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大会,什么叫做SI?
SI是国际单位制(Système International d'Unités)的缩写,它定义了七个基本量及其相应的单位,包括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和坎德拉。SI是国际上唯一被广泛使用的单位制,它为科学、技术和国际贸易提供了标准化的计量方法,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可比较和可持续。值得一提的是,SI还包括一些其他的辅助单位,如牛顿、焦耳和瓦特等,它们用于描述物理、化学和工程学等领域中的一些衍生量。因此,SI是现代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心理学是不是伪科学?
如果心理学是伪科学的话,只怕我们老校长蔡元培、老所长唐钺的棺材板都要按不住了。
(图片说明:现代七大科学群,心理学是其中之一)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科学:科学是指通过经验实证的方法,对现象(原来指自然现象,现泛指包括社会现象等现象)进行归因的学科。
科学有如下几个特点:
条件性。科学活动所得的知识是条件明确的(有条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比如物理学的牛顿定律,只适用于物体不太大、不太快(太大、太快要用到相对论物理学),也不太小(太小要用到量子物理学)的情况。可证伪性。科学是能经得起检验的。比如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预言了几种当时还没发现的元素,具有类似硼、铝和硅的性质,后来发现的钪、镓、锗正好一一对应。自洽性。科学领域里的知识不能与任何适用范围内的已知事实产生矛盾。比如做圆周运动需要向心力的维持,这和人们平时骑自行车或开车的感受是一致的。具体性。科学研究的是具体的问题,不是笼统广泛的问题。比如生物学研究的是动植物微生物等等。其次,什么是非科学:很简单,科学领域之外的都是非科学。也就是上面符合科学的几点缺了几条。
比如文学、艺术,它们具有条件性(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才能创作出来)、具体性(有具体的故事或描绘的事物、谱写的曲目、雕刻的东西……),但是没有可证伪性和自洽性(不需要证伪和自洽)。
又比如哲学,具有自洽性(自相矛盾就完了),但是没有条件性和具体性(哲学研究的是世界的本原,是普适的而不是具体的)。
宗教也不是科学,因为宗教不存在可证伪性(神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
最后,什么是伪科学?很简单,任何非科学领域的东西自称为科学,就是伪科学。
这里面报含两个条件:
科学的条件性、可证伪性、自洽性和具体性,缺少其中一个或几个(这就属于非科学了)。打肿脸充胖子,硬说自己具备科学性的所有特点。文学、艺术、哲学从来没有自称为科学,所以它们不是伪科学。而那些“大师”、“神人”、“真人”,号称掌握“宇宙灵气”,“包治百病”的,肯定是伪科学。
最后,回到原题,我们来看看心理学是不是伪科学:
在一百多年前,心理学属于非科学。因为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主要是通过哲学思辨的方式来完成的,缺乏实证证据支持,也就是可证伪性。比如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理论听上去不错,把人按照情绪稳定性和内外向分成4种气质类型,也符合我们日常生活的常识感受,但是没有实验证据支持。后来人们通过实验研究才发现,人确实有不同的气质类型和人格维度,但和血液、胆汁等体液没有关系。
在现在,大部分心理学的领域属于科学,小部分分支领域还不能算科学。
条件性:心理学的实验和研究都是有条件的,比如特定的人群、特定的光照、温度等实验环境。比如我们所里用核磁共振机或脑电仪研究人类的大脑活动时,必须在电磁屏蔽的环境中才行,不然出来的全是环境电磁噪音。可证伪性:心理学的研究是可以重复验证的。虽然很多原来的实验在重复的时候发现得出的结果不一样(请搜索“心理学研究中的可重复性危机”),但是随着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的进步,可重复性是在不断提高而非不断下降的。自洽性:心理学的大部分理论是逻辑自洽的,有些分支领域存在争议,比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对来访者的症状原因分析时有时会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具体性:心理学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职业,如何治疗心理疾病,重要设备的面板如何设计才能防止人为操作的失误,在太空中如何减少孤独感,如何提高人们的利他行为,如何减少偏见和歧视……等等。所以,从主流来看,心理学确实是科学,而不是伪科学。
推荐阅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加] 基思·斯坦诺维奇,[Keith,E.Stanovich] 著,窦东徽,刘肖岑 译,《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心理学的本质》,现在已经出到第10版了
-------中国心理学的艰难发展------------
1917年在蔡元培校长的支持下,北大教授陈大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92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于南京召开中央研究院筹备委员会暨各专门委员会联合成立大会,下设五个专门委员会:理化实业所、地质所、观象台、社会科学所、心理研究所,以大学院院长蔡元培兼中央研究院院长。1929年5月,心理研究所在北平正式成立,唐钺为首任所长。
(图片说明:1927年11月20日,中央研究院筹备委员会暨各专门委员会联合成立大会)
抗战开始后,心理所辗转长沙、贵阳、后到重庆,途中遗失大部分图书、仪器、设备,心理学研究一度停滞不前。
以史为鉴,不要再重蹈把心理学打成“伪科学”的覆辙了。中国的心理学发展到今天,真的不容易。
支持心理学的话就点个赞吧
为什么5G没有制式?
应邀回答本行业问题。
其实2G的制式是GSM和CDMA,3G的制式应该是WCDMA、CDMA2000、TD-SCDMA和Wimax,4G的制式是LTE,而5G的制式则是被称为NR。
全球主要的2G制式是GSM和CDMA。GSM是欧洲一个移动通信标准,欧洲吸取了1G失败的原因,在自己内部统一了标准,推出了GSM这个2G制式,并且得到了全球运营商的支持,是部署最广泛的2G制式。
CDMA是2G时代的后期之秀,2G时代的第一个商用版本是CDMA IS95。
3G时代有四个国际标准。3G时代,最初只有三个国际标准,分别是欧洲的WCDMA、美国的CDMA2000、中国的TD-SCDMA。
3G时代,被最广泛部署,而且成熟度最高的是欧洲的WCDMA。2007年,美国的IT业跨界而来,强行的将Wimax确立为第四个3G国际标准。
不过最后这个制式坑了一批设备商和运营商之后,就因为本身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移动性太差)而夭折了。
4G时代有两个国际标准。最初的时候,ITU(国际电联)只承认了两个标准是符合4G标准要求的,分别是LTE-A和Wimax后续演进的IEEE 802.16m。
LTE-A分为两支,一个是LTE-TDD-A,一个是LTE-FDD-A。不过后来这个标准被放宽了,LTE也被认为是4G标准。
LTE-TDD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主导的4G标准--TD-LTE。
TD-LTE的部署国家要远比TD-SCDMA要多,这个标准也是全球主流被部署的标准。
5G时代暂时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NR。5G的标准,在3GPP组织之中,被称为NR(新空口)。NR是5G制式的名称,这个是3GPP组织大会通过的正式的名称。
不过,未来IEEE还会再2020年提交他们制定的5G标准给ITU,起什么名字就不一定了。
3GPP讨论了4G 5G组网的八种方案,按照组网的实现,终端是否需要保持双连接,分为了NSA和SA两个类别。
其中有可能被部署的主要是NSA的Option 3/4/7以及SA的Option 2/5。
NSA和SA只不过是4G 5G组网方式的不同,并不是制式的名称,其实在这块,很多自媒体和媒体描述的都是错误的。
总而言之,5G的标准名称,现在3GPP内部制定的5G标准有正式的名字,叫NR。很多媒体自媒体什么的说的NSA和SA,其实根本就不是5G制式的名字。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喜欢的可以关注我,谢谢!
认同我的看法的请点个赞再走,再次感谢!
电影烟花好不好看?
拾部君对这部动画的评价是很高的,就在于它确实能带给我“感同身受”的感觉。
昨天刚好也写了一篇影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17年最后一部日漫大作,《烟花》为您带来非同一般的时空爱恋!我们不得不承认,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不仅仅在于画面的丰腴,
大多时候,我们对它的要求更是在于能否弥合我们过去的遗憾之上,
由此带来了“感同身受”之感,往往才是最让人们醉心倾慕的作品
今天刚上映的,也是今年最后一部日漫作品《烟花》,拾部君已经看完了。
不愧是《你的名字》核心创作团队时隔一年后的作品,确实不仅形似,内在温润的情感也是一脉相承的。
今天,拾部君就为大家好好的解读一番这部年度日漫大作---
《烟花》
《烟花》这部动画讲述了一段关于中学时期的青涩爱情,
男主人公(典道)是一位天然呆的小伙子,处于青春期年龄的他也对影片中的女主人公(奈砂)产生了好感,
但是碍于同为同班好兄弟的“祐介”已经向自己表明了其对“奈砂”的爱意,
因此,典道的那份倾慕之感就只能够窝藏起来,甘愿做一位默默在远方驻足凝望女主的“痴汉”。
是的,就是“痴汉”,这一词语一点都没有过度用力,
反而影片每次给予典道偷瞄奈砂的那一幕幕特写镜头,拾部君都总有“这会总算忍不住要犯罪了吧?”,这样一个想法。
可惜典道这位羞涩的少年还是一次又一次的让拾部君失望了。
到了当天的下午(整部影片的故事都发生在8月1日这一天“夏祭”时间里),事情开始变得不再稀松平常了。
作为今天清洁泳池的值日生,典道和祐介这对好兄弟就来到了游泳池里边,
也在这里意外的发现了在此休憩的奈砂,
见到自己倾慕的对象就在眼前,而且还是身穿着泳衣的态势,
典道和祐介这两位宅男,理所当然的反应就应当是脸红耳赤吧?
典道算是按部就班的做到了,可是祐介却表示出“想去拉大便”的想法(意思就是见到心宜的对象,膀肛就会萌生出一股“大便意”。。)
这样一个设定,拾部君认为是存在着一个细思极恐的猜想的,待到文章末尾拾部君就会给出阐述。
此后,在他们三人的一番交流后,兴起之下就在这个游泳池上开展了一场游泳比赛,
而按照奈砂提出的条件,获胜的那一位将会得到她于今晚一同观看烟花的诚邀。
最终典道因为紧张过度而落败了,相伴女神前去约会的资格也只好拱手相让给了好兄弟。
就在拾部君为了这一位呆头呆脑的男主感到揪心之际,事情的发展却发生了180度的转折,
在游泳场上因为奈砂的邀请和倍感陶醉的祐介,竟然有意的在约定时间点躲开了奈砂,
并全心全意的做起了撮合典道和奈砂的媒人。
其次,奈砂于今晚的“相约”并不是前去看烟花,而是对老妈的“改嫁”行为,以及即将要面临的“转校”事实深感厌恶,
于是在一怒之下作出了“离家出走”的行动。
结伴上同班的男生,这其实就是一场明晃晃的“私奔”!
而在男女主人公的相见过程中,奈砂也喜出望外的向典道坦诚了自己喜爱的人其实就是他的事实,也表示了对典道输掉比赛的愤懑。
可就在双方感情尔侬我侬之际,奈砂的妈妈出现了,
也因为察觉到奈砂的“离家出走”行为而勃然大怒,猛用力的将奈砂往家里拽回去。
彼时的男主因为突如其来的状况正目瞪口呆着,到了反应过来的时候,奈砂已然消失在眼前了。
适逢奈砂消失之际,同班的各位小伙伴也都同时到来了此地,也看到了刚才的经过。
可是这时候同为喜爱奈砂的祐介却表现得似乎就在看热闹,以及稍带点“揶揄嘲笑”的表情,
典道看到了,一怒之下给祐介揍上了一拳,并在接下来的舒泄愤懑的行径中,怒掷出了奈砂赠予的“玻璃球”。
随着一声“如果,比赛我赢了”喊声的落下,时间竟然重置回到了“游泳比赛”进行的时候。
而就在这一次,揣怀着“胜利”目的的典道,如臆想般的就赢下了这场比赛,
随后的故事就围绕着这么一场“私奔”以及反反复复的“时间穿越”来开展咯,
而这样的“穿越”也使得典道能够一次比一次更为顺利的携带奈砂“私奔”。
从因为胆怯而与女神的相约失之交臂,
到因为懦弱,而致使在临上列车之际被奈砂父母强行撸走女神的状况。
再到因为粗心大意而被众人看到其携带奈砂“私奔”的事实,兼且遭到了“追捕”。
直到最后到与女神于水中相拥在一起,在漫天斑斓的烟火之下,大团圆结局。
这部动画一共用了3次“穿越”,循序渐进的描绘出了整个,男主弥补心中“遗憾”的过程。
也同时在这么一个“私奔”过程中,让男主逐渐成熟了起来。
敢于为争取挚爱而迈出了那“曾经犹豫不决”的步伐。
但是问题来了,现实中的我们又不曾具备“时空穿越”的能力,那这部拥有这一时空媒介(玻璃球)的动画又能带给我们多少实际意义呢?
答案就在于“时空穿越”这一能力的体现上。
咋初一看,拾部君还认为这是一部类似于《穿越时空的少女》那般的,往复回到过去时间节点上,并对过去心存遗憾的事情通通进行修正的作品。
但随着典道“穿越”次数的增多,拾部君也发现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
比如在“本来时空”中虽对奈砂略有爱意,但最后还是为成全好兄弟而放弃约会的祐介,
其在男主悉数“穿越”回去的时空中,都表现出了对男主“鸠占”奈砂的恼火情绪。
再比如最后一次穿越后,男女主角乘坐的列车,竟然按照着典道的意愿驶向了海上轨道之上。
这真是于“现实世界”中穿越到过去那么简单吗?
亦或者说,这一切的“穿越”都只不过是主角典道的一场“遐想之旅”呢?(祐介之后所表现出来的恼火,实则就源于典道为自己此番的作为而感到亏欠了兄弟的情绪)
拾部君认为,这部动画的故事,就是一名正值青春期的屌丝“想歪歪”的展现!
经过这样一说,《烟花》这部动画是否就立马变得和蔼可亲了?
适龄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曾有过无数次的让自己事后倍感晦气的抉择,
或许在一回嘴角上因为脑短路而不知如何辩驳;
或许在一趟考试上因为粗心大意而错失了入读理想学校的机会;
亦或者是在大学期间未敢鼓起勇气向心宜对象表白,以致毕业之后长存在心底里头的那阵遗憾;
。。。。。
我们曾无数次的回想这一系列的遗憾,也曾无数无数次的为抚慰那凋敝的心灵而道出了那句“如果。。。”。
这一幕的景象也在《烟花》这部动画的最后,当“玻璃球”误被当做烟花,燃放到夜空中炸裂开来后,于海湾现场的所有人都从“碎片”中见到自己曾经“遐想”过的生活景象一般,
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烟花,从侧面看究竟是扁的?还是圆的?”这一个贯穿着整部影片的问题,似乎也在这一刻得到了诠释---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就正如拾部君在开头说的那样: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不仅仅在于画面的丰腴,大多时候,我们对它的要求更是在于能否弥合我们过去的遗憾,兼且在这一过程中,呈现出“感同身受”之情来。
《烟花》很好的做到了,也在呈现主角典道“弥合遗憾”的过程中,向我们每一位观众都发出了这样的一阵呼喊:
“去不顾一切地追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吧!即便是捣坏了,那也不会坏得到哪里去的!”
是的,相比起事后无尽的自责和懊悔,过程中的这些损失又算得了什么呢?
尤其是你们啊,年轻人!
- end -
在最后的最后,拾部君分享一下在观看这部动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细思极恐的猜测:
按照正常的思路,这部动画就从男主的视角来开展的,弥合其与女主奈砂情感遗憾的故事。
但如果真按这个方向去思考,那么其中就会出现几点会把脑门卡住的事情:
比如祐介明明就对奈砂怀有爱意的,怎么又会作出将这份爱情拱手相让的行为呢?
如果说“见到女主就有大便意”与“刻意回避女主”都是站在为兄弟着想的角度,
那么为何要在见到奈砂被其妈妈强行掳走之时会表现得如此镇定自若,兼且有点“揶揄嘲讽”的情绪呢?
其次,如果真如奈砂所说的“我一开始就想着要邀约典道去看烟花(一同私奔)”,那么为何又要作出先选择祐介,并且祐介表白的举措哦?
难道女主的脑门在游泳的时候真被泳池水给淹泡坏了?
再者,在“私奔”的旅途上,奈砂反复的强调了“私奔其实是不可能的事情”,她只是希望能在明天到来之前(明天就要转校离开了),尽自己所能的与典道呆在一起,相守相依。
但问题是,这真会是一位满腔热血,兼其行为表现如此一往无前的小孩所会理性思考得到的觉悟吗?
综上所说,拾部君得到的猜想就是:
这个故事其实并不是基于男主角的“臆想”来开展的,相反,男主的悉数行径都是女主想要见到的“结果”,
其实这一切,会不会都只是女主奈砂的一场“想象”呢?
真正倾慕于对方,但却因为胆怯以及将要转校离别的原因而未能鼓起勇气前去表白的,正是奈砂!
而接下来男主的一系列“成长”,则就类似于现已成为每一位女生心底里永恒愿望的,最先经由“紫霞仙子”道出的那一句期盼一样:
“我知道有一天他会在一个万众瞩目的情况下出现,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色的云彩来娶我!”
希望你们会喜欢《烟花》这部动画。
可以单曲循环百听不厌的歌?
我觉得是《大悲咒》
只是个人看法,每当开车跑长途时播放《大悲咒》就不会瞌睡而且使人很专心的开车,心烦意乱的时候听会消除心中杂念,使人放空心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