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闻采访程序 一、新闻采访1、概念采访是记者通过访问、观察等方式采集新闻材料的活动。采访是记者的主要工作任务,也是新闻写作的前提与基础,是新闻写作成败的关键。 2、采访权的正当性与限制陈力丹认为,记者采访的权利是一种公民间自由交谈的权利,记者没有、也不应有其它的特权;记者的采访权不是行政、司法和其他组织赋予的,因而权利组织无权剥夺记者的采访权;记者采访不是“执行公务”,而是人民赋予的服务于他们获知需要的一种延伸的公民权利,记者应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思考:1、普通民众的私人生活,是否可以对记者采访说“不”?2、中国足协2004年1月曾取消《足球》报采访其主办的赛事和活动权利,你如何看?社会新闻,特别是揭露阴暗面的新闻对社会有警醒作用,这就意味着记者在进行这类采访工作时肯定要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包括政治、名誉以及经济利益上的“损失”。所以他们才会采取报复行为,甚至不惜违法犯罪。新闻记者在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在正当采访工作中遭到抵制和攻击,可以看做是对老百姓知情权的一种剥夺和对法律威信的一种挑战。 延伸讨论:1、隐私权与知晓权(如来电显示、手机拍照、手机定位)2、在各种危机面前,作为记者,是采访重要,还是救助或及时报警重要?(厦门骑车人摔倒被拍下事件;记者获取新闻线索亲身体验地下色情场所,然后报告警方) 自1985年以来,我国已经发生过上千起新闻官司,绝大多数都是围绕着名誉权的纠纷而展开的。但是最近一两年中,新闻官司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原告并不是新闻报道的对象,而是新闻报道的读者,这些原告看了新闻报道以后就按照新闻的指引去做了一些事情,但因为新闻失实而没有做成这件事情并且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和精神方面的损失,他们与媒体打官司的目的在于要求补偿这些损失。 新闻采访活动涉及的主要利益方记者及新闻单位(正当采访权)、报道对象(隐私权、名誉权等)、消息来源(报料者、评论者的受保护权)、受众(知晓权) 二、采访准备1、平时准备(1)学习时事政治、政策(2)把握社会动向(3)积累知识和资料2、临时准备“临阵磨枪,不快也光”(1)明确报道思想(2)了解采访对象(3)收集背景资料(4)拟订采访计划 三、采访实施 1、获取新闻线索新闻线索与新闻由头新闻线索: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要信息。“给点阳光就灿烂”(1)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2)从“通讯网”中获得。记者要有自己的消息来源网络。(3)企事业单位(4)重大文体活动(5)社会网络(6)日常生活(7)其他媒体的报道 2、识别新闻事实新闻是明天的历史,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不等于宣传。新闻也不是文学作品。 3、采集新闻素材把握全面——大局观突出重点——重要性深究背景——深刻性注意细节——趣味性 * 哪里跑! 呵呵,偶还以为采访不过是小菜一碟…… 寻找新闻线索 识别新闻事实 采集新闻素材 实施采访 三步骤 *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