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起来,习惯性地拿起手机随便翻翻,看看有啥新鲜事儿没有。
正划拉着,屏幕上跳出来一条推送,标题大概是说《谢百三去世》相关的内容。看到这个名字,我稍微愣一下,有点耳熟。
我就停下来,没着急划走,点进去瞅瞅。,想起来,谢百三,复旦大学的教授,搞金融和证券研究的,以前在网上、电视上好像偶尔能看到他的消息或者评论。
印象里,他说话挺直接的,观点也比较鲜明,算是个在财经圈里有点名气,也挺有争议的一个人。记得他对股市、房地产什么的,总有自己的一套说法。
看完这条简单的消息,我就顺手去稍微多解一下。这算是我自己的一个习惯,看到一个感兴趣或者有点印象的人和事,总想多知道点前因后果。
我翻翻相关的资料和报道,时间线捋一下:
- 谢教授是1948年生人。
- 在北京大学读过书,后来在复旦当教授,还是博士生导师。
- 他写过好几本书,像《十年一个亿》啥的,听名字就挺吸引眼球的。
- 主要研究领域就是金融和资本市场这块儿。
- 他是2016年10月2号没的,因为生病,好像是鼻咽癌,在上海新华医院走的,享年68岁。
看到他去世的消息时,我还挺意外的,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几年。68岁,不算特别大的年纪,挺可惜的。
我还特别留意到,就在他去世前不久,好像还发表过文章,讨论当时的一些政策,比如那个关于股市扶贫的讨论,他当时是明确表达不太赞成的意见。这挺符合我对他“敢说”的印象。
我自己的这点想法
我对金融证券这些高深的东西,懂的不多,也就是个普通老百姓的水平。
当时看到谢教授的一些观点,有时候觉得,好像有点道理;有时候又觉得,这话说得是不是太绝对?或者跟我的常识感觉不太一样。
但他这种身份,作为一个学者,能一直关注现实问题,而且敢于把自己的研究和思考说出来,不管是赞成的还是反对的声音,我觉得这本身就挺不容易的。
他走之后,这些年金融市场变化也挺大的。现在回头看他当年的一些判断和预测,可能有的说对,有的也没对。但这可能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他提供一个观察和思考的角度。提醒我们,特别是普通人,看问题要多元,不能只听一方面的声音。
今天这个事儿,也算是我自己的一个实践记录。就是从看到一条消息开始,去主动解这个人的生平、观点,再结合自己的粗浅理解,形成一点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本身,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就是这么个事儿,记录一下自己的这个“解和思考”的小过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