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布力管委会,为什么现在东北的经济上升乏力?
东北到底怎么了?
东北近年的情况不容乐观,作为我国原来的重工业基地,过于依赖第一产业和国有企业,人文环境和投资环境恶劣,经济转型困难,造成本地优秀人才流失,而优秀人才外流更近一步加剧了这种局面。
民间的调侃“投资不过山海关”,“东北重工业烧烤,轻工业直播”更是从某种侧面反映出东北本土经济缺乏现代高技术行业的支撑,本土高学历的人才外流的事实,从人大教授毛振华怒怼亚布力管委会,到雪乡宰客不断发酵,东北的问题再一次引发热议。
我国总人口从2005年13亿到现在已经接近14亿,全国各省的人口都在增长,只有东北三省人口基本没有变化,辽宁从4221万变为4378万,吉林从2716万变为2733万,而黑龙江人口从3820万变成了3799万,甚至比10年前还少了。
我们再来看人口出生率这个重要指标,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水平是5.86%,而全国只有黑吉辽三省这个数字为负数,恐怕谁都想不到在中国还有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的地方。
东北的经济情况按照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东区域划分,东北地区大部分经济指标占全国比重都只有个位数,而其他三个地区都是平均在两位数的水平,这些数据包括:一、二、三产业的总产值,地方预算收入和支出,居民可支配收入,零售额,贸易进出口,电力和原材料主要工业资源消耗,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情况等。
分省份的数据会在文末贴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一对比。
按省份来看,除了新疆西藏内蒙广西等边远贫困地区,东三省的各项指标都比较落后,其中辽宁省总体情况较好,吉林次之,而黑龙江的情况是最不乐观的。
拿什么拯救东北?东北的问题在哪可能大家心里都有数,那么怎么办,是不是我们都去搞地域黑就能救东北,当然不行。
首先东北要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作出改变,而从国家层面已经有相关的政策支持,在制造业领域鼓励以新松、哈工大机器厂、一汽等企业为代表的高新制造业企业发展,文娱产业上近期新闻联播对东北的旅游业也在大力宣传,同时我们更希望派驻更多的江浙闽粤干部到东北,把一些先进的理念带过去,一定要有人带,在我们其他兄弟省份,我们要做的不一定是去旅游、去投资,但是至少要做到不再一棒打死的地域黑,毕竟东北是我们国家的,希望我们都能早点看到面貌一新的东北老铁。
文/悠云掩月附各省经济指标
如何看待最近刘强东在东北三省投资几十亿?
刘强东投了东北200亿,相对于京东七八年利润,能成功吗?
最近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撒币”,唯独刘强东“撒币”别出心裁,连日来的舆论轰炸让东北这个“共和国长子”陷入了无穷质疑,但刘强东却选择逆势而上,不仅砸钱200亿,还号召人们支持东北。
刘强东性格里有一种倔性,京东亏了那么多年,他没觉得有问题,做物流要养那么多人,他也没觉得有问题,娶90后章泽天,他还是没觉得有问题,他总是和主流不一样,这次他又这样做了,难道倔脾气又犯了?
当然,刘强东毕竟是老道的商人,固然懂得商人的本质是获取利润,邵逸夫就从来不做亏钱电影。即使做慈善,投入必然要有产出,即使没有现金收入,也应该有名誉上的光环,难道刘强东贪图这点名誉?
谁也不知道刘强东葫芦里买了什么药?一切似乎还得从东北的电商说起。
东北电商,错过了整整一个时代
说到东北经济,人们首先想到重工业、农产品,甚至喊麦,但似乎没有提到东北电商。刘强东与东北的联系也全系于这一词上。
在百度上搜东北电商相关内容,有时候,你会搜到一些令人咂舌的内容。
网上就流传着一种说法,即电商是东北经济衰弱的原因之一,不乏有激进者认为东北应该屏蔽电商。
比如有人在天涯上发帖称“东北电商公司本来就少,东北人网购会把东北的资本源源不断的输往南方,结果造成东北越来越穷,企业倒闭,商业街空置,就业率断崖下跌,人口外流……”
这也许只是极个别人的极端言论,但另一方面,东北电商又是十足的弱者。两者存在深层次的联系。
2012年到2013年,电商对实体企业的冲击如日冲天,当时王健林和马云下了一个亿的赌局,就赌10年后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会不会超50%。
电商最热闹的时候,东北人对网购却相当冷漠,2013年天猫双十一后,结果东北三省网购交易额排名全部位居十名开外,气得《大连日报》说了句俏皮话,“东北人网上购物真的不够‘豪爽’”。
何止不够豪爽,简直是吝啬。4年后,2017年天猫双十一各省销售额排名上,辽宁排在18位,吉林排在22位,黑龙江排在25位,在全国31个省市中,几乎都是垫底的。
2016年8月,东北天使会成立,有78个投资者。东北外来投资几乎是凤毛麟角,他们还敢形成组织,对东北算是真爱了。
不过,2016年11月,东北天使会副秘书长周倜说过一句话:“东北还在谈‘传统零售’受电商冲击”的时候,电商已经快成明日黄花了。”这几乎是东北电商的现实。
直到2016年的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才明确有积极推进落实“互联网+”行动。刘强东这次去东北的讲话也还是围绕着“互联网+”,这都是几年前的老词了,二三线城市都不说了。
滞后结果就是,全国已经有1000个淘宝村,东北只有5个。这是2016年11月,阿里公布的数据。
2017年,吉林电商交易额是3300多亿元,黑龙江2017年上半年的交易额是1081亿,辽宁暂时还没看到数据,而电商大省浙江2017年前三季度电商交易额就达到了8613亿元,是东北一个省全年交易额的两倍还要多。
东北是资源大省,农作物、特产等优势都是独步全国的,没有发展电商,非常遗憾,说一千,道一万,背后不乏东北人民有意无意的抵触。
刘强东:你在南方,东北是我的
我们一方面说东北电商的落后,从另一个角度,这何尝不是一种机遇呢?事实上,在全国电商市场几近饱和的情况下,东北是一块值得开发的处女地。
古人言,近水楼台先得月。作为北方电商市场的老大,京东如果能把东北捏在手里,对抗阿里自然能增势不少。而远在南方的阿里鞭长莫及,也给了京东施展身手的绝佳机会。所以,东北是京东大后方,战略意义重大。
事实上,京东对东北市场一直非常上心。早在2011年,京东成立东北区。同年成立京东沈阳研究院。京东在东北有一个“亚洲一号”的物流中心,也是东北最大的,在东北有400余个自营自营配送点,东北77个地区可以实现“211限时达”。京东在东北的员工也有近万人。
2017年8月,京东首家实体店在北京开业。9月,东北首家京东专卖店在沈阳铁西开业。然后再是南方城市。2018年,首家京东X无人超市落户大连。刘强东一直重视东北,这是个基本事实。
对比阿里的态度,有沈阳人在贴吧发帖说,天猫常年有个什么十城五折天活动,一线加二线城市,北方只有北京天津,沈阳青岛大连都没份,支付宝活动也基本上是南方先开始……(京东)各种活动也都想着沈阳,冷链冰鲜也有沈阳……
这基本也是事实,天猫很少在东北三省搞优惠活动,倒是京东每次都想到东北,仅去年就有两次大规模优惠活动。2017年4月,东北区成立6周年,东北人享受专享价。2017年12月,京东超市“72小时城市促销风暴”活动,沈阳入选首批城市。
当然,京东在东北有个不小的挫折,2017年初的京东沈阳研究院整体裁撤,当时员工有200个左右,在关闭之前2017年的开年大会上,刘强东才刚刚承诺过不开除任何兄弟。
想必当时京东也是混乱的,在决定之前,小道消息满天飞,京东便派人去沈阳辟谣,结果还是裁了。研究院也非常委屈,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控诉自己长期被边缘化、工作强度是总部1.5倍、福利不及总部一半等等。
东北既然是互联网荒漠,一个互联网科技部门能撑这么久,其实也不容易了。从投入产出比角度来看,不如说刘强东变得更现实了。
刘强东这200亿的利与弊
这200亿是京东三年投入东北的资本,至于怎么花,是直接打在人家账上,还是有目标得投入,这是成败的关键。
1月15日,刘强东在和黑龙江领导谈话时,刘强东说,更看重的是如何帮助当地特色农产品外销,帮助东北的优质产品卖个好价钱。在与吉林的合作中,主要的点是“吉林省制造上京东”。也就是说,京东主要做的还是帮东北品牌走出去的工作。
东北优势也在于此。比如东北的粮食。2017年,东北三省的粮食产量约为1.1亿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6。中国人吃饭系于东北。这次京东和北大荒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后者每年的粮食产量在850万吨水平以上。未来,京东可以在粮食等品类上获得优势。
京东耕耘六年的物流优势也比较明显。农作物交易成本的大头在物流成本,而物流成本的降低在于物流效率的提升。目前,京东配送可以覆盖东北的25000个行政村,京东在东北还有便利店1800余家,近200家家电专卖店。这是其他电商所不具备的核心优势。
当然,弊端也是比较明显的。东北人才外流现象普遍,人才市场缺乏优质劳动力;东北人对电商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长期培养;东北的营商环境比较落后,也需要长期改善。这些都是硬骨头,需要京东去啃下。这是京东面临的风险。
当然,另一方面,刘强东在东北拿到了一张贵宾席的票子。怎么说呢?轰动全国的“毛振华控诉黑龙江亚布力管委会”事件发生后,东北在舆论上遭到铺天盖地的质疑与指责,而刘强东是第一个站出来力挺东北的领袖级民营企业家。在东北看来,刘强东其实是“救火队员”的角色,东北肯定不希望看到刘强东成为下一个“毛振华”,这将对东北造成毁灭性打击。
既然拿到贵宾席的票子,京东在东北自然能够获得更大的便利,也更能够施展拳脚,而东北也自然会尽力配合,力求将京东的这200亿投资打造成民营企业的投资样板。
刘强东说,没有东北就不会有国家初期的工业振兴。今天他们有了困难,大家都应该过去帮一把,算是一种感恩吧。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心里估计也是五味杂陈的。京东2017年前三季度盈利也就三十多亿,200亿可能是京东好几年的利润。东北是鬼门关,许胜不许败。
万事不过山海关是否有些严重?
最近对东北来说是多事之秋,先有毛振华控诉亚布力管委会,后有大信不接受东北审计业务、游客曝光雪乡宰客,再到沈阳交警误判车牌不清晰,2018伊始,东北就遭遇了投资不过山海关,审计不过山海关,旅游不过山海关,再到现在的开车不过山海关,其实作为一名东北人,个人还是感觉挺丢人的。
东北的思维还停留在国企思维,跟不上市场发展的脚步,东北注重人情往来和关系,讲究哥们义气和面子。
自从21世纪以来,东北发展已跟不上市场脚步,东北房价不低、工作机会少、工资低,很多人都在致力于满足温饱,久而久之,很多人为了谋取钱财走上了邪路。但我相信大多数东北人还是热情、善良的。
纵然东北有万般不好,我还是说说几个东北的有点吧:
1、东北人鲁莽,不攻于心机,讲究直来直去;
2、东北的雪地比棉被还厚,很漂亮;
3、东北的锅包肉、酸菜粉条很好吃!
有更多问题可以私信我,欢迎共同讨论。
当前流行的一句话?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我是“开伟看财经”的莫开伟。“投资不过山海关”是对东北投资环境的生动概述,山海关以北可以理解为东北三省,这句话意思就是很多人都不愿意到东北投资。
的确,近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经济发展中掉队了,投资环境也备受诟病。例如,中诚信集团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毛振华“控诉”黑龙江省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的视频在微博和朋友圈广为流传。毛振华在视频中称被亚布力管委会“欺负、愚弄”,并指责该管委会政企不分,非法侵占其23万平方米土地用于招商。
东北投资环境确实存在问题,这也导致其GDP上不去,经济发展停滞。具体分析来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在长久国有企业经营理念浸染下,政府机构思想意识僵化、因循守旧,闭目塞听,创新意识不够,依然热衷或留恋过去老一套行政管理思维方式,对先进地区营商环境的制度和经验学习不够。
二是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色彩、官本位、权力意识依然浓厚,为企业服务意识淡薄,甚至存在权利寻租问题,给好处就办事,不给好处就卡脖子,为了某种利益故意索拿卡要刁难企业;甚至利用招商引资的特权,将外地企业引进来然后“关门打狗”,狠狠宰一刀。
三是政府上层机构与基层政府之间在营商环境构建的思想认识上尚不完全统一,步伐不一致,存在上硬下软、上严下乱等不良倾向,严重削弱了中央及东北三省制定的有关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执行力,消弭了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功效。这三点在“亚布力事件”中表现得相当明显。
黑龙江处分亚布力管委会负责人?
17年12月去漠河,在哈尔滨中央大街到处可见拉客去雪乡的掮客。在去漠河的火车上,也听说过雪乡的宰客,心中也曾担忧漠河是否也会这样。我是独自1人自由行,报了飞猪的漠河拼车三日游。拼车的共有5人,由李姓司机带领,乘一辆白色越野,宿北红村,向北极村,三日游程,十分尽兴。30年前,曾在东北读书。从此对这片广袤的土地有了深厚感情,自称半个东北人,也自认十分了解和理解东北的民风。没办法忘记东北高远湛蓝的天空,笔直高挺的榆树,在风中刷刷闪亮的树叶,脚下嚓嚓着响的白雪。也忘不了厚道,实诚,热情,又戒备心重的东北人。不管岁月过去多久,市场怎样潮起潮落,最本质的东西是不会改变的。东北还是那个东北。在漠河,除了基本包车费,也有门票,也有司机带去的餐馆,吃得一般又较贵的饭菜。但一切都还好,不过份。有两顿餐我们也自选了餐馆,司机也欣然同行。司机师傅频频联系下一批客人,也焦灼他收入的多少。但一切都有个度,大家相处得象家里人。也许是幸运,遇到了好的司机和旅伴,但更愿意相信人心向善,惺惺相惜。东北真的是神奇的所在,广袤,高远,厚重,清冽。那些封冻蜿延的河流,那些白雪覆盖的原野;那些金色阳光下的白桦林,那些深蓝夜空闪烁的星星;那些炊烟飘绕的村落,那些在茫茫雪野勾勒出黛色的樟子松。那是我,一个南方人梦中的东北。亚布力管委会管理不力,是应该处罚。但不应该黑了黑龙江,更不应该去黑整个东北。人性本有两面,加强疏导和管理是不会有错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