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语写作的多种方法,一篇全解析!

诗佳网

1.一语破的法

在新闻写作中,如何用最简短的文字吸引读者的注意,一语破的法是关键。这种方法通过直接、简洁、有力的语言,迅速传达新闻的核心信息,达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例如,美联社在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新闻中,导语就简洁而有力地写道:“日本投降了!”这条导语被公认为“最佳导语”,其力量可见一斑。

2.设置悬念法

设置悬念是新闻导语中常用的手法,通过吊起读者的胃口,激发他们继续阅读的兴趣。例如,在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中,导语就设置了这样的悬念:“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不断思考,想要了解事情的真相。

3.欲擒故纵法

欲擒故纵法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通过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重点,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阅读冲击。例如,美联社在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中,导语就运用了这种方法:“就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向全国宣布‘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与失业者一同领取救济金。”这种前后对比的手法,无疑增强了新闻的讽刺效果。

4.化静为动法

对于事件性的新闻,通过动态的表现手法来写导语,可以使其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在报道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消息中,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娜·多布森就巧妙地运用了化静为动法:“一支中国军队抵达了布鲁塞尔。他们身着威武的盔甲,伴随着军乐队的奏响和骑兵的行进,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高大的身材。”这种描绘使得新闻导语充满了活力。

5.拟人修辞法

拟人修辞法通过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使新闻导语更加生动形象。这种方法能够增强新闻的感染力,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新闻事件。然而,由于拟人修辞法并非本文的重点内容,因此在此不再赘述其具体应用示例。

巧妙运用拟人修辞,为导语注入“人情味”。

1993年11月1日,杭州日报创新之举,我国首张下午版报纸应运而生。新民晚报及时报道,导语别出心裁:“中国新闻界崭露新声,‘下午好!’的问候由杭州日报揭开序幕。”报纸虽无言,却以拟人手法道出亲切问候,仿佛老友重逢,令人倍感温馨。

此外,数字对比、速写勾画以及巧用背景等方法,在新闻导语中同样大有裨益。数字对比,如法新社在联合国电讯稿中揭示的文件浩如烟海;速写勾画,如光明日报对胡贤农高级地质师的细腻描绘;而巧用背景,则能为导语增添色彩,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1994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关于“永州养蛇”的消息,其导语巧妙地运用了背景材料:“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被贬至湖南永州任司马时,曾写下脍炙人口的《捕蛇者说》,使'永州之野产异蛇'的传闻广为人知。时光荏苒,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永州的捕蛇者们在新时代的感召下,悄然掀起了一股养蛇热潮。各乡各户纷纷创办蛇场,这一现象已成为永州农村的新兴产业。”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