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0月20日)上午9时30分,由中共宿迁市委宣传部、宿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主办的“幸福宿迁 圆梦小康”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泗洪专场成功举办。在泗洪县委书记李爱华作主旨发布后,发布会进入了提问环节。中央、省、市、县级媒体记者就各自所关心的话题,向参加发布会的泗洪县领导干部提问。
如果把全面小康比作是一张答卷,那么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一道高分“必答题”。泗洪县是全省12个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的重点县(区)之一,全省六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泗洪县就有西南岗和成子湖两个。记者们重点围绕泗洪脱贫攻坚工作的具体举措作了提问。
一起来听听记者们问了啥?又得到了什么样的答案。
中新社
记者:
在推动两大片区脱贫、改善片区面貌上泗洪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泗洪县委副书记 武联:
“十三五”期间,在省、市精心指导和关心支持下,泗洪县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加强统筹、聚焦聚力、精准施策,扎实推动两大片区扶贫开发工作,22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转化,1.16万户、3.6万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较好完成了片区脱贫任务,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01
抢抓政策机遇,科学谋划片区脱贫思路
推动资源向片区集聚、政策向片区倾斜、人才向片区下沉,创新实施“四方挂钩、百村振兴”计划,深入实施“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行动,片区生产生活、基础建设、社会事业、公共服务明显提升,片区面貌根本改变。
02
推动精准施策,全面落实片区帮扶任务
精准落实医疗惠民政策,“家庭医生”签约、免费健康体检实现全覆盖,投资2亿元在成子湖片区界集镇新建区域医疗中心;全面落实“四个全覆盖”扶贫助学政策,“十三五”以来,两大片区共资助片区家庭困难学生7.1万人次、5853万元;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累计改造农村危房7765户,C级、D级危房全部消除,片区供水通村率100%、入户率100%,建设光彩安居工程,解决了片区180户困难家庭住房问题;严格兑现水电补贴及医保社保政策,织牢织密兜底保障网。
03
狠抓基础建设,持续改善片区总体面貌
“十三五”以来,两大片区累计组织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三大类413个项目,累计投入资金47.54亿元。
04
引领产业集聚,不断增强片区发展后劲
“十三五”以来,中央、省级财政累计拨付两大片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5亿元,省财政安排关键工程项目资金0.93亿元,共实施扶贫项目78个、片区关键工程7个。
新华网
记者:
泗洪县素有改革创新传统,在脱贫攻坚当中,泗洪有哪些创新之举?
泗洪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县委农办主任、县政府扶贫办主任 张美洪:
“十三五”以来,泗洪县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脱贫攻坚始终,不断深化扶贫机制和扶贫方式创新,构建了“6+1”挂钩帮扶到村和“五个一”帮扶到户精准帮扶新机制,推动扶贫方式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
2015年以来
先后出台30余份扶贫改革政策,探索“产业+”、“就业+”等10大扶贫模式,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有机参与、多种举措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为全市、全省甚至全国提供了可借鉴、易推广的泗洪扶贫样板。
2016年
泗洪县创新“扶贫100”精准扶贫模式,2018年荣获首届“全国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十大典型奖”、全省农业农村政策创新成果奖,并于2019年列入国家扶贫典型示范案例100例,在全国推广。
2018年
在全省率先提出“集采直供+消费扶贫”模式,同时推动城乡扶贫小菜园建立,节约低收入家庭支出;“水韵泗洪”扶贫馆开进江苏京沪高速扬州龙奔服务区,成为全国首例。
2020年
创新实施了“四方挂钩、百村振兴”计划、低收入农户季度监测分析机制、县乡村三级随时劳务微信群等精准帮扶项目,进一步创新完善产业兴旺与产业扶贫的联结机制。
新华日报
记者:
泗洪县是农业大县,请问近年来泗洪县在特色农业发展及品牌培育上做了哪些文章?
泗洪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召德:
在特色农业发展方面,泗洪坚持“生态、高效、特色、现代”的定位,逐步形成了“优质稻米、高效水产、绿色蔬果、生态畜禽”四大主导产业,累计发展稻虾共作28.6万亩、碧根果10万余亩、软籽石榴3.8万余亩、蚕桑2万亩,先后建成千亩连片农业“百园工程”166个。
河蟹养殖面积17.2万亩、产量2.4万吨,出口量连续十四年位居江苏县级第一;稻田立体综合种养面积达28.6万亩,小龙虾产量3.2万吨,先后获得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中国小龙虾种源保护第一县;
全县绿色果蔬复茬播种面积44万亩,总产量97万吨,产值25.8亿元;林果面积15万亩,碧根果和软籽石榴为 “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全县碧根果10万亩,万亩以上基地4个。
生猪常年出栏110万头,奶牛年存栏2.2万头,禽类年存栏2000万羽。广东温氏、天津宝迪、蒙牛、四川德康等国内行业领先企业先后入驻泗洪。
在品牌培育方面,以“创建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举措,打造品牌创建一二三梯队,营造品牌提质扩量的良好局面。
创成“二品一标”产品119个,其中绿色食品99个、有机农产品16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在江苏省首届农业品牌发布会上,全省115个品牌入选2020年省级品牌目录名单,泗洪县有5个产品入选,其中“泗洪大闸蟹”入选区域公共品牌,“蟹园”牌稻米、“金水”牌小龙虾、“御膳绿康”牌大闸蟹、“清水”牌大闸蟹等4个产品入选品牌目录。
省广电总台
记者:
泗洪面对脱贫攻坚“后时代”,在防止返贫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泗洪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县委农办主任、县政府扶贫办主任 张美洪:
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不摘”要求,重点聚焦扶贫对象、经济薄弱村、重点项目、机制创新等四个方面,切实做好加强帮扶防止返贫工作,高质量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01
聚焦扶贫对象
建立动态帮扶机制,及时发现返贫致贫风险;强化各项扶贫政策和措施的常态执行,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坚决防止“短期脱贫”“数字脱贫”。
02
聚焦经济薄弱村
强化经济薄弱村党组织建设,加强支部书记人才培育,打造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推广“强村三项试点”,通过土地存量盘活、异地置业、新能源增收“组合拳”,促进集体增收;深化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壮大集体经济。
03
聚焦重点项目
狠抓“两大片区”项目实施。加快推进精准扶贫项目、片区关键工程项目等重点项目,夯实脱贫基础;推动公共服务向片区倾斜,切实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
04
聚焦机制创新
健全预警监测机制,将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人口等群体作为重点,定期监测,逐户评价,推动问题解决,提高帮扶成效;健全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构建“兜底保障+缓解支出贫困+扶贫开发+社会帮扶”四位一体新体系,逐步建立“政府保基本、社会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脱贫摘帽、全面小康
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
正因为有实绩打底
泗洪干部才胸有成竹、字字铿锵
提振“三真”作风
强化“三实”态度
用心用力用情走好每一步
泗洪的小康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