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盾号,1130近防炮可否在靶船上做实弹拦截实验?
题主的意思是把1130安在一艘靶船上,然后用导弹攻击靶船,通过1130近防系统来自动拦截导弹?这个想法挺有趣的诶,似乎能够检验出1130近防系统真正的拦截能力。但是又好像不切实际,成本似乎有点太高,难以承受。我国具体的测试过程和方法目前无从得知,但是目前美军对军舰近防系统的测试采用的办法有两种。这两种方法分别针对近防系统所要防御的攻击目标,分别是飞行器和导弹。美国航母近防系统的海上测试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使用无人机作为靶标,另一种则是使用不携带弹头的导弹作为标靶,当然,这枚导弹的目标肯定不是测试航母。2014年,美国航母“罗斯福”号,进行过一次类似题主所说的测试,当然,不是真的发射导弹要把“罗斯福”号击沉,而是采用的拖曳飞行靶标来模拟来袭飞行器。其实这种测试方法和真实的作战环境有着较大出入,因为战斗机属于有人驾驶飞行器,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根本无法做到完全模拟。但是,得益于今天计算机的发展,可以根据一些模拟的数据,经过计算机的大量运算而得到需要的相关数据。所以说根本没必要牺牲一整套的1130近防系统放到靶船上去被导弹一下一下打然后收集数据来确定1130近防系统的拦截率。军工,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行业,任何一款武器走上岗位之前都要经过非常严苛的测试。近防系统作为军舰的最后一道防线,可以说在导弹防空火力网被突破以后军舰能不能活下来全靠近防系统的拦截。这是1130,又黑又粗,观瞄系统长得也不一样。细一些的是730,新下水的军舰几乎使用的都是1130。
要真的因为近防系统的质量问题在战争中军舰被击沉了,我估计从研发到生产的所有人都得上军事法庭,要不吃花生,要不在监狱里度过青春岁月。我国的1130型近防炮从设计定型到服役部队要经过无数次的测试,测试的方法并不是像题主说的这种直接的方法,而是通过全国各地的试验场模拟出各个自然条件(海上试验是必不可少的,我国“毕升”号测试船就曾经装备1130近防炮进行测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数据),测试设备的在极端条件下的服役情况,并通过计算机进行计算,获得武器服役时的相关数据。1130型近防炮全称是H/PJ-11型11管30毫米转管舰炮。上个世纪末我国以前苏联AK630近防系统为基础研制出了7管30毫米口径的海盾730近防系统,技术成熟以后,我国又以730近防炮为基础研制出了最新的1130型近防系统。1130近防炮和730一样,采用观瞄系统与炮台一体化设计,观瞄系统主要由瞄准系统和随动系统组成。炮塔基座上的瞄准系统左边是球形的搜索雷达,右边支柱上则是彩色摄像机,热成像设备和激光测距仪等设备,同时可以跟踪40个以上的目标。1130采用11根炮管转动射击,采用双弹鼓无弹链供弹模式,炮管转动用独立电源驱动,电火花击发,标配30毫米脱壳稳翼穿甲弹,对导弹目标射程3000米,飞机则是3500米,射速最高可发10000发/分钟,组织出一道非常密集的弹幕,将来袭武器送进海底。1130近防系统采用全数字化全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全自动接受军舰作战指挥中心的指令,由军舰作战系统自动控制其攻击来袭目标。也可以由舰员人工操作,通过炮塔基座上的彩色摄像机成像进行瞄准,打击相关目标。至于1130系统的拦截率,数据是从其他媒体那里看来的,说是对亚音速目标的拦截率90%,超音速目标的拦截率也可以达到70%,将世界其他有名的“密集阵”,“守门员”,“卡什坦”近防系统按在地上摩擦。以1130如此之高的拦截率和专业对付主动雷达制导反舰导弹的海红旗-10近防系统相结合,可以为军舰打造出一套相当完美的贴身铠甲。说句题外话,大家知道为啥电视里海军舰艇近防系统射击的视频总是只有2-3秒吗?因为1130就是三秒真男人,3秒就没子弹了,但是不用担心,这已经够用了,真遇上饱和打击,带再多炮弹也没用的,不如节省空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