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九峰镇的晨露还悬在茶芽尖上,白芽奇兰的幽香已随着山岚漫过层层梯田,茶农背着竹篓踏入云雾缭绕的茶山,往来群众捧着青瓷盖碗轻啜,让醇厚的兰花香在唇齿间流转……这方被茶香浸润的土地上,生活从容舒展,岁月静好安然。
如何让这幅和谐画卷历久弥新,甚至焕发新的光彩?近年来,平和县九峰镇把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的重要平台和抓手,通过整合资源力量、创新矛盾调处机制、健全网络管理机制等措施,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推动辖区平安建设提供坚实基础保障。
聚焦“实体化”建设
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我家20多棵柚子树被烧得焦黑,这损失可怎么办呐?”今年3月,九峰镇村民黄某急匆匆走进九峰镇综治中心。原来,隔壁长乐乡的陈某焚烧杂草时不慎引发火情,让黄某的果园遭了殃。双方因烧毁果树数量和经济赔偿争执不下,矛盾一触即发。
九峰镇综治中心迅速响应,因纠纷涉及跨乡镇,当即联动长乐乡综治中心,协调两地相关部门,成立联合调处专班,共同对此进行调解。经调解员和多部门协同调解下,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成功促成陈某当场支付赔偿款,让这场风波画上圆满句号。
果树烧毁纠纷调解现场
这样高效的矛盾化解,正是九峰镇综治中心创新治理的缩影。该中心以实体化运行为核心,构建起阵地、机制、服务“三位一体”的治理体系。通过“受理—分流—办结—反馈”全链条闭环管理,实现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村级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遇到复杂问题则由综治中心统筹会商,多部门协同攻坚。同时,《综治中心工作规范》《网格化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的出台,明确了职责边界与考核标准,配合定期督查和绩效考评,让基层治理既有章可循,又充满温度。
接待群众
自 2025 年以来,九峰镇综治中心已累计受理事件186件,办结184件,办结率高达98.9%。这些数字背后,是群众急难愁盼的妥善解决,更是平安九峰建设交出的亮眼答卷。
突出“实效化”服务
提升群众满意度
如何让群众遇到难事时有人管、管得好,日子过得踏实舒心?九峰镇综治中心给出了答案——用创新调解方式,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2024年9月,村民朱某遇到件闹心事,自家田地里被邻居曾某堆了一堆废弃木材。朱某多次沟通无果,只好向九峰镇综治中心求助。调解员赶到现场,一边走访取证,一边耐心倾听双方诉求。调解时,调解员既讲法律规定,又谈邻里情分,引导两人换位思考。经过两个多小时劝说,曾某答应挪走木材,但因量太大需要时间,朱某也表示理解。没想到半个月后的回访发现木材还在原地,调解员再次上门,摆事实、讲道理,终于让曾某认识到错误,第二天就清理干净。
这样的案例,在九峰镇并不少见。九峰镇综治中心推行 “四心三快” 调解理念,以访查 “公心”、介入 “用心”、调解 “耐心”、摸底 “细心” 的态度,做到调解介入快、事实调查快、纠纷化解快。同时创新线上调解、嵌入式调解等模式,联动多方力量,既解决实际问题,又化解思想症结。
上门调解土地纠纷
为防止问题反弹,九峰镇综治中心还建立“一事一档”回访机制。每起调解案件都有专属档案,调解员定期回访,确保矛盾彻底清零。正是这些细致入微的举措,让九峰镇真正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强化“实战化”网格
筑牢治理底座
在九峰镇,网格化管理就像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敏锐感知群众需求,精准传递服务温度。九峰镇综治中心通过科学规划、队伍建设,让治理更精细,服务更贴心。
九峰镇综治中心将人、地、事、物等要素统一整合,构建起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的网格体系。每个网格都明确专属“管家”——1 名专职网格员,确保大小事务有人管、管到位,不留一处治理死角。
网格员走访群众倾听民声
队伍建设是关键。该综治中心优先选聘离任村干部、乡贤担任网格员,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天生是基层治理的好帮手。同时,该综治中心还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升网格员矛盾调解、隐患排查等能力,让这支队伍既接地气又有专业底气。
今年4月,网格员曾某巡查时发现村小组路面轻微塌陷,遂立即上报村委会。村委会迅速响应,当天查看现场,并联系专业人员商讨修复方案。次日,维修人员就带着设备到场填补修复,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这看似平常的一次应急处理,正是九峰镇网格化管理高效运转的缩影。
网格员联合民警排查纠纷
2025年以来,网格员累计采集基础信息800余条,排查出20余处隐患。他们用脚步丈量街巷,用责任守护平安,已然成为守护九峰镇平安的重要力量,让基层治理真正做到 “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
如今,行走在九峰镇的路上,能看到茶农收获时舒展的眉眼,听到闹市里谈天说地的欢笑声,见证着邻里间互帮互助的温情。阡陌交错的城乡间,一桩桩民生难题被化解,一张张笑脸绽放出幸福,这蓬勃的烟火气与安宁祥和的氛围,正是九峰镇综治中心回应群众期盼、深耕基层治理最生动的注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