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式新闻写作技巧

诗佳网

1、华尔街日报式新闻写作技巧华尔街日报式新闻写作技巧所谓华尔街日报式新闻,是华尔街日报头版上 常见的一种新闻写作形式,即在报道非事件性新闻时,开头 往往先讲一个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通过这个人引由 所要报道的新闻,进而一步步展开、深化新闻主题,使本来 抽象、枯燥的非事件性新闻,因人物的介入变得容易赢得读 者的注意,以人情味提高传播效果。约定俗成的小技巧二战后,西方新闻理论界通常把日常新闻报道分为事件 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或称动态性新闻和非动态性新闻) 两大类。前者由于有具体的事实,有发生、发展、结束的动 态情节,因而容易引人注目;后者则因涉及的大多是问题观 点、政策法规、机构行业等抽象的东西

2、,往往令人感到枯燥 乏味。华尔街日报式的好处在于,将非事件新闻已经或可 能影响到的普通人引入新闻中,通过讲述此人生活发生的变 化,使读者的关注点落在与自己一样的普通人的身上,不知 不觉地被带入新闻主题,从而增加了新闻的人情味和贴近性O这种写法使本来面向社会中上层人士、一般以严肃的政治话 题为头条新闻的华尔街日报,引起了更多读者的共鸣, 拥有了更多的普通读者。华尔街日报式目前有许多变种。一些记者无论写作 事件性新闻还是非事件性新闻,往往都用讲故事的方法制造 一个悬念,吊起读者的胃口,有的则把写景作为吸引读者的 要素,渐渐就由现了多种开头并存的“华尔街日报式”新闻。华尔街日报式在结构上一般由四部分

3、组成:第一部 分,人性化的开头,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第二部 分,过渡,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点切入,将真正的新 闻推到读者眼前;第三部分,展开,即集中而有层次地阐述 新闻主题。第四部分,回归人物,即重新将人物引入新闻, 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以上介绍的是完整的华尔街日报式结构,在长篇报 道中应用较多,但也有的华尔街日报式新闻在新闻主题 阐述充分后,不再回到开头起桥梁作用的人物身上,这种结 构形式被称做不完全的华式结构,也叫“过河拆桥式”,多用 于短篇报道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例文辽宁大中型企业探索劳动力竞争流 动新体制的分析,直观地了解华式新闻的结构特点:开头:“作为本溪钢铁公司

4、保卫科的管理人员,唐明福怎 么也没想到自己会被从铁交椅上撤下来,分配到勤杂部门当浴池厕所的清洁工。曾在电力机车班当了10几年工长的唐明福,4年前脱 离一线岗位进入机关科室工作。能够坐上办公室管理人员的 舒适椅子,唐明福着实高兴了一阵子。因为以往在中国的国 营企业,只要不犯错误,就不会被调到车间去当工人。”记者报道的主题是“辽宁大中型企业探索劳动力竞争流 动新体制”,但文章一开头却让读者看到了一个人的命运转折, 这种人物命运由高到低的极大落差,使人立刻对唐明福产生 了极大的同情,同时也设置了悬念:唐明福犯什么错误了? 不然为什么会当了浴池厕所的清洁工?让读者不能不看接 下来的一段过渡:过渡:”可

5、是去年12月,随着本钢劳动制度改革方案的 由台,仅在第一线试点单位的运输部,就有7 7名多余的管 理人员同唐明福一样,被调到一线生产岗位当了工人。与此相反,9名没有任何门路的工人经过考试选拔,正 式走上了管理人员岗位。”通过回答开头设置的悬念,引由“本钢劳动制度改革方 案”,进而成功地将劳动制度改革的话题引入新闻。此时,记者才开始新闻主体的逐步展开:主体:“辽宁省劳动局长告诉记者说,本钢实行的这种改 革,旨在破除国营企业内部长期存在的身份界限,它使企业 1 0. 6万名干部工人一律以企业职工的平等身份同企业直接签定互为制约条件的劳动合同,同时也掀开了中国大企业 管理人员正式告别铁交椅和铁饭碗的

6、历史。”之后,记者用5个自然段近5 0 0字阐述了此次改革的 远因、近因及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了与以往改革在范围、 性质、深度上的区别。最后,在将主题由本钢扩展到辽宁三分之一国营大中型 企业后,记者以辽宁省省长的话做总结,说明此次改革的意 义,升华了新闻主题:结尾:”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促使人们观念上的改革,使企业劳动力在流动中找到了自己最合适的岗位。”需要说明的是,此稿写作的1 9 9 2年,中国经济改革 的重点就是国营大中型企业,其中劳动制度的改革又是意义 重大的一环,而辽宁当时是改革试点,由台了许多新政策、 新措施。可对普通读者来说,这些并不具备什么可读性。由 于记者运用了华尔街日报式写作手

7、法,此稿仅用短短9 4。字,就达到了题材重大性与报道形象性的统一,材料分 散与主题集中的统一。华尔街日报式新闻的采写要求从以上分析可见,华尔街日报式在吸引读者眼球方 面具有明显的优点,对新闻报道来说是化枯燥为生动的有效手段,但它的成功与否,还要看记者是否在采访写作上下了 一番别样功夫。1、直接采访是写好华尔街日报式新闻的前提记者的采访通常可分为直接采访和间接采访,在传统的 非事件新闻的报道中,往往以发布公告式新闻或阐述观点为 主,因此,记者只要把握好事实的真实、准确就基本无忧, 就是不去亲自采访当事人,完全依赖别人提供的第二手材料 也可以完成报道任务。但根据华尔街日报式新闻的特点,新闻不仅是“

8、公而 告之”,还要“引人入胜”,那么,仅仅依赖于有关部门、人员 提供的现成材料写新闻,读者就只能了解包含了 “五个W”的“事”,而了解不到与此“事”有关的“人”,更不会了解人们会有 什么反应,其中哪些人的反应很有代表性,哪些人的生活因 此已经或将要发生变化甚至巨变。非事件性新闻一般没有很强的时效性,这使记者可以有 较充裕的采写时间,所以,写作华尔街日报式新闻,记 者要尽量亲自采访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不但要寻找与新闻 主题有关的人,还要亲自观察采访对象的动作、 表情、态度、 观点,并在相关的同类人中选择最有代表性、最能说明新闻 主题的人作为故事的主角,使之成为吸引读者、切入新闻主 题的“桥梁”。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