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朗天空
感受法治新生态

近年来,南平邵武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本地特色,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职能优势,追求矛盾纠纷化解的最大公约数,力求将矛盾尽早解决在基层、吸附在当地、消除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让服务多“往下跑”、让群众少“往上跑”。
多向驱动,构筑人民调解大格局
相继在劳动仲裁、医患、交通等23个重点行业部门设置规范调委会,试点在公安、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等7个行政调解量较大的行政部门建立行政调解组织。设立“访调对接”工作室,聘任2名专职调解员参与信访矛盾纠纷化解。今年来,累计受理信访案件24件,调解成功22件,成功率达91.67%。

发挥综治网络平台和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作用,将网格员化身“代跑员”“调解员”,配备“网格E通”智能手机,对发现的矛盾纠纷、治安隐患、民生问题等情况及时上传至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由平台管理员统一“派单”。今年以来共采集事件3909件,办结3610件,办结率达92.35%。

以尊重当事人意愿为原则,自主选择进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或诉讼。构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或诉讼解决等协调配合的“一站式”服务模式,打破各部门之间的边界壁垒。
多点发力,打造人民调解新品牌
率先在法院、矛盾纠纷多元调处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地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7个。今年以来,累计参与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20件,化解成功18件,调解协议申请法院司法确认4件。

组建由“主调员1名、主持人1名、调解员7名、陪调员8名”组成金牌调解工作室。每年举办“金牌调解员竞赛”,选拔调解能手充实队伍。金牌调解室创建以来,共调解辖区内征地拆迁、民事纠纷、文明城市创建等矛盾纠纷60余起,阻止越级上访12次共计76人,防止群体性事件2次共计83人。

探索在下沙中心小学、下沙屯上中学2所学校成立全市首个校园纠纷调解室。定期编撰典型案例进行“以案释法”,达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辐射效应。今年以来,已累计为学生及家长提供各类法律咨询200余人次,化解因延期开学而引发的矛盾纠纷12起。
多元支撑,建强人民调解员队伍
结合村级换届选举,选优配强村(居)调解队伍,注重选聘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担任专职调解员,积极推荐6名优秀人民调解员进入人民陪审员队伍,实现“调解+陪审”双促进。

健全人民调解员“必修课程”学习机制,明确调解员岗前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年度培训时长。邀请法官、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专业人士通过庭审指导、案例指导、司法确认讲评等形式,对调解员进行业务实践培训。
建立人民调解案件补贴动态增长长效机制,根据调解纠纷的复杂程度给予人民调解员一定数额的奖励。开展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探索将等级评定与绩效考评相结合办法,为调解员发放等级工资和绩效补贴,充分调动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