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飞车怎么退出车队,布朗gp车队介绍

诗佳网

qq飞车怎么退出车队,布朗gp车队介绍?

布朗GPF1车队前身是本田车队。由于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2008年12月5日,本田公司CEO福井威夫对外宣布,不再向本田车队注资。本田车队退出F1。

2009年新赛季即将开展前的3月5日车队经理罗斯·布朗挺身而出以8000万欧元成功接盘车队,组建了布朗GP车队。布朗百分百持有车队所有权,因此,以自己姓氏为名命名了车队。由此,F1新赛季继续保持着有十支车队参赛的规模。

qq飞车怎么退出车队,布朗gp车队介绍

有没有什么超虐的短篇故事?

曾经接触过一位单身女士,当时年近四十,一直没结婚。她是因为严重的抑郁症来找我的。

在我们的交谈中,她谈到了自己的童年成长经历。她父母都是小学教师,对她有很好的早期启蒙教育,在各方面要求也很严。

她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背很多经典诗文,聪明伶俐,而且认字很早,上小学就读了不少课外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但她父母在她童年时期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这个错误发生在她5岁的时候。

起因很简单,就是有一天她尿床了。父母为此大惊失色,说你2岁就不再尿床了,现在都5岁了,怎么反而又尿床,越活越倒退了。

父母的话让小小的她非常羞愧,以至于当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心里非常担忧,好久都没睡着。

但也许是因为太紧张,也许因为前半夜没睡着,后半夜睡得太香,第二天早上醒来,居然又一次尿床了。

这下子,父母特别不高兴,说你是怎么搞的,昨天尿了床,今天怎么又尿了,是不是成心的啊?

当时他们住的是大院平房,有很多住户,她妈妈一边抱着湿褥子往外走,一边说,这么大孩子了还尿床,褥子晒到外面,让别人看到多丢人。

她爸爸板起面孔严肃地警告她说,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这两次尿床我原谅你了,再尿床我可对你不客气了。

父母的话让小小的她内心充满羞辱感和恐惧,所以接下来的一个晚上,她更害怕得不敢睡觉,直到困得坚持不住,沉沉睡去。

结果是,她连着第三次尿床了。这令父母简直震怒,不但责骂,而且罚她当天晚上不吃饭喝水。

虽然当天因为空着肚子睡觉,没尿床,但问题从此陷入恶性循环中,从那时起,她开始隔三差五地尿床。

父母越是想要通过打骂来让她克服这个问题,她越是难以克服。

父母可能后来意识到打骂解决不了问题,就开始带她找医生看病,吃过很多中药西药,都没有作用,直到成年,仍不能解决。

这件事几乎毁了她一生。天天湿漉漉的褥子、尿布以及屋里的异味,是烙进她生命的耻辱印记,她原本可以完美绽放的生命就此残缺了。

考大学时,她取得了很高的成绩,完全可以报考北京的名牌大学,但为了避免住集体宿舍的尴尬,第一志愿填报了当地一个学校,以便天天晚上回家。

大学四年,她不敢谈男朋友,自卑心理让她拒绝了所有向她求爱的男同学。

工作后,谈过两次恋爱,都是男方发现她有这个毛病后,选择了分手。

她对我说:直到上大学前,她一直认为自己这个毛病是个纯生理问题,是一种泌尿系统的慢性病。

后来才慢慢意识到是父母的紧张和打骂造成的后果。

结束第二段恋情后,她割腕自杀,被救过来,出院回到家中那天,终于在父母面前情绪暴发,疯狂地向父母喊出她心底积压多年的屈辱,并以绝食逼迫父母向她认错。

父母似乎终于也意识到问题的来由,虽然没向她正面道歉,却在她面前无言地流了几天泪,痛悔的样子终于令她不忍,端起了饭碗。

经过这件事,父母都一下子苍老了十岁,几天间就显得步履蹒跚了。

她知道他们已受到惩罚,心中既有宣泄后的舒畅,又有报复的快感。自此,这个毛病居然奇迹般地开始好转,发生的次数大为减少。

但她的生活却无法改变,周围凡认识她的人都知道她这个毛病。

她像一个脸上被刺字的囚犯,丑陋的印记无法擦去,只好在三十多岁时选择“北漂”,来到北京,希望通过环境的改变让自己活得自在些。

但骨子里形成的自卑和抑郁无法消退,再加上工作压力比较大,很小的一点事就会让她崩溃。

对于爱情和婚姻,完全失去再去碰触的热情和信心,对安眠药和抗抑郁药的依赖越来越严重。

后来她信仰了一种宗教,她说宗教是唯一让她感觉安慰并有所寄托的东西。

像一个医生在晚期癌症患者面前束手无策一样,我在她的痛苦面前也同样感到无可奈何。

教育中,有太多这样的蝴蝶效应。每一位做父母的都应谨记,教育孩子无小事,哪怕一句无心的话,一件再小不过的事,正确和恰当的,可能影响孩子一生;错误和武断的,则可能贻误孩子一生。千万不要让孩子的一生毁于我们的手中!

曾经还听别人讲,一个四岁的孩子,父母都是高学历,奶奶曾是单位主管会计,也很能干,且非常爱干净。

家长从孩子一岁半开始,就因为吃手的问题和孩子纠缠不清。

据家长讲,最初阻止孩子吃手,采用的是讲道理,告诉孩子手很脏,不能吃,他们感觉一岁半的孩子能听懂了。

发现讲道理没用,就来硬的,采用打手的办法,轻打不起作用,就狠狠打,但这只能起一小会儿作用,孩子一停止哭泣,就好了伤疤忘了疼,又把手伸进嘴里。

后来,负责照看孩子的奶奶拿出缝衣针,只要孩子的小手一放进嘴里,就用针扎一下,并把针挂到墙上,故意让孩子看到,但这也不能吓住孩子。

再后来家长还采用过给孩子手上抹辣椒水,每天24小时戴手套等各种办法,可是问题始终没能得到解决,并且越来越严重。

听家长说,孩子还特别爱发脾气,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可以连续哭嚎两小时,甚至会用头猛烈撞墙,全然不知疼痛和危险。

见到这个孩子时,他两只手的大拇指已被吃得变形,两只小手布满破溃的伤口,伤痕累累,但孩子好像完全没有痛感,还在用嘴啃咬双手,用指甲抠开血痂。

更糟糕的是孩子的心理也出现严重障碍,不会和人交流,别人和他说话,他基本不回应,目光总是回避开来,神情冷漠,拒人于千里之外。

这个孩子的遭遇,让我震惊于家长的无知和残忍。

孩子吃手是多么正常的一种现象,婴幼儿最初是用嘴来感知和认识世界的,小手又是离他最近、唯一能让他自主支配的东西,所以吃手几乎是所有孩子的本能,根本不需要,也不应该制止。

到孩子可以动用自己的其它感知器官认识世界时,自然就不吃手了,就像人学会站着走路后,自然就不愿意爬着走了。

对于这样一个自然的认知过程,家长却要想方设法阻止,而且采用打骂、针扎、抹辣椒水等做法,简直就是在刑讯逼供啊!

一个弱小的孩子,在人生初期就莫名其妙地遭遇绵延不断的残酷对待,他的生命怎么能正常展开、怎么能不被扭曲呢?!

当然有的孩子对吃手表现出固执的喜好,到四五岁,甚至十来岁,还在吃,这种情况往往和孩子的寂寞或自卑有关,是其它教育问题积淀的一个后果,吃手不过是孩子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更不该制止孩子吃手。应该做的是反省自己和孩子交流得多不多,相处方式是否和谐等等,并努力从这些方面去解决。

家长希望用各种规矩培养出孩子各种良好的习惯,而这对孩子来说,却是自由意志被剥夺,活在日复一日的冷酷对待中。

他的世界一直以来太寒冷了,已被厚厚的冰雪覆盖,所以他下意识地要把自己严实地包裹起来,回避和外界交流,直到失去正常的沟通能力。

这是一个弱小生命对抗恶劣环境的本能反应,畸形的生态环境只能让他变态地成长。

专门研究儿童神经病的蒙台梭利博士说过:我们常常在无意中阻碍了儿童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对他们的终身畸形负责。

我们很难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生硬和粗暴,所以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尽可能温和地对待儿童,避免粗暴。教育的真正准备是研究自己。

教育学和心理学对于严厉教育所带来的损害的研究已经很成熟了,但时到今日,人们对严厉教育的破坏性仍然没有警觉。

在我们的教育话语中,人们仍然特别愿意谈规矩,很少谈自由。哪个青少年出了问题,归结为家长管得不严,太溺爱;相反,哪个青少年成长得比较优秀,尤其在某个方面做得出色,会归功为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和打骂。

这样的归结非常简单非常浮浅,但越是简单浮浅的东西,越容易被一些人接受。

于是,一顿“要么好好弹琴,要么跳楼去死”的威胁可以让孩子成为钢琴家,一根鸡毛掸子随时伺候可以让孩子上北大,一通把孩子骂作“垃圾”的污辱可以逼孩子考进哈佛……诸如此类的“极品”行为最容易得到传播。

人们不肯往深了想一想,严厉教育如果真能让孩子优秀,天下将尽是英才。成年人想收拾一个孩子还不是容易的事嘛,谁都会!

既威胁不到自己,又能把孩子教育好,省心省力,痛快淋漓——可教育是件“秋后算账”的事,虽然儿童的缓慢成长给了一些人以暂时的幻觉,但裁下罂粟不会结出樱桃,恶果不知会在哪个枝条上结出。

有位家长,听人说孩子有毛病一定要扼杀在摇篮中,所以她从女儿一岁多,就在各方面对孩子进行了严格的管教。

如果孩子不好好吃饭,妈妈会把孩子碗中的饭全倒掉;

如果孩子不好好刷牙,家长会把牙刷一折两半,丢进垃圾桶;

不好好背古诗,就用戒尺打手心……

在家长的严厉教育下,孩子确实被训练得很乖,按时吃饭,认真刷牙,会背很多古诗。

但她发现,刚刚三岁多的孩子,一方面表现得胆小怕事,到外面都不敢跟小朋友玩;另一方面在家里脾气又很大,且表现出令人不可思议的残忍,比如虐待家里的小猫,把猫尾巴踩住用脚跺,或用沙发靠垫把小猫捂到半死,看小猫痛苦的样子,她则表现出满足的神情。

一般小女孩都喜欢芭比娃娃,她则对这些娃娃好像有仇,动不动就肢解芭比娃娃,把娃娃的头和四肢揪下来,甚至用剪刀剪破。

妈妈不能理解,她的孩子怎么这样?

儿童天性都是温柔善良的,如果说一个孩子表现出冷酷和残忍,一定是他在生活中体会了太多的冷酷无情。

媒体不时地报道家长虐待孩子或子女虐待老人的的事件,手段之恶劣,令人发指。

同时,追究一些恶性刑事案件的犯罪分子的成长史,几乎全部可以看到他们童年时代极端严厉的家庭教育。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极端残忍者,都有一个精神或肉体严重受虐的童年。

经常被苛责的孩子,学会了苛刻;

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学会了仇恨;

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很容易变得自卑;

经常被限制的孩子,会越来越刻板固执……

“身教重于言传”是教育中的一条被时间和无数事件验证过的真理性的结论,严厉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示范,如果成年人对孩子拿出的是经常性的批评和打骂,怎么能培养出孩子的自信与平和呢?

放不下严厉教育的人,真正的原因是潜意识放不下莫名的恨意。

像一位网友说的:有些人小时候常挨打,痛恨父母打自己,长大了发誓绝对不打孩子,可做父母后还是会打小孩。

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正常生活是怎样的。推翻父母不难,但修补父母刻在自己童年里的缺陷,非常不易。

是否认同打孩子,是块试金石,可测验出人们在教育上的认识水平。

孩子没有错,只有不成熟,如果你动不动认为孩子“错了”,那是你自己错了;如果你遇到的孩子是屡教不改的,那是你所提要求不对或一直在用错误的方法对待他。

我们相信教育是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事,需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解决。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如果家庭生活制度从一开始就得到合理的发展,处罚就不再需要了。在良好的家庭里,永远不会有处罚的情形,这就是最正确的家庭教育道路。”

这里所说的“良好的家庭”并非永远一团和气,而是有矛盾也总能得体地解决。

儿童是脆弱的,成长只需要鼓励,不需要惩罚,一切严厉的对待都隐藏着某种伤害。

父母不仅应该放下手中棍棒,更要放下心中的棍棒,心中无棍棒是件比手中无棍棒更重要的事。

宽容而饱含真诚的教育,总是最美、最动人的,对孩子也最有影响力。

当然,我不希望给家长们太大的压力,大家都是凡人,偶尔火气上来了,实在忍不住,打孩子两下或骂几句,这也不会有太大问题,正像一个偶尔吃多了的人不会成为大胖子一样。

身体自有它的调节功能,孩子也自然有他正常的抗挫折能力。并且儿童甚至比成年人更宽容,更能理解并消化父母偶尔的脾气。

孩子最受不了的,是父母经常性的严厉和苛刻。尊重孩子,是大自然的法则,是教育最基本的法则。

严厉教育的目的虽然也是想给孩子打造出华美的人生宫殿,到头来却只能制造出一间精神牢笼,陷儿童于自卑、暴躁或懦弱中,给孩子造成经久不愈的内伤。说它是危险教育,一点也不为过。

娱乐圈的哪些明星被曝耍大牌?

我们ab也是经常耍大牌,然后帅锅其他演员来转移大家对她目标噢,能把自己黑历史在网上删了,还删掉对她不好评论,看她也是一个不敢面对现实人。杨颖全世界最美!不能反驳!Angelababy全宇宙最善良最可爱!!!!!!『来看看抠图真相,都18年了还在造谣假行程单?黄晓明的行程为什么算给钟汉良? 知道为什么杨颖,参加《奔跑吧》要哭吗?她不是哭不能帮忙,是哭没有出镜率。杨颖没有演技大家都知道。还有一次杨颖拍古装剧耍大牌。在山上非要吹空调让剧组从山下搬空调来,照片我删了,大家可以去搜,这人品

二战中有哪些骚操作?

(伯格曼和车组合影)

(油画:奋战在诺曼底的伯格曼和帝国师掷弹兵)

(油画:伯格曼之角)

(油画:《雪夜突袭》,描绘了阿登反击战中伯格曼突破美军战线的情况)

(晚年的伯格曼和儿子,在自家的庭院中)

谢邀,今天就来谈谈二战中德军豹式坦克的王牌,恩斯特.伯格曼

1919年8月25日,伯格曼出生在荷尔斯泰因的泽格贝格县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准备让他子承父业,于是伯格于1936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卡尔滕基兴农业专科学校就读,此时,纳粹德国已经将整个德国社会逐步纳入战时动员体制,所以在毕业后,伯格曼加入了帝国青年义务劳动军,前往南通德恩县参加义务劳动,由于表现突出,他以志愿者身份被选入了武装党卫军的前身,党卫军特别任务部队日尔曼尼亚旗队的第27新兵连,在汉堡受训。

闪击波兰战役爆发后,伯格曼正式入伍,作为一名机枪手参加了战役,因在战役中表现出色,被晋升为党卫军分队长,获得了一枚铜制步兵突击奖章,波兰战役结束后,武装党卫军特别任务部队正式扩编为武装党卫军“帝国师”,随后,伯格曼跟随部队一起参加了西欧战役,随后,伯格曼跟随日耳曼尼亚旗队离开了帝国师,成为了第五武装党卫军“维京师”的一员。

1941年6月,巴巴罗萨行动开始,维京师也参加了行动,7月23日,伯格曼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渡口争夺战中第三次受伤,获得了银质战伤奖章,并被送回本土休养

8月,伤愈的伯格曼成为了派驻在荷兰阿纳姆的日尔曼尼亚补充兵训练营的一名教官,但到了1942年4月,也许是嫌训练新兵的工作太过轻松单调,他志愿加入了法林波斯特尔的武装党卫军装甲部队训练营。稍后,帝国师来到法国进行整编重组,升级为装甲掷弹兵师,编组了一个装甲团,伯格曼成为了帝国师装甲团一营二连一辆III号坦克的炮手。1943年1月,整编完毕的帝国师前往哈尔科夫,参加了著名的哈尔科夫反击战,伯格曼因表现突出,成为了该营2连221号坦克的车长。

1943年2月4日,是伯格曼成为车长后的首次出战,部队的任务是攻击一个名叫奥尔赫瓦特卡的小村,伯格曼的战车冒着苏军反坦克炮和反坦克枪的密集射击前进,成功地摧毁了一门隐藏在农舍建筑中的反坦克炮。第二天的战斗中,天降大雪,伯格曼的座车陷入了积雪无法动弹,就在牵引救援车即将到来的时候,大批苏军步兵和反坦克炮发现了他们,对着221号车开始了一波又一波的攻击,借助两挺车载机枪,伯格曼成功地阻止了苏军步兵靠近,又不断转动炮塔,击毁了三门试图向自己开火的苏军57毫米反坦克炮,直到增援部队和牵引车抵达之时,大家才发现,221号车只剩下5发炮弹了。

随后,在围绕哈尔科夫进行的战斗中,伯格曼又获取了7个战绩,3月帝国师装甲团第一营再次被调换回国,接受全新的黑豹D型坦克。7月,德军在库尔斯克发动了东线最后一次大规模攻势,“堡垒行动”,也许是黑豹D型坦克是一款瑕疵严重的新式战车,再加上德军采用了以装甲兵力正面攻击苏军大纵深防御阵地的不利态势,在整个堡垒行动中,驾驶401号黑豹的伯格曼只取得了5个战绩。随后,他和帝国师一起,在东线经历了一系列边打边撤的艰苦防御战,最终在1943年12月撤退到了东普鲁士的斯塔布拉克,进行休整。

1944年2月,补充完新兵和装备的帝国师开往法国北部,准备迎击盟军即将实行的大规模登陆作战,在波尔多,伯格曼和第一营的战友换装了新式豹A坦克。

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实施了代号“霸王”的大规模两栖-空降协同登陆作战,由于德军最高层的误判和盟军的绝对空中优势,帝国师直到7月初,才抵达集结地,此时美军第9,30步兵师已经越过卡朗唐附近的维尔河,第3装甲师也在圣洛西北发动突破,德军战线危在旦夕,帝国师师长海因茨.拉默丁少将受命发动反击。

7月8日,德军在圣塞巴斯蒂安-塞特尼东北发动攻击,伯格曼在当天首开纪录,击毁一辆谢尔曼以及两辆美军半履带装甲车,9日,伯格曼再次击毁3辆谢尔曼,13日,伯格曼不仅单日击毁4辆谢尔曼,还带领战友一起发动反击,救出了被美军俘虏的数十名战友。

7月25日,帝国师转移到圣昂宾附近,接替因轰炸而元气大伤的装甲教导师,第二天凌晨,驻守在勒洛雷村的伯格曼,听到一些向后撤退的德军步兵带来情报,美军装甲部队已经接近库唐斯,准备向帝国师侧后迂回,大胆的伯格曼决定单车出击,拦截美军。

在库唐斯-圣洛公路上的一个十字路口,伯格曼决定在此进行埋伏,将坦克停在一棵大橡树下,车体两侧还各有一堵攀附着爬山虎的矮墙,真是一个得天独厚的隐蔽点。很快,美军坦克和其他车辆的纵队在公路上出现了,根据伯格曼的命令,炮手波根多夫命令从左到右,依次对进入射程的美军坦克进行射击,第一炮,就掀掉了美军车队第一辆谢尔曼的炮塔,第二炮,第二辆谢尔曼的侧装甲也被洞穿,燃起了冲天火焰,美军其他车辆顿时陷入了混乱,试图原地掉头后撤或者绕开前2辆趴窝的坦克继续前进,伯格曼命令连续射击,美军的半履带装甲运兵车,卡车和吉普纷纷爆炸。

突然,伯格曼发现有两辆谢尔曼离开了主干道,试图穿过田野向自己靠近,立刻命令波根多夫调转炮塔至11点方向,2发炮弹解决了第一辆,但在炮弹装填的间隙,第二辆谢尔曼开炮击中了伯格曼424号座车的侧装甲,幸亏谢尔曼75毫米M3型(L/40)主炮威力有限,且射击距离太远,没有对424号车造成什么致命损伤,波根多夫再次开炮,将第二辆谢尔曼送上西天。

惊慌的美军,立刻呼叫了战斗轰炸机,对424号车的藏身之地进行了密集轰炸,大橡树也被掀倒,最近一枚炸弹在距离伯格曼座车只有5米左右的距离炸开,这辆黑豹如同大海中的小舟,在爆炸气浪中急剧颠簸,美军其他谢尔曼继续从侧面向伯格曼座车逼近,但由于射术太差,没有一发对车体造成致命损伤,伯格曼立刻命令反击,波根多夫再发3炮,又解决了3辆谢尔曼。

但稍后,谢尔曼打来的一发炮弹,击碎了一侧的驱动轮,造成履带卡顿,其他谢尔曼炮弹的轰击,也破坏了战斗室内的通风系统,舱内烟雾弥漫,装填手克雷勒有点惊慌,和驾驶员海多恩一起试图打开驾驶舱舱门弃车,但此时,驾驶舱门也因为美军炮弹的轰击而受损卡住,绝望的他们拿起大锤,试图砸开舱门。伯格曼大声呵斥组员,保持镇静,然后发出指令,慢速倒车,424号黑豹坦克利用一条完好的履带,沿着一条斜坡缓缓下退,在此过程中,他们又陆续击毁了两辆谢尔曼,迫使其他美军坦克不敢上前继续追击。

在这场长达大约1个半小时,被称为“伯格曼之角”的作战中,伯格曼指挥424号黑豹坦克,单骑击毁9辆谢尔曼,以及其他一些美军车辆,成功迟滞了美军的攻势,但此时整条德军战线已经崩溃,帝国师也被迫全线后撤。在修好424号车后,伯格曼在后撤过程中,又遇到本方两辆受损无法开动的黑豹,伯格曼本着大无畏的精神,命令424号车拖着这两辆受损的黑豹,强行突破美军战线,用了一天半时间,沿途又击毁3辆谢尔曼,最终达到帝国师装甲团的集结地格兰佛尔,将三辆战车一起送进了维修站。

鉴于在库唐斯附近的作战中,伯格曼累计击毁美军战车15辆,他在8月27日获颁骑士铁十字勋章,并被晋升为党卫军上士。随后,在逃离法莱斯包围圈的行动中,伯格曼车组又取得了几个战绩,成功掩护了许多战友逃离这个地狱般的包围圈。

1944年12月,伯格曼参加了阿登反击战,身为帝国师装甲团第一营4连连部排排长的他,驾驶着编号401的黑豹G型坦克,沿途击毁2辆谢尔曼后大胆的伯格曼单骑闯入了美军重兵占领的马奈镇,又遇到了美军第二装甲师的一支先头部队,伯格曼指挥401号直接碾过了美军设置的检查哨,接连压扁了两辆美军吉普,在一群呆若木鸡的美军注视下,扬长而去,然后沿途击毁了几辆美军后续的半履带装甲运兵车和运油卡车,黎明时分,伯格曼和车组抢先进入了攻击的首要目的地,格兰德涅尔村。

圣诞节当天,伯格曼和车组在马奈村附近和前来增援的美军装甲部队进行了鏖战,在击毁两辆谢尔曼后,一发谢尔曼的炮弹近距离击中了401号黑豹的炮塔后方,一块弹片击中了伯格曼左耳后的头部,等他再次醒来,已经身在科隆的陆军医院病床上。

伯格曼参加的最后一站,是1945年3月在匈牙利巴拉顿湖地区发动的“春醒攻势”,虽然伯格曼再次表演"一骑讨”,曾有单日内击毁4辆T34的表现,但德军大势已去,攻势在展开后就被迫停止,伯格曼和战友边打边撤,向奥地利境内后退。5月,伯格曼和忠实的炮手波根多夫,一起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被英军逮捕,和其他千千万万战友一起,走进了战俘营。

1947年12月27日,伯格曼获释,回到家乡的他重新开始经营自家的小农场,同时兼任镇上的义务消防员,1976年至1994年,伯格曼担任故乡基斯多夫镇的名誉镇长,2009年6月27日,这位孤胆黑豹坦克王牌,在位于自己农场的家中平静去世,享年90岁。

(原创打字找图不易,如果喜欢麻烦大家随手关注点赞!)

普京开着摩托宣誓克里米亚主权?

普京宣誓爱国的独特方式!

普京的行动总是与爱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8月10月,普京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塞瓦尔托波尔市参加“夜狼"摩托车俱乐部举办的“巴比伦阴影"环岛骑行活动。亲自驾驶一辆俄国产的“乌拉尔"摩托车,托斗和后座上载着克里米亚共和国领导人阿克肖诺夫和塞瓦尔托波尔州(市)代理州长拉兹沃扎耶夫。

普京的摩托车上插着俄罗斯国旗,带领摩托车队,一马当先。“野狼"摩托乐俱乐部提倡“爱祖国有信仰"的价值观,此次由普京率领的克里米亚环岛骑行游,旨在向国际社会表明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

普京在骑行结束后向在场的摩托车手们发表了热情的讲话:“……这些勇敢结实的小伙子,给俄罗斯的年轻人树立了榜样,告诉他们如何爱国。"普京先前也参加过“野狼"摩托车俱乐部的活动,他酷爱“哈雷"摩托。

(普京以前参加活动骑行的哈雷)

普京曾多次视察克里米亚,每一次都将爱国连在一起。2014克岛公投成功,普京第一时间,视察了克里米亚半岛。

上图是普京第一次视察克里米亚半岛,态度坚定,热情扬溢发表了“俄罗斯永远与克里米亚人民站在一起"的讲话。

“克里米亚永远属于俄罗斯"是普京最简捷的总结。普京还视察了黑海舰队,接见了黑海舰队官兵。

检阅黑海舰队军人。

2018年6月1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岀席了连通俄罗斯与克里米亚赤刻海峡造价2831.9亿卢布(约合81亿美元)的“克里米亚大桥"通车仪式。普京亲自驾驶一辆大型卡车,通过“克里米亚大桥"。

普京亲自驾驶大型卡车出席“克里米亚大桥"开通仪式,向世界宣示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通车仪式上,普京再一次弦扬爱国主题,宣示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

前日,刚刚有人在克里米亚竖起一面乌克兰国旗宣示主权,1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就用别出心裁的方式驾车环游克里米亚,用更有力的方式证明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对于一国总统,没有什么证明比这更有说服力的举动了。

普京,不愧为俄罗斯之魂!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7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