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360,为什么有人说不能靠近非正常死亡者的遗体?
千万别靠近非正常死亡的人,不仅仅是恐怖而已,还有一种很严重的后果,看完瑟瑟发抖
死亡通常分为正常死亡跟非正常死亡,正常死亡基本上就是老死、病死,非正常死亡的形态就很多,可以说是各式各样,而且地球上每天大约要死亡15-17万人左右,除了自然死亡的,还有一些就是遭遇意外死亡
那么为什么告诫不能靠近非正常死亡的人呢?其实这是很有道理的,不听劝的话,后悔都来不及,这可不是吓唬你
1、意外死亡场面往往很吓人、容易留下阴影非正常死亡的人,基本上都是遭遇意外去世的,最常见的就是车祸,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是跳楼自杀的,或者遭遇他杀的
遭遇车祸或者跳楼自尽的人,场面往往很惨烈,之所以不能靠近,是因为会吓到人,曾经有人就看到过这样的惨状,他告诉我,在半路上目睹了车祸,而且还看见的死者,现场简直是惨不忍睹
看一眼都会觉得很可怕,事情过去了多年,依然记忆犹新,可见那种冲击力是多么的强烈,死者被大货车撞得粉身碎骨,就连了处理遗体的工作人员,都快要受不了了,更何况一般的普通人,所以当你去看的时候,很可能会被吓坏,这样的话,对你的身体是会有影响的
首先你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惨状,又突然看见了这一幕,所以会对视觉造成强烈的冲击力,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心理
曾经有一辆面包车在路上行驶,在转弯处遭遇了一辆大货车,因为大货车严重超载了,所以转弯的时候发生了侧翻,一下子就把面包车压扁了,里面还坐着一车人,可以想象一下,那种情况是有多么的惨烈,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不要围观,如果心理承受能力好的,可以参与救援
要是心理非常的脆弱,可以选择报警让警察来处理
2、对身体造成伤害胆子大一点的人,也会被那种惨状吓到,如果是心理承受能力特别差的,还有可能造成心灵上的创伤,除了车祸死亡的,还有一些是遭遇其他意外或者他杀的,尸体可能暴露在荒野很久了
所以会腐烂发臭,滋生出很多的病毒和细菌,当你靠近的时候,很可能被这些细菌感染,而且还会有强烈的恶臭味,如果你把这些气体吸入肺部了,还会造成不适感,要是你的身体本来就脆弱,再加上病毒的侵袭,以及尸体造成的惊吓
很快你就会生病,古代就是因为打仗太多,尸体没有被及时处理,所以会繁殖出大量的病毒,从而造成了传染病,所以要是携带传染病的尸体就更可怕了
这就是非常可怕的后果,你一旦被尸体上的传染病感染了,是很难治好的,因此,身体就会承受很大的痛苦,因为看过了尸体的模样,甚至还可能造成心理疾病,加上病痛的折磨,你就会越来越虚弱,高度腐败的尸体更是让人无法接受,尸毒对人体是有害的,所以不靠近非正常死亡的遗体,也是为了自身安全起见
3、不能破坏现场,避免造成不利影响对于跳楼自杀或者他杀的,更不能靠近,因为不能破坏现场,需要等着警察来处理,你不经意的举动破坏掉了现场,就会带来侦破案件上的难度和精准度,所以专业的事就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警察到场的时候,也会封锁现场,不能让无关的人靠近
太多群众围观的话,还会造成交通拥堵的现象,如果有人在跳下来的时候还没有死亡,就会影响到警车或者救护车进入,那么就会耽误救援,所以一定要让出一条生命通道来
4、迷信的说法还有一条说法,就是老百姓认为,一个人遭遇了非正常死亡,就会有很大的怨气,尤其是年轻人,他们不甘心就这样死去,当有人靠近他的时候,就会沾上霉运,而且人们自古以来都是非常忌讳死人的,对死人天生就有一种恐惧感
而且那些遭遇非正常死亡的人,就更令人害怕了,而且除了自然死亡的,都被人们认为是不吉利的,靠近的话也会给自己带来厄运,所以老人才会告诫人们不能靠近
写在最后虽然靠近非正常死亡的人会带来厄运,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非正常死亡的人,遗容往往很恐怖,所以很可能把你吓出病来,到夜晚的时候还会做噩梦,造成多年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那么对你来说也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没有人愿意自己生病或者遭受心理创伤的
处理遗体的人也是没有办法,不管怎么样他们都要忍受着清理了,心理太脆弱的家属也不能靠近,因为他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会悲痛欲绝、痛哭不止
流浪地球中的推进器在现实中能造出来吗?
《流浪地球》中的推进器在现实中能造出来吗?
流浪地球中的引擎是核聚变引擎,但它却不挑食,啥都能烧,这绝对是一种理想引擎!当然也只有啥都能烧的引擎才能将地球推出太阳系,否则海洋都得烧光了,记得大致算过一次,将地球推进到太阳系的逃逸速度,按发动机喷射速度10万千米/S计算,也需要消耗掉0.0334%地球质量的物质!
那么地球的海洋占地球总质量多少呢?地球上的水约有13亿8600万立方千米,即:1.386×10^18吨,地球质量为:5.965×10^21吨,那么水体占地球质量约:0.023%!而且水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氧元素,因此即使烧掉所有的水都不够,看来大刘还真考虑过这个问题,这水烧完了,到了比邻星进入了轨道,那人类依然是死路一条!
但现在人类所有的努力都在为氚氘聚变而奋斗,因为氚氘聚变门槛最低,即使如此也需要5000万-1亿度!而现在的关键是时间不够持久,超高温的等离子体非常容易失去约束破裂,这是最麻烦的问题!当然说的是磁约束,而惯性约束也好不到哪里去,都未能达到商业化的标准,相对而言还是磁约束中的仿星器走得更远一些,但托卡马克一样紧追不舍......
托卡马克内部结构示意图,成本极其高昂,数十个国家夜以继日的在法国南部折腾,到现在为止仍然是一头雾水,前路漫漫......不知道啥时候是个头!
上图是各种物质核聚变时的条件,既然啥都能烧,其实到铁(含)之后就没法烧了,因为之后的聚变需要吸收能量!因此只能烧到硅为止,大概30亿度的条件,这个酸爽只有8-10倍太阳质量以上的恒星在核心处才能达到!我们人类未来也许可以实现,但现在两眼一翻....很抱歉,无能为力!
因此从理论上讲,这个啥都能烧的聚变发动机还真造不出来,即使是烧氢元素的聚变发动机我们现在也造不出来,氚氘(氢同位素)也许50年内可以......
不过这种大场面,咱过过眼瘾也是可以的哈....如果有兴趣,您不妨在大年初一去支持下国产的科幻片《流浪地球》!
印度失联月船2号着陆器月球表面被找到?
这个发现并不重大,这就像飞机失事后找到残骸黑匣子一样,虽然有必要,但毕竟是出事了,失败了。失败了就没有什么重大意义了。
印度方面绝不可能和着陆器重建联系早不失联,晚不失联,飞行50多天,历经多次变轨、多次启动发动机,直到在月球轨道上轨道器和着陆器分离,来回通信都很畅通,偏偏在距月面2.1公里处失联,说明是因为动力下降的过程造成了通信损坏中断,于是变推力发动机失去控制,着陆器来了一个360度翻滚,着陆器整个摔了下去,所有的通信设备彻底损坏,连类似飞机黑匣子向外发射信号的功能也丧失了,印度方面怎么能对它重建联系?只能对它进行热成像。退一万步说,即使着陆器里面的月球车没有摔坏(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但着陆器的锁紧装置和舱门必然损坏,月球车还是不能工作,最终还是失败。
不过话说回来,能迅速找到着陆器,说明印度人本事也不小,如果这是真的话。月球比地球是小,但也不像自家的小菜园那么小。美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次载人和不载人登陆月球,也发射了一些月球探测器,在月球上留下了许多垃圾,包括著名的阿波罗登月舱的下降级,如今也不容易找到。印度就凭月船二号的轨道器就轻而易举找到小小的着陆器,委实难以令人相信。
这只有两种情况才能解释,一是印度人发现的根本就不是月船二号的着陆器,只不过是月球南极地区上至今不为人知的异常热源。月球南极悬崖峭壁颇多,印度人逞能选择在这里着陆极易失败。一是印度压根就没有发现着陆器,之所以说发现,只不过是为自己挽回一点面子。也许是撒了弥天大谎,这就像有人一直怀疑美国阿波罗登月的造假。
总之,印度方面最终绝不能对坠毁的着陆器重建联系,因为已经坠毁了。
谁能告诉我火星救援上的一个太阳日是什么?
火星日就是火星的自转周期一个太阳日为为24.660h,一个恒星日为24.6229h.《火星救援》里面一直提到一个Solar Day(太阳日),这里肯定说的是地球的太阳日。。以便于在我们认知范围内计算。
好吧,简单说就是24h.
若以地球为例,地球的恒星日为自转360°所需时间,为23.934 h
而太阳日是地球上同一点两次被太阳以相同角度照射的时间(因为地球同时还在公转,所以实际地球不止转过360°),为24h.
当然这些数字都是平均值。火星上不同“季节”(实际为运行轨道离心率更大),日长比地球更不均匀。
特斯拉的车怎么样?
我那天去试驾了特斯拉Model X,下面我来给你讲讲感受。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有一天和一个朋友在重庆的新光天地吃饭,然后这个朋友对蔚来ES8感兴趣,吃了饭我们就打算下楼看看。没想到我居然把特斯拉的位置记成了蔚来的位置,于是我们也顺道看了特斯拉。再然后,销售妹妹的专业和热情感动了我们,再让我们留下联系方式的时候,我就真的留了。因为此前我们是做过Model S视频的(感兴趣的可以翻看以前的那期:随时进入狂暴模式 特斯拉Model S P100D火辣山城游),所以在询问意向试驾车型的时候,我就说要试驾Model X。
原本以为只是说说罢了,没想到过了没几天,特斯拉后台真的打电话来说安排好了试驾时间,喊我带上驾照去试一下。然后我就真的去试了,作为客户。我想我是真的膨胀了。
流程很简单,拿了驾照到店,填了张只有一页纸的试驾协议,不到10分钟就被美女销售带到了楼下停车场。然后看到了停在车位上的川A牌照的试驾车。
光上车前,就有很多地方吸引了我。我们取车的时候,这个车正在充电,充电灯显示绿色,拔下充电头之后,灯变成了白色。然后,当工作人员再次把充电头靠近充电口时,盖子会感应到充电头的靠近,主动打开。真的做得很细致。
还有就是车钥匙对车门的控制,不仅能打开司机侧,还能打开副驾驶、后排的鹰翼门。简直上车前就把我迷住了。
上车之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进行了手机蓝牙的连接,感觉操作界面的灵敏度很高。连接之后,我们就能在那个超大的屏幕(实际上,比很多人想象的都大)上看到,很多诸如手机上的APP,同时有分屏设计,上部此时是车辆后部的影像(据说全车有8个摄像头,可实现360度全景,不过目前只开通了一个。)感觉相比那个面积很小的后视镜,车主应该会更喜欢从这个屏幕上观察车辆后部。
点火出发之前,工作人员还为我调节了加速模式、转向模式和能量回收模式,据说如果能量回收为“标准”的话,可能会在收油时有比较强烈的降速感觉,会让人不习惯(其实这个感觉此前在长安奔奔EV上感觉到过)。当然,在屏幕上可以完成所有车辆的设置,比如悬架高低等。
挂档起步,特斯拉Model X采用了和奔驰一样的怀档。续航里程显示,可以使用505公里。
起步的感觉很顺畅,不过我还是有点小心翼翼,害怕动力太猛蹿了出去。过减速带的时候,感觉这车的底盘很有韧性。等开到红锦大道上时候,我才体会到了这个车的动力提速感觉,相当直接。而这个时候工作人员建议可以试一下它在自动驾驶方面的能力,在识别到行车道之后,车子会进行自动保持在车道内,方向盘会主动转向。
然后,在识别车道的情况下,屏幕上可以看到沿途经过的其他车辆,如果此时按下方向盘下的驾驶辅助系统按钮,屏幕上的方向盘变蓝后,就能“半自动驾驶”了。
最后,为了感受这辆车的山路性能,我还厚着脸皮将车开到了我们平时试驾车的照母山后门兜了一圈,感觉这辆车的动力太过强劲,压根不用开什么狂暴模式,百公里加速仅需 3.1 秒不敢想象。
回到新光天地,我们一共行程16.9公里,总能耗5.5千瓦时,平均能耗328瓦时每公里。虽然很简短,但是一次很有意思的体验。
最后的最后,我问了一下销售代表。这辆车起配价97万元,一般车主会配些什么。工作人员说,大部分车主选车漆、内饰材料、车辆的座椅数……我觉得我真的想太多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