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过飞机的人大多清楚,在 12 至 14 点、18 至 20 点这两个时段,航班通常会供应餐食。一般来说,飞机餐的主菜常见为牛肉、鸡肉或猪肉,搭配沙拉、甜品以及小菜等,虽算不上美味佳肴,但足以让乘客充饥。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航空公司还会提供特色餐食。比如南方航空会供应粤式煲仔饭;东方航空有红烧肉、清蒸鱼等上海本帮菜,以及小笼包、生煎包、桂花糖藕、酒酿圆子等江南特色小吃与甜品;海南航空则提供海南鸡饭、椰子饭、清凉水等;厦门航空有沙茶面、海蛎煎等特色美食。
那么,飞机餐是免费的吗?实际上,飞机餐是需要付费的,只不过这笔费用已包含在机票价格之中。飞机餐的综合成本约占航空公司总成本的 4% 至 6%。因此,当你购买机票时,如果飞行时间恰好处于用餐时段,那么你已经为飞机餐支付了费用。既然机票中涵盖了餐费,而且有时还能品尝到各地特色美食,为何很少有人会索要第二份飞机餐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面子因素
设想这样一个场景:周围的乘客都已用餐完毕,此时你在安静的机舱内大声喊出:“我还要一份!” 飞机餐本身并非特别美味,只是用来简单填肚子的。如果索要第二份,尽管空姐经过专业训练不会嘲笑你,但周围乘客的异样眼光和可能的嘲笑却难以避免,这让很多人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开口索要第二份。
味觉受影响
气压影响
当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尽管机舱内的气压经过调节,但仍相当于海拔 1500 至 2500 米高度的气压环境。在这样的气压条件下,人的味觉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噪音干扰
飞机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以及机身的持续震动,会不断干扰人类的感知系统。这种干扰使得我们在品尝食物时,对味道的敏感度下降,难以充分感受食物的美味。
空气差异
机舱内的空气经过循环利用,与地面空气存在差异。同时,清洁剂、消毒剂等散发的气味也会对味觉产生微弱的干扰。综合这些因素,假设一份食物在地面时的美味程度为 100,那么在万米高空的机舱内,美味程度可能会降至 70。如此一来,即便飞机餐本身较为鲜美,在机舱环境下食用,也只会让人觉得不过如此,不足以让人放下顾虑去索要第二份。
身体舒适度考量
机舱内的空间有限,乘客无法像在高铁上那样频繁起身活动。整个飞行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只能坐在座位上,直到抵达目的地。如果吃得过饱,在低压、震动、噪音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很容易引发身体不适。尤其是在飞机降落阶段,可能会带来一些潜在的健康隐患。即便有些人自认为身体强壮,多吃一份也无妨,但也要考虑到其他乘客的感受。此外,食物摄入多了,饮料的摄入量往往也会增加,这会带来一个问题 —— 增加上厕所的次数。飞机的洗手间在起飞和降落阶段会关闭,这是因为真空泵在这两个阶段会受到影响,同时飞机的倾斜和俯仰姿态也会干扰洗手间内的水流和排污。而且,在飞机倾斜和俯仰时,在洗手间内行走很容易跌倒,相关的真实案例并不少见。所以,在起飞和降落阶段,空姐不仅会关闭洗手间,还会逐一检查乘客的安全带是否系好。由于飞机餐虽不至于导致腹泻,但食物摄入多了就需要多喝水,而上厕所的时间又难以控制,这就使得索要第二份飞机餐变得不太现实。
航空公司的成本限制
航空公司在准备飞机餐时,会根据乘客和机组人员的数量进行估算。例如,若航班乘客人数为 187 人,加上 13 名机组人员,满员情况下共 200 人,航空公司可能只会准备 205 份飞机餐。为何不多准备一些呢?因为飞机餐的制作成本相当高,从食材采购、加工、包装、运输到加热等一系列环节,每份的费用可能高达 50 元。乘客享用的第一份飞机餐费用已包含在机票中,而第二份餐食并不在此列,索要第二份实际上是向航空公司额外索取。一旦索要第二份飞机餐的风气形成,假设每趟航班有 100 人索要,以每份 50 元计算,航空公司一趟航班就要多支出 5000 元。考虑到航空公司每年的航班数量,这将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成本支出。因此,一般情况下,即便偶尔有乘客提出索要第二份飞机餐,空姐也会委婉拒绝,只有在极少数特殊情况下,才会提供第二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