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吴氏各支系源流概况

诗佳网

江津吴氏各支系源流概况

江津吴氏各支系源流概况

江津景观

1、李市、大桥宗支

该宗支谱称为宥公之孙 泰甫公后裔。泰伯序80代祖舜公于洪武二年(1369年)在元末农民起义的战乱中,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柑子园起籍徙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德盛都,辗转迁巴县池家塆,后迁渝千厮门,传至83代祖百万公再迁江津城小凤街。其后代在李市新屋村和大桥乡洪海村置业建祠。

从97代起字派为:“ 根洪基宗正,元廷玉德清,泽庆华光美,家传世代兴。”迁渝后已传26代人左右。

2、石门、朱羊宗支

谱称系宥公孙 泰甫公后裔,泰伯序80代祖荣一公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从湖北黄州府蕲水县避乱入渝永川县吴家坝。民国12年(1923年),以永川吴家坝、石坝宗支为主与江津碑槽、串井、合江高坎坪等宗支合族纂辑族谱,由重庆新记启渝公司代印《永邑吴氏族谱》两册。部分后裔散居于江津石门、朱羊一带。

从101代起字派为:“ 太平修至德,忠厚体前行,齐家贤广裕,让国节能贞……”等60字。迁渝后,已传27代人左右。

3、嘉平阳照山宗支

该支谱称: 耀先祖于明洪武年间从江西吉安泰和县辗转湖北麻城孝感迁重庆巴县,明神宗时迁贵州桐梓县,康熙四年(1665年)辗转綦江县迁至现江津嘉平镇阳照山落业。字派为:“ 崇珊显学正,在朝登仕兴,克成茂德,永建洪家,致祥兆瑞,昌大光华”。

4、先锋大路边宗支

该支谱称为季扎后裔,明末从湖北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鹅掌大坵迁四川万县吴家坪大塘边, 继宸 公从军平寇,任贵州平越总镇,康熙十一年(1672年)告老还乡,途经江津、有季、潭友人留住。置业先锋郭家坡、龙井塆定居。繁衍至今已15代。

第三代分四房,各房各有字派,摘录长、三房字派为:“ 继云琛乃栋,官元耀永宗,家声克正通,掌文明大吉,玉本相朝同”。

江津吴氏各支系源流概况

江津景观

5、吴滩罗汉岩宗支

以泰伯序90代 惠生公携子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三月初一辰时起起身下寨,从广东省嘉应州长乐县(现五华县)河树岗茶子山,迁江津吴滩罗汉岩,后又在钟家桥、陆家河沟等地居住,其后代先后在德感高家坪、龙灯岗、竹林塆、西彭马鞍山等地置田产,以农为业。入渝已传至13代。入渝前一代起字派为:“ 法惠茂应光,致世廷荣昌,永锡文明运,立德振家邦”。

6、石蟆宗支

该支谱称为 木兜公后裔。泰伯序91代祖庆旭、庆馗、庆九弟兄于康熙丙子年(1696年)从湖南长沙府安化县徙入四川富顺、资阳,继徙永川县土主庙,经营寸积。随后在江津石蟆镇(稿子、杨柳)蔡单口、六贡坝、老蛇田等处置业居住。93代起字派为:“ 世朝能大立,光显应名成,文秀兴泰国,嗣多翼远春……”等60字。迁渝后已传10余代人。

7、龙门坛子口宗支

该支谱称: 若肇祖病故,祖母携两子文清、文俊于康熙三十八年(1700年)经贵州入川定居于江津龙门坛子口(今龙门滩镇五台山附近),传三代后迁居吴滩连坵锄把弯置业建祠。字派为:“ 若文朝师翰,正大光明世,鍹泽树辉增,钟霖栋炯培。”入渝已传12代。

8、几江先锋宗支

谱称系宥公孙 吉甫公后裔。泰伯序90代祖龙东公携子振英、振荣、振华、振芳及倒瑞宗,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90代祖喜梧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90代祖馨远与91代祖衒玉、璠玉、衡玉、渭勃,于雍正四年(1726年);90代祖若柏、必飞、希蟾于乾隆二年(1737年),分四批先后从福建永定县及相邻地区先徙合川、北碚等地后迁入江津。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在江津县城小什字联立宗让祠。民国时期创办吴氏至德小学(后其它宗支参办),民国二年(1913年)中西书局代印《吴氏宗让祠族谱》四卷。95代起字派统一为:“ 懋功崇盛朝,善治庆怀仁,祖德培光大,儒修进文明……”等40字。迁渝后已传十余代。

9、仁沱支坪宗支

该支谱称泰伯序90代祖以文偕侄上达于康熙辛丑年(1721年)自福建渤海郡迁重庆府江津县支坪六角坵、黄坭沟置业务农。以 文公后裔字派为:“ 以上应朝逢卓体,重维元第耀宗华”。 上达公后裔字派为:“ 以上应朝逢文成,光宗耀祖乃家兴”。

江津吴氏各支系源流概况

江津景观

10、仁沱白溪曲水滩宗

94代祖 珽琳公与兄 琼琳及母潘孺人,于雍正三年(1724年)自福建汀州武平县经商来渝,后由重庆来到江津白溪曲水滩落业。后93代祖孚敬公于雍正六年(1727年)从武平县迁来仁沱下坝落业。入蜀已传至13代。自99代起字派为:“ 光辉元长,荣钟万祥,继承世泽,文炳德昌”。

11、先锋砖房宗支

84代祖 统圣公于清乾隆初年(约1742年),从湖北省嘉鱼县怀仁乡黄坪皈(现高铁镇仁安村)童家龙迁来,在江津先锋镇大树村砖房置业。现已传12代,共1300余人。入蜀一代起字派为:“ 圣德可传家,积世文明著,忠孝树模型,贤良卿国辅。”新议续:“ 弘法铸诚信,据律定安邦,恭亲创伟业,光泽照九州”。

12、柏林蒲草塘宗支

该支谱称 在州公于明末清初从江西省吉安泰和空独树迁入贵州省遵义府绥阳县旺草里清塘堰。在州祖的长房第二孙 国栋约于公元1764年从贵州省绥阳县迁往四川省江津县笋溪里十二都九甲(现柏林镇蒲草塘)买田置业。后裔散居柏林、沙河、四面、双凤、傅家等地。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新订谱本。

从在州祖起,字派为:“ 在三国,金玉祖,翰兴仁,长永武,继先宗,承后楚,自家邦,德万古”。现已取名至宗字辈。

13、江津市广兴宗支

该支原籍江西临江府,新义县,吴家大湾 吴汉之后裔也。自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迁于荆楚,德安孝感邑。在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湖广填四川”时,进川始祖 吴登瀛迁于四川省江津县高垭铺(今先锋区高牙乡)。在现重庆江津市城内小什字街附近建祠名“宗让祠”(现在的市财政局地方)。登瀛公后人又在李市、先锋、广兴、仁沱、白沙等地建有分祠。

江津市广兴镇下湾祠,原名“吴氏宗祠”,又名“高洞步祠堂”。经族人商议,于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乙亥岁,修改为“百让祠”。

字派为:(1)、以前字辈行列:……廷、大、有、天、良、万;(2)、进川后字辈行列:登、道、仕、(注:仕之辈以下,皆以金水木火土相生取名)即:金、水(汝)、木、火(煜)、土(墱);(3)、现用字辈行列:克、秉、维、荣、秀、文、明、正、宪、邦、永、开、英、俊、美、万、世、应、洪、昌。

江津吴氏各支系源流概况

江津景观

永兴宗支

该支明末清初(约公元1650年前后)入川始祖 吴自然从湖北省麻城市孝感不远千里来到重庆合川,居住不久就迁入贵州省遵义南隅里四甲。地名:核桃园何家岩口,双水井,庙子垭一带定居建祠立业。立20字辈分别为:文朝国邦永,廷义礼智存,孝弟传家远,忠信世代荣。吴自然膝下三子,长子吴文礼,次子吴文孝,三子吴文荣。

吴文孝生两个儿子吴朝政(娶刘氏)吴朝龙(娶王氏)

公元1680年,全家迁入重庆市巴县南门里二甲。地址:大水沟,风门寺,大堰塘。

吴朝政(二代),吴国聘(三代) ,吴邦乾(四代),吴永亨(五代)又携全家迁往江津区永兴镇文笔村建祠立业,五代祖吴永亨膝下五子(廷钰,廷举,廷献,廷秀,廷位)吴廷举(六代),吴义麟(七代),吴叙礼(八代),吴慧智(九代),吴存本(十代),吴梓云(十一代),吴梓云膝下三子(弟嘉,弟纯,弟惠),吴弟惠(十二代)膝下五子(传建,传翰,传福,传禄,传望)。

该宗支资料由吴传禄(十三代)收集整理

待续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