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河南省兰考县是否是全国百强县级市?
不是
兰考县是中国河南省的一个县,位于开封市东部。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高,但与中国的其他地区相比,兰考县的经济水平仍然比较落后。
尽管如此,近年来兰考县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该地区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其中木材加工、机械制造、纺纱和农副产品深加工是该地区的四大支柱产业。此外,兰考县的交通条件也比较优越,有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等交通网络。
总的来说,兰考县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延安出过哪些名人?
说说古代的
延安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古往今来,无数历史名人,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金戈铁马的壮丽史剧。
黄帝
黄帝,中华民族的始祖。《史记》云:“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约生活于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时期,宽厚仁慈,任贤用能,嫉恶如仇,以德治天下,率领氏族部落成员,“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史记》)。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文明的创造者,井、火食(熟食)、衣裳、冠冕、釜甑、陶器、舟楫、车、杵臼、旃、宫室、棺椁、镜子、货币、几案、天文历书、嫁娶制度、分土建国、礼制法度、市场、坟墓、兵法、弓箭、指南车、阴阳之事及日常生活器具、政治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等,在诸多古代典籍及民间传说中,均颂赞为黄帝发明制作。《史记》称“黄帝崩,葬桥山”,黄陵县建有黄帝陵,被誉为“天下第一陵”。20世纪,桥山及其周围出土大量新石器彩陶文化遗存,为黄帝时代的有力史证。
周惠达
字怀文,西魏文安郡(今延川县)人。追随宇文泰,任秦州司马、大将军司马。宇文泰为相主政,任惠达悉理政务,“军国草创,(与尚书毛遐)二人积粮储,治器械,简士马,魏朝赖之。”(《资治通鉴》)大统四年(538),任西魏尚书左仆射,旋任尚书右仆射。性谦逊,位显不居功,惟才是举,举荐奇才苏绰深得宇文泰嘉许,授仪同三司。薨于大统十年(544)。隋开皇年间(581~600),文帝追封其为肖国公。
刘迦论
延安人。隋大业十年(614)五月,起兵反隋,自称皇王,建元大世,聚部众10余万,与稽胡族义军相呼应。隋以左骁卫大将军屈突通为关内讨捕大使,率军镇压。双方激战于上郡(今富县一带),刘迦论及将卒万余人牺牲。
杨偕
字次公,北宋人。其父杨守庆,先在南汉为官,后归顺北宋,任坊州司马,全家定居中部县(今黄陵县)。仁宗时,杨偕中进士,出任坊州推官,后授侍御史。宋仁宗废郭皇后时,杨偕与范仲淹、孔道辅上疏力争,仁宗嘉纳之,擢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河中知府,后任邢州知府。荐神楯劈阵刀,仁宗大加称赞,令各路军习其阵法。以翰林学士、工部侍郎致仕。
刘延庆(1068~1127)
刘延庆,宋保安军(今志丹县)人。任相州观察使、龙神卫都指挥使、鄜延路总管、泰宁军节度观察留后、承宣使等职,攻克西夏成德军,官拜保信军节度使、马军副都指挥使。宣和年间(1119~1125)征讨方腊建功。徽宗北伐,延庆任宣武都统制,督兵10万征辽。辽将萧干率大兵而来,延庆战败,闭寨不出。萧干分兵断其粮道,擒宋军守粮将王渊并士兵两人。萧干命将两宋兵缚住双手,遮住双目,置于帐中。至午夜,闻辽兵对话:“汉军十万压吾境,吾帅统兵三十万,敌之有余,明日分三路出击,全歼汉军。”稍停,辽兵设计放两宋兵回告延庆,延庆不知是计,心甚恐。次日,果见营外火起,以为敌大兵到来,遂命大军烧营逃跑,军士竞相逃命,直退至保雄州。延庆因丧师被贬职。北宋末,延庆复为镇海军节度使。靖康之难,延庆分兵守京城。金兵攻陷京城,延庆引万余众夺门而走,为金追兵所杀。
解元(1089~1142)
字善长,保安军德靖寨人(今志丹县旦八镇境内)。行伍出身,疏眉俊目,猿臂熊腰,善骑射。先在清涧任都虞侯,建炎三年(1129)在宋将韩世忠麾下为偏将。韩率兵出大邳,大队金兵来犯,兵士皆惊骇,解元领二十骑先行,获金兵细作,得知金兵行动。适遇数百金兵到来,解元陷入金阵,拼力冲杀,将其酋长刺死,其余皆遁。解元因功授閤门宣赞舍人。
杨兆
字梦镜,明朝肤施(今延安市)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中二甲第八十名。为人“风度凝峻”,“才兼文武”(清《延安府志》),曾出任青州知府、绍兴知府、密云参政。军训严谨,驻边多次晋功,升蓟辽总督,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工部尚书,北京兵部尚书、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重视家乡兴学,曾个人赞助设立“杨公书院”,并亲书“云山一揽”题刻。
秦朝灭亡时老秦人的正规军在干什么?
秦朝灭亡时,由老秦人组成的正规军已经所剩无几。比起秦始皇统一天下时的百万大军,到秦王子婴投降刘邦时,守卫咸阳的正规军只有十余万人,最多不会超过二十万,这是秦王朝最后的精锐军队,而其他正规军基本上都被项羽、刘邦和诸侯率领的起义军消灭。
在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秦朝有四大军团,分别是北方长城军团、南方百越军团、骊山刑徒军团和秦都关中军团,以及各地的守备军。后来随着反秦风暴愈演愈烈,除了秦国故地关中之地外,农民起义几乎席卷了全国,到秦朝即将倾覆之时,除了关中军团还在,剩余的三大军团不是被起义军消灭,就是割据自保。
虽然仅剩的关中军团很难抗衡项羽率领的数十万诸侯联军,但秦王朝还没有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毕竟秦国关中故地的老秦人并没有反叛秦朝,只要子婴退守关中,或是带领关中军团退往西北旧地,秦国的土地还是有可能保全的,但是子婴最终选择投降了刘邦,放弃了最后的一线生机。
接下来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秦末乱世,农民起义爆发后,秦朝的正规军都在干什么?
秦末乱世秦二世胡亥继位之后,由于他残暴的统治,最终激起了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带领一起戍边的900余人率先在大泽乡发动了反秦起义,史称为“大泽乡起义”。随着陈胜带领的起义军接连攻克了大泽乡、蕲县等地,在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后,各地纷纷响应,那些饱受秦苦的百姓参加到起义队伍之中。
不过由于赵高一直对秦二世粉饰太平,导致秦二世根本不相信有反秦的事,起义军被定性为“关东盗贼”,也就没有发兵。不久后,陈胜麾下就聚集了一支数十万人的起义军,周文(也称周章,陈胜麾下起义军将领)率军逼近关中,抵达函谷关时,秦二世这才着了急。
《史记》记载:“二世大惊,与群臣谋曰:“柰何?”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彊,今发近县不及矣。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
但因为之前没有将起义军当回事,此时已经来不及从附近郡县调遣军队,秦二世只好在章邯的建议下,赦免了骊山数十万刑徒,命章邯统领骊山刑徒军团反攻周章率领的起义军,彻底拉开了秦末乱世。那么之后秦朝的正规军在干什么呢?
秦朝灭亡时,正规军都在干什么?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此时秦朝有三大军团:北方长城军团、南方百越军团、咸阳关中军团,以及各地的守备军。
不过除关中之地外的各地守备军基本上已经被各地的起义势力消灭,要么自己也成为了起义军的一份子,比如刘邦所在的沛县县令也响应了起义。等起义军发展壮大,逼近咸阳后,秦朝的统治阶级无奈之下只能释放骊山的刑徒,发给他们兵器作战,为此组成三大军团之外的第四军团“骊山刑徒军团”。
骊山刑徒军团《史记》记载:“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遂杀章曹阳。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杀陈胜城父,破项梁定陶,灭魏咎临济。楚地盗名将已死,章邯乃北渡河,击赵王歇等于钜鹿。”
虽然这些刑徒军并不是秦朝的正规军队,但他们对自由的渴望远比一般人要强烈得多,只有击败起义军,他们才能重获自由,出于对自由的渴望,他们自然愿意拼死效力。再加上刑徒和奴隶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体力和耐力要比普通百姓好。
于是在章邯带领下,这些刑徒军连战连捷,不仅击溃了周章率领的数十万起义军,导致周章自刎,还击溃了楚地有名的将领,例如在城父杀死了陈胜、定陶打败了项梁、临济消灭了魏咎等。章邯的屡战屡胜也为秦廷拖延的一些时间,之后章邯向北渡过黄河,在巨鹿攻打赵王歇等人。
《史记》记载:“盗贼益多,而关中卒发东击盗者毋已。”
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反叛秦朝,朝廷只能不断从关中调遣军队迎击起义军和支援章邯,因此章邯率领的刑徒军并不全是刑徒,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秦朝的主力军队。不过此时秦廷之中却发生了政治斗争,赵高想要担任丞相,正在陷害丞相李斯,而消灭各路起义军的大任只能落到章邯身上。
同时间王离率领的北方长城军团也在攻打赵国,于是章邯决定汇合王离所部,一起拿下已经复国的赵国,之后便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最终王离所统领的北方长城军团被项羽击溃歼灭。
巨鹿之战结束后,章邯被秦二世责备,加上又担心被赵高陷害,最终章邯率领二十多万军队投降了项羽。而项羽担心投降的秦军心中不服,会不听从号令,于是下令将二十多万降卒全部坑杀在西南城南,这支最初由骊山刑徒组成的主力军团彻底消失。
北方长城军团北方长城军团原本由蒙恬统领,公子扶苏为监军,大约有三十万人,是秦军的主力军队。不过在沙丘之变发生后,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先后遇害,这支军队交到了副将王离手中(王翦之孙,王贲之子)。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这支军队被秦二世调往攻打赵国,不过王离军一直没有取得太大的战果。之后和北上的章邯军汇合,形成夹击之势包围了巨鹿,但是未能消灭赵国,被后来赶来救援巨鹿的项羽所击败。
《史记》记载:“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项羽率领楚军抵达黄河后,直接下令“破釜沉舟”,以此表示无路可退,一定要取胜的决心,而失去退路的楚军抱着必死之决心,个个以一当十,经过九次激战后,秦军甬道被截断,可能因此没有得到章邯所部的救援,最终楚军大破秦军,副将苏角战死,主将王离被俘,至此,北方长城主力军团被项羽歼灭。
而此时只剩下守卫咸阳的关中军团和驻守在南方的百越军团,不过百越军团并未支援秦二世,而仅剩的关中军团只有十余万人,并不是诸侯联军的对手,稍微抵抗后,最终和子婴投降了刘邦。
南方百越军团南方百越军团可以说是秦朝几大主力军队中人数最多的军队,不过这支驻守在南方百越的军队在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并没有支援秦廷,反而割据岭南以避战乱。南海郡尉任嚣去世后,赵佗代理南海郡尉,此时秦朝已经灭亡,之后赵佗在岭南建立南越国,自立称帝。
普遍认为这支军队有五十万人,其实秦始皇攻打南方百越投入的军队不止五十万,根据记载和估计,秦始皇至少向百越地区投入了150万人以上。
秦始皇统一中原后,经过几年的准备,便在公元前219年发动了南征百越的战争,命大将屠睢率50万大军分为五路进攻百越,并动用二十万刑徒作为后勤,输送辎重粮草。不过这次南征百越之战颇为艰难,大将屠睢身中毒箭而亡,而数十万大军也因水土不服,以及后勤补给不便等原因几乎全军覆没。
《史记》记载:“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
之后秦始皇只好重新任命任嚣和赵佗再次进攻百越地区,又下令征发了数十万人,其中包括一些曾经逃亡在外的犯人、奴隶等人。终于在公元前214年,彻底征服岭南百越部落,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主将任嚣被任命为南海郡尉,副将赵佗被任命龙川县令。
任嚣上任后为了加强汉越的民族融合,便上书秦始皇,要求从中原再迁居50万百姓到百越地区传播中原文化。秦始皇采取了任嚣、赵佗等人的意见,下令从关中迁移50万秦人至岭南地区,加上之前长期的对外战争,此举导致关中空虚,很大程度上动摇了秦的统治基础。
前后合计,仅投入岭南地区的兵力和百姓就超过了150万人以上,虽然其中也有六国的百姓,但还是以老秦人为主。然而在农民起义爆发后,佣兵数十万的赵佗却中断了和中原的联系(此时任嚣病重),并构筑三道防线割据自卫。南方百越军团直到秦朝灭亡后也未曾起到任何作用。
公元前207年,赵佗自称南越武帝,创立南越国,在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后,赵佗接受了汉王朝的封王,最终臣服了汉朝,成为汉朝的藩属国。
咸阳关中军团最后仅剩的关中军团属于守卫秦都咸阳的军队,可以说是秦王朝最后的主力部队,也是秦朝最为精锐的军队,不过这些军队并未有太大抵抗,便被刘邦击溃。
关中军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皇帝身边的亲卫军,守卫秦宫,人数大概在万人左右;第二是守卫咸阳的卫戍军,秦二世继位,曾下令五万精锐士兵守卫咸阳;最后一部分则是负责咸阳附近京畿之地的军队,大概应该有十万左右,驻扎在蓝田大营。
《史记》记载:“因袭攻武关,破之。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喜,秦军解,因大破之。又战其北,大破之。乘胜,遂破之。”
刘邦进入关中之前,张良曾经说过,关中的秦军还有很多,并且据守在险要地带。而刘邦也不过只有十万兵力,如何能打败十余万精锐秦军呢?但最终结果却是刘邦多次击败关中主力秦军,大破秦军,以此可见,秦军很大可能是放水了。
如果十余万精锐秦军能据守险关要地,进行有效抵抗,别说刘邦攻不进关中,就是项羽率领的数十万诸侯联军也能被拖延相当长一段时间。可能有人会问,这时秦朝哪里还有十余万的主力军队?这点可以从赵高杀死秦二世,准备在关中自立为王得到印证,如果关中没有军队,赵高拿什么和起义军对抗,凭什么自立为王。
不过秦朝最后仅剩的关中精锐部队却没能发挥出应有的战力,因为秦二世残暴的统治不仅失去了六国人心,连关中的老秦人也看不下去,刘邦军进入武关后,关中的秦人都很高兴,最为精锐的关中军也因此瓦解,刘邦军顺利抵达了咸阳附近,之后秦王子婴投降,秦朝宣告灭亡。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分别对应如今的哪些官职?
你好!由冬眠蛇来回答此问题。
说句实话,宋代的这些官职和如今的官职没有任何可比性,根本不能简单的比较,完全不是一回事。
要想理清古代官制的等级,必须掌握两个要点,第一,古代官制的制定基本都是根据前朝,稍有改动而已。第二,官制必须为当时的政治服务,官称的作用可以千变万化,所以同样的官称在不同的朝代意义完全不一样。
宋代是个最奇特的朝代,他设定的官制比较特殊,下面我就来讲讲本题注重的知府,知州和知县这些所谓的地方官在宋代是怎么一回事。
宋是托生于五代十国藩镇割据之后,在宋之前,中国的地方官就是有军权的节度使,没有其他。宋一方面要矫正藩镇割据,另一方面又要根据五代十国厘定官制,就是既设节度使,又不能给地方任何权力包括军事,财政等等,就造就出一个奇葩的官制。
所有的地方官——节度使,宋代全部给你设立好,但不允许在地方管理任何事情,全部集中到京城,弄个豪门大院养起来,至于地方中央再调监察官去巡视即可。
监察官这个体系从汉代就有,比如刺史,以中央监察官刺探一州行政,宋代为了不给地方任何权力,就是监察官也分了多个。宋地方设三级,第一级,路,共有二十多路,每路设帅,漕,宪,仓,分监军,运输,刑狱和水利仓储,路下设州府,派知某州事和知某府事为监察官,监察州府,州府下设县,派知某县事监察各县。
以上的官都是中央监察官,不是地方官,地方官事节度使,所以宋代是地方官驻中央不管事,中央官驻地方负责实际事物。所有的地方行政,财政和军事权全在中央,没有实质的地方官,所以没法和现在比较。
宋代的路,州府和县与唐代的道,州府和县基本相同,但与后来的省市概念截然不同,除去县一级没有多大变化,路和省的概念差异相当大,省建立在分裂军事重地的基础上,路建立在驿站基础上,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州府与现在的市也完全不同,所以即便拿来比较,也没有什么可比性。
感谢您的阅览,喜欢本蛇回答的请记得点赞和关注哦!
河南信阳古代有皇帝吗?
第一代钟武侯——刘度
信阳市平桥区钟山铺,西汉时期设置鈡武县,汉景帝玄孙、第三代长沙王刘鲋鮈(顷王)之子刘度,被封为钟武节侯。
西汉皇室中,汉景帝第七子刘发被封为长沙定王,建都临湘(今湖南长沙市)。刘发这一宗后裔发达,分为南北两派, 南派留居长沙王国,形成刘姓的主体;北派迁居南阳,成为后来的东汉皇族帝系。定王刘发传子刘庸(戴王),刘庸传子刘鲋鮈(顷王)。
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正月,景帝玄孙、第三代长沙王刘鲋鮈(顷王)之子刘度,被汉宣帝刘询封为钟武节侯。
做过大汉嗣元皇帝的钟武侯——刘望
西汉钟武侯爵位共历三代。刘望又名刘圣,在祖父和父亲死后继承爵位,受封为第三代钟武侯。
公元8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刘望和其他汉室诸侯王32人、王子侯181人一起被贬。
刘望被贬之后,联络各地汉室子弟和绿林好汉,暗中积蓄力量,以期重建汉朝;公元23年8月,刘望趁天下大乱之际,起兵攻打汝南郡各县,各地闻风归附。刘望起义后,恰逢新帝王莽的大军在昆阳(河南叶县)大战中被更始帝刘玄的军队击溃,王莽的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战败后逃到沛郡谯县,自称汉将,照会官民,痛陈王莽篡位为天所灭,宣传复兴汉室。当他们得到前钟武侯刘度聚众起兵,已经攻取汝南郡县的消息,就赶到汝南投奔了刘望。刘望遂以严尤为大司马,陈茂为丞相,在汝南城重建汉国,号称“大汉嗣元皇帝”,与另一个汉室后裔更始帝刘玄并立。
同年10月,更始帝刘玄派遣奋威大将军刘信,率领军队攻破汝南城,将刘望和严尤、陈茂一并擒斩。
刘望称帝不到两个月,史书中没有为他单独立传;有关史实散见于《汉书·王莽传》、《后汉书·刘玄列传》等历史典籍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