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现象下的气候走向:谜团重重
各位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好!最近大家是不是觉得天气有点阴晴不定,时而寒风刺骨,时而温暖如春?别急,小编这就带你一起揭开这背后隐藏的秘密——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现象是什么?
小科普时间到啦!拉尼娜现象是一种自然气候现象,与我们熟知的厄尔尼诺现象相反。当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水温度持续异常偏低,并持续几个月时,我们就称之为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现象会对我国气候产生哪些影响?
1. 气温易偏低,冷冬概率增大
拉尼娜现象发生当年,我国冬季气温容易偏低,冷冬出现的可能性加大。从1951年以来,我国共发生过15次拉尼娜事件,其中1986年以前发生的拉尼娜事件当年我国冬季均为冷冬。
拉尼娜事件年份 | 冬季气温偏离常年情况 |
---|---|
1953年 | 偏低1.5~2.5℃ |
1955年 | 偏低2.0~2.7℃ |
1957年 | 偏低1.0~1.8℃ |
1964年 | 偏低1.8~3.2℃ |
1968年 | 小范围偏低 |
2. 暖冬趋势正在悄然发生
不过,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从1986年开始,暖冬的发生频率逐渐提高。近8次拉尼娜事件中,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只有50%。
拉尼娜事件年份 | 冬季气温偏离常年情况 |
---|---|
1986年 | 偏高0.5~1.5℃ |
2000年 | 偏高0.2~0.7℃ |
2010年 | 偏高0.9~1.6℃ |
2021年 | 偏高0.2~1.4℃ |
3. 北方地区降水偏多,秋汛风险增大
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当年秋季,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容易偏多,发生秋汛的可能性增大。
拉尼娜事件年份 | 秋季降水偏离常年情况 |
---|---|
1998年 | 偏多10%~30% |
2010年 | 偏多20%~50% |
2016年 | 偏多10%~20% |
根据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预测,今年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将形成一次弱的拉尼娜事件。这可能会导致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偏低,降水偏多。具体影响程度还有待进一步的监测和预报。
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如何影响气候?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太平洋海温异常交替出现的两种现象。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偏高,这会导致全球气候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比如西太平洋降水异常偏少、美国东部降水异常偏多。而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偏低,这会导致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的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我们应该怎么办?
虽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自然气候现象,但全球变暖正在加剧这些现象的影响。要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从个人和社会两方面着手。个人方面,我们可以减少碳排放,比如使用公共交通、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社会方面,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大投资,发展清洁能源,并采取措施应对极端天气事件。
小伙伴们,你们是如何看待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的呢?欢迎留言分享你们的观点,我们一起来探讨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