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长庆,非居民电价今起涨28分

诗佳网

曹长庆,非居民电价今起涨28分?

国家发改委19日宣布,自今天起全国非居民电价每千瓦时平均提高2.8分钱,暂不调整居民电价,未来居民用电将逐步推行阶梯式递增电价,用电越多电价越高。 据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介绍,各地区、各行业此次电价调整的标准有所差异。对发电企业销售给电网企业的上网电价做了有升有降的调整,陕西等10个省区市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适当提高,浙江等7个省区市适当下调。 在调整电价的同时,对销售电价结构做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加快了城乡各类用电同价、工商业用电同价步伐,并按照公平负担的原则,适当调整了电压等级之间的差价。

我国是个富电缺油的国家?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我国资源产品价格严重偏低,是造成加工业经营粗放、浪费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因此,资源产品价格充分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曹长庆,非居民电价今起涨28分

资源价格改革的方向是要逐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机制。这些年来,电价市场化改革步伐大大加快,科学合理和公开透明的政府定价制度初步建立。

发改委还将积极稳妥推进电价市场化进程,拟继续优化销售电价分类结构,减少交叉补贴,建立有利于节能减排,引导用户合理用电的电价体系。

发展概况国家适时启动电价改革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司长曹长庆国外居民电价一般是工业电价的1.5倍至2 阶梯式电价倍。而我国长期对居民用电实行低价政策。去年全国居民用电平均价格为每千瓦时0.5元左右,既低于工业电价,也低于平均电价,而国外居民用电价格折合人民币为1元至1.5元。我国目前较低的居民电价主要通过提高工商业用电价格分摊成本实现的。他认为,如果不逐步理顺电价,长期下去,既加重工业和商业企业的用电负担,影响我国的经济竞争力,又导致经济条件好、用电越多的家庭补贴越多,经济条件差、用电较少的家庭补贴越少的不合理分配。这种暗贴是不合理,不公平的。

也有分析认为,近期经济复苏而PPI、CPI尚处低位,是推进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的合适时间窗口。目前较低的价格指数水平给资源产品提价留下了空间。良好的经济增长形势和较低的通胀压力,无疑是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的好时机。

阶梯式电价将铺开

由于我国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惯、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差异较大,国家不会用“一刀切”的方式确定全国统一的居民每月基本生活需求用电数,每户每月基本生活需求用电数额将由各省份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目前,浙江、福建和四川3省已对居民用电实行阶梯式电价。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居民电价分三个“阶梯”——月用电量50度以内的,电价为0.538元/度,其中峰电价0.568元/度,谷电价0.288元/度;51度至200度之间的用电量,电价上调0.03元/度为0.568元/度,其中峰电价0.598元/度,谷电价0.318元/度;超过200度的用电量,电价比基本电价上调0.10元,即0.638元/度,其中峰电价0.668元/度,谷电价0.388元/度。当峰谷用电量总和超过50度时,超出的电量部分就开始按“第二阶梯”的价格计费,依次递增。

“具体要走程序,比如进行成本监审、价格听证等。”省物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但是并没有透露“红线”。

阶梯式电价是发展方向 发改委的一句“每户每月87度电”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居民生活用电的“红线”应该画在哪里、由谁来画等成为讨论的焦点。而透过这些争论,可以看出当前居民用电价格改革迫在眉睫。

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发布的文字稿对有关居民用电改革的正式表述为:“拟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在我国推行居民生活用电阶梯式递增电价。”初步考虑,对实行“一户一表”的城乡居民用电户,“将其月(年)用电量分为若干个档次,对基本用电需求部分实行较低的电价,对超过基本需求的电量实行较高的电价。具体将由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论证后,提出可操作的方案,并严格履行听证程序、报批后实施”。

你觉得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传媒文体类话题】

谢邀。鲁迅早有“准确、鲜明、生动”六字箴言,这何止单纯指文体中的散文,何况散文始终有广义说和狭义说。李又然说:“鲁迅先生的杂文是最正直的中国现代史。”而在其中“最正直”和“现代史”也六个字,表明对散文的史诗性、纪实性、微观性、细节性的坚持。简言之,这不能不以散文大家李又然的新编散文集《国际家书》举例说明,李又然甚至想将自己生前所出版的所有散文集都命名《国际家书》同一个书名。看新编散文集《国际家书》封底名家所言——

曹聚仁(1933年8月5日《涛声》周刊第2卷第30期载《李又燃先生的文体》):脱开中国古代散文的羁绊,纯然用欧洲大陆作风来写作,以我所知,李又燃先生可算是最成功的一个。

/

李克异(1948年12月31日《哈尔滨日报·书报评介专栏》载《读〈国际家书〉》):我读到一本好的散文集,这是李则蓝的《国际家书》。不只是散文,还是散文诗。

/

陈企霞(1950年11月25日《文艺报》第3卷第3期载《读〈吉普车〉和〈礼物〉》):作者从现实本质中所理会到的思想,然后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打动人心。再如第二节第七小段的整个一段,尤其是为了要深刻地写出中国人民在受压迫的年代中所遭受的命运,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的压缩。

/

丁玲(1981年5月30日为《李又然散文集》长江文艺出版社第一版所作序言):我过去,认为他的散文写得很好,这次重读50年代作家出版社为他出版的散文集《伟大的安慰者》,我还是感到很大的安慰。

/

冒舒湮(1984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出版社《悼念李又然同志》):他的死亡,不是猝变,正像油干灯草尽,他生命的源泉是一点一滴耗尽的。依照他的遗愿,丧事从简,除一纸讣告外,不举行任何追悼仪式,并将曾经是生命寄托的遗体骨灰,撒布在他的故乡和战斗过的地方。

/

贾宏图(1993年哈尔滨出版社《兰颂特写》序《“万金家书”是“函授教材”》):李兰颂的血管里毕竟流着李又然的血。在他和父亲分离的十三年间,父亲给他的“万金家书”即百余封信和一部自传,就是李兰颂全部的“函授教材”,而这之后的四次见面,则是“面授”和“答辩”。

《国际家书》初版后记

李又然

写过一些东西,是战斗,是劳作,更是学习和锻炼。

虽然写的时候从来不随便,总是改了又改,改了又改,常常一两万字只留下一两千,其余的都削去了;可是草地上割掉的是草,留下的也是草,不是稻——我是厌弃自己的文字的:写下的刚好和所爱的相反。

陆续让自己的短文发表,有时候是为了责任,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同志们的督促和偏爱,偶然也出于兴趣,不好的是摆不脱虚荣的诱惑。

一向不留底稿也不剪报,把发表过的东西看作树叶,让它们过了自己的季节就飘落散失——偶然也感到可惜。现在抄拢来,大约二分之一,分四部分:

㈠给弟妹们;

㈡国际家书;

㈢伟大的安慰者——悼念罗曼·罗兰先生等;

㈣欢乐。

终于编成这个散文和杂文集而印出来,原因之一是这些难于分类的文字里面,有几句话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以独特的经历(包括苦难和从苦难中提炼出来的欢快)才写下来,要保持较久的痕迹,追求一个目的:但愿能给新的社会的发展减少一点阻碍。

请回忆高尔基在他那篇取名《书》的短文中说:

“有时候在整个著作里你发现不了什么,除了唯一的一句话以外,然而正好是这句话指出一种新的微笑和新的颦眉,使你与人接近。”

我呼吸急促(因为心中不安)引用伟大的高尔基教人耐性读书的这句话到这本书上来,要是这本书里有一句智慧极高值得读的话,——就是高尔基说的这一句。

这些短文写的时候,时间最长的也不超过一个月;因为短,大部分几天就写完。

可是无论几万行长诗或数百字短文,你写它,一生也罢,几小时也罢,一样的不容易,都得拿写以前的痛苦和欢乐、平庸和崇高⋯⋯等等的全部人生过程做准备。

换句话说:几小时写完的东西也罢,真要写好它就跟长篇巨著一样,必须付出写完以前的一生的心血。

更正确地说,几万行长诗也罢,数百字短文也罢,你写它又真想写好它,都得拿全世界古往今来一切体力和脑力劳动者的血汗来牺牲!

是你周围的人帮你完成的。

是你从来没有见过、又永远无法见到的无数、无数、无数⋯⋯的人帮你完成的!

分析到最后就是劳动创造一切,一切都是劳动人民所创造,一切都属于劳动人民,我们的整个生命是这样,我们的每一篇文章也是这样。

牺牲了周围的和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又永远无法见到的无数人的无数血汗,才能写出一篇有限的东西来。

当然,写的时候也付出血汗,进行战斗,参加生产,因之我们尊重作家,——即使他一生只写出唯一的一句“使你与人接近”的话。他也是光荣的劳动者。“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反映现实,更可贵的是指导现实。

可是从作家自己这边说,即使付出更多的血汗,写得无比之好吧,归根结蒂还是坐享其成,是无数人的无数血汗的结晶,现实的“惨白的反映”——成功的作家是时代和人民的幸福的代言人;他的胜利和成就必须第一深深感谢古往今来全世界的劳动人民!

写坏了,于人民事业不但无益而且明明有害的时候——但愿这样的时候从我们身上逐渐减少!——那是劳民丧财了,剥削而又浪费了大家的无限的血汗,也是一笔血债,比残酷的地主更残酷。

因为地主巧取豪夺了农民,把不义之财埋在地底下,塞在墙缝里,他们吝啬,迟早还可以要他们拿出来,交还给农民生产去;而可悲的作家呢,东西写坏就是既剥削又浪费,是更不可恕的罪恶了,不是吗?

心里沉重,就因为写不好。并不专门搞文学,写作也不是中心工作,是“副业生产”。写得很少——光少也就算了,怕的是很少的东西里面坏东西倒是多的。

即使偶尔写下几句值得留下来、可以传开去的所谓“警句”,还是未能扪心无愧的;因为拿自己所享受家庭的、学校的、学校以外的和学校以上的,尤其党的优越的教育来说,即使偶尔写下几句算是比较有意义的话吧,也只是尽一点点责任,有什么好骄傲的?

做得太少,要感谢的却是太多了。

除开尚未向人民投降的阶级敌人,我要感谢过去现在以至未来的一切人!

人啊!你们之中我有幸认识、又还来得及直接表示一点敬爱之意的是太少太少了!绝对的大多数——真是数不清的绝对的大多数,我就从来没有见过又永远无法见到了!夜间仰望天空,有同样的感触:我能认识几颗星!⋯⋯

单讲手里正在写的这枝笔,就是不知从什么地方来的,已经是无从计算的人们的血汗,而倘若失去这支笔——且不提其他更重要的一切!——我还能写什么呢?我就将是一个更不完全的人了。

没有我拿笔,笔和其他一切更重要的都将不再重要,变做废物——当然也可以这么说。但是这个“我”以及我的一切,一切都是人民的、集体的、社会的、历史的,这是一个基本道理,而我能多少领悟它又明明是历史、社会、集体——总之是人民——培养的力量。

我感谢呀,(除开阶级敌人)一切我的同类——“人”!

人是大自然脆弱的一部分。

而在共产主义伟大思想的鼓舞下,人在改造整个的大自然。

像挂几幅画,在简单的房间里,使它美化:我在这本无所谓的书里,写下几个和它的出版最直接有关的名字:

张仃——你画封面,你是好几年了就要给我画封面的。你们(你和布文)甚至要为我的书开书店:同志们聪明的闲谈也深深包含阶级友爱!可是我是辜负了的。

朱丹——怎么说好呢?你是无名业绩之不倦的创造者。

蓬飞同志——迅速使这个难读因之难销的书出版。

曹长庆同志,和吉林日报社第二印刷厂全体工友同志们——你们在困难的条件下用全力印这书。工人总是最可敬。

锡金——费许多心,在这本书上,在我的一切工作上。

这些名字就是这本书的插图。

十一

我的东西难读,绝不是故意叫人不懂,是极端尊重读者,要一句话包含许多意思,想奉献给深思的读者以精炼的字句;可是这是难于做到的,于是所谓“深刻”其实艰涩。不喜欢讲得很多,可是说不出什么(Parlcr beaucoup sans rien dire),但是说难懂的话,反不如松松散散地讲⋯⋯。让这个集子给我今日以前的习作来一个结束。而结束是开始。“深入浅出”“平易近人”是我今后在文字表现上努力的目标。

全东北解放的一天

1948年11月2日,于吉林。

《国际家书》增订本前记

1948年11月2日——全东北解放的一天,《国际家书》出版于吉林。现在,在关内再版,抽掉一篇(《唯一的人》),添上三篇,作为增订本。

抽掉的一篇是《唯一的人——<孔乙己>浅释》初稿的头一部分。初稿还没有写完,头一部分要重新写过,所以抽掉。

每一篇都想重新写过,可是没有时间。又因为过去所写的东西,有时候好像早已长大的树木,弯了无法弄直,常常只能做些个别字句的修改,就只修改个别字句了。

新添的三篇是:

《精读习惯和集体精神》(1942)

《吉普车》(1945)

《〈长流文库〉的缘起》(1948)

自从初版问世以来,我像一个做母亲的,关心自己放出去的孩子的平安,希望有人爱护他,帮助他长大。而我的更深的隐忧是:担心他在外边闯祸——给读者以损害。⋯⋯惟愿不断努力,以后写得出像样的东西。我们的更高的希望都在明天。

增订本承周复同志接洽出版,很感谢!

1949年7月20日,于北平。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6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