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曼氏金融(MF Global),这名字现在提起来,可能好多新人都没啥印象。但在当年,尤其是我刚开始鼓捣期货那会儿,那可是个响当当的名字。
我记得那大概是2010年、2011年左右,我正琢磨着怎么在金融市场里扑腾扑腾水花,学习做点期货交易。那时候信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就是到处看资料,听一些“过来人”讲经验。曼氏金融这个名字就经常蹦出来,说是国际上很大的期货公司,实力雄厚,还是美国国债的一级交易商,听着就特别牛。
当时我的“实践”主要就是模拟盘和少量实盘试水。 我自己没在曼氏开户,主要是门槛或者说当时我接触的渠道问题,反正没用上。但我身边有朋友,还有一些交流群里的人,是他们的客户,或者通过他们的通道交易。那时候大家聊起来,都觉得在这种大公司交易,心里踏实。
结果?真是没想到。
2011年10月底,晴天霹雳。
我记得特清楚,当时正在看盘,突然市场就传来消息,说曼氏金融出大事,要申请破产保护。我第一反应是不敢信,这么大的公司,怎么说倒就倒?这速度也太快,简直是“闪电”一样。
那几天整个市场都紧张得不行。我虽然自己没账户在里面,但看着盘面波动,还有群里那些用曼氏通道的朋友急得团团转,那种恐慌感是实实在在的。大家都在问:钱怎么办?还能不能拿回来?会不会像当年的雷曼兄弟一样,弄得一地鸡毛?
后来慢慢知道,据说是他们的头头,那个以前在高盛待过的科辛,在欧洲债务危机(欧债危机)上押重注,结果赌输,窟窿太大补不上,直接就把公司拖垮。
这事儿给我的实践课上沉重的一笔。
- 第一课就是,再大的公司也可能出问题。 什么“大而不倒”,关键时刻都可能是浮云。不能迷信所谓的“牌子硬”。
- 第二课是风险意识。 不光是市场本身的风险,还有你选择的平台的风险,也就是所谓的“交易对手风险”。以前觉得把钱放在大机构就安全,曼氏这事儿一出,才知道这想法太天真。
- 第三课,就是明白分散的重要性。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话真是没错。不管是资金分配还是选择交易平台,都得多留个心眼。
虽然我没直接损失金钱,但那次事件带来的冲击和后续观察学习,也算是我交易实践路上的一次重要经历。它让我明白,金融市场远比想象的复杂和残酷,光鲜亮丽的背后可能藏着巨大的风险。从那以后,我选平台、看公司背景都变得格外小心,对风险控制也看得更重。这大概就是从曼氏金融这事儿里,我个人“实践”并记录下来的最深体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