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泰发债价值投资分析,为何诺安成长混合业绩不佳?
2020年人气最高的网红基金应该就是属于诺安,其次就是招商中证白酒,与诺安属于同一阵营的还有一个叫银河创新的。如果你保持着对于基金市场的一份敏感性,那么你几乎可以在任何的投资相关的讨论群或者是平台上看到这三只基金出现。
言归正传,说回当前的诺安成长混合。这支基金我也有投资,入场的时间是在去年的下半年目前盈利超过40%。诺安成长混合它是股票型的基金,他的操盘经理蔡嵩松一度因为诺安成长混合而上热搜,赚钱的大家喊他蔡经理,亏钱了大家喊他蔡狗。
截至目前已经达到了327亿元的规模,与一年之前我入场时的规模相对比增加了不少。总体而言,这支基金它重仓的是半导体的股票,在去年一整年的A股市场中半导体它的上涨幅度是比较大的。而它的持仓规模一度能够上涨原因很简单,一个就是它的网红效应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投资者的关注以及尝试性的投资。
第二个就是当前的媒体宣传和过去一年的A股市场黄金赛道中,半导体作为科技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它未来的成长性是特别大的。假定一个相对应的时间五年,五年之后再来看当前半导体这些股票肯定会有非常大的业绩进展以及相对光明的前景。
当前科技兴国的大背景之下,芯片以及半导体都是国家重点的科研方向。这些优质的企业本身就被大部分的投资机构不断的抱团,如果直接投资股票的话,具有一定的追高风险,但是基金市场而言可以相对分散,所以只需要采取定投的方式,站在未来的时间角度上来看当前的诺安混合成长还是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似乎也能够理解为什么诺安、银河这两只基金的规模能够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增加如此之快。对比当前的美股和A股市场市值排名前10的股票,能够发现美国绝大多数都是属于科技股,所以A股市场未来的具有业绩和强劲研发能力的半导体企业同样值得期待。
短期内半导体板块调整完整之后,应该会有同样优秀的表现,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募基金和投资机构开始抱团优质股,之前上涨幅度较大的半导体股票经过调整后也会迎来新的上涨,那么诺安成长也会有不错的表现。
牛市买基金好还是股票好?
如果是在以往我肯定会建议在牛市里面买股票,但是现在我只想说:如果你不是炒股特别牛,就去买基金吧!
01牛市的股票是不是觉得牛市肯定要买股票,这样才能挣到更多的钱,可能几天的时间就能让本金放倍,最好的例子就是2015年的那波牛市,不管买什么股票几乎每天都是上涨的。确实在牛市中股票价格是能够快速的翻倍的,如果买对股票,在一轮牛市中让资金翻倍甚至是翻个三五倍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是现在的市场来看,即使是牛市,买股票也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从2019年到2021年的今天,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余点,上涨幅度超过45%,但是仔细的分析一下这两年时间内股价的变动就会发现,实际上大多数股票价格是没有达到这个涨幅的,甚至还有不少的股票价格是低于2440点时的价格。
现在是牛市吗?
很显然现在是牛市,但是现在的牛市被不少人称为“股灾性牛市”,也就是说即使是牛市,但是你上市公司质量不行,没有投资价值股价也不会有比较好的涨幅。
相对来说现在的市场要比前几轮牛市要理性的多,不再是无脑上涨。理性的好处就是真正有价值的公司股价能够上市,不过对于不会挑选股票的人来说牛市炒股则挣钱效应比较低下。
02牛市的基金因为基金投资的是一揽子股票,相对来说基金单日的涨幅是不可能高于单只股票的涨幅的。如果是在普涨的行情里面,基金在收益上要跑过单只股票是比较困难的;但是现在的市场却不再是普涨的行情,即使是牛市该跌的股票还是会下跌的。
投资基金最大的好处就是基金经理或者说基金团队是专门吃投资这碗饭的,要比绝大多数散户的投资能力强很多,再加上会有专门的调研团队会研究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选择优质上市公司股票投资的可能性更大。
从2019年初到今天,上证指数确实上涨了不少,但是个股上涨比例却并不如想象中的高,正收益的个股比例远不如正收益的基金比例。
小结:如果对于个人的投资能力非常自信,那么肯定炒股是能过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的;但是如果并没有非常强的投资能力,那么投资基金才是最好的选择。
03基金会翻倍吗?如果对收益的要求并不是让本金翻好多倍,只是让本金翻一倍,那么在牛市里面买基金完全是可以实现的。不妨看看下面三个数据:
①2019年基金收益率在100%以上的基金有11只;
②2020年基金收益率在100%以上的基金有80只;
③2019年到2021年初,两年时间基金收益率在100%以上的基金有1698只。
那么现在这轮牛市走完了吗?很显然并没有,目前上证指数才3500点不到,这轮牛市还远远没有到头,而等这轮牛市走完,收益率在100%以上的基金只会更多。
综上:牛市是选股票投资还是基金投资还是要看个人的投资能力,如果投资能力非常强,那么就选股票;如果有一定的投资能力,那么选择基金和股票同时投资也是可以的;如果投资能力比较弱,那么基金才是第一选择。
挣钱不易,将本求利。我是@易将学财,欢迎转发关注一起学习更多通俗财经理财知识吧!
你们在股市亏了多少钱?
做为一个20多年的老股民,我有过多次亏损割肉的经历,曾经彻夜难眠,甚至于起过自杀的念头。
我正式入市交易在1997年的3月中旬,而更早在90年前后就已经开始关注股市,有意识地寻找资料学习投资知识。
注:不断地纠结、思考,在投资中我们已经习以为常
我的第一次割肉体验
现在我回过头当时的大盘走势,心里认识非常清晰。但是当时我并没有大势的概念。所以一进市场,我觉得大盘已经涨了好多了,这时候一定不能搞长线,得做短线。
我建仓时当时选了两支股票,神马股份与中山火炬。这两支票我最终选了中山,因为中山的市盈率更低一点,我觉得要更安全一些。买入后的两周末,中山涨幅50%左右,神马涨幅100%以上。
两周之后我又换股操作。因为我入市之前做过认真的学习,各个技术指标讲起来头头是道,所以,我当时在交易大厅和人聊股票,听的人很多。这个时候,我的心理就膨胀了。
4月底的时候,我感觉大盘量太大了,而且日线上看有顶背离的迹象,我清仓了。完美地在接近1500点的时候清仓了。我清完仓以后,还有朋友给我打电话来,告诉我股市太火热了,管理层要动手整顿违规资金入市。
你可以想想我当时是多么的骄傲自信,我不需要凭借任何内幕消息,我自己就判断逃顶了。
于是,在大盘跌到1400时,我又分析,大盘不大可能单顶回落,至少应该构一个双头,于是我又抄底进了。当时我选了两支票,一支是中国嘉陵,另一支是东方通信。考虑了估值,我选了中国喜陵。
再考虑到风险控制,我最后决定抄底200股中国嘉陵。18元略过一些的价格,我投入的资金够少吧?当时我已归还了5000元借款,帐户里近20000元市值。我觉得我够谨慎了。
大家可以自己找我提及的这两支票当时的走势。中国嘉陵在大盘重返1500点的过程中,根本没反弹,东方通信却反弹得非常厉害。
中国嘉陵一路跌到12块多,我在13块左右将剩余资金全部补仓,大家知道,到6月,它出现过一波反弹,最高冲到17元以上。我又盈利了,大盘此时已经从高点跌下来2-300点,但是我居然挣得比头部的时候还要高。
这个时候,我应该是清仓出逃的。但我这时候还不懂长线大趋势,思维整天钻在日线形态上。考虑了7月1日香港回归,我想着到时市场会涨,所以我决定继续拿。
然后嘉陵就是一路下跌,我眼看着它跌破成本,帐户由盈转亏,但我就是下不了手割肉。我没有思考过摩托车行业的景气情况,更对股票的趋势分析一窍不通,但我感觉就是不对劲,因为按大盘的走势,它不应该这么跌啊。最终在11元左右时,我下定决心,割了。
这是我第一次割肉,割得痛彻心肺,一把亏损9600元。
9600元,是我当时的两年以上的工资收入,我居然就割了!我自己也要为自己点赞,因为后面嘉陵的跌势连绵不绝,到05年的时候,才迎来了它的又一次牛市。我如果不割,它会一直跌到2块多钱去。
注:投资是一件极高风险的事情,那些盲目乐观的朋友,长期看下来,最终多半投资失败。
之后的割肉经历
我为什么不说第二次割肉,这是因为,第二次割肉我的印象已经不深了。有了第一次割肉以后,我再割肉其实已经不再受舍不得这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了。只要是我判断应该割,我就能下手割。
大多数散户不肯割肉,还停留在第一个层次,就是因为舍不得,所以不割肉。不割肉,也许总有一天会涨回来,所以他可以无视帐户市值的变动。这不过是一种躬鸟心理罢了。
我之后的数次割肉,都与遇到爆雷股有关。一个是康赛集团,这支股在22-24之间的平台长期横盘震荡,我研究它的年报后认为估值30倍左右,行业也不错,还是次新股,应该能走出一波牛市,于是建仓,结果它最终跌破20元,然后传来消息它财务造假。
连续的跌停,我天天9点不到就跑营业厅持单,终于在第三个还是第4个跌停跑掉了,后面还有一个跌停,这支票,我之后再没有关注过。现在好象改名重组成闻泰科技了。
还有一支票,大庆联谊,也是20多买的,同样是造假上市,不过这支票破位下行的时候,一天6-7个点,我当时犹豫了,是在14元左右才跑的。
还有四通高科、红光实业等等,反正割过好多肉,但是我并没有总结出什么,只是怪自己眼光不够,上了财务报表的当。所以就是到现在为止,我对财报也是报以怀疑的态度,姑且当它是真的,但如果走势不合理的时候,我还是坚决要跑。
98年到01年间,我做过无数次的短线,割过好多次肉,但我市值仍然达到了3W元左右。
我的最后两次割肉
我的最后两次割肉,发生在2015年和2019年。从01年到19年这么漫长的时间里,我没有过大的割肉动作。这不是说我的操作完美,实际上,我有很多应该的割肉动作,却没有割。
01年6月到05年6月,是一次大熊市,但我中间失去自由两年左右,对股市失去了兴趣,放任持仓下跌。当时心灰意冷,毫无斗志,支撑我活着的信念无非就是上有老父下有妻儿。
05年初的时候,我的市值从3W变成了3000,但这个时候我开始振作起来。然而老婆对我炒股毫无信心,家里仅有的5000元要可借朋友也不愿意让我用。我为了证明自己抄底的正确,用帐户里仅有的200多元现金,买了一手彩虹股份。
我当时帐户里就两支票,一个是天津磁卡,一个是彩虹股份。到06年的时候,这两支2元以下的股票,前者涨到9块多,后者涨到5块多。然后我就清仓换股。又进了川投能源和江山股份。这些都是做长线的。一直拿到07年年底,08年初,他们从高点50元左右回落,打到35左右确认长线走坏后我才清的仓。
所以,长线投资的理念,我是从05年开始才付诸以实践的,虽然早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我就认为散户应该搞长线投资,但短线是那么地富有魅力,总是让人欲罢不能。
注:财务爆雷让我们感受到现实比戏剧更荒谬。
09至11年的行情我也做得不错,但是后期我换股到东方电气,在月线走坏出卖点后,我因为给朋友推荐了这支票,朋友不肯走,所以我最终也犹豫之下没有清仓。
这是最痛苦的套牢经历,没有之一。原因是从05年开始,我就发誓再也不赔钱了,但这一次,我从22元左右的成本,一直跌到8块多。硬是没有割肉。
当时认识上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认为当时管理层停止核电发展是错误的,核电必须重启。是的,核电重启了,但是那是到了2015年。
这一次的套牢经历,让我认识到,必须顺从大趋势,而不是对基本面价值分析过于迷恋。
15年股灾中我还有一次大的亏损经历,那是因为和家人炒架,情绪失控下,满仓加融资吃了股票,然后冷静下来要打的时候,天天跌停跑不掉,三个跌停后我才割肉清仓。这一次,只能让我高度警醒自己一定要做好情绪控制。三个跌停,亏损50%以上,是我炒股以来第三次重大损失。
2016年初到2018年初之间我投资二线绩优兰筹,做月线级别波段,收益很不错的。18年2月大盘又进入单边下跌市,我再一次犯了老错误,在持有的股票趋势走坏后,坚持价值分析,认为宜长线持股,应该可以抗过熊市。
我印象里,10月最坏的时候,我帐户里保证金负10W以上。当时的心理压力好大,我就一个戏地反省,为什么,我一定要坚持价值投资,而忽视大趋势走坏?我对所持个股的业绩判断,就差几分钱,但个股的走势却和我的预期相反。主力为什么敢于向下做?
我认为,主力研究力量比我们散户充足,他一定是认识到了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因素,所以敢于向下打,打下去以后有信心再拿回筹码。我们散户没有能力做到像巴菲特一样的价值研究深度,既然如此,又何比在一支股上吊死?
注:大势在手,天下我有!永远不要与下跌趋势对着干。
因为近两年的具体个股操作,说出来可能违反平台的规定,所以我就不提个股名称了。
19年上半年,科技股走的很强势,但我持仓的二线绩优蓝筹表现很一般。三月底,我终于想通了,做股票,就要以牛换熊,要强换弱,要拿最强的牛股,而不是在所谓价值蓝筹上死等,所以,我割肉了手中所持的个股,亏损30%左右,换仓到了科技股上。5月大盘暴跌,我减仓做T,重新整合,在6、7月完成了仓位配置,一直至今。
我认为,现在自己的割肉水平,已经达到了第二次层次。第一个层次,无非就是克服舍不得的心理。第二个层次,是知行合一,顺从大势。短线上的下跌,可割可不割,这些现在在我看来,都是无所谓的。但只要一支个股,长线大势走坏,那么我就会直接清仓,根本不考虑自己的成本是多少。
散户的买卖决策,经常是根据自己的持仓成本。赚了的时候还好说,打也就打掉了。但只要是亏损的,则大多必然是犹豫不决。这是连第一层次的割肉水平都没有达到。
短线操作而言,只要走势不及预期,就立马割肉,然后考虑下一次操作,这是铁的纪律。但我现在是一个以长线为根本的操作者,所以,我的割肉思维,就是大势走坏坚决清仓,中短线走坏,则考虑适当减仓,或者不减也无所谓;中长线走坏,则减去大半仓位,但一定要留底仓。总之,对自己的操作,要心里有数,对个股的长、中、短三个层次的趋势状态要心里有数。
失败是成功之母,亏损是最好的老师。亏损的痛苦几乎让人心理崩溃,但只要能从失败中走出来,人生就一定会进入新的境界。
可转债是否稳赚?
理论上说,可转债是一个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投资品种。因为可转债是一种可以转换成公司股票的债券,持有人可以选择持有债券到期,所以价格一般不会跌破100元;又由于可以转换成股票,所以债券价格会随股票价格波动,有时涨幅还会比较可观。
2014年8月,我选择重仓中行转债,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1、当时中国银行业绩优秀,2014年净利润增速超过10%;
2、中国银行估值很低,市盈率只有4倍左右;
3、中行转债比股票的价格更低:当时价格为103元,与股价基本相等,但要多一年的债券利息,还可以避开股息税;
4、转债比股票更安全,因为就算价格跌到100元,拿两年债券利息也可回本。
买入中行转债后,2014年11月中国银行的股票开始上涨,中行转债的价格也跟随上涨,最高涨到150元左右。
考虑到这基本是一笔无风险投资,收益还是令人满意的。但是,如果高位买入可转债,也有被套甚至亏损的风险,所以买入的时机还是非常重要的。
恒生电子在AI领域的地位是什么?
马云说,银行不改变,我们改变银行。2013年的时候,支付宝已经改变了银行,把银行变成了通道,因为你的钱虽然从在银行开始,但是最终去了余额宝。
而收购恒生,是在实践马云用阿里云改变券商的又一梦想。
云战略是马云很早之前就部署好了的,2013年1月,就和万网合并成为新的阿里云公司,收编了万网下所有的域名,给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券商的经纪业务,其实就是一个通道——票登记在中央结算公司,钱在银行,交易撮合是在交易所。而大部分的券商,是没有自己的IT团队的,更不用说研发云和金融的结合了。
那么,收购恒生后,阿里云可以借助恒生已有的金融客户,是一个很好的把阿里云切入进去的点。
往面上说,在数字经济已经拉开大幕的背景下,恒生运用云原生、高性能、大中台、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让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资产、服务客户,帮助客户实现数字化产业升级。
往里子说,恒生帮助券商上云,以后券商就真的只能是那个收收万三万二交易手续费的通道了,还有开户的体力活;咨询、服务都可以由阿里云提供。包括现在的程序化交易、高频交易、量化交易,都可以直接挂在阿里云上。
越看越像是要改变券商了!首先便是成本降低,不用买服务器,都可以在云上搞定。但是,再往后,小券商就岌岌可危了。
这几年,可以看到恒生的研发团队规模极速扩张,已经达到了4800多人,占总员工6成,是同花顺的1倍多!
研发费用4年累计高达50个亿!尤其是2019 年,研发费用15亿,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成。而且全部计入费用化,没有作为资本支出,说明公司对未来这块业务的转换成收入很有信心。
也的确是,2019年9月,财通证券和阿里云签署了战略合作,共同建云。
和同花顺、东方财富等非银金融服务商不同,恒生电子在2018年业绩并没有下滑,3年业绩都增长。尤其是2019年,净利润14个亿,同比增长1倍多!但是却在别人一季度业绩都好转的时候,亏损了。
调整差不多已经结束!下星期是上车的好时机,跟上老邱的操作,翻倍复利之路要开始了!
这是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主要是投资的58家公司的股权,这块资产占总资产2成,将来恐怕还是会经常变动。不过,公司预收账款12亿,同比增长20%,表明对下游有议价能力。所以,公布年报后,股价对此没啥反应!
如果说2015年,3个非银金融巨头:恒生、东方财富、同花顺都还差不多,那么,过了5年,3家定位明显有了区别:
恒生电子,借助着阿里云,将来更多会朝着机构走,不局限于券商,发展云和金融的结合;过去市值从百亿到千亿,不过10年时间。
虽然也在布局智能投顾,主要金融 AI 子公司中,恒生聚源表现较好,2019 年营业收入达1.64 亿,但是净利润还是亏损了2200万。
东方财富,收购了西藏证券后,更像是互联网券商了,提供全系列金融咨询服务;但是不涉足投行资管业务。特色是“股吧”,是股民交流的地方,人气满满;天天基金,销售量大。员工3200人,保荐人4个,基本没啥研发人员。
同花顺,往智能投顾方面更多,这块业务收入也是3家中领先的,研发人员2100多人,仅次于恒生。个人、机构都喜爱用的智能选股、行情分析系统,方向是:智能+全球。
3家都有特色,都是非常不错的!所以股价都创出了2015年的新高,代表着未来金融、科技领域的方向!
从股民的行为看中国的金融发展——从自己听消息炒股,到买基金,到最后特别有钱的请私人银行投资顾问,一般股民就可以用智能投资顾问。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支持的算法下,个人根本干不过机构和市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