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大选举,1962年印度被打的大败而归?
说起来,印度这个国家还是比较奇葩的,从印度河文明产生之后,一波又一波的外来民族就接踵而至。总之印度历史说白了就是一部血泪班班的外来民族侵略史。
在古代的大多数时间里,印度都只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统一国家的名称。更悲催的是印度的独立也不是靠自己的力量通过民族革命的手段取得,而是英国殖民者“大发善心”恩赐的产物。这就造成了印度这个国家独立后,一直到今天都有一种很奇怪的民族心理,总结起来说就是“自大”而又“自卑”的矛盾结合体。
因为印度的独立是英国殖民者恩赐的产物,所以英国允许印度独立的那一天起就没有安什么好心,不但允许印巴分治,还遗留下了一个克什米尔问题,至今让印度和巴基斯坦头疼不已。这也是老牌殖民者为了控制殖民国家一贯玩弄的所谓“平衡”伎俩。
好在印度基础不错: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加上南亚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就让印度在独立后自信心膨胀:一心要做南亚地区的霸主和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强国。上世纪50年代尼赫鲁倡导的不结盟运动就是印度想当第三世界领袖的政治图谋。那时候新中国也刚刚建立不久,印度想得到中国这个人口大国的支持,中国也想打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政治孤立,所以中印两国各有需求,一度关系走的很近,还曾有过一段甜蜜的蜜月期。
说实话,在古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和印度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争端,由于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横亘在两国之间,广袤的喜马拉雅山区绝大部分都不适宜人类生存。所以中印双方之间连一块界碑都没有,边界一直实行的是模糊管理。自从1858年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后,由于英国不断蚕食中国领土,这才为日后的中印边界争端埋下了祸根。
1914年,中国辛亥革命成功不久,英国在中印边界的民族地区策划分裂,并以探险、测绘为由进入中国领土,在地图上画出了“麦克马洪线”、“约翰逊线”等,说那是中印边界线,这些乱七八糟的鬼画符,把属于中国的12.5万平方公里划给了印度,这个面积相当于一个福建省。但是中国历届政府从来没有承认过这些英国人划定的边界线,我们认为喜马拉雅山麓才是中印国界,而英国却把喜马拉雅山山脊作为中印分界线。
但由于那时候印度没有独立,所以英国主张的非法边界线也就是说说而已,并没么什么实质性的行动。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倾尽全力在打那场关系国运的战争。已经于1947年独立的印度此时却在背后捅了中国一刀:公然出兵占领了麦克马洪线的南侧,等于是侵占了我国的领土。但我国本着与邻为善的原则还是不愿意和印度闹僵。为和平解决中印领土争端,周总理四次访问新德里,共同制定了两国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老人家也给印度外交部写亲笔信,说:“总而言之,中国和印度是友好国家,过去一千年如此,相信今后一千年一万年也是如此。”
我们的推心置腹,印度却并不领情,不接受中方搁置争议的建议。1960年,印度再次向中国提出了12.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无理要求。
此后,中国开始了3年自然灾害。在这期间,1961年,尼赫鲁宣布了他的“前进政策”,要把印度的国界线尽一切可能向中国推进。1962年,印度步步逼近,在中印边界争议地区部署了20多个据点,有些据点楔入中国哨所之间,有些已经到了中国哨所的背后。
再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忍无可忍,奋起还击,结果大家都已经很清楚了:印度的实力支撑不起它的野心。从1962年10月19号傍晚,中国各参战部队抵达克节朗河北岸,进入战斗准备开始,截止1962年11月21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全线停火、后撤,中国取得了全胜。在整个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国军队歼灭印军3个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歼灭印军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毙伤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4885人,俘印军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那么印度既然已经在1962年的中印战争中已经失败了,为什么今天还要再次对中国进行挑衅呢?在我们眼里,印度这是纯粹有点自不量力,其实站在印度立场上也很正常,具体原因如下:
1、印度从来没有认真分析在1962年战争中失败的根源,错误的结论必然导致错误的行动。
如果说中国对印度自卫反击战开战前,印度是自信心膨胀,战争失败后,印度猛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转向了极度自卑。印度把自己打扮成了一个可怜的受害者,在国际上到处诉苦。国内宣传也是如此。印度国内长期流行一种说法:正是中国背叛了印度的信任,才袭击了印度在拉达克和东北边境特区的防线。这就造成印度国民普遍没有对1962年中印战争失败的根源进行过真正的反思。
印度政府在1992年发表了一份官方历史文件,印度国防部历史局还编撰出版了一部书籍《印度:1962年与中国冲突的历史》在这两份文件中,印度政府都认为:装备恶劣、准备不足的印军是被迫对抗优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直以来印度军方分析家普遍觉得:印度在喜马拉雅地区的情报设施不足,不清楚中方的力量、机动能力和战术,还有就是中国的人海战术是导致印度失败的主要因素。
所以当印度觉得自己已经克服了1962年的那些不足后,就会再次蠢蠢欲动。
2、印度国内涌动的民族主义情绪是中印边界争端高热不退的主要原因。
正是因为印度这种奇怪的民族心理造成了印度国内一直有一股强烈针对中国的民族主义复仇情绪。再加上这几年印度在莫迪政府的领导下,印度经济发展的不错,又大量购买了各种先进的武器装备,然后民族自信心又一次膨胀。所以印度参谋长辛格才会叫嚣:今天的印度早就不是1962年的印度了。
印度是个没有长远战略的国家,历史上也很少有大一统的时候,所以印度在处理大国关系时往往显得鲁莽和笨拙。我们要高度警惕不成熟的印度政治家在国内民族主义的裹挟下可能会采取的冒险行动。
3、印度对国际形势的误判可能是印度挑衅中国的原因之一
1962年印度之所以挑战中国,就是误以为中国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国内经济形势很困难,没有力量和决心与印度争夺极为边远和艰苦的喜马拉雅山区,所以才敢于采取军事冒险行动。当然结果告诉印度政客,中国人民和中国军队在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上面向来就不会含糊。
现在的情况和1962年有很大相似之处:目前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矛盾早就浮出了水面,中美贸易争端也搞得如火如荼,加上美国在南海和台海地区的施压,在印度看来中国在应对美国方面就已经力不从心,没有精力两线作战,因此中国目前没有能力应付印度的挑战,所以印度才会表现的如此咄咄逼人。所以我国为了防止印度铤而走险,有必要展示我们的霹雳手段和坚强决心,以打消部分印度政客和好战分子的侥幸心理和冒险念头。
4、印度国内的矛盾迫使印度政客通过挑起中印边界矛盾以达到转移国内实现的目的。印度这些年引以为傲的就是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就将印度打回了原形。如今印度国内疫情横行,每日感染人数居高不下,未来的日子里很可能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中心。在疫情打击下,印度经济衰退,失业人口大量增加,老百姓生活严重下降,对政府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所以印度政府需要找到一个让印度民众宣泄不满的排泄口,以降低民众对政府的不满程度。边界争端就是最好的由头,这也是为什么近一段印度不单单是和中国发生了边界争端,和尼泊尔、巴基斯坦的边界争端也同时发生。如果不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像印度这样四面树敌,要么是印度政客真的疯了,要么就是有更大的图谋。
莫斯科民众组织集会却有近1?
这些年,在俄罗斯,对于普京以及政府的民间抗议,一直是比较频繁的,只是规模并不大,一般几千人的规模,抗议的主要内容诸如:养老金、退休年龄、生活条件、选举不公等等。
当然了,相对于普京常年超过70%的支持率,这点民众抗议实在算不了什么,普京依然牢牢掌控着俄罗斯的局势。
而俄罗斯的这种民众抗议,放在任何国家都是很常见的,民众心里不满意了上街游行一下,这个没什么,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是百分百让民众都满意的。
只是,这一次的游行示威表现的不一般。
首先,这是一次没有得到莫斯科市政当局批准的游行集会,很明显,这不太符合之前莫斯科政府的行为,正常情况下,反对派组织的游行都会得到批准,毕竟,自俄罗斯独立以来,30年了,一直由叶利钦和普京所在的统一俄罗斯党执政,其他反对派在地方行政当局上能获得的胜利也非常有限,从地方到中央,政权被统一俄罗斯党牢牢掌控,反对派心里能不憋屈么?
给点渠道和空间让反对派宣泄一下,这是合理适当的做法,不然,憋坏了,就不好了,只是,这次莫斯科市政当局没有批准游行,可能是为了局势的稳定,但不料却引来局势的更加不稳。
因为引发这次游行的起因,主要是在即将举行的莫斯科杜马议员选举前,反对派声称选举委员会以“莫须有”的理由剥夺了众多反对派独立候选人的参选资格。
按照规定,独立候选人如果要参选,就必须获得一定数量的支持者“署名”,然后,选举委员会在审核材料时,发现一些参选者提交的支持者署名有弄虚作假的嫌疑,很多署名人根本不存在,所以取消了一些人的参选资格。
但是莫斯科选举委员会的决定自然不能让这些参选者信服,为了申诉自己的权益,他们就号召自己的支持者起来集会抗议,抗议莫斯科选举委员会的“霸凌”行为,甚至还把矛头对准了普京,不过他们的集会申请被莫斯科市政府拒绝了,结果,反对派们索性直接发起了游行示威,规模大约有三四千人,因为是非法集会,现场他们与上千名警察产生了冲突,他们向警察投掷了很多杂物以示抗议,所以莫斯科警方也逮捕了一部分人,不过正常情况下,这些人很快就会得到释放,除了几个头目可能要多待一阵子。
目前,普京已经进入了自己的第四个总统任期,他执政俄罗斯也已经20年,而他对于反对派的态度,这些年也一直呈现出反复,总体来说,经济大环境好、国际制裁压力小的时候,对反对派比较宽松,而当经济环境差、国际制裁压力大的时候,对反对派就没多少好脸色了。
而目前,俄罗斯的境遇还不算好,2014年油价暴跌之后给俄罗斯带来的创伤还没恢复过来,目前俄罗斯的福利支出和经济压力都很大,这2年的民众抗议也不断增多,而普京显然也没那么多耐心了,他对反对派的打压也已经表面化了。
总体来说,俄罗斯未来的经济和局势都不是很乐观,普京的时间也已经不多了,过2年,也要70岁了,他对理想和抱负的实现也必定会变得迫切和急切,对于反对派,他必然没那么多耐心,总之,未来几年,俄罗斯的政治形势,必然是比较风云诡谲、暗流涌动的。
如果疫情依旧没有结束2021春节还能走亲访友吗?
就目前形势来看,全国各地的疫情放控工作做的非常出色,绝大部分地区已经很久没有出现本土病例。
因此,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可以走亲访友,能不出去尽量不出去!
钟南山说,今年冬天或明年春天疫情应该还会继续存在,同时很可能发生局部地区的爆发。进行全面的核酸检测,密切监测,这种方式看起来行之有效。
即使疫情在某些地区偶尔有些小爆发,但是现在国民的防控意识非常强,各地相关部门动作迅速,措施完善,能够做到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全员进行核酸检测,并且迅速得出检测结果,大家对检测也是积极配合,一听说要做检测,我们都会排队去检测,没有人会抵触。
最重要的是,疫苗马上问世了,目前我国已有4支新冠疫苗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一旦完成三期临床试验,疫苗就会申请上市,至目前共计约6万名受试者接种,未接到严重不良反应报告。
预计今年年底我国疫苗产能可达6.1亿剂,这意味着我们很快就能接种疫苗了,而且疫苗价格也不会很高,在我们能接受的范围之内。
发布会上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透露了一则重要消息: 我省稳妥有序推进秋冬季新冠疫苗紧急接种,重点人群优先,疫情地区优先,安全接种、知情自愿原则,对一般对象根据需要预约安排接种。
就在最近,10月24日,喀什地区疏附县对“应检尽检”人员进行定期检测中,发现1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截至10月26日24时,新疆(含兵团)现有确诊病例0例,无症状感染者164例,均在喀什地区疏附县。
发现有疫情后,相关部门迅速全面开展疫情研判、流调、重点人群排查、核酸检测等工作,确保疫情不蔓延、不扩散,全国人民也都很关心和重视,各地也都出台应对的策略。
自今年年初疫情爆发以来,各地十分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已经有了一套十分成熟的应急系统,大家对病毒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有了充分的准备,就不会惊慌失措!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组长马晓伟表示,“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秋冬季新冠肺炎和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交织叠加,防控任务艰巨。”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明确表示:“经过半年多实践,我们有信心控制住疫情,不会再出现像年初武汉那样的严重情景。”
所以,我们也不必过于慌张,现在国内疫情相对稳定,各地都已经基本恢复了生产生活秩序,平时很多人也不戴口罩了,即使是像学校这种人群相对密集的地方,也有很多学生没有佩戴口罩,学生们的状态和疫情前没什么两样!
当然,我还是提倡戴好口罩,一方面防止病毒传播给自己,另一方面即使自己被病毒感染,也不会传播给他人,对大家都好,去火车站、机场、地铁站等人员密集以及流动较大的地方一定要戴好口罩!佩戴口罩也一定要正确,才能真正的有效果。
2021年春节放假时间安排:2021年2月11日-2021年2月17日 (其中2021年2月7日 、2021年2月20日正常上班调休)。
过年的时候走亲访友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也要保护好自己,如果自己的亲戚朋友去过高风险地区,那就不要去串门了。
还有一些人是从国外回来的,国疫情形势依然很严峻,他们回来可能需要隔离,为了保险起见,我们就不要和他们见面了,打个电话聊聊天就好了。记住一定要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不给防疫任务增添负担!
猛攻俄罗斯后花园结果会怎么样?
先来说说消息层面的内容:根据美国《NEWSREP》网站的报道,俄罗斯与乌克兰东部地区亲俄武装向乌克兰顿巴斯地区的政府军发动24次袭击,共造成了2人死亡、5人负伤。而乌克兰“独立新闻社”的报道称“多人伤亡”,到了国内某些自媒体的文章中就变成了“伤亡惨重”。可叹:为了吸引眼球,胡编乱造!
根据乌克兰“独立新闻社”12月10日的消息,乌克兰军方声称,自周日(12月9日)午夜以来,前线地区(指的是乌克兰顿巴斯地区)发生了密集交火,俄“混合部队”(俄罗斯部队与亲俄武装联合)连续发动了11次袭击,加上周六发生了13次冲突,在48小时之内总共发生了24次交火,造成了多人伤亡。乌克兰军方声称:局势“仍在乌军掌握之中”,但正在不断升级。
乌克兰军方指责俄“混合部队”在战斗中使用了大口径榴弹炮、82毫米迫击炮等违反《明斯克协议》的武器,呼吁北约尽快干涉。消息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些,并没有什么“伤亡惨重”。题主描述中的消息太过夸张了,想必是看了某些自媒体的文章,受到了影响。可以肯定的说:题主描述中的消息是假的,那不过是某些自媒体故意夸大事实弄出来的。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到底在8、9日这两天发生了什么,外界众说纷纭,但冲突并不大。
乌克兰军方夸大事实为的是引起北约的重视,而“独立新闻社”的报道则是更进一步,国内某些自媒体就不用说了,没有的事都能编造出来,更不用说这消息还有“影”——伤亡惨重?这些自媒体知道什么叫惨重不?“呼吁北约干涉”,实际上中间少了两个字,波罗申科希望的是“北约出兵干涉”。他请求北约出兵、美国派兵干预,为的不是乌克兰的利益,而是为他自己能够继续当选乌克兰的总统。这24次袭击,从伤亡情况上看,连小规模冲突都算不上。
包括他之前宣称的“俄罗斯向俄乌边境增兵8万,要大规模入侵乌克兰”、“乌克兰向俄乌边境增兵以应对俄罗斯可能的入侵”,波罗申科这么做不是为了与俄罗斯开战,而是要把俄乌局势炒热,引北约出兵干预,为他参加竞选加分——拉选票。此次俄乌刻赤海峡冲突,波罗申科并没有得到想要的北约国家的支持。虽然他的民意支持率有上升的迹象,但还远远不够。继续制造俄乌的紧张关系,是其必然要做的事,除了继续派舰挑衅俄罗斯,就是在乌克兰顿巴斯地区制造事端。
乌克兰东部地区俄罗斯族人占多数,自波罗申科政府宣布加入北约、取消俄语地位等之后,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等地区的亲俄武装就宣布脱离乌克兰政府,并进行了公投、独立。亲俄武装一直与乌克兰政府军斗个不停,在西方国家、俄罗斯的斡旋下,乌克兰政府与亲俄武装达成了《明斯克协议》。但实际上,停火协议只是让双方暂时停止了大规模冲突,零星交火、小规模冲突仍时有发生——可以说是摩擦一直就没断过。实在是没必要为此大惊小怪,俄罗斯如果真要动武,凭乌克兰政府军还想“控制局势”?除非是嘴炮能当炮弹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