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金粉世家》里,金家为七少爷的婚事举行了一场中西合璧的盛大婚礼。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场婚礼的最大赢家却不是金燕西或者冷清秋,而是男傧相之一的卫璧安。
而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这场婚礼还害得一个姑娘无辜受连累、甚至深深影响了她初恋的质量,说不定还影响了一生的幸福。
这个人,就是女傧相之一、金家八小姐梅丽。
01 感情的事,没有“模板”可以套
金燕西这场婚礼,两位男傧相都是他曾经的同学,一位叫做卫璧安,另一位叫做谢玉树,都是长得很帅的穷学生;两位女傧相,则分别是两位漂亮的千金小姐:大少奶奶吴佩芳的妹妹吴蔼芳,金家八小姐金梅丽。
机缘巧合,卫璧安在婚礼上对吴蔼芳一见钟情,后来顾不得身份、家世的悬殊展开追求,竟真的博得吴小姐垂青,成就了美满姻缘。
这原本也算是美事一桩。然而周围的亲戚朋友们在得知消息后,却“看热闹不嫌事大”,一边祝福这一对儿,一边却又把目光投向了梅丽与谢玉树:同样都是金燕西婚礼上的男女傧相,既然吴蔼芳与卫璧安能成,那么这两人是不是也有希望?
其实,谢玉树倒确实对梅丽有心,所以对于朋友们这种暧昧的玩笑一概默许;而梅丽的情况却不一样了。
一开始,梅丽只是觉得两个男傧相“都是美少年”,仅此而已,并没有更多的想法。结果,在亲友们“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玩笑之下,年仅十五六岁、情窦初开的梅丽,糊里糊涂就“进入了状态”,糊里糊涂就对谢玉树产生了暧昧的感觉。
可是,世上哪有可以“直接照搬”的感情呢?
表面看起来,这两对都是“千金小姐+穷学生”的组合,外貌上也都是金童玉女,差别不大。其实,相比于吴蔼芳的爱情,梅丽这段感情却差的多了,让人不禁为她捏了一把汗。
02 卫璧安对比谢玉树:婚姻中,宽容大度、会照顾人的男人,更胜一筹
卫璧安与谢玉树虽然都是十八九岁的美少年,也都是读书的学生,但二人性格脾气却不甚相同。
第一,卫璧安性格较“柔”,对别人的评价不甚在意,一笑置之;而谢玉树则不太大气。
书中,金太太曾专门将谢玉树召入内堂谈话,一番看似没有主题的家常闲聊之后,半生见过各种世面、阅人无数的金太太内心对谢玉树的评价是:“这孩子别看他斯斯文文的,倒也有些小心眼”。
也许这点“小心眼”并不是大毛病,然而,若是想要与吴蔼芳、金梅丽这样的大家小姐恋爱、结婚,肯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包容她们或多或少的大小姐脾气。
何况梅丽从小在金家受宠惯了,娇憨率真、快人快语,连亲妈二姨太都经常被她怼。
一旦恋爱,相处久了,难免不发生摩擦。谢玉树如果秉承着自己那份“小心眼”,言语上不肯退让、不懂照顾梅丽的女儿心思,肯定会惹得梅丽不痛快。到时候,无论梅丽是选择忍气吞声,还是选择反唇相讥,都不是她走进爱情的时候所憧憬的。
第二,卫璧安与吴蔼芳相处时,是“以对方为中心”的,照顾对方的情绪与想法;而谢玉树则总有点“自顾自”。
例如“逛公园”这件事。卫璧安陪吴蔼芳逛公园时,因为吴蔼芳兴致高、走了一圈又一圈都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于是卫璧安就奉陪到底,一直到吴蔼芳自己发现天色已晚、主动提出分别,才各自回家。
而当谢玉树与梅丽在公园巧遇的时候,则恰好相反;
所谈的话,差不多告一个段落,可以走了。但是谢玉树依然在那里站着,梅丽就不能不陪着他,相对而立。这位谢先生,今天比以前要脸老得多,所以只顿了一顿,他又想起话来了。
谢玉树只顾自己厚着脸皮与意中人攀谈,却根本没注意梅丽心中有事、早已心不在焉。
再比如,金家彻底分家后,梅丽心情郁闷,要去西山别墅看望母亲,结果半路偏偏风沙极大,仆人金荣不敢继续开车。主仆在风沙里进退两难。恰好此时,谢玉树路过,提出自己可以暂时陪同、保护梅丽,让金荣找个地方暂存汽车,然后再一起改坐人力车去西山。
这个主意原本挺好,结果后面的对话就让人哭笑不得:
(谢玉树)笑向梅丽道:“趁这个机会,到敝校参观参观去,不也很有意思吗?”梅丽心里可就想着,这有什么意思?不过面子上,倒不十分拒绝。只好说:“好,我瞧瞧去罢。”
当时,梅丽正遭受着家门的剧变,经历着哥嫂姐妹各奔东西的痛苦;此时被困在这漫天风沙之中,一心想的都只是赶紧到西山见到母亲、寻一点心灵的慰藉,哪有什么心情参观学校?
而谢玉树却还只管自己喜气洋洋,“笑”着发出邀请,完全没有想到梅丽是否有这份闲心。
也许可以这样解释:谢玉树没谈过恋爱,不懂得照顾人。
虽然这也算是一个理由,但背后却意味着梅丽以后将会面对的多少委屈与失望?如果谢玉树本质不渣,也许终有一天他能够从梅丽这所“学校”顺利毕业,懂得如何关心、体贴自己的爱人,只是过程中的种种滋味,只有梅丽独自品尝,种种风雨,也只有梅丽默默承受了。
对于金家最娇宠的小女儿来说,这一切真的是她所希望面对的么?
03 吴蔼芳对比梅丽:有原则、有家世的女人,才更有选择权。
不仅男方有差别,梅丽与吴蔼芳也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自身眼界的不同。
吴蔼芳年纪比梅丽要大些(根据姐姐吴佩芳的年纪推算,吴蔼芳应该会在二十左右),她并非对爱情一无所知,而是“眼界太高,多少亲戚朋友提到这事,都碰了钉子”。对于爱情,对于自己的恋人,吴蔼芳有自己的一套衡量标准,心中有数。
而梅丽则不同,只有十五六岁,情窦初开,单纯懵懂。对于爱情并没有相对成熟的认知,对于爱人也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她对于谢玉树的了解,仅限于长得好看、说话有点腼腆,其余再深入一点儿的,一概不了解。
仅凭这些,就身不由己地被周围人的暧昧起哄挑起了内心的波澜,将谢玉树视为一个特别的存在,对其另眼相看,脸红心跳。这样的“爱情”实在来得有点草率了。
如果仅仅抱着“恋爱”的态度,体验青涩的少男少女之恋,也许问题还不算太大;而如果认认真真往婚姻的方向发展,不仅过程可能会很辛苦、很揪心,结局也未必能圆满。
第二,家境的不同。
吴蔼芳敢嫁卫璧安,一方面是对自己眼光的自信,一方面也是有殷实的娘家做后盾。卫璧安虽穷,但吴蔼芳可以补齐这个短板,小两口不必为生活发愁。
退一步,即使婚后有什么矛盾发生,吴蔼芳也有娘家撑腰。
所以,吴蔼芳有“下嫁”的底气,有任性的资本。
而梅丽虽然还是“八小姐”,但金家却家道中落,早已今非昔比。
分家之后,哥嫂姐姐们都有各自的家庭,而梅丽却只有一个身为侧室、一辈子低眉顺眼的母亲“二姨太”。这种“孤儿寡母”的处境,用梅丽自己的话来说:自己日后难免就是“冷清秋第二”。
即便哥嫂姐姐能支援一二,然而,每个在现实中走过来的成年人心里也许都清楚:这些支援终究有限;因为即便是手足,大多数也会在各自组建小家庭后,受困于各种“不得已”,最终渐行渐远。梅丽的路,更多的时候还是只能靠自己。
三少奶奶王玉芬私下曾说,从现实情况看,“二姨妈以后用得着一个有钱的女婿”。不管这话是否市侩,是否俗气,却毕竟是个事实。
谢玉树本身就穷(靠哥哥教书供学费,哥哥穷得三十岁了还没娶妻),梅丽的财务状况最多也只是勉勉强强,而且没有收入来源,未来怎样还未可知。——这样的两个人,有多大可能要落入“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现实魔咒里?梅丽又有多大可能会面对求助无门、忍气吞声的窘境?
不是说“有钱”一定就是婚姻的保障,但贫穷的婚姻却是不可否认的艰辛。
花季的梅丽,曾是金家最受宠爱的小公主,何曾体会过粗茶淡饭、体会过柴米油盐?家道中落、骨肉离散,就已经够伤心了;如果本是抱着美好的期望走进爱情,结果却要被生活虐得身心俱疲,这未免太过残忍。
虽然并不一定要找个“有钱的女婿”,但如果男方家庭能温饱,也会很大程度上减少梅丽的压力吧!
04 结语
《金粉世家》小说结尾,仆人金荣站在漫天黄沙之中,眼看着梅丽坐着人力车、谢玉树骑着毛驴,两人一前一后的背影,忽然就想起当年的冷清秋与金燕西:曾经,他们也是这样陌上相逢,最终却只落得劳燕分飞。而此时又见梅丽、谢玉树的背影,算是巧合,还是预兆?
书中并没有给梅丽的感情一个明确的结局,然而无论从谢玉树目前所展现出来的资质,还是从梅丽自身情况来分析,都让人觉得谢玉树不算良配。
感情的事儿,真不能拿“别人和我情况差不多,别人能过得好,我也肯定没问题”来衡量。周围的人,也真不应该拿“别人和你们情况差不多,别人能成,你们也没问题”的态度乱点鸳鸯谱。
吴蔼芳婚姻能够美满,自身有着特定的前提条件;而这些条件,梅丽都不具备。
梅丽不是不可以与谢玉树恋爱、结婚,但这种感情的开端应该是基于梅丽自己的意愿、基于自己对爱情的看法与判断,而不是仅仅因为周围人的推波助澜、渲染情绪。
面对爱情与婚姻,千万不能只考虑“周围人觉得可以”,而是一定要确认“我自己觉得可以”。至少,这样的感情,是真正的“情出自愿,事过无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