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诗佳网

持续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万卢基地航拍场景。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持续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江门塘口镇慧园生态农场水果品种丰富。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走进翁源县江尾镇松岗村,干净整洁的小道,绿植随处可见,菜地里绿意盎然,构成一幅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画卷。

“我们将村民的闲置土地从农户手中流转过来后,以每亩1500元的价格,出租给德宝家庭农场建设共享菜园,一年就能增收上万元。”松岗村的村支书丘样忠分享道,这种新业态,在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基础上,最大化发挥闲置用地的富余价值。

不仅是松岗村,通过持续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案例在广东各地“遍地开花”。

近年来,广东坚持正确的改革发展方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政策创设,强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在制度设计、系统推进、专题攻坚、探索突破上不断发力,持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盘活土地资源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展现新局面

2020年全市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3.39万亩,2021年第一季度新增流转土地3.2万亩,流转率达54.1%……这一亮眼的数据,离不开汕尾市积极推动土地资源流转“活化”。

活化也分“两步走”,汕尾市启动农村“新地改”,进一步盘活农村承包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农村宅基地。2020年以来,该市各县(市、区)更是先后出台相关措施,对成片流转耕地进行财政奖补,吸引一批经营主体到农村发展现代精品农业。同时汕尾市还建立集体“土地收储”制度,整合利用组级集体土地资源,进行统一经营、发包和入股合作等。

江门市则出台了《江门市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探索创新政策激励机制,创建土地流转示范片,依托开平市省级土地流转试点,全域推广“两预两委托”流转模式(预流转、预整合,委托镇或村集体统筹经营、委托第三方统一发包公开招标),加快推进承包地经营权规范流转。全市承包地流转面积136.89万亩,流转率达54.18%,同比增长3.76%。

土地制度的改革,让农村耕地撂荒问题也得到整治。

廉江市制定《廉江市防止耕地丢荒工作方案》,并先后召开市、镇、村三级干部会议,成立工作推进组,全面摸底造册,建立撂荒耕地整治台账,把复耕复种任务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强力推进土地流转,加快撂荒地复耕复种。

截至2021年4月底,廉江市已完成丢荒耕地复耕面积3.57万亩,复耕率达到42.18%,其中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复耕1.21万亩,占33.9%。

目前广东省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三权”(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体系制度逐步健全,承包地流转比例达50.45%。

唤醒沉睡资产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

广东省基本完成新一轮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2018、2019年度清查任务,村组两级农村集体资产突破万亿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和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快速推进,共确认集体成员4998万人,改革时点量化集体资产5165亿元。

这离不开各市、县(市、区)的共同努力。广州市海珠区村社积极推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造管理历史上10个“首次”:首次实现了经济联合社书记、社长“一肩挑”,党组织在农村基层全覆盖;首次在全区村社全面推行有候选人、报名审查的社委会换届选举;首次对村社集体建设用地提出了合作开发指导意见;首次探索社员大会民主评议选取物业合作方;首次进行“三资”交易网络化建设并投入使用;首次建立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产+图片+地图+合同+权证”五合一管理;首次实现村社银行账户监管全覆盖;首次对不规范合同开展全面清理整治;首次研发“海珠智慧乡村”,探索民主表决电子化和无纸化。

广州往北,清远整市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股权量化等工作,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激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探索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潜能,盘活农村集体资产。

而江门市则制定了《江门市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专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健全完善“三结对”帮扶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总结推广新会、鹤山、恩平作为国家改革试点形成的工作经验,全市集体经济组织确认成员235万人,共5635个集体经济组织完成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量化资产总额160.4亿元。

激发改革动能

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取得新突破

走进广州市天河区,“村改居”社区宽6米以上的道路全部移交区统一管养维护,城中村管道燃气铺设到村口率100%,打造了多个城中村星级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已实现“村改居”社区环卫保洁、小微水体治理和村级公园管养等公共服务全覆盖,有力促进了转制居民市民化。

天河区积极深化“村改居”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改居”社区治理水平“双提升”。2020年以来每年投入“村改居”社区公共事务专项经费均超2.9亿元,有效补齐“村改居”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其他各地试点改革也亮点纷呈,佛山市南海区试点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探索形成了一套可复制、能推广的“南海方案”;梅州等“四市一区”实施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结合地方特点,创新思路举措,在强化党建引领,推进脱贫攻坚和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此外,在梅州和湛江实施的新农村建设项目和“放管服”改革试点,在江门规范开展贫困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改革等,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这些亮点的汇聚,反映的就是广东省在城乡融合发展、乡村风貌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扶持集体经济发展以及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等的有序推进,在破解城乡差距大、农房建设乱、乡村治理弱、农村土地散等问题上探索出了有效经验。

联农带农富农

农业农村政策创设和实施取得新成效

在对标国家有关文件出台配套政策的基础上,广东相继出台实施《关于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集体经济的意见》《关于完善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对口帮扶协作机制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助推农业农村全面发展。

各个市、县(市、区)也都根据自身情况出台具体实施方案,使政策更好为当地农业农村服务。

韶关市曲江区创新推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并相继出台一系列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政策,在用地保障、财政扶持、金融服务、人才支撑、农民就地就业和城镇化等方面作出详细的规划,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肇庆市怀集县同样根据自身情况,出台实施《怀集县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实施方案》《怀集县全面推行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两个实施方案。

在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怀集县农村承包地流转面积20.71万亩,占承包地总面积51.06%,其中2021年第一季度全县新增流转65宗,流转面积9800多亩,计划全年新增流转土地面积2万亩以上。

农业农村政策的实施与企业密切相关,走进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万卢基地,干净的水泥道路两边是成片平整的农田,机械化的灌溉设备不知疲倦地运转着。

海纳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助推撂荒地整治复耕,盘活农户承包地,联农带农开展粮食规模化种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020年以合同制带动农户8482户,以合作制带动农户9227户,以其他方式带动农户23280户,带动农户户均增收4903元。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