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台风刚登陆另一个台风又来了,近期台风热带风暴接连生成?
谢邀。今年是个台风热闹的年份,现在这个点(8月17日凌晨)第18号台风“温比亚”正在登陆上海的路上,可能在明天早晨前后登陆。另外西太平洋上还存在着“贝碧嘉”、“苏力”两个台风,其实这种“群台”共舞,台风接连生成的情况,历史上也是出现过。
就在前天,8月14日,出现“四台”共舞的情况。第14号台风“摩羯”、15号台风“丽琵”、16号台风“贝碧嘉”和17号台风“赫克托”四个台风共同在西太平洋上发威。
建国以来,双台风共同存在的情况比较多见,再多一个--三个台风的情况也还算多,但是像前天的“四台”共舞确实少见,更甚的是还有三次“五台”共舞罕见情况。“五台”共舞分别出现在1960年8月、次年7月和9月,而其中最为壮观的是1960年。6014号台风“卡门”、6015号台风“贝丝”、6016号台风“艾琳”、6017号台风“黛拉”和6018号台风“费依”共同出演了那次罕见的自然天气现象。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近期西太平洋附近海域特殊的天气条件,西太平洋附近海域海面积比较广阔,太阳照射广,同时有许多温暖海域的大气环流,使得该地区高海温的面积也比较大,据监测近期海温部分地区达到了30℃,为台风的孕育诞生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大气海洋环境场具备条件时,再加上有较为有利的动力条件,台风就容易相拥组团而来,就像放开生二胎政策一样,于是就出现了台风接连生成,群台共舞的情况,很是热闹。
泰利杜苏芮双台风有多凶猛?
不好意思,这两个识相台风对我国都不会有太大影响。泰利神转向在东海外玩了个90度大转弯将矛头直指日本,最多浙江东部会有些风雨。而杜苏芮也冲向越南,顶多在海南岛引起一些风雨。因为双台风的作用,两个台风都偏离了原先的登陆地,这个真是万幸。
为什么秋天了还有台风?
别说了,说多了全是泪!别管刮到了哪个城市,在广东人民看来,刮到哪里哪是福啊!广东人民好不容易挺过这个夏天,却热死在了这俩秋台风的毒手下了!
会对广东造成哪些影响?
讲岀来,很多外地人都不相信,自从零七年莲花山造了個望海观音,十多年来,砖家报道的大台风,一到珠江囗就晓得拐弯!大家不妨看看这次的双台风,现在的路线正向珠江囗吹来,这两天到达,到时大家再看下神迹吧!
为何今年台风去东北这么多?
时隔35年,东北又面临三台风来袭,为何今年台风去东北这么多?
今年来东北的台风的确很多,今天(9月3日)吉林省的大部分地区都下了整整一天的大雨,现在到了晚上9点多,外面的雨还不见小,而且风势很猛,街上一些树的枝干都被大风刮断,这都是由今年第9号台风“美莎克”所引发。
据气象部门公报,目前在太平洋上已经生成了今年第10号台风“海神”,最大风力已经达到14级,中心距离处在日本九州岛南偏东方向约1440公里的区域,其风速和强度正在逐渐增加,在未来的三天内很有可能会增强为超强台风级别,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西偏北方向运动以后,会径直北上,在7日夜间或者8日凌晨再次从吉林省进入到我国境内。有朋友不禁要问了,为何今年到达东北的台风这么频繁呢?
一年之中东北地区三次台风“光顾”,在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如果要追溯的话,在35年前的1985年,也有三个台风在8月份以后陆续登陆我国东北地区,这三个台风分别为Jeff、Lee、Mimie。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关于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区域生成的台风命名,是于1997年在香港召开的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会议上确定的,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亚太地区的14个国家,每个国家提出10个名称,根据台风出现的个数轮次,按照“名称库”的台风名称按顺序循环使用,不过当一个台风的强度非常大,对登陆后的国家和地区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之后,这个台风名称就会被永远地固定下来,不再列入台风“名称库”,也就是说被“除名”了,然后由相应的国家再次推荐一个新的名称。
所以,在1985的时候出现的台风,还没有现在这么多“五花八门”的叫法,当时更多的是采用人名来代表。今年两个已经对东北地区造成影响的台风“巴威”和“美莎克”,包括即将到来的“海神”,它们的强度与1985年那三个台风相比,无论是风力、影响范围和所带来的降雨,都要大得多(第10号台风海神预计登陆朝鲜的风力将达到12级)。居住在东北地区的人们,原来只在电视上看到南方地区经常受台风骚扰的场面,如今对于台风的印象,应该都带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无奈了。
台风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温度高的海洋,当海面温度高于26摄氏度时,由此所带来的巨大蒸发量,使得这些海域洋面上的水汽含量非常丰富,这也就给台风的生成注入了必备的物质和能量基础。据国家气候中心的资料显示,今年我国东部的西北太平洋海域的平均温度,距平值普遍要高出1摄氏度左右,特别是在日本以南洋面,其平均温度要比往年高出2摄氏度,因此今年台风的生成和发展,其能量输入源源不断,即使到达日本以南的洋面,也会要比大多数的年份得到更多的能量补充,其北上途中并未因海洋温度的下降而强度减弱,恰恰相反,“巴威”和“美莎克”在到达日本以南海面时,其强度都达到了最高峰。
决定着台风移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副热带高压和地球自转的影响。今年影响我国东部、南部地区以及近海区域的副热带高压,其势力较强,也相对稳定,因此造成了华南和华东地区交替出现的闷热少雨天气。由于台风的生成需要形成低压中心,而副热带高压区域所盛行的下沉气流,直接阻挡了台风生成的“通道”,所以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之下,台风很难生成和发展。今年7月份的“空台期”,正是副热带高压控制着台风生成的“老巢”所致,进入8月份以后,随着副高的北移和东退,在热带西北太平洋海面区域,高温的海水“跃跃欲试”的冲动,终因副高的消退而重新迸发出来,在至今1个月的时间内生成了5-6个台风。
从地球自转来看,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得台风中心在生成时就会呈现一定的旋转状态,在北半球是逆时针方向。在台风旋转时,由于空气分子同时也会受到地球自转带来的影响而发生偏向,这种偏向力,通常情况下都是台风向着高纬度的一方比向着赤道的一方大,所以从整体上看,台风就有一个推动其向北移动的内在动力,在就是我们看到的北半球的台风,都是曲折向北移动的主要原因。
当然,在台风移动过程中,还会受到外力作用的影响,那就是刚才提到的副高,副高的位置和强度,会对台风整体向北移动的过程中,共同形成三种不同的移动形式。第一种是偏西路径,通常发生在台风的基本气流较弱的情况下,同时高空副高的边缘气流方向主要偏东,从而引导台风向着海南岛、广西和广东前进。
第二种是西北路径,台风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以后,高空副高的边缘气流方向从西北流向东南,因此台风被引导华东沿海地区靠近。第三种是弯曲路径,即台风的前期是沿着西北路径方向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遭遇到了副热带高压或者西风槽的影响,穿越不过去,从而改变行进方向,变为一直向北、或者折向东北方向行进。
所以,综合来看,今年加上即将登陆我国东北地区的台风“海神”,这3个台风无一例外都属于上述的第三种情况,之所以能够陆续影响我国东北地区,主要是受到8月份以后西风带东移明显、副热带高压东退、西北太平洋海温较高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所致。未来还要影响我国东北地区的台风“海神”,其实力更加不容小觑,需要我们严阵以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