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的社交平台更新动态时,评论区瞬间热闹起来。照片里的少年赤膊站在健身房镜子前,一头惹眼的黄发下,是棱角分明的侧脸,双手各拎一只哑铃,肱二头肌的线条在灯光下清晰可见,腹部的八块肌肉和倒三角身形,完全颠覆了大众对他的固有印象。这个 19 岁的少年正是王艳的儿子球球(王泓钦),曾经那个被网友调侃 “胖嘟嘟” 的小男孩,在这个夏天完成了惊人蜕变。
健身蜕变:从少年到型男的跨越
健身房的空调风带着汗水的味道,球球放下手中的 20 公斤哑铃,弯腰拿起毛巾擦了擦额头的汗珠。镜子里的他,肩膀宽厚,腰腹紧实,手臂上的肌肉随着动作微微起伏,很难想象几年前他还是个体重超标的少年。王艳在动态里透露,整个暑假,球球几乎每天都泡在健身房,从基础的跑步、跳绳,到复杂的器械训练,从未间断。
他的健身计划写在手机备忘录里,精确到每小时:早上 7 点空腹有氧,上午练胸肌和三头肌,下午练背和二头肌,晚上则是核心训练。健身教练说,球球的自律超出预期,“很多同龄人练两天就偷懒,他不仅每天准时到,还会主动加练,饮食也严格按照食谱来,水煮鸡胸肉和西兰花吃了整整一个暑假”。
变化不仅体现在身材上。球球的站姿挺拔了许多,以前总爱含胸驼背,现在即使放松时也腰杆笔直。王艳拍的母子合照里,167cm 的她站在儿子身边,头顶刚到球球的肩膀,少年的身高已经超过 180cm,穿着简单的白 T 恤,也难掩结实的身形。有网友翻出他小时候的照片对比,那个被奶奶抱在怀里、脸蛋肉嘟嘟的小男孩,如今眉眼间褪去稚气,多了几分英气,五官更像妈妈王艳,比父亲王志才多了几分清秀。
篮球是球球坚持最久的爱好。他从小就在篮球场上泡着,放学写完作业就往球场跑,下雨天就在家里练运球。有消息称,他凭借篮球特长被保送到北大,这个传闻虽未得到证实,但从他晒出的打球视频来看,运球、投篮动作流畅,对抗时的爆发力也很惊人。健身后,他的弹跳力更是明显提升,能轻松完成战斧扣篮,队友们都叫他 “小魔兽”。
成长轨迹:从 “小霸王” 到懂事少年
球球的房间里,书桌的抽屉里藏着一本旧相册,翻开第一页,是他 10 岁生日时的照片。那天,他穿着小西装,站在慈善捐助仪式的台上,把自己拍戏和参加活动赚的钱全部捐给了儿童慈善项目。王艳站在台下,看着儿子认真地念着捐助宣言,眼眶微微泛红。
小时候的球球,确实被家人宠成了 “小霸王”。奶奶总把最好的零食给他留着,爸爸出差回来必带一堆玩具,他想要什么就必须得到,否则就哭闹不止。有次在节目里,他直言 “妈妈赚钱很容易”,还抱怨王艳 “不够关心自己”,这些话当时引发不少争议,有人担心他被宠坏。
王艳的教育方式却很有智慧。她没有一味溺爱,也没有严厉批评,而是带着球球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去山区看望留守儿童时,她让球球把自己的玩具分给小伙伴;养老院慰问老人,她教儿子给爷爷奶奶捶背、读报纸。有一次,球球看到山区孩子穿的鞋子破了洞,回来后主动把自己的新球鞋整理出来,说 “要寄给他们”。
变化发生在潜移默化中。去年母亲节,球球用攒了很久的零花钱买了一束康乃馨,还录了段视频:“妈妈,以前总惹你生气,对不起。你不仅是好妈妈,更是好演员,去做你想做的事吧。” 王艳看完视频哭了很久,她知道,儿子真的长大了。
现在的球球,会主动帮家里做家务,王艳拍戏晚归,他会提前把饭菜热好;妈妈直播带货时,他还会在旁边帮忙递东西、念产品信息。有次直播到深夜,球球端来一杯热牛奶,轻声说:“妈妈,差不多了,早点休息。” 弹幕里的网友纷纷感叹:“这孩子真的懂事了。”
王艳的复出:因儿子的鼓励
《雁回时》的拍摄现场,王艳穿着旗袍,坐在梳妆台前,任由化妆师给她上妆。镜子里的她,眼角有了细纹,但眼神依旧温柔。饰演周如音这个角色,是她复出后的重要尝试,而决定复出,离不开儿子的鼓励。
婚后的王艳,曾为了家庭淡出娱乐圈,把重心放在照顾球球和家人上。那段时间,她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偶尔参加活动,也总说 “孩子是第一位的”。直到球球上了高中,有天晚上跟她说:“妈妈,你应该去拍戏,我已经长大了,能照顾好自己。你是个好妈妈,但更应该是个好演员。”
这句话点醒了王艳。她开始接一些自己喜欢的角色,《书卷一梦》里的高贵妃,表面嚣张跋扈,内心却有不得已的苦衷,她的演绎让这个反派角色多了几分层次感,播出后广受好评。导演说:“王艳身上有种沉淀后的从容,演起宫廷戏来特别有韵味。”
除了拍戏,王艳还尝试直播带货。第一次直播前,她紧张得失眠,球球在旁边给她打气:“妈妈,你就像平时跟我聊天一样就好,别紧张。” 那场直播,她穿着简单的家居服,没有夸张的吆喝,只是真诚地分享自己用过的产品,反而吸引了很多观众,两场直播销售额超 3000 万。
工作再忙,王艳也会抽出时间陪儿子。球球健身时,她会去健身房门口等他,手里提着保温桶,里面是炖好的排骨汤;儿子打比赛,她再忙也会到场加油,坐在观众席的角落里,拿着手机录下每一个精彩瞬间。有次球球打输了比赛,情绪低落,王艳没有说什么大道理,只是陪他在球场坐了很久,说:“输赢不重要,尽力就好。”
家庭日常:温暖而自在的相处
周末的午后,王艳家的客厅里,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地板上。球球坐在地毯上,靠着沙发看篮球比赛,王艳则在旁边插花,茶几上摆着刚切好的水果。这样的场景,是母子俩最常见的相处模式,没有太多话语,却透着温馨。
球球会跟妈妈分享学校的趣事,说篮球队新来的学弟有多厉害,吐槽食堂的饭菜不如家里的好吃;王艳也会跟儿子聊拍戏的点滴,说哪个角色很难把握,哪个演员前辈教了她新的表演技巧。有次聊到深夜,球球突然说:“妈妈,以后我想当体育老师,教小朋友打篮球。” 王艳笑着说:“只要是你喜欢的,妈妈都支持。”
王志才虽然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但对儿子的成长很关心。他会抽时间陪球球打一场篮球,虽然体力不如年轻人,却总能精准地指出儿子的技术问题。王艳说,父子俩以前总因为学习和生活习惯吵架,现在球球长大了,两人反而能坐下来好好聊天,“他爸爸常说,儿子比他强多了”。
球球的房间里,书桌上摆着一张全家福。照片里,王艳笑靥如花,王志才搂着她的肩膀,球球站在中间,比爸爸还高半个头,一手搭着爸爸的肩膀,一手牵着妈妈的手。这张照片是去年春节拍的,也是这个家庭最真实的写照 —— 没有豪门的奢华,只有寻常人家的温暖。
傍晚,球球换好运动服准备去打球,王艳在门口给他递上背包:“里面放了水和能量棒,别打太久,晚上早点回来吃饭。” 儿子 “嗯” 了一声,转身时又回头说:“妈妈,你明天拍夜戏别太累,记得叫助理给你买宵夜。”
看着儿子跑远的背影,王艳靠在门框上笑了。夕阳把少年的影子拉得很长,篮球拍打地面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和着院子里的蝉鸣,构成了这个夏天最动听的旋律。她知道,孩子终会长大,飞向更广阔的天空,而自己能做的,就是站在原地,默默守护,同时也过好自己的人生。
客厅的电视里,正在重播王艳演的《还珠格格》,晴儿的笑容依旧温婉。王艳拿起遥控器,没有换台,只是静静地看着,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球球发来的微信:“妈妈,我进球了!” 后面跟着一个得意的表情包。她笑着回复:“真棒,晚上给你做你爱吃的可乐鸡翅。”
窗外的晚霞染红了天空,王艳走到厨房,开始忙碌起来。锅里的水烧开了,咕嘟咕嘟地冒着泡,就像她此刻的心情,温暖而踏实。生活或许没有轰轰烈烈,却在这些细碎的瞬间里,藏着最动人的幸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