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巴菲特,是不是因为广告效果已经达到而不愿意付钱

诗佳网

对话 巴菲特,是不是因为广告效果已经达到而不愿意付钱?

谢邀!

目前来看这个小伙子还是非常积极的,原因就在于,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孙宇晨是不是想要赖账,在达到广告效果之后就想赖撤退,但我们说如果此时出现这样的负面新闻,肯定是不符合他们的要求的,所以综合来看的话,孙宇晨所在的公司已经发表声明,表示会后续安排,其他时间也就意味着,只是暂时延缓了。

对话 巴菲特,是不是因为广告效果已经达到而不愿意付钱

那么主人公生病无法按期赴约,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在已经付款的情况下,所以没有必要对其进行其他方面的猜测,但综合来看的话,其实此次与巴菲特吃饭这件事情一直以来争议不断,原因就在于孙宇晨的创业项目,其实在国内的环境之下是不被承认不被允许的。

而此时如果他出现了赖账这样的问题的话,那么其实会导致,在整个币圈内,名誉扫尽,信任度也会降到极点,所以大概率孙雨晨肯定是不会做这件事情。

至于我们说钱已经付过,后续还是否会进行午餐会面这就要看后续的发展,不过我个人觉得,本质上来说,孙宇晨与巴菲特吃饭这件事情就确实很尴尬,原因就在于巴菲特老爷子一直是不看好币圈的,甚至是币圈的反对者,虽然说在此前讲过,一部分有利于孙雨晨的话,但综合来看的话,老爷子的立场其实是没有变化的。

所以说很大程度其实上,孙宇晨花费几百万美元所打的广告效应目前已经非常明显,所以此时吃饭与不吃饭可能都影响不大,与此同时,还可以避免与巴菲特的尴尬会面。

那无论如何还是要奉劝在币圈投资的用户远离波场币,远离孙宇晨个韭菜大王。千万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或者是高收益的期望,盲目的进入这个行业,最终血本无归。

10年前你对巴菲特的认识是怎么样的?

10年前的巴菲特:一个深夜电话改变了美国的命运

2008年10月,金融危机爆发期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下称“伯克希尔”)的首席执行官沃伦·巴菲特,在深夜里给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亨利·汉克·保尔森打了个电话,想要知道政府将如何扭转经济颓势。

当时,保尔森已经睡着了。那天晚上,他和他的团队在忙着研究各种各样旨在重塑市场对华尔街信心的政策想法。

在特别报告《恐慌:2008年金融危机不为人知的故事》中,保尔森回忆称:“当时,我已经筋疲力尽了。”需要补充的是,《恐慌:2008年金融危机不为人知的故事》是一部纪录片,已在HBO播出。曾身处金融危机前沿的私营部门负责人,以及政府部门官员接受了采访,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和小布什。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给保尔森打电话时,美国国会刚刚通过《2008年经济稳定紧急法案》,又称《紧急救助法案》,并设立了规模高达700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用于购买破产银行的资产。但是,这样的举措并不足以让投资者冷静下来。“就在我们通过《紧急救助法案》时,局势变得更糟糕了。两大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和美联银行宣告破产,”保尔森说,“我们需要起效更快且作用更大的举措。”

正当焦头烂额的专家们努力想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时,巴菲特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巴菲特的提议

被电话吵醒但尚未接起电话之前,保尔森一头雾水,根本不确定远谁给自己来电话。他说:“我妈妈家里有一名勤杂工,名叫‘沃伦’,起身后我嘟囔着说,‘他为什么给我打电话?’”

保尔森声称,一拿起电话,他便知道了给自己打电话的并非那名勤杂工,而是被誉为“奥马哈先知”的巴菲特,并且巴菲特要告诉自己的是解决难题的办法。

巴菲特对保尔森说,“与试图购买这些资产相比,为银行注入更多资本或许更有意义。”

2008年10月13日,大银行的首席执行官们——其中包括摩根士丹利的约翰·麦克、摩根大通的杰米·戴蒙、高盛集团的劳埃德·布兰克费恩、美林的约翰·赛恩以及花旗的潘伟迪——齐聚财政部,共同讨论巴菲特提议的可行性。

当时,并非所有的银行都需要政府的救助;与此同时,一些首席执行官不愿意接受政府的资金,因为担心公众可能会因此认为他们陷入了困境并导致投资者撤出资金。但是,保尔森坚称,要想重塑经济信心,救助是必须之举。最终,在场的每个人都同意了。

麦克回忆说:“看吧,如果我够幸运,那么我的董事会会炒了我的鱿鱼,而我就能摆脱这种疯狂了。”

与会者达成共识,让财政部为银行体系注入资金2500亿美元,资金源自“问题资产救助计划”。

对救助计划的反应

“问题资产救助计划”并未获得普遍好评。反对者走上街头,对纳税人的钱被用来救助富有的华尔街投资者一事表示不满。很多反对者认为,正是华尔街投资者的错误判断引发了这场危机。

一条大字标语上写着“用现金换垃圾?”,另一条标语上写着“救助劳动人们,而不是富人!”

美联储前主席本·伯南克说:“我认为,有很多人认为我们之所以救助陷入困境的那些企业并帮助华尔街,是因为我们试图帮助从事金融行业的朋友。他们不相信,我们是为了捍卫美国经济。”

保尔森、伯南克和纽约联储主席蒂莫西·盖特纳都说,他们向华尔街伸出援手是为了帮助普通大众。尽管这三位官员承认他们在应对危机方面做得并不完美——比如说他们未能让雷曼兄弟免于破产——但他们坚持通过银行向经济注入资金的决定。

保尔森强调,自2009年起,美国经济开始稳定复原,这也是他为什么说“问题资产救助计划”是“人类历史上被广泛憎恨但却最成功的计划”。小布什认为,“问题资产救助计划”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金融救助”。

预测新一轮危机

尽管美国经济最终从2008年金融危机中强劲反弹,但是一些专家认为,不充分的银行监管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引发新一轮危机。

时任美联储主席珍妮特·耶伦指出,杠杆贷款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领域。“我认为,情况有所改善,但银行体系中存在巨大的漏洞,”她说,“在美国,用于处理新出现问题的工具并不多。”

巴菲特曾说,新一轮金融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人的本性就是嫉妒和贪婪。

的最简单办法是提高沟通能力?

我这样理解:在商业社会,让自身增值的根本就是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这一点创业者最有体会,包括职场人士、销售人员都是。在创投圈有个“电梯法则”,如果创业者不能在1分钟内将自己的商业模式讲清楚并打动投资人,大概率是得不到投资的。这其中讲的最重要能力就是口头沟通能力。

当年,阿里还是刚创建,一样缺钱。马云在弹尽粮绝之际,找到知名投资人孙正义,孙正义只听马云讲了一会儿就立即决定投资4000万元。这如及时雨般救了马云,成就了阿里,也成就了软银。马云的口才,大家有目共睹。不难想象,在阿里创建初期,又是拉团队,又是拉投资,马云的金嘴起了多大作用。

看看现在,马云又是全球游山玩水,又是各种吃喝玩乐,你说他自身最大的价值是什么?说他那张嘴“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不为过,马云的能说会道已成为阿里巴巴的金字招牌,出口即成章,出口即成金句。

话说回来,商业就是讲,一切可以商量的东西都可以商量,讨价还价、谈判合作,哪一项也离不开沟通能力。一个创业者不会说话,也拿不出书写清晰的商业计划书,还是乖乖上班的好。别人和你沟通不了,别人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还谈什么合作共赢。

求职面试的朋友也一样,拿着简历、梳妆打扮一番,最终就是找个意中单位将自己“嫁”了。对方要看你简历的亮点,面试者要听你讲的深刻不深刻。要将自己推销出去和销售员卖商品,没什么两样,能和对方有个很好的沟通互动,也就是能不能“嫁”出去和卖出去的关键。

说了这么多,也就能理解巴菲特老爷子要表达的意思了,提高沟通能力实在是让自身增值的最简单粗暴方法。不知,我的书面表达技能处于什么段位,您说了算。

如何看待区块链?

你好,这里是BIMBOX。

今天的内容来自于我们知识店铺里的专栏《精读10本好书中的20项新科技》。

最近两年区块链的热度越来越高,也有越来越多的宣传,各种行业都要「+区块链」,连咱们的BIM也有很高的呼声。

很多人可能听到区块链这个名词觉得很炫酷,又或者与骗子挂钩,但其实并不了解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只知道好像和比特币有关系,大概是个去中心化的东西,但再往深处聊,比特币和区块链有啥区别?为什么能做到去中心化?就说不出所以然了。

很多文章讲区块链,喜欢略过技术细节,用一些浅显的例子打比方,来说明去中心化和分布式记账是怎么回事,这么讲的好处是谁都能听懂,但也有个坏处,那就是听了的人只能大概了解区块链的优点,然后就「比方套着比方」,直接把区块链技术给套用到其他技术上去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场合区块链被过度宣扬,似乎成了无所不能的神器。

如果连基础原理都搞不清楚就去谈未来,就好像在谈论怎么能用电冰箱解决移民火星的问题一样。

所以,我们打算跳过所有的比喻,用硬核的方法给你讲清楚区块链的工作原理、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帮你去掉心里的区块链崇拜或者抵触,知道它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有哪些缺陷。同时也会思考区块链的未来,它到底会对各个行业的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 比特币:从支付说起

说区块链之前,咱们得先聊比特币。

可能你觉得,我不想炒比特币,那玩意我不感兴趣,就想听听区块链在其他行业是怎样应用的。但是,如果你想把区块链搞清楚,那比特币是绕不过去的,一切区块链设计想法都来自比特币。

比特币是一种电子支付的方式,我们用的手机支付也是电子支付,但比特币和手机支付不一样。手机支付背后肯定有一家机构,或者是腾讯、阿里,或者是某家银行。

而比特币的设计初衷是希望在支付中摆脱中央银行的管制。比如说支付和收款双方匿名,交易不能伪造,所有这些功能都由程序自动保障。既然没有某个机构维护,就必须通过算法的设计了。

任何一项技术都不可能脱离其他技术单独存在,比特币也是一样,它就是建立在一套完整的现代加密算法上的。

比特币中的密码学理解起来并不难,可是一层层套起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却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咱们一个个来说。

2 SHA256:我的信息怎样不被篡改?

作为一种虚拟货币,比特币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怎样把一条信息加密,让别人无法修改。这里用到的就是第一个技术:SHA256加密。

SHA256的全称是「安全哈希算法」,它是Hash(哈希)函数的一种。

哈希函数的特点是,不论原始数据有多少位,经过运算后,得到的结果长度都是固定的。比特币中用到的是SHA256,就代表运算结果是一个256位的2进制数字。

最终这个256位的字符串能用在加密上,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 不论原始信息多长多短,都能且只能计算出唯一结果;

➤ 算法必须是单向的,不能通过结果,反算出原始信息来。

这两个目标要达成,就要用到数学里的一种特殊运算方法,就是模运算。

模运算不难理解,就是先规定一个模数,凡是超过这个模数的结果,就回到起点重新计算。

比如钟表上面的表盘只有12个数字,它的模数就是12。假如我要把某个数字在表盘上加密,比如加密方式是「把原始数字加上5」,那假设我的原始数字是9,那么9+5等于多少呢?在这个模数为12的运算里,结果不是14,因为已经超过模数了,结果应该是9+5-12=2。

如果反过来运算,单凭结果2,你是无法反推出初始的数字9的,因为你不知道在这个模运算里,数字绕着表盘转了几圈。原始的数字既可能是9,也可能是21,或者任意一个9加12整数倍的数字。

而SHA256函数的运算结果,是一个模为2的256次方的值,所以这个值一定是可以写成256位的。

把一个信息转换为一个特定数字,最早是为了验证两个文件是否一致。比如你在一些论坛下载软件的时候,经常会随着软件附带一个校验码,有时候是SHA256,有时候是MD5,它就是把整个软件的全部数据,经过算法生成这么一串字符,你下载好软件,在本地也可以使用校验工具把它算出一个结果,和论坛上的字符串做对比,如果一致,就代表这个软件没有被篡改过。

一行文字哪怕只是标点上有些微小变化,对应的SH256值也会产生很大变化。

你可以百度搜索一下SHA256,第一个结果就是在线SHA加密,输入一个句子,然后稍微改动一点点,看结果是不是有天壤之别。

这个函数非常重要,会贯穿我们讲述整个区块链的过程中。

首先,它就是用来解决支付信息加密的问题。

比如我要付给开开200块钱,就在网络上写下一条信息:「老孙需要支付200元给开开」,这就是支付信息。但这条信息是有风险的,万一有人把200改成800,那我可就要哭了。

而刚刚的SHA256算法,就避免了信息被篡改的问题。这条支付信息的哈希值是确定的,(哈希值就是SHA256算出来的数值)。在发出信息的同时给出计算出来的哈希值,和刚才说在论坛上下载软件的例子一样,之后任何的改动都会被发现,只要被改动就视为无效。

但只保证了支付信息没有被改动过还不够。因为如果有人就是心理阴暗,发出很多条「老孙需要支付200元给开开」,然后录入支付系统,那我也要亏死了。

所以,光是加密信息还不行,还需要数字签名。它的作用是用来保证「老孙需要支付200元给开开」是老孙本人亲手发出的,而不是其他人发出的。

3 非对称钥匙:怎样确保信息源?

我们现实生活里使用手写签名,是因为笔迹很难造假。但电子信息中,谁都可以敲出「老孙同意」这几个字,怎么用电子签名来确认一条支付信息是我本人确认的呢?

这就得靠「非对称钥匙」了。

任何信息都可以通过计算变成一段数字,比如我要给熊仔发一串数字「666」,我要加密这段数字之后发给熊仔,我俩可以事先约定一种加密方式,比如给每个数字都+3,熊仔那里收到的结果是999,按我们之前约定过的,每个数字都减去3,就得到了结果666。在这个过程中,数字「3」就叫做钥匙,又因为加密和解密都用的是它,所以叫「对称钥匙」。

在开放的互联网上,对称钥匙有着致命的缺点,因为钥匙至少需要单独传递一次,无论是打电话、还是发邮件,我得事先和熊仔约定钥匙是「3」。而传递钥匙这条信息本身是没有加密的。如果这个钥匙被人知道了,那谁都可以给熊仔发任何信息,熊仔也不知道哪条是我本人发的。

这时候「非对称钥匙」就要登场了。你可以这样理解它:加密和解密用的不是同一把钥匙,我选则其中一把加密的话,另一把钥匙就可以解密。

两把钥匙,我把其中的一把保留在自己手里谁也不告诉,叫做「私钥」,另一把钥匙则是公开给大家,谁都可以看见,叫做「公钥」。公钥和私钥是通过一种不可逆的数学计算关联成对的。是的,不可逆的运算还是基于刚才说的模运算。

数字签名的问题就是这么解决的。当我发出一条交易信息时,我先用自己的私钥给信息加密,再把加密后的内容连同公钥一起发布出去。别人如果用公钥解开了,就说明当初这条信息是用这把公钥对应的私钥加的密,那就是我本人了。

这两个知识点你理解了,我们就可以还原一次比特币交易的过程了。

比如我要给开开发200比特币,我的比特币客户端软件会做这么几件事:

➤ 把「老孙给开开200比特币」当作原始信息,对它做一次SHA-256运算,得到一个原始哈希值;

➤ 用私钥给原始哈希值加密,得到加密的哈希值

➤ 把原始信息、公钥、加密的哈希值,这三个内容同时发布到全网去,给别人验证。哈希值用来保证信息没有被篡改,加密和解密保证信息出自我本人。

到此为止,我们解决了信息源可靠且不可更改的难题,其实这两个问题现在任何一家银行都能解决,并不是区块链的特权。可是别忘了,区块链可是要「去中心化」呢!那如果没有了银行这个中心机构,会面临什么麻烦呢?

4 去中心:谁来帮我记录余额?

没有中心机构,首先的问题就是每个人的账户余额由谁来记录。比如,老孙支付开开200元钱,可是老孙账户里的余额够吗?

这个疑问在传统银行系统里不是问题,因为银行可以查看任何人的账户余额。在银行的系统里,你是相信银行不会篡改你的账本的。

但在比特币系统中,余额有多少,不能自己说了算,自己说了也没人信。而且,任何一个参与者和其他参与者有同样高的权限,当然也没有一个「说了算」的人来统一监管每个人的余额,所以还是只能通过程序和算法的设计。

这一步的程序解决方法是——每笔交易都必须以上一次交易作为基础。

比如「老孙支付200元给开开」,这笔交易可以进行的前提是,之前有人付给老孙过钱。

假设之前熊仔已经给过老孙200块钱了。那么老孙给开开付钱时,发送的标准信息是这样的:「熊仔支付200元给老孙,老孙支付200元给开开」,再加上老孙的数字签名和公钥,一块发出去。

你看,到这儿是不是有点「链条」的意思了?不过,我们的旅程还没有结束,光是把信息发出去还不够,我们还得把它记录下来。这就要涉及到区块链的本质了。

5 分布式记录:区块链登场

当我把一笔交易的信息发布到全网之后,就会有其他比特币参与者帮我验证。这些人就是挖矿的「矿工」。

为啥叫挖矿?我们一会再说,先说说旷工们的验证工作。

➤ 首先把我发的原始信息(老孙给开开200比特币)做SHA256的运算,得到一个原始信息的哈希值。

➤ 用我提供的公钥,把加密的哈希值解密,得到一个新的哈希值。

➤ 把两个哈希值做对比,如果一致,就代表这条信息确实来自我本人,且没有被篡改过。

这个过程和前面讲的发送这条信息过程正好是反过来的。

如果以上验证通过,就进行下一步的记录操作。当然,这些工作都是比特币软件自动完成的。

那么矿工是不是把这条记录存在自己的电脑里,就万事大吉了?还不行。

我们说比特币的特点是分布式记账,那就得保证所有交易记录在每一台电脑上都必须存着一模一样的副本。但要实现这一点还真的很难。

没有任何一个中央机构来24小时不间断的记账,所有记账的人都是分布在全球各地的,他们有的在交易发生的下一秒参与了验证,有的当时不在线,隔一天才收到需要验证的记录,有的可能几个月都没开电脑。那么交易记录的同步就成了问题。

这时候,区块链终于登场了。

咱们先说「区块」,再说「链」。

在区块链中,每一个区块里都包含着上千条交易记录。矿工收到一个区块,检查通过之后,他的保存方式是把新的区块添加到自己电脑里的链条最末尾,同时也会把这个新区块发给其他矿工,他们也会做同样的工作。

前面讲了,每一条交易都必须是基于以前的交易,所以矿工的保存不单单是一个储存的动作,还有一个「加链」的动作,这个动作还是通过计算来解决。

通过一定的算法,新区块的生成要得到一个字符串,它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 新区块的基本信息,比如版本号、区块产生的时间(也叫时间戳)

➤ 这个新区块本身包含的上千条交易记录,累积用SHA256算出一个哈希值,叫做Merkle根

➤ 前一个区块用SHA256计算的哈希值

区块链之所以被叫做链,最关键的就是第三部分:前一个区块的SHA256函数值,它就是区块与区块间首尾衔接的「链」。

以上的每个部分,都使用SHA256计算得到唯一的字符串,最终合到一起,再计算出一个总的哈希值,也就是当前区块的哈希值,作为下一个区块引用的字符串。

这样,全网所有的电脑并不是分散着记录一笔一笔的交易,而是把所有的历史交易全部串成一个链条,所有人储存的都是历史上的全部交易的总和,只不过它们是用SHA256函数计算出来的。我们前面讲这个函数时候说过,它不能通过结果反算出原始信息来。所以也不必担心具体的交易信息被泄露。

问题结束了吗?还没有。别忘了,任何一个网络中,都有贪婪的坏人。

6 挖矿:对付坏人的大数计算

因为没有中央机构,就没法保证全网在同一时刻只存在一条链,区块链在记录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分叉」,有时是因为操作失误,但更多时候是来自恶意。

举个例子:老孙从别人那收到了200个比特币,把它支付给了开开,紧跟着又操作一遍,把这200个比特币支付给了熊仔。这样200就能当400花了。

注意,这两条信息都是真实的,也都按照规则,基于前边一个交易,也就是「老孙收入了200比特币」作为上一个区块。

结果,全球各地安装了比特币软件的人,因为网速的原因,有人会先收到第一笔支付信息,有人会先收到第二笔支付信息,哪个才是有效的?如果这两条交易都被记录下来,那可就乱套了。

你可能会想:不对吧,老孙把钱支付给了开开,那他的余额应该是0了,不能再支付给熊仔了呀?如果你这么想,就还是没离开传统的记账方式,别忘了,在比特币世界里,没有中央机构负责记录每个人的账户余额。

区块链网络的解决办法是:限制单位时间里产生新区块的数量,比如十几分钟之内只允许产生一个新区块。可是既然没有中央机构来监督,这个限制动作本身又是怎样完成呢?

答案是:让全网的计算机同时算一道难题,所有计算机的算力加起来,平均十几分钟才能算完这道题。

这么难的题怎么出呢?

刚才我们说,生成一个区块要算出一个字符串来,这个字符还不能作为最终结果加到整个链条上,而是要再加一步操作:由软件生成一个随机数,和刚刚的字符串一起组成一个新的字符串,接下来,要把这个组合成的字符串再用SHA256算一次,会得到一个新的256位数。

运算的结果必须是前72位全部都是0,才算正确答案,也只有前72位全都是0的结果,才能作为这个区块的哈希值,被下一个区块引用。

如果算一次结果不正确,那就再给个随机数,再计算,直到算出来为止。

所以,我们要在前面的图上加点东西,下面这张图才是一个区块的完整版:

那么,既然软件给的是一个随机数,哪能那么巧,算出来前72位全都是0呢?没错,这就是关键。

区块链网络设置这道题,就是要让算出来这个结果的概率很低,低到什么程度呢?每一位结果可能是0或者1。第一位是0的概率是1/2,第二位还是0的概率是1/4,第三位还是0的概率是1/8……这样延续下去,整个网络里大概平均要进行2的72次方次运算,才会有一台机器,幸运地算出了正确答案。

按照目前全网的算力估算,得到一个正确答案的时间,差不多就是10分钟。区块链就是通过这种方法来控制新区块出现的频率。

如果以后的计算机算力越来越强,算出答案的平均时间越来越小怎么办?很简单,只要修改一下规则,把72位全是0改成73位、74位,每增加一位,难度就翻一翻。

这个运算量很大,而且它的目的只是为了「拖延时间」,其实是一个没有意义的运算。那大家凭什么愿意拿出电脑来算这个数,帮别人记账呢?

比特币的规则规定,最先算出来的人,奖励一定数量的比特币,这也就是为什么参与比特币的人叫矿工了,他们挖的矿,就是系统奖励的比特币。

当然,这个奖励不是一成不变的,否则钱越来越多,就会通货膨胀。一开始是奖励50比特币,往后每推进21万个块,奖励就会减半,这样一直减下去,总数加起来大概就是2100万个比特币封顶,这也就是为什么比特币越来越值钱的原因。

其他矿工看到有人挖到了矿,只能干着急,因为软件是一个个生成随机数,算出正确答案,就更新到自己链的末尾,同时发布给全网。谁先给出来符合要求的结果,谁就说了算,谁就能得到奖励。

而刚才的问题也就有了答案:老孙在1秒钟内给开开和熊仔先后转账,最终哪一笔算数,不在于老孙操作的顺序,而在于这两笔交易中哪一笔被幸运的人先算出正确的答案来,另外一笔由于失效会被作废。

7 长链优先:拒绝造假

看完上面的讲述,你会不会觉得比特币网络完全安全了?并不是。

坏人不止一种,还有人可以在不犯规的前提下,伪造比特币,其实也就是伪造记录。

比如熊仔比老孙还要利欲熏心,在当前区块链的基础上,自己给自己付一大笔钱,然后提交到全网,怎么办呢?

注意,这里面他并没有违背前面说的原则,他伪造的基础是基于上一个正确的区块,发布的信息也是经过正确加密的,只要他的电脑算力够好,算出了前72位都是0的正确数值,这条交易就会被记录并且发布出去。

这样的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就得说到区块链的另一条规则:全网只认最长的那一条链。

熊仔可以凭运气做出一个区块,相当于做了一条分叉,但是在这条分叉上的下一个区块还得他一个人做,下下个区块还得他自己做。而在另一条没有造假的链条上,是全网所有人在做区块,一台电脑的算力无论如何是比不上全网的,很快他的链条长度就被甩在后面,无人问津了。

实际上,因为全网的客户端都是自动选择最长的链条去做区块,更大的可能是熊仔的电脑还没来得及算出来72个0的结果,全网中正确的链条就已经往前推进十几个区块了,熊仔做出来的假区块根本就不会被人家搭理。

看了这些你可能会想,动用了这么多的技术,把计算搞这么麻烦,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这背后全都是为了去中心化所付出的代价。那为啥一定要去中心化?这就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理念问题了。

比特币和区块链是由一群极客发明的,他们的原始愿望,就是打造一个人人平等的、没有任何机构管控的互联网世界。至于区块链后来被其他人、甚至其他机构用起来,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我们放到下一期再给你细说。

8总结、福利和预告

今天我们从比特币出发,给你在微观的层面上讲解了区块链的技术原理,其实它的本质,就是利用一系列的加密算法,代替中央机构的作用,而这些算法本身并不是很难理解。

你可以看到它为什么能在根本上实现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同时也能看到它为了实现去中心化的目的,也带来了处理效率低、浪费算力等弊端。

但是,我们的话题还远远没有讲完,区块链发展到今天已经很多年了,它后来又经历了哪些变革?它可能被黑客攻击吗?所有区块链都是一样的吗?什么是公链、私链和联盟链?除了做电子支付,区块链在其他行业里还能做什么?又有哪些宣传言过其实了?

这些内容,我们放在下一期宏观内容里给你讲。

有态度,有深度,BIMBOX,咱们下次见!

可以从巴菲特的投资方法里面学到什么?

我们无法成为巴菲特

大多数人学不会巴菲更不必学巴菲特

对普通个人投资者而言,巴菲特早已指明了道路。那就是指数化投资,无论是指数基金的定投,还是专注于指数基金的配置管理。

巴菲特曾经有过一次“世纪赌局”。约战全球的基金经理 ,赌注百万美金,十年之内没人可以跑赢标普五百指数基金。

有一位华尔街的基金经理应战,他构建的投资组合第六年败下阵来,宣布认输。

这不仅是巴菲特的胜利,这是自然规律的胜利,指数基金正是这种自然规律的极致体现,这规律就是优胜劣汰生生不息长生不老长期上涨。

这是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在自然规律面前,人们能做的很有限,巴菲特的成功也不过是用另一种方式顺应了自然规律。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

巴菲特所非常推崇的指数基金之父是约翰博格,他是世界最大的公募基金先锋领航集团的创始人,世界上第一只指数基金在1975年诞生自他手,约翰博格同时是《共同基金常识》的作者,是指数基金的奠基人。当你打开所有知名美股的大股东名单是,你都会看到先锋领航的名字赫然在列,包括特斯拉苹果可口可乐甚至伯克希尔哈撒韦。

不但巴菲特推崇指数基金,高瓴资本张磊的导师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管理人大卫史文森也非常推崇指数基金投资,他有两本专著:一本是《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可以说是世界级的机构投资教材,还有一本是专门面向个人投资者的最好著作《非传统的成功》,其中就针对个人投资者的最佳选择就是指数基金。

众所周知的《原则》一书的作者瑞达利欧的桥水基金几乎55%的持仓是五大指数基金。

无数经济学家和投资大咖们都证明过,几乎全球范围内80%的专业机构长期无法跑赢市场平均水平,即头部指数基金。

个人投资者专注指数基金投资即可轻松收获超越大多数专业机构的投资收益率。

而且不是靠多次博弈,是靠真正的基于资产配置专注指数基金践行长期价值投资。

这才是真正顺应自然规律的选择。

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人。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65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