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韩国总统李在明直言国家经济正处于“绝望”境地,第一季度GDP意外萎缩,支柱产业面临重压之际,一则看似寻常的政策宣布却陡然升温:2025年9月29日起,韩国将对中国团体游客实施临时免签。这一决策犹如在寒冬中点燃的炉火,瞬间引爆旅游市场,消息发布后半小时内,去哪儿平台韩国首尔搜索量瞬时增长七成。这并非仅仅是提振旅游业的简单手笔,更深层反映出韩国在内外交困中,正试图通过这张“免签牌”,撬动经济复苏的棋局,并谨慎调整其在中美博弈下的对华关系策略。
韩国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困境,其高度依赖重化工业和出口的模式,在全球市场变化中显露疲态。李在明总统形容经济“绝望”,并非空穴来风:高物价、高利率、高汇率“三高”问题持续冲击内需,个体经营者倒闭数量剧增,2025年第一季度GDP甚至出现0.2%的意外萎缩,这是自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的首次收缩。韩国央行已将2025年全年GDP增速预期从1.5%大幅下调至0.8%。面对内外交困,韩国急需外部力量刺激,而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成为其破局的关键。
中国游客对韩国旅游业的复苏至关重要。2024年,中国游客以460万人次再次成为韩国入境旅游的最大客源国,人均信用卡消费高达88.9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700元),是日本游客的1.5倍。韩国央行研究数据显示,中国游客每增加100万人次,可推动韩国GDP增长0.08个百分点。免签政策的实施,直接瞄准中国国庆黄金周,旨在最大限度释放中国游客的消费潜力,为韩国低迷的内需注入强心剂,激活地方经济。韩国政府甚至计划在今年第三季度起对中国团体游客实行临时免签政策,并可能在2026年转为长期措施,甚至扩展至个人游客,这无疑是其对中国市场“饥渴”的直接体现。
此项免签政策,更深层折射出韩国在复杂国际关系中的策略性考量。自2024年11月中国对韩国试行单方面免签以来,两国人员往来迅速增长,中国驻韩大使戴兵对此表示欢迎,强调两国互为近邻,频繁往来有助于增进相互了解和深化友谊。这表明,面对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和市场中的核心地位,尤其是在锂电池材料(韩国电池企业93%的材料依赖中国)和半导体原材料(40%来自中国)等关键领域对中国的严重依赖,韩国正务实调整其“去中国化”的幻想。金民锡政府深知,经济现实决定了外交走向,单纯依靠美国的安全承诺,无法解决韩国的经济症结。通过对华示好,韩国试图在中美博弈的夹缝中,为自身经济发展争取更多空间,实现脆弱的平衡。这种“打不过就加入”的实用主义,才是其外交政策的真正底色。
金民锡的“免签牌”不仅是刺激消费的短期药方,更是韩国在全球变局中寻求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抉择。在经济全球化与地缘政治复杂交织的时代,国家利益的锚点,终将回归到务实合作的底线。毕竟,当经济命脉被他人掌控,任何高傲都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幻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