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个农享网,我也是前段时间才折腾明白的。一开始是听村里头广播,后来是隔壁老王,就那个种了大棚菜的老王,跟我念叨,说现在网上也能卖农货了,方便得很。
我当时就寻思,家里那几亩地的土豆,每年卖给贩子也压不了多少价钱,不如自己试试?就摸索着下了那个农享网的啥玩意儿,好像是个app,也可能是个网页,记不太清了,反正捣鼓了半天。
注册账号倒是挺快,没费啥事。然后就是上传东西。我拍了些土豆的照片,疙疙瘩瘩的,也没啥技术,就想着真实点写介绍,就说自家种的,没打啥药,面得很,炖肉肯定好吃。价格嘛比贩子收的高点,但比城里超市便宜不少。
弄完这些,就等着人来问。你别说,还真有几个人问价钱。但这问题就来了:
- 有人问我在哪,一听我们这山旮旯,邮费比土豆还贵,就不吭声了。
- 有人上来就砍价,砍得我心疼,那可是自己刨出来的。
- 还有就是,这平台上看着挺热闹,感觉都是卖东西的多,真心买的,还得碰运气。
后来我琢磨明白了,这农享网,更像是个信息发布的地方。就是告诉你,谁家有啥好东西。但真要成交,还得看买家卖家自己聊,自己想办法运输。它不像那些大平台,啥都给你安排点几下就完事。
我看到的一些情况
不光是我,村里好几户都试了。老李家的蜂蜜卖得还行,因为那玩意儿小,好寄。张大婶自己做的布老虎,也有城里人喜欢,买去做摆设。但像我家这种大宗的、沉的,或者不好保存的,就难了。
感觉这平台,对那些有特色、小批量的农产品或者手工艺品,帮助可能更大点。要是想靠它把地里的大路货全卖出去,那还是有点悬。
还有一点,就是用这个东西,还是得稍微懂点手机、懂点网络才行。像村里一些年纪大的,让他们自己弄,确实费劲。基本上都是儿女或者像我这样稍微年轻点的帮着弄。
我这实践下来,感觉农享网是个有用的工具,但不是万能钥匙。它确实给咱们农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家东西的窗口,让外面的人能看到。但要想真把东西卖出去,卖个好价钱,还得自己多动脑筋,尤其是在运输和沟通这块儿。不能光指望平台,还得靠自己折腾。
就这么个过程,反正我是试过了,有点用,但不多,还得继续找别的路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