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十三五”期间农业保险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诗佳网

尊敬的各位来宾、媒体朋友,大家好,欢迎出席由六安财政局举办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谨代表市财政局向记者朋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真诚地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我市农业保险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2021年6月,市政府以政府办名义印发《六安市农业保险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扎实推进以大宗重要农产品保险为主体,特色农产品保险、“防贫保”综合保险、蓄滞洪区农业保险为辅助的农业保险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保险更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乡村振兴

经市政府批准,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各位来宾及媒体朋友们通报我市农业保险工作情况。首先自我介绍,我是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费小松,今天参加新闻发布会的还有我局综合科的科长王明忠。今天会议有两项议程,一是由我通报六安市农业保险工作情况,二是回答记者现场提问。下面,我来向大家报告一下我市农业保险政策实施情况,然后接受记者提问。

近年来,六安市着力推动农业保险快速健康发展,形成了“基本险覆盖全部农户,大灾险和补充险覆盖规模经营主体,完全成本险试点启动,特色险全市统一推进实施”的良好发展局面。

一、政策推动 农业保险持续增品扩面提标

六安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工作。从2009年起,市政府连续10年将农业保险纳入民生工程,市县财政部门以“三农”需求为导向,着力加大政策供给力度,促进农业保险不断增品、扩面、提标。

(一)险种体系日渐丰富。国家规定的种植业、养殖业、林业3大类24个产品,全部纳入安徽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范围,实现种、养、林全覆盖。省市财政实行以奖代补,根据政策导向、种养特点和农户需求等,地方自主开展茶叶、畜禽、水产、中药材等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基本涵盖了市内种、养、林主要特色品种。2021年开发了八大类36个特色保险品种,比2013年增加32项。

(二)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2020年,全市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作物保险覆盖率达90%以上;农业保险深度1.17%,提前实现全省2022年达到1%的预期目标。三大主粮作物大灾保险由1个县扩大至4个县,育肥猪保险、森林保险在全市全面铺开。

(三)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结合产业调整和生产成本变动,建立保额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保险保障标准。大灾险试点地区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作物保额分别提高至800元/亩、650元/亩、550元/亩,能繁母猪、育肥猪保额分别提高至1500元/头、800元/头,公益林、商品林保额分别提高至780元/亩、1000元/亩。“十三五”时期,全市农业保险保费总规模达12.2亿元,其中各级财政保费补贴9.2亿元;累计为547.2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572.2亿元,保险赔付10.9亿元,204.5万户(次)农户受益。

二、创新驱动 农业保险模式初步构建成型

“十三五”以来,六安市不断加大体系创新和工作创新力度,逐步建立起符合本市实际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一)在体系创新上,六安市建立完善多层次保险保障体系。稳步实施基本险。“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参保中央政策性大宗农作物保险3031万亩、重要牲畜115万头、森林3360万亩,为523.1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340.2亿元。积极推进大灾险。1个试点县2017年参保大灾险46万亩,2020年扩面到4县后,三大粮食作物保险累计参保456万亩,保费收入1.93亿元,其中各级财政补贴1.54亿元。同时,推进补充性商业保险与大灾保险全面对接,开展水稻、小麦、玉米3个补充性商业保险覆盖非大灾险试点地区。统一实施特色保险。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果,促进农民增收,“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参保特色保险140.5万亩、115.1万头,保费收入7574.8万元,其中各级财政补贴5802.4万元。2021年,我市创新特色农业保险运营模式,采取“一家主办、多家分保”,全市统一保险品种、统一承保理赔服务,截至9月底,今年已实现特色保险保费收入5990万元,是上年同期规模的3.99倍。

(二)在工作创新上,积极运用农业保险工具保障功能,确保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有关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一是深化扶贫类综合保险改革。2018年以来,六安市积极创新“扶贫+保险”模式,探索开展“深贫保”“防贫保”等扶贫类综合保险。2018年裕安区试点,2020年整市推广实施,在全省率先实现扶贫类保险全覆盖。2018—2020年,市县财政累计投入保费补贴2686万元,为27.6万户(次)贫困户提供193亿元的风险保障。2021年6月,市财政局牵头,会同有关市直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防贫保”综合保险工作的通知》,对已脱贫户和监测帮扶对象转型实施“防贫保”,截至9月底,完成“防贫保”意外伤害险投保534518人次、特色险及其他险163709户次,保费总规模2089万元,为参保户提供421亿元风险保障。二是开展完全成本保险试点。今年8月份,根据省级部署,我市霍邱县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纳入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9月份开出首单,按照保额1000元/亩计算,为霍邱县临水镇老郢村1158户6935亩水稻提供693.5万元风险保障。三是实施农业保险特殊政策。2020年,我市遭遇历史性特大洪涝灾害。为减少灾害损失,实施了对蓄滞洪区农户“通融赔付”、提高贫困户赔付标准、补改种农作物纳入保险范围等特殊政策,当年仅洪涝灾害保险赔付就达2.92亿元。

三、多方联动 农业保险运行日趋有序规范

为确保农业保险持续稳定发展,六安逐步建立起推进有力、保障合理、市场规范、服务高效的农业保险运行机制。

(一)协同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在市县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级财政部门认真履行牵头职责,主动担当作为,会同有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农业保险工作。

(二)财政投入机制进一步优化。在中央及省级财政保费补贴支持的基础上,按照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要求以及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原则,合理确定市县两级财政负担和农户承担的保费比例;同时,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整合盘活财政资金等方式,筹集更多资金,全力保障中央政策性种养业保险配套投入。“十三五”期间,各级财政年均补贴1.84亿元以上,占保费总额的近80%,特别是2020年全市农业保险2.98亿元保费中,各级财政补贴达2.31亿元,极大地减轻了农户的保费负担。

(三)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按照客观公正、公平竞争的原则,综合考虑保险机构服务网络建设、综合能力、合规经营、风险防范、落实政策等指标,择优确定承保机构。今年初,我市圆满完成了新一轮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机构遴选工作,有效推动布局合理、规范有序、适度竞争、合作共赢的农业保险市场经营机制的形成。

(四)保险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积极探索实施负面清单制度,将保险经办机构落实政策、综合能力、服务质量等监管结果,与市场准入退出、保费补贴支持等挂钩,改进服务方式和手段,促进产品多样化、科学化,服务规范化、便民化。目前,全市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在138个乡镇、街道,1757个行政村均设立了“三农”服务站点,专职农险人员和协保员达3698人,实现了县乡村全覆盖。

答记者问:

为确保农业保险这一支农惠农政策实施,更好分散和转嫁农业生产风险,在组织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为确保农业保险这一支农惠农政策实施,更好分散和转嫁农业生产风险,我市各级政府成立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市长及副县长担任组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政府、财政、农业农村、林业、金融局、银保监、发展改革委、水利、气象以及保险承办机构等。领导小组下设农险办和理赔办,农险办设在各级财政部门,理赔办设在各级农业农村和林业部门,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协同推进,为开展农业保险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