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明确:概括主要事实,包含关键要素,体现作者情感。
⑵仔细阅读教材,明确导语写作要求
⑶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导语为例,尝试按要求改写导语。
叙述型概括式: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叙述型设问式:6月17日这天,中国航天又迎来了一个历史性时刻!你知道吗?就在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它精准进入预定轨道,成功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这一壮举,你是否也为之振奋?
叙述型描写式:6月17日清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戈壁滩被朝阳染成金色。9时22分,随着“点火”指令响起,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拖着烈焰拔地而起,尾焰在苍穹划出耀眼轨迹,如同巨龙般精准穿入预定轨道,稳稳将3名航天员送入浩瀚太空,箭体升空时的轰鸣仍在戈壁上空回荡。
3.学习拟写主体
⑴回顾课文,思考主体的结构特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按中、西、东三路大军渡江顺序展开,以时间为线,详写西路军战况并分析原因,略写中、东路军,层次分明且重点突出,展现渡江战役全貌。
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主体先依颁奖顺序,介绍获奖者及成就,再说明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最后补充资金来源及管理权,按“倒金字塔”结构,客观清晰地呈现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情况,结构严谨规范。
⑵结合平时积累,说说消息主体与普通记叙文的区别。
①写作目的: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其目的是为了让大众通过它来简单了解新闻事实,而普通的记叙文是为了记录一件事,在此过程中抒发情感、表达认识等。它们虽然都是记事,但是前者更注重事件信息的传播。
②选材上,消息的时效性强,内容真实,且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
③形式上,消息有较为固定的格式,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
④语言上,消息追求真实客观、简明扼要。
⑶总结消息主体写作技巧
①展开导语要素,解释和深化新闻导语;
②补充导语中未出现的新闻要素,将概括的事实具体化;
③为读者解疑释惑,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
④增添细节性材料,以增强消息的可读性。
4.注意语言要求
要注意语言的准确、简练、易懂,在此基础上,可适当讲究生动形象。
准确:语言表述要与新闻事实本身高度吻合,不能夸大或缩小,也不能含糊其词。
简练:在呈现新闻事实的时候要讲究语言干净利落,删去多余的文字。
易懂:写消息时要有读者意识,考虑受众需求,尽量采用大众化的语言,不用生词语,少用专业术语。
【写作实践】
活动实践一:写一则消息。
每位同学都要根据教材本次活动“任务二”中搜集的新闻素材,参考“技巧点拨”,写一则消息。写完后,组内同学互相交流,修改完善。
【点拨】
写作时先选“任务二”中最具价值的素材,明确核心事件。标题要凝练吸睛,如“主标+副标”式。导语用20字左右概括时间、地点、事件等要素,可尝试描写式或设问式增强感染力。主体按“重要性递减”结构展开,用具体数据、细节支撑内容,语言需客观简洁。写完后组内互查:看要素是否完整、结构是否清晰、语言是否准确,重点修改模糊表述与逻辑漏洞,提升消息专业性。
【佳作示例】
校园科技节圆满落幕,创新火花点亮成长之路
—— 我校成功举办第X届校园科技节
10月15日,为期三天的第五届校园科技节在欢呼声中落下帷幕。活动现场,学生们展示了3D打印、机器人编程等50余项创意作品,无人机表演与VR体验区更是吸引众多师生驻足。“我设计的智能分类垃圾桶获得了一等奖!”八年级(2)班李帅同学兴奋地说。本届科技节通过动手实践与成果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为校园文化增添了科技活力。
垃圾分类进社区,绿色理念入人心
——光明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10月20日,光明社区组织“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主题宣传活动。志愿者通过趣味问答、知识讲座,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现场发放宣传手册300余份。活动还设置了模拟分类游戏,让居民在实践中掌握分类技巧。“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我们全家都学会了垃圾分类。”居民王女士表示。此次活动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环保意识,助力构建绿色家园。
活动实践二:任选下面表格中的一项任务完成。
新闻特写
具体描述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场景,生动形象地展现新闻现场
人物通讯
围绕新闻事件中的人物,报道其言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
事件通讯
相对完整地记述新闻事件,展示其发展过程与社会意义
每位同学都要根据教材本次活动“任务二”中搜集的新闻素材,参考“技巧点拨”,写一则消息。写完后,组内同学互相交流,修改完善。
【点拨】
⑴确定体裁,如新闻特写抓场景、人物通讯塑人物等。
⑵构思时,新闻特写聚焦关键场景,用多感官描写渲染;人物通讯围绕人物,以言行事迹展精神;事件通讯完整记事件,讲清过程与意义。
⑶写作中,语言依体裁定,特写求生动、通讯重真实,注重细节与逻辑,让内容贴合体裁要求,精准传递价值。
【佳作示例】主题:校园科技文化节:多元视角下的青春盛会
1.新闻特写:《科技节上的 “奇幻时刻”》
阳光倾洒的校园广场,科技节展览区正上演奇妙一幕。3D打印展位前,透明罩内,机械臂托着液态树脂,随蓝光闪烁,层层“生长”出精细的镂空花瓣。不远处,机器人格斗赛如火如荼,金属机甲碰撞声里,八(3)班陈宇紧盯遥控器,额角沁汗,他的“猎风者”正以灵活走位躲避攻击,突然一个侧旋踢,将对手掀翻,围观同学的惊呼与加油声瞬间沸腾,阳光透过机甲折射的光影,在地面勾勒出科技与青春交融的生动画面。
2.人物通讯:《陈宇:用热爱点亮科技微光》
在校园科技节的“明星”里,陈宇是绕不开的名字。为筹备科技节,他连续两周泡在实验室,调试机器人程序到深夜。“有次代码逻辑出错,机器人一直‘犯傻’,我对着屏幕熬了通宵。”他挠挠头笑说。格斗赛现场,他精准操控“猎风者”,每一步走位都藏着日夜打磨的心血。而这股执着,源于小学时对机器人社团的一眼心动。从拼凑简易模型到设计复杂机甲,陈宇用行动诠释:热爱可抵漫长钻研,青春因科技探索而闪光。
3.事件通讯:《校园科技节:以创新解锁成长新篇》
金秋十月,校园科技节如约启幕,这场持续三天的盛会,成为青春与创新碰撞的舞台。从创意满满的3D打印作品,到激烈的机器人格斗赛;从无人机编队表演的震撼,到环保科创项目的实用探索,活动覆盖科技多个领域。筹备团队耗时两月,走访企业、对接资源,只为给学生搭台。科技节不仅让“创新”从课本走进现实,更激发了超八成参与学生的科研兴趣,成为校园培育创新人才、厚植科技土壤的生动注脚,见证着青春在探索中拔节生长。
活动实践三:编辑制作报纸页面、新闻网页、短视频。
有条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着整合本组或全班同学的新闻作品,以恰当的方式编辑制作成报纸页面、新闻网页、短视频等。
【点拨】
⑴在编辑制作之前,可以预先设定发布媒介,根据自己对该媒介特点的了解,对文字、图片、音视频材料等进行组织、设计。
⑵要注意价值导向正确,重点突出,语言规范,图文并茂,版面美观,以优化传播效果。
【活动指导】
⑴开展编辑制作活动,先明确分工,有人负责内容筛选,有人专注排版设计。接着确定媒介,若选报纸,规划好要闻、特写等板块;做网页就设计清晰导航栏;短视频则梳理故事线。
⑵然后依据媒介特点处理素材,报纸注重图文搭配、标题吸睛;网页可嵌入交互元素;短视频剪辑要节奏紧凑、配乐适配。
⑶最后整体检查,确保价值导向正确,内容重点突出,语言规范,通过美观呈现优化传播效果 。
【示例1】编辑报纸
⑴编辑新闻作品成报纸,先组内分工,有人选稿、有人排版。
⑵选稿要挑不同体裁佳作,兼顾校园、社会等题材。
⑶接着定报纸风格,像青春活泼风,就用明快色彩、卡通插画。
⑷排版时规划版面,头版放重磅消息,如校园科技节通讯;特写、花絮等分列其他版。标题要吸睛,用艺术字或花边装饰。插入相关图片,像活动现场照。
⑸最后检查错别字、排版漏洞,让报纸内容丰富、版式美观,展现大家写作成果。
【示例2】制作网页
⑴制作新闻网页,先分工,有人梳理作品、有人设计页面。
⑵选简洁网页制作工具,比如Wix 、Strikingly,好上手。
⑶接着规划结构,设“消息聚焦”“特写风采”等板块,用清晰导航栏串联。
⑷把新闻作品分类上传,消息类放首页显眼处,通讯、特写等依体裁归栏。
⑸给文字配图,像活动现场照、人物采访图,让页面生动。
⑹设置互动区,比如 “我来评论”,鼓励同学留言交流。
⑺最后调试,确保在手机、电脑端都能流畅浏览,呈现写作成果。
【示例3】制作短视频
⑴制作新闻短视频,先梳理新闻作品,提取关键事件、人物、场景。
⑵接着分工,有人负责脚本剪辑,有人找素材配音。
⑶把消息、通讯等转化为镜头语言,比如用现场照片、拍摄的活动画面,没素材就用动画、插画替代。
⑷写简洁脚本,按“开头引入—主体呈现—结尾升华”走,配上轻快或贴合氛围的音乐。用剪映等软件剪辑,添加字幕突出重点,像标题、关键数据。
⑸最后检查时长,控制在1-3分钟,保证节奏紧凑,让新闻短视频生动展现作品。
今天这堂新闻写作课,我们了解了消息、新闻特写、人物通讯等不同体裁的特点,学习了如何提炼吸睛标题、撰写精炼导语,以及用客观准确的语言叙述新闻事件。通过案例分析和技巧点拨,希望大家能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课后请大家结合 “任务二” 的素材完成写作任务,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践中,期待看到大家优秀的新闻作品!
关注身边生活,根据写作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1.写一则消息。写完后,组内同学互相交流,修改完善。
2.从新闻特写、人物通讯、事件通讯三个项目中任选一个完成一篇新闻写作,内容400字左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