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政府于2025年8月6日宣布,自9月29日起对中国团队游客实施临时免签政策,直至2026年6月30日。此举迅速引爆舆论,中国驻韩国大使戴兵亦表欢迎。这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中国自2024年11月对韩国试行单方面免签后,两国人员往来激增背景下的又一重大动作。然而,这看似单纯的旅游利好,实则撕开了韩国在当前全球棋局中,经济困境与地缘政治博弈交织的残酷现实。
韩国经济正深陷泥沼,其挣扎已达“绝望”境地。2025年第一季度,韩国GDP环比下降0.2%,同比缩减0.1%,这是自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的首次负增长,标志着其经济连续四个季度在低谷徘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更是将韩国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从2.0%腰斩至1.0%,成为主要发达经济体中降幅最大的国家。韩国正被“高物价、高利率、高汇率”这“三高”死死勒住脖子。2025年1月,韩国生产、消费、投资三大经济指标全面溃败,其中制造业生产指数环比暴跌2.7%,创下四年多来的最大跌幅。作为经济命脉的出口产业同样岌岌可危,韩国进出口银行预测,受美国关税政策的直接冲击,2025年第三季度韩国出口将同比下降约3%。具体来看,对美出口比重高达46.0%的汽车及零部件,以及29.4%的通用机械等核心行业,将首当其冲。面对内外交困的绝境,激活旅游业、刺激内需已成为韩国政府的唯一救命稻草,而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游客市场,无疑是其垂死挣扎中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国游客的消费能力,对韩国经济而言,无异于一场及时雨。在疫情前的2019年,中国访韩游客高达602万人次,人均消费额更是惊人的1689美元,远超其他国家游客。数据显示,中国访韩游客每增加100万人,韩国GDP增速便有望提升0.08个百分点。尽管2024年访韩中国游客已回升至460万人次,但距离疫情前的高峰仍有显著差距。此次免签政策,其核心目的便是重新点燃中国庞大消费群体的赴韩热情,以期带动地方经济的全面复苏,从零售、餐饮到酒店,乃至医美等相关产业,都将因此获得输血。这不仅仅是短期刺激,更是韩国经济在全球下行周期中,对外部需求拉动的赤裸裸的“求生欲”展现。
然而,这项经济政策的背后,隐藏着韩国在地缘政治舞台上如履薄冰的“平衡术”。近年来,韩国在中美两大国之间寻求战略平衡的努力愈发明显,其姿态如同走钢丝。尽管在安全领域与美国保持着铁板一块的同盟关系,但韩国政府也清醒地认识到,与中国保持良好的经济关系是其国家利益的基石。韩国新外长赵显曾公开表态,韩国既要与美日合作,也要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同时不忘警惕中国带来的所谓“挑战和困扰”。此次对华免签,可以被解读为韩国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向中国释放的善意信号,旨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中,为自身争取更多的战略回旋空间。这种务实到近乎犬儒的外交策略,其终极目标是避免在中美对抗中被迫“选边站队”,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韩国的免签政策,是其在经济衰退与地缘政治双重重压下的无奈之举。它既是经济困境中寻求突破的“求生欲”,也是在复杂国际关系中寻求务实平衡的“平衡术”。在全球经济碎片化和地缘政治紧张加剧的当下,韩国的这一步棋,无疑为其他面临类似困境的国家提供了血淋淋的案例:如何在外部强权与内部需求之间,跳出绝望的舞步。未来,韩国能否在经济复苏与地缘平衡中实现双赢,仍是未知数,但此次免签政策,无疑是其在悬崖边上寻求破局的疯狂一跃。这不仅仅是签证政策的调整,更是对一个中等强国在夹缝中生存智慧的终极拷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