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顺义新增1例核酸阳性人员,北京疫情连续五天下降?
有美国之类的拖油瓶存在,国内警钟长鸣疫情,还会一段时间才会平息。事实证明外国的月亮它没有中国的圆,确诊病例只能说日渐好转,专家都不敢说哪天一定清零,说句真话,疫情的结束遥遥无期,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确诊病例为零后,还要观察两个隔离周期才会有可能进行风险降级,恢复国内正常的生活近在咫尺。
①欧美等国家,疫情肆虐导致输入性病例持续处于一个高位,疫情也不会宣布结束
即使在4-5月份的时候,病例已经清零的时光里,国外输入性的病例也会持续被爆出,就会一直存在隐患。比如这次北京疫情的突然大爆发,就与国外进口的海鲜有着一定的关系。世界是一个整体,谁都不可能分割出去,我国处于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也会受到牵连,只有像朝鲜这种将自己完全包裹的人,才可以避免这一场席卷世界的病毒(朝鲜至今确诊人数为0,神奇的国度不止有印度,还有朝鲜哟)。
②北京多病例的核酸检测为阴性,依旧别确诊为新冠患者,无症状患者增多
北京的疫情一直处于可控的范围,这得益于北京得天独厚的资源配置,一天可以对近20万人进行核酸的检测,但不可以放松警惕,或还会出现疫情的反弹现象。尤其,核酸一次性检测为阴性并不证明没有任何问题,今天的石景山的谢女士,前两次的检测也是阴性。最后还是确诊,并且就算核酸和抗体的检测都是阴性也不能够证明你的完全健康,病症比任何都有效。
无症状的感染者逐渐增多,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判定的难度,并且很难进行实时监控,对疫情的防护提出挑战。最保险的做法是少出行,勤洗手,尽量不去人多的地方聚齐,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切断病毒传染的途径。保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逐步增加活动的范围,最后逐步将病毒彻底消失。
③比疫情过去的期限更期待疫苗上市的时间,疫苗才是最安全的保证
我国很早就开始对疫苗的研制,并且也处于世界的前言,已经开始了临床的试验,进行到III期,距离上市应该不远了。到时候我们也将不会在畏惧,冬季疫情的可能反弹,面对疫情我们体现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而不是像美国那样还在打嘴炮,甚至想要达到群体免疫,这样痴人说梦的话语。
确诊病例的连续下降对我我这种北漂来说真的是一个好消息,并且也是希望疫苗的快速上市,给我们带来福音。作为一线的检测核酸的人员,希望大家都健康。加油北京,加油阿中。
感谢阅读,这里是侃侃,每天分享有趣的消息,点赞关注起来呗,评论区等你 ,大家认为北京什么时候才不被全国人嫌弃呢,哈哈。个人观点,8月中旬应该就会全面放开,不会设置太多的检测,也将还国内太平。嘻嘻
11月23日顺义李桥镇庄子营村还做核酸吗?
做核酸的,现在疫情还没有结束,核酸做到应检尽检。为的是控制疫情传播,请大家一定要遵守疫情防控规定,争取做到3天2检。
想7月中旬去北戴河玩?
昌黎黄金海岸的阿那亚是这几年这边体验最好的民宿。我家在阿那亚有一个公寓,也经营民宿。如果您想了解这个著名网红打卡圣地可以点我的头像,进入我的头条频道,视频栏目里有多期详细介绍阿那亚各方面情况的vlog节目。
另外,为了您方便出行,再给您提供一份北戴河地区近期更新的出行,入住指南:
自7月4日零时起,河北省对北京低风险地区持健康绿码来冀人员,不再要求必须持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进行核酸检测,在体温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护前提下自由有序流动;中高风险地区来冀人员须根据具体情况执行不同防疫政策。
北戴河地区的民宿酒店政策同步进行调整,具体详情如下:
1、低风险地区(除湖北、境外返回外)
持健康证明或绿码,且体温正常,可正常活动。不能提供以上证明,须居家隔离观察14天。
***如您出发地变成为中高风险,自变更之日起,向前推14天,在这个时间范围内返回,须根据中高风险地区政策执行。
2、中高风险地区
注:以出发地、工作地、居住地、身份证地址为主要判断。
全部中高风险地区来(返)秦人员,均须提前3个工作日上报。
(1)有中高风险等级地区旅居史,健康码为绿码,持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在测温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可正常入园活动。对于无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须接受一次核酸检测,结果是阳性的,要立即隔离治疗;结果是阴性的,在体温正常且做好自我个人防护前提下,可正常入园活动。
(2)有中高风险等级地区旅居史,健康码为红码、黄码或体温异常、有相关临床症状的人员,自抵达之时起须接受核酸检测,且进行隔离观察14天。
特别提示:
1、湖北、境外返回人员防疫政策详情请于阿那亚APP首页或民宿订住小程序弹窗查询;
2、请您在出发前,务必于“国务院客户端”微信小程序内查询地区风险等级,避免因疫情风险等级变化影响出行计划。
北京顺义疫情源头为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
从12月23日至12月30日北京顺义局部聚集性疫情共涉及到18位新冠感染者,其中一名无症状感染者,一名境外输入感染者。其中13人与顺义区高丽营镇金马工业园区有关,4人与顺义区华联购物金街有关。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然庞星火发布公告。称尚未发现12月24日北京西城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和12月 23日离境至韩国的感染者,与此次北京顺义聚集性疫情有关。12月31日北京北海公园附近又发现一名感染者。北海公园有关负责人称将加大管理聚集性活动。
北京顺义此次疫情源头主要是境外输入引起北京顺义聚集性源头已查明系一名来自印尼入境人员引起。该人11月26从印尼入境,同福建报告1例入境人员感染病例一个航班,为密切接触者。在福建隔离14天后,核酸检测为阴性。于12月10日到达北京顺义区。之后在其居住地区顺义华联购物金街和工作人员有过密切接触。与他合租人员也去过顺义华联购物金街。之后顺义华联购物金街的工作人员又传染给了丈夫。该名工作人员的丈夫在金马工业园区工作。又通过聚集性活动,聚餐等聚集性活动传染给多人。
这次顺义聚集性疫情,再次提醒我们入境人员的管理不能流于形式这次来自印尼的感染者虽然隔离了14天,但是并没有居家隔离7天。在这一点上入境人员的隔离时间必须要延长。事实证明14天的隔离,不能确保万无一失。
入境人员有可能还是无症状感染者,这给我们的防疫带来了很大难度。对于这些人员应该采取多次核酸检测,一次显然不够。有必要的情况下应该限制活动范围。现在国外疫情如此严重,多数入境人员回来后并不安全。对于入境人员应该将隔离时间增加到28天,这样才安全。因为一个人顺义将近80万人进行核酸检测,这对国家来说是多么大的损失。
为此我们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不要给国家添乱。
总之为了国内的安全,入境人员必须严格防控。隔离时间必须从14天延长到28天。
为何河北新冠病毒数次核检才阳性?
据河北省卫健委消息,1月14日0时至24时,河北省新增90例本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其中石家庄市报告84例,邢台市报告6例。其中有数十人曾多次核酸检测为阴性。90个病例中一半以上曾至少3次核酸检测阴性,还有4次、5次,最多的6次。此前,大连一位新冠确诊病例11次核酸检测才显出阳性。
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北京顺义区、河北石家庄进行了第二轮全员核酸采样工作,甚至对一些重点区域的重点人群进行了第三轮和第四轮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为何会有这么多“漏网之鱼”?到底要检测多少次才能放心?
核酸检测如何确定阳性?
11次核酸检测才显出阳性,难道这个能让新冠病毒“现形”的技术真的失灵了?当然不是!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核酸检测本身的稳定性是好的,出现所谓检不出或者假阴性、假阳性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任何检测方法都有一个敏感性的问题。由于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从原理到实践上存在差异,就有“测不准”的可能性。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张永祥指出,新冠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一样,是由RNA(核糖核酸)、蛋白等组成的,最外一层由脂质和糖蛋白组成包膜外衣。RNA很容易降解(细胞内某些单独的RNA片段和链的破坏),蛋白衣壳会将RNA包裹在其中,与包膜外衣一同保护RNA。新冠病毒会通过特定细胞表面的受体入侵细胞造成感染,并且利用被感染者的细胞进行复制增殖。
因此,医务工作者可以通过采集人的特定部位的细胞标本,检测其中是否含有病毒RNA,从而确认机体是否受到感染。
而RNA的核酸是由4种不同碱基排列而成的,如果要保证四种碱基两两排列,那么便有8种形式,相连的4个位点的碱基就有256种排列方式,组成RNA的碱基越多,排列的组合越复杂,而新冠病毒有几万个碱基。病毒的核酸就会像我们的身份证一样,是它独一无二的身份标识。核酸检测就是为了识别出新冠病毒的“身份”。
以目前常用的PT-PCR技术为例,假设某人已患新冠肺炎,需要进行检查,医护人员会从他身上采集带有病毒的细胞,运送到实验室,将其充分灭活,使其原本的结构被破坏,核酸暴露,再使用试剂中的探针,查看它能否与RNA的某些关键部位发生高度的匹配,每匹配成功一次,就会产生相应的荧光信号,表明“基因身份证”得到了识别,PCR检测仪会实时记录荧光信号值。经反复检查荧光强度越来越高,检测软件上就会出现一条上升的曲线,表明检测呈阳性,证明该样本存在新冠病毒的RNA。
什么原因导致“测不准”?
张永祥谈到,病毒核酸检测是确诊阳性的必要条件之一。从技术层面来说,核酸检测是一个多环节的工作流程,整个检测包括采样、运输、灭活、核酸提取、PCR反应等,任何一个环节的错误操作或试剂、设备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样本“假阴性”或者“假阳性”。
在核酸检测的实际操作中,如果核酸检测试剂盒、采样管存在质量问题,会导致从根本上不能准确测定;另外,病毒保存液提取量过小、加入到PCR体系中检测的核酸洗脱液体积过低,会导致核酸存在丢失的风险,使结果产生偏差而偏离真实值。
目前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需要取咽拭子或鼻咽拭子,正确的咽拭子采集要同时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鼻咽拭子采集要轻轻插入鼻道内,在鼻腭处停留片刻后缓慢转动退出。而这两处的取材,在过去的临床实践中很少开展,所以采样人员基本都是从2020年才开始集中培训并操作,人员培训不到位势必会造成操作不统一,这也可能导致同一个人每次的核酸检测结果不一致。
有研究指出呼吸道标本检出率最高的是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其次是肺组织、抽吸痰或鼻咽吸取物,然后是鼻咽拭子或咽拭子。因此,鼻咽拭子或咽拭子检测虽方便快捷,但并不是准确率最高的方式。如果患者感染已到了病程中后期,病毒则集中在下呼吸道,鼻咽部已不是主要感染区域,鼻咽拭子或咽拭子经反复检测也可能“测不准”。
张永祥说:“不同的人,体内的病毒载量可能不同。如果体内病毒载量特别高的话,能查出来的时间就会短一些。若是病毒载量很低的话,可能就会比较难检测出结果。”
其实,也不难想象,同一批进行检测的样本,在检测试验的扩增阶段,它们的基因序列都是呈相同的倍比扩增的。对于携带病毒基因序列多的样本来说,扩增结束,病毒基因会更多,在用试剂盒检测时,可能会更接近试剂盒的最低检测限,更容易测出。而对于病毒含量本来就少的样本来说,虽然也经过相同倍比的扩增,但是在用试剂盒检测时,扩增出的病毒基因也远远少于携带病毒基因序列多的样本。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多次病毒核酸检测,才能抓住携带病毒核酸的“漏网之鱼”。
曾有患者连续进行了5次核酸检测,仅有1次为阳性,其余均为阴性。医生查阅病史得知,该患者是一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者,长期服用抗HIV的药物,体内新冠病毒的载量可能因药物作用低于检测下限,导致其核酸检测反复阴性。
另外,实验室检测人员操作时,发生标本间交叉污染或实验室遗留污染等,也会导致结果不准确。对于一个规范的临床实验室,有严格的质控策略,一般可有效避免病毒核酸检测测不出、假阳性结果。还有病情变化、患者病情进展快慢不同、采样时机及时间间隔等因素,也会影响到检测结果。
核酸检测做几次才“保险”?
由于核酸检测影响因素众多,1~2次甚至连续3次的核酸阴性结果,也并不能保证受检测者不携带新冠病毒。但对于非密切接触者,核酸检测结果更像是“通行证”——保证自己能进行一定的群体聚集活动,所以一般按需检测即可,另外同时也要注意做好防护。
所以对于一般的人来讲,不需要反复检测。对于重点对象需要反复检测,比如密切接触者,刚开始可能排出病毒量不多,咽拭子有可能没有检测到,但是不代表体内没有病毒。所以,我们要多次进行检测,单次核酸阴性对重点对象来说,其实是不保险的。
对于疑似病例或密切接触者,在未解除患病风险时,可能需要多次检测。根据第七版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还需通过血常规检测、肺部CT的毛玻璃状病变等筛查,还可能进行新冠特异性抗体(IgG和IgM)等检测。
此外,因为个体差异,不同人之间的耐受性、既往疾病情况不同,会对采样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病毒核酸检测需要做几次,还要根据众多综合影响因素来判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