来夫妻同心,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

说到下聘礼,其实广东人对于彩礼的要求并不高,也就是意思一下,同时女方还会回礼送回嫁妆,其实也就是相互讨个好彩头!

第五、喜欢好彩头

去了广东才知道,广东人多么喜欢啥事都讨个好彩头!

比如说年后上班的第1天,领导一定会给员工发个大红包,这叫开工利是。

那大家知道为什么广东人叫红包“利是”呢?

广东人称顺顺利利为“利利是是”,所以一般在给红包的时候都会称之为“利是”,给的时候也会说利利是是,意思是希望红包能带来好运,一切顺顺利利。

开头和大家说的,我这辈子拿到的最小面值得红包也是在广东,就一块钱。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广东,过年给小孩的红包一般1块5块10块都有,亲戚家孩子给个50-100,给家里老人200。

不像内地有些地方发个红包几百上千的,比如浙江,一个红包2000起步,广东人明显在红包这件事情上没有这么卷。

不过按照广东人的习惯,结了婚就应该给晚辈派红包,没结婚的话可以一直拿到红包。

在广东喜欢广东人,也会很喜欢一些有好彩头的数字,比如说6和8。

不过红包在广东人的日常生活中,其实还蛮多见的,但是都不会装太多,比如月月红,以前有人包1.2,后面包12块。

广东人眼里红包不在于数额多大,在于送红包讨个好彩头,寓意顺顺利利。

我老家派发红包的习惯,后面也变得跟广东人发红包越来越像了。

刚提到广东人很喜欢讨个好彩头的事情,广东人过年最喜欢采购的年货之一就是金桔树。

到了过年,家家户户都抱着一盆金桔树回家,寓意新的一年大吉大利。

放家里,放公司,看着接满果实的金桔树,承载着广东人对于未来生活变得越来越好的期盼。

第六、交通便捷

去了广东才知道,广东的交通简直太便捷了!

但是你不知道的是,广东省广州市的地铁是世界上最长的地下隧道!

你或许也不知道,广东的车牌号的代码26个字母竟然都被用完了。所以现在从第3位开始排字母了,大家可以猜测一下广东到底有多少车?

这果真是只有广东1.2亿人口的大省才可以做到的啊!

广东开发了很多市际交通,比如说珠三角为了打造一小时生活圈,开通了城际巴士。从东莞到惠州直达,快速地连接了广东省内的18座城市,让岭南通与八达通互联互通。

广东也发展了自己的轨道交通,高铁和普通铁路,地铁电车等同时在这座生机勃勃的城市运转着。

同时广州还有水运,广州,深圳,珠海,汕头,这些都是沿海的港口。同时也还有湛江,惠州,东莞,潮州等等。除了这些沿海的港口,还有内河的港口,比如清远港,肇庆港,佛山港。

当然广东的飞机场也多。

广东境内有很多机场打造5+4骨干机场,这些机场将分布在珠三角地区,连接整个珠三角与其他城市。包括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湛江吴川机场,珠海金湾机场等等。

广东境内的火车站也是非常的多,全年人流量非常大的火车站包括:广州南站,广州站,广州东站,深圳北站等等。

不过广东的交通,特别是那几个大城市,是真的很拥挤,上下班高峰基本坐公共交通简直不用扶手,甚至有可能被挤到悬空!

这真的不是在夸张!

第七、低调的广东人

广东除了有钱,还有大把的美食,也还有一大群可爱的广东土著,广东因为一些可爱的本地人,变成一个有温度的省份。

广东土著真的是一点也不注重外在形象。

在很多广东一线大城市,土著的广东人穿着拖鞋短裤,但是他很有可能是一个大老板,也有可能是一个有一栋楼的大房东。

在广东城中村买菜的大爷,菜比市场还便宜,看着穿着不怎么样,却有可能是这一片的房东,为啥来卖菜?大爷只是想给来广东打工的上班族们提供点便利,是变相的精准扶贫!

在广东,真的不好小看任何一个衣着普通的人,广东人只是喜欢财不外露。

第八、经济发展不平衡

都说广东是经济第一强省,GDP超过了俄罗斯!但是去了广东才知道,广东的经济发展其实相当不平衡。

广东是唯一一个拥有广州和深圳2个一线城市的省份,省内GDP大部分也是由领头的几个大城市在跑数据。

但是广东除了珠三角地区,其他地方人均GDP竟然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

也就是说:非珠地区的经济其实并不太好。

所以也有很多非珠地区的小伙伴们,一直在想要呼吁广东重视非珠地区的经济发展。

先富带动后富,让大家都一起富起来!

写在最后

去了广东才知道,其实如果待在广州和深圳,其实并不需要会粤语,广东的外地人比例很高,而外地人主要讲的是普通话。

因为越来越多的来自天南海北的朋友,相聚广东,广东也变得越来越包容。

广东的经济繁荣,也带着在广东打拼的大家,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愿祖国繁荣昌盛,愿百姓们都幸福安康!

未来啊,只会越来越好!

大家疫情宅在家里都看了啥优质电影?

我推荐一部韩国电影《釜山行》。疫情之下,会对这部丧尸片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在危机面前,更能完整地了解人性,也更坚定亲情的坚固。

一,揭示人性的好电影

“比鬼神更恐怖的是人心。”

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是在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里,故事里人心可怖,为了利益可以放弃亲情友情以及爱情。

韩国电影的长处在于挖掘人性和小细节。这部丧尸片从一对父女,一对夫妻,一对姐妹和一对恋人出发,描写了病毒感染下的形形色色的人群。

善良,自私,友爱,残忍。这些关键词都在一个个普通人身上呈现。

善和恶不过是一念之间的事情。在危机下呈现的人性,才是最真实的。

二,揭示亲情坚固的神电影

影片男主是个自私自利的基金经理,被众人骂成吸血鬼,连妻子都离开了他。

但就是这样一个只为自己考虑的人,却在病毒肆虐中成为了一个愿意帮助老幼病残,并最终“自我牺牲”的有大爱的人。

从小处来看,这是一个描绘父亲对女儿深刻的爱的亲情片。即便大难临头,亲情永远不散。

在疫情下,这部有现实又有感情的电影推荐给大家,希望能得到启示。

秦皇岛未来房价会怎么样?

秦皇岛未来房价会怎么样?个人觉得秦皇岛会随着全国房价走势的大气候波动,但涨幅肯定靠前。大家可以看看政府公布的全国涨幅前一百的城市名单,秦皇岛市排名基本上都是靠前,做为一个全国三四线城市,人口只有三百万人的秦皇岛市,房价为什么涨幅靠前,现在早已经突破一万大关了呢?我觉得有如下三点原因:

一是秦皇岛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的。秦皇岛市地理位置优越,背靠京津两大直辖市和河北经济最强市唐山市,又是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交汇城市,水陆空交通发达,所以就能够吸引京津唐和东三省乃至全国人员到秦皇岛市置业发展。

二是秦皇岛市独特的气候条件决定的。秦皇岛市处于渤海湾的底部,气候条件十分优越,冬天不冷,夏天不热,靠海但基本上没有台风的危害,是北方乃至全国少有的有山、有水、有海、有关的城市,是中国著名的“夏都”,是北京的后花园。优美的环境,温润的气候,自然就吸引人员到秦皇岛市驻足观光。

三是秦皇岛市独特的文化内涵决定的。秦皇岛市做为中国的一个三四线城市,三百多万人口,却拥有河北省排名第一的燕山大学,河北省唯一一所985和211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中国唯一一所环境类本科院校河北环境学院等十几所大学院校,这些大学院校的存在为全国也为秦皇岛市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秦皇岛市比较高的人文素质,也是吸引全国人才流向秦皇岛市的原因之一。

四是秦皇岛市重点发展的康养城市定位决定的。秦皇岛市是全国康养城市20强之一,是全国最适合养老城市10强之一,是全国文明城和卫生城,也是全国森林城市,这些城市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

你相信现世报吗?

小珍是老家一个亲戚,这侄女挺苦的,本以为出嫁有了小家庭会好起来,可她却是从这个坑里跳出去又入一个更大的坑。她婆家那个坑简直就是一个无底的黑洞。

许多人说:“小珍婆家这么干就是缺德,这报应来得也太快了,妥妥的现世报啊。”

我听说了小珍的事儿,想了很久,觉得是不是现世报不好说,可能是赶巧了吧。

小珍是家族大哥家的养女,大嫂30多岁还没有生养孩子,两口子急得不行,听老人说可以抱养一个孩子养着,可以引来自己的亲孩子。四岁的小珍就是那个“药引子”被抱了回来。

说来也奇怪,这孩子来到大哥家两年多,大嫂真的怀孕了,生下了一个儿子,隔了一年又生了个女儿,大哥大嫂儿女双全了,可喜可贺的事儿。可是小珍却成了家里那个多余的人。

大嫂想把小珍送人,大哥舍不得,小猫小狗养几年还有感情呢,何况一个孩子?小珍一直很乖,当初抱回家时,他们就知道小珍亲生父母是工厂里流水线上的两个小年轻,他们俩都还不满20岁,自己还是一个孩子。两个人在出租屋里偷偷生下孩子就消失了,孩子留在了屋子里,房门锁着。也是这孩子命大,赶上房东去催房租,拿备用钥匙开的门,这才发现了这个可怜的孩子。

房东心眼好,把孩子抱回了家,她自己岁数大了,养不了,就送给一个亲戚领养。后来这个亲戚两口子离婚,谁都不要这个孩子,兜兜转转,大哥把这孩子抱回家时已经四岁半了,大哥给她改名小珍。

小珍在大哥家里就像一个透明人,不缺她饭吃,可是没有人给她爱。

她没怎么读书,早早的退学在家里哄弟弟妹妹,那时她自己也还是孩子,瘦弱的她后背上背着妹妹,手里牵着弟弟,烧火做饭干家务。她不爱说话,受了委屈,被大嫂骂不吭声,被打也不哭。最多是大哥这个当爹的跟她说两句不疼不痒的话,小珍低着头依旧不说话。

15岁,小珍就出去打工了,大嫂只允许她在家附近打工,怕她去远处了再也不回来,那不是白养她一场了吗?留在身边好控制。

这一留,就把小珍留到30岁,留成了一个老姑娘。家里需要钱供弟弟妹妹读书,需要钱给弟弟买房娶媳妇,需要钱给妹妹赔嫁妆,小珍得一一去完成,这是她的使命。

后来她父亲又病了,肺结核,需要将养,需要钱。这时有人来提亲,男方是丧妻的,家里有一个5岁的儿子,经济条件还说得过去,媒婆说男方愿意出8.8万彩礼。

大嫂十分乐意,一口气就答应了,拿到8.8万块钱,小珍最后的一点利用价值也被大嫂拿捏得准准的。

小珍婆婆家是普通农户,家里兄弟两个,小珍嫁给的是这家的小儿子刘权。公公早就不在了,婆婆是村里有名的泼辣角色,外号惹不起。

小珍嫁过去时兄弟俩早就分家单过。婆婆喜欢大儿子,就一直跟他们过,帮助大嫂带孩子。对小儿子一家基本不管不问,小儿媳去世以后,留下一个小孙子路路暂时由奶奶带着,奶奶怨声载道。

小珍新婚那天晚上,婆婆把路路就给塞进了洞房:“你们自己带吧,你大哥家的两个孩子就够我累的了,这几个月累死我了。”说完就走了。

新郎官刘权抱着自己的儿子半天说不出话来。

还是小珍把孩子带到外屋给他洗了洗脸,把他安置到婚床上睡下。

“我打听过你是一个善良的好姑娘,相信你会善待我儿子。我也会对你好的。”

刘权话虽不多,可句句说到点子上。

“我妈偏心我大哥,不会帮助我们,我出去挣钱,她可能还会刁难你,你别跟她硬碰,有什么事儿等我回来。你在家照顾好孩子,看好家就行,我发了工资就转给你。”

刘权方方面面都叮嘱了小珍,就返回去上班了。

家里就剩下路路和小珍娘俩。小孩子嘛,你对他好不好他心里都明白。妈妈生病去世,他不得不跟着奶奶一起生活在大伯家,受了不少委屈,现在跟新妈妈一起生活很快就适应了。也就几个月吧,路路跟小珍就亲近起来。给在外地的父亲打视频时,也是一个劲儿的说妈妈好,看到儿子阳光灿烂的样子,刘权提着的心彻底放下了。

刘权在建筑工地上开塔吊,工资不低,每个月发下工资,自己留下点生活费都给小珍转过来,他们俩商量着等攒够钱就到城里买楼,过更好的生活。

小珍从不乱花钱,每个月月底,都跟刘权报账,让他看家里存款余额,她说等路路上小学了,自己也找一份工作,跟他一起攒钱。

小珍怀孕了,整个孕期没有人照顾她,都是她自己一边照顾自己,一边照顾路路。

刘权不放心,给婆婆转了钱,让她抽空过来照顾照顾小珍。

“妈,小珍月份大了,您过去帮帮她,以后这三个月我每个月给您砖2000块钱做辛苦费。”

婆婆满口答应,拿钱也拿得痛快,可是她没有给小珍做过一顿饭,天气下雨路滑,小珍去幼儿园接路路犯怵,请婆婆帮忙去接一下孩子,可是婆婆却不管:“等我这圈麻酱打完再说。”

小珍咬咬牙还是打着伞出门了。人家幼儿园老师看着担心小珍,天气不好的时候都是老师把路路给送回来。

小珍生了一个儿子。

两口子更有干劲儿了。小儿子四岁时,他们在县城里买了楼房,他们计划着继续努力再买一个楼房,一个儿子一个。

可是天不佑小珍,一次工地事故,丈夫刘权去世了,扔下小珍和两个儿子。

在办理刘权的死亡赔偿时,婆婆和大伯哥跳了出来,积极争取多赔偿,小珍还很感激他们。可是赔偿款下来却打到了婆婆的账户,小珍找她去要,婆婆死活不给。

小珍带着两个儿子加上楼房的房贷,生活陷入绝境。

在村委会的调解下,婆婆从100万赔偿金里只肯拿出10万给小珍母子。万般无奈,小珍将婆婆告上了法庭,判决下来,婆婆得到30万,剩下部分都是小珍母子三人的。

“就是坐牢我也不给,路路不是她亲生的,给她拿着我不放心。我孙子路路的钱必须给我。”

不久,大伯哥买了楼房,还买了汽车,动用的就是这笔钱。小珍申请强制执行,最后也只要回来40万。

小珍赶紧把房贷的尾款还了,给两个儿子每个人存了10万块钱的教育金。小珍照顾两个孩子,每天把他们送到学校,自己去做五个小时的小时工,基本够娘仨个的开销。

她跟婆婆打了官司,更不敢回农村的家了,回去拿东西,次次被婆婆追着骂,她惹不起她,更骂不过她。

不久,村里有人给小珍打电话,告诉她婆婆把他们的宅基地和房子给卖了,好像卖给刘权的亲叔叔了。

小珍一听就急忙赶了回去,婆婆说:“房基地是刘权爷爷名下的,我有权卖。”

“刘权说分家的时候给了他,分家单上写着呢。这房子也是刘权自己翻盖的,就是刘权的啊,将来也是刘权两个儿子的。”

“我等着钱用,跟你叔叔已经签了合同,交了钱,你说什么都没用。”

小珍哭着去找叔叔,叔叔很不错,当着小珍和婆婆的面就把合同撕了,让小珍婆婆把钱还给自己这件事就作罢。

婆婆听叔叔让她退钱,坐在地上撒泼打滚大哭。就在那儿喊天塌了天塌了。

原来,大伯哥半年前查出了尿毒症,现在不能挣钱,靠透析维持着,这个病可是一个无底洞。当初用弟弟刘权赔偿金买的汽车也卖了,下一步就是卖楼了。大伯哥家的两个孩子都不大,还在读书,楼房也有贷款,大嫂心有不甘,闹着要离婚。婆婆为了留住大嫂,分担大儿子的医疗费,动了卖小儿子房子的念头。

小珍回来这一闹,全村人都知道了,婆婆才又哭又闹。

“我求求你了小珍,让我卖了吧,给你大哥治病,留住你大嫂,我那两个大孙子不能没有妈,你大哥不能没人照顾。”

“如果是我的,我可以给您,可它是刘权两个儿子的财产,他们还小,我不能替他们做主。”小珍咬咬牙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小珍家的事儿成了街坊邻居饭后的谈资,大部分人都说小珍做得没错,也有人说小珍婆婆对小儿子一家太差,大儿子一家也不厚道,联合老太婆欺负小珍孤儿寡母,强占刘权赔偿金在前,又要卖人家房子把娘三个扫地出门在后,现在这样是遭报应了,来得这么早这么快,真是现世报。

别人怎么说是他们的嘴,控制不了,小珍不敢这么想,吃五谷杂粮哪儿有不生病的?赶巧了而已。

不过,人活着只要对得起自己良心,良心也不会亏待任何人。

小珍就想守着两个儿子好好过。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85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