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前几天看到的那封北大学生的公开信,真的是有点意思。那天我正刷着手机,突然就跳出来这么个消息,说是北大的一个学生写封公开信,还挺火的。
我这人你们也知道,看到这种跟教育相关的事儿就特来劲。于是我就点进去看看,这一看还真看出点门道来。
我得说说这信的内容。这学生在信里头主要是抱怨,说现在很多学生,心思都不在学习上,整天就想着搞那些有的没的,比如出国考试、实习啥的,反而把重要的专业课给落下。他还特别提到一个事儿,就是期末考试,125份卷子,按正常的标准来判,不及格的居然有差不多30%!这比例可真不低!
看完这封信,我就开始琢磨,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啥?
- 第一点,我觉得,现在这社会风气确实有点浮躁。 大环境就是这样,学生们也难免不受影响。大家都想着快点成功,快点挣钱,对那些基础的东西就有点看不上眼。
- 第二点,现在的学生选择太多。 这出国留学的机会一抓一大把,还有各种实习、实践活动,把学生们的精力都分散。他们可能觉得,与其把时间花在那些枯燥的课本上,还不如多去外面闯一闯,积累点经验。
- 第三点,可能也跟学校的教学方式有关系。 我看这信里还提到,说学校对这个学生提出的信息公开请求,处理方式也有点问题。这可能也反映出学校在某些方面还是需要改进的。
为搞清楚这事儿,我还特意去网上搜搜相关的信息。你还别说,真让我找到不少有用的东西。比如说,有人提到,这封信是15年前写的,但现在拿出来看,里头反映的问题依然存在。这就说明,这问题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期存在的。
我还看到有人拿这事儿跟前段时间的“导师门”、“性侵女学生”这些热点事件联系起来。说这些事情,对学生的发展都是“致命一击”。我觉得这话说的也没错,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来说太重要。
我还看到有人说,现在大企业在筛选简历的时候,都会把985大学生的简历单独放一边。这就说明,名校的光环还是有用的。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关键还得看个人的真本事。
这封公开信真的是引发我不少思考。我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光是学生自己的问题,学校、社会都得一起努力。得让学生们明白,打好基础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基础扎实,才能走得更远。
我还想提一嘴,我看到网上有人提到翟欣欣那个事儿,说苏享茂自杀的真正原因是资金链断裂。这事儿跟今天聊的这个主题关系不大,但我觉得也挺值得关注的。毕竟网络上的信息真真假假,咱们还是得多留个心眼儿。
今天就跟大家唠叨这么多。这都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不一定都对。大家有什么想法,也欢迎一起交流交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