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西藏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建设美丽西藏,把西藏打造成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是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事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关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事关全区各族人民的民生福祉。
保护西藏生态环境、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第四条 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应当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战略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示范地、绿色发展试验地、自然保护样板地、生态富民先行地,守护好青藏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建成美丽中国西藏样板。
第五条 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应当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以科学规划为统领,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载体,以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为支撑,不断提高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第六条 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实行党委统一领导、人大依法监督、政府统筹推进、部门协调联动、社会协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但为何还能吸引众多游客?
虽然我算不上旅游达人,但也游历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湖泊。其中有负有盛名的杭州西湖。西湖很美,如诗人苏轼 描写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美,是一种柔情静美,湖面荡舟眺望映入眼帘的山脉,感觉行云与山水之间,恍若进入人间仙境。西湖美,还在于它湖山与人文的自然相融,流传许多民间故事,给游客留下遐想空间。东湖我国城中第二大湖,在我生活之地武汉。它是西湖的6倍,水域面积大,湖岸蜿蜒曲折,一条美丽的绿道把湖中美景串联。徜徉绿道,心旷神怡,醉人美景,常常让人流连忘返。
为什么青海湖基本原生态,没有什么开发,能吸引众多游客。我去年‘五一’千里迢迢去青海湖旅游一趟,深切感受到它原因所在。
1,是因为它不仅有如东湖,西湖等湖泊的那些秀美,而它还有其独特景致特色。青海湖位于青海省,它处青藏高原海拔3千多米,是中国最大湖泊,最大咸水湖泊,内流湖。首先这几个特色就吸引人。
2,乘车去青海湖要途径海拔4千多米地。到达之处,虽然呼吸有点气喘,但旅客个个都有点小激动,哇终于站在这么高的领地,并看见高原上的雪山。一举两得,看青海湖,感受高原氛围。
3随车前行,青海湖慢慢进入视野,一望无边浩瀚湛蓝湖面跃入眼帘,它四面环山,仿佛是镶嵌在青海高原上的巨大的蓝宝石。
4下车亲临其境,湖岸藏族特色的锦帆迎风飘扬。广袤原生态的湖泊清澈见底,波光粼粼。亲吻咸涩的湖水,风舞撩发,感觉青海湖就像是大海的兄弟。
5湖边伫目,微波荡漾着蓝色湖水,与蓝色天空交相辉映,湖水与天空就像一对热恋的情人,穿着情侣装。天空白云随风舞蹈,湖面上鸟鸥时而飞翔天空,时而贴近湖面,欢快唱着动人的情歌。青海湖既有大海一样蔚蓝,宽广波澜,又有湖水般的飘渺柔情,美极了!
看多了人工修饰景点,看看原生态景点是很多游客心愿。所以到青海湖旅游必定是热点。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有哪些生态环境效益?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是亚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启动区,是我国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藏区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全国的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全长1596公里的是什么铁路?
全长1596公里的是青藏铁路。青藏铁路是一条连接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国铁Ⅰ级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分两期建成。
一期工程东起西宁市,西至格尔木市,1984年5月建成通车。
二期工程东起格尔木市,西至拉萨市,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
青藏铁路扩能改造,对促进柴达木盆地开发和青海、西藏两地经济发展将产生较大促进作用。
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千米,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千米,共设85个车站,设计的最高速度为160千米/小时(西宁至格尔木段)、100千米/小时(格尔木至拉萨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