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歌手唤醒台湾中老生代歌手的音乐梦

诗佳网

资深音乐人竞技之勇气:逆风而起

(台湾TVBS节目部总监、丰采制作副总经理刘思铭)

“你们要不要尝试做一文件真正的音乐性节目呀?”这是被人戏称为“过气音乐人”的我跨入电视圈之后,最常被问到的问题。除了大型live转播、报榜、MV、娱乐新闻、歌手深度专题甚至综合谈话性八卦混搭,还有什么花招能为日趋衰微的音乐产业注入一点强心针呢?取而代之的是选秀节目全球崛起。以数月前在大陆创造收视奇迹的“中国好声音”为例,纵然主因在于成功引进“The voice of Holland”的节目模式,但如果没有一个这么庞大的人口分母和社会竞争作为支持,又怎么能选出那么多精采的声音和气场沉稳的新人。

如果这个型态转换成专业艺人演绎参赛,那该有多精采!但哪位成名艺人愿意在台上和另一群艺人竞赛,与素人一样接受公评。太多电视人在会议桌上想过,但连提都没敢提出来。

2013年湖南卫视从韩国购买了该节目的FORMAT并推出了陆版的“我是歌手”,但更值得深思的是:要做为首个将“七位中港台的艺人组合上台、大家不争排名不争队形、甘愿同场竞唱、然后残酷投票淘汰”的新节目,在筹备阶段必须要打通多少隔阂和环节,即便会受到素人的对待和可能的屈辱,但这还是一个对于未来发展有正面意义的长期演出?这背后所象征的产业整合实力,至少必须要集结“一个有绝对影响力的平台、一个能打通产业上下游的商业模式和一个足以和撼动人心的故事”才有可能实现的。

然而,这样一个“知易行难”的节目一旦成功,直接影响的就是流行音乐产业的全龄化,中生代艺人的市场复苏,一个新的市场定位和产品区隔俨然成形。反观国内的电视环境,越来越多以采购取代内容自制,长期以来早已形成播出平台、内容制造和艺人资源间的彼此断炼,在亚洲的娱乐版图上,台湾有多久没有出现一个崭新的新星?这绝非本土人才的稀缺,而是沉重的产业问题。

要逆风而起会有多困难?当我看着“我是歌手”里那几位熟悉的歌手面孔,平均出道达十年,灿烂过也低迷过,当他们拿着麦克风面对着群众,大声唱出他的音乐故事,然后勇敢面对失败淘汰时,那一时刻,至少让我相信纵然节目里有再多预设的桥段和后制技巧,但歌者们面对音乐和生涯的勇气,却是最真实而震撼人心的!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