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喜自在念佛,有谁能意识到自己在什么时候是死亡的?
我曾写过这样一篇原创文章,其中讲到了预测自己死亡的事情,今天看到题主的这个问题,就权且用这篇文章代作答,让大家见笑了。
纵观历史长河,古今中外不泛各行各业、各流各色的预言家,如古有诸葛亮、刘伯温等,近有毛泽东、霍金等,甚至还有动物预言家章鱼等,今天我要讲的这位"大师",曾就是我身边的熟人老俵王白石。红楼梦里赵姨娘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不知道人们怎么得出的赵姨娘可恨的结论,赵姨娘在众婆子媳妇的眼里,还是相当有人缘的,大管家林之孝家的就与她交好。
其实,赵姨娘没有可恨,只有可怜。物不平则鸣,赵姨娘有无缘无故的挑衅发怒吗?没有!几乎她的每一次离谱都是先被人欺负的。
人们最常诟病她的事有她谋害贾宝玉和王熙凤,可她是无缘无故的吗?贾环故意推倒蜡油,是贾环的错,可是王夫人能脱了责任吗?王子腾生日,贾家庶女都去庆寿,为何庶子不能去?不去也罢了,还要让其抄写金刚经,还要在其面前上演母子亲热戏码,兄长调戏自己情儿的戏码,这对一个十岁左右的少年来说,难道不可恶可恨吗?
贾环烫伤贾宝玉,王熙凤却把王夫人怒火引到赵姨娘身上,赵姨娘能对她不心生怨恨吗?更何况之前,因为赵姨娘管教儿子,被王熙凤一顿臭骂!赵姨娘之所以能被马道婆说动,利用巫术害宝玉,凤姐,最根本原因就是王熙凤对赵姨娘的欺压太甚。可怜人的反抗如果可恨,那欺压可怜人的人呢?不是更可恨吗?
与芳官等人大打出手,也是赵姨娘被诟病的事例之一。这是非更好判断,嘉环像贾宝玉要蔷薇硝。结果芳官用茉莉粉替代,扔给了贾环,被彩云识破后,她才去寻衅。其实这次出丑不在于寻衅,而是错估了形势,她实在没想到芳官集团仗着宝玉撑腰,敢如此嚣张。
也许有人说赵姨娘当忍,可是,她若一直忍下去,状况就会好转了吗?有一就有二,这次折腾虽未获胜,但也给了他们一个警告,她赵姨娘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话说回来,在大观园里的下人,不管人们如何的厌恶赵姨娘,除了芳官集团,还真没有谁明目张胆的欺负赵姨娘。就是平儿,袭人等,对赵姨娘也是以礼相待。
说实在的,在大观园中,赵姨娘属于被欺负的弱势群体,特别是王熙凤,对赵姨娘是百般欺压。克扣月钱,任意辱骂,如果赵姨娘也如周姨娘一样,不吭不哈,自认吃亏倒霉,也许贾探春和贾环就不会存在了。
有哪些让你醍醐灌顶的话?
1.精于心,简于形。
2.富要清爽,穷要有志。
3.心若年轻,岁月不老。
4.心为物役,道所不载。
5.身体好,一切才会好。
6.诺不轻许,故我不负人。
7.能安慰自己的人容易快乐。
8.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9.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10.回不去的皮囊,用智慧填满。
11.愈是内在芬芳,愈是朴素单纯。
12.善良是一个人自我内心的坚守。
13.真情不如久伴,厚爱无需多言。
14.熬过黑暗的夜,才懂黎明的晨。
15.情绪稳定,是一个人最好的护生。
16.今天一定要过好,因为明天会更老。
17.花儿在有人欣赏的时候,会特别漂亮。
18.用心疼自己,才是这一生幸福的开始。
19.人生的两个基本点是糊涂点,潇洒点。
20.身上无病,心上无事,春鸟便是笙歌。
21.目标唯一才能心定,心定才能不断精进。
22.错不要紧,但你对待错误的态度很要紧。
23.不要低估你的能力,不要高估你的毅力。
24.你不需要去刻意迎合,真实的你,就很好。
25.请不要轻易评论任何人,因为你不在其中。
26.一片叶子跟毛毛虫交朋友,整棵树都要遭殃。
27.思考的极致是不思考,不去思考不必思考的问题。
28.清净在岁月,简单轻松;万事随缘行,来去如风。
29.生命在于运动,资金在于流动,朋友在于走动。
30.有能力的孩子飞得高, 有好习惯的孩子才能飞得远。
31.这世上最遗憾的,从来不是求而不得,而是你本可以。
32.再试一次,再失败一次,这次失败的好一点,就是胜利!
33.许多事不用说,也不用做,只要用心听,就已经圆满了。
34.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
35.不刨根问底,不明知故问,不刻意揭穿。 ——所谓的高级修养。
36.给自己的心做减法,该放的放,该忘的忘,才是健康的良方。
37.哪怕周围的世界再复杂,我们也要保护好内心的善良和温暖。
38.人生只有一件事,就是“活好”。把自己活好,其他事都很简单。
39.两个人在一起,谈钱并不伤感情,真正伤感情的事是不谈钱和只谈钱。
40.人之所以痛苦,一是因为求之不得,二是因为舍之不得。 洒脱得幸福。
41.人生难免有挫折,但是最可怕的挫折是当自己还有一搏的力气时却放弃了。
42.说话之道:失言致人取祸,多言令人生厌,虚言被人看轻,轻言为人所辱。
43.你的世界很大,山川洋流浩空万里;父母的世界很小,小到只能容下你的一段归途。
44.对于那些不懂珍惜,一味索取的人,不必纠结,做一个不好相处的人没什么不好。
45.成长是做加法,成熟是做减法。真正深谙人际交往的人,懂得为自己的交友做断舍离。
46.把自己内心整得精致了,真的会遇上好多很精致的东西,人最需要的是迷上自己的生活。
47.那些时过境迁的回头,大多成了打扰,一点也不诗意,更不美好。还是一个人默默地怀念,最好。
48.在逆光的日子里,只要调整一下角度,一样可以将阴霾丢掉,迎面而来的,就会是那怡人的明媚,生命的美好。
49.男人吸引女人,是阳刚附带的温柔和细心;女人迷倒男人,是温柔之外的独立和坚强。——如何解释真正优秀的人,都是雌雄同体。
50.有人说过,这世界上有两样事情最简单:一是花别人的钱,一是批评别人的东西。做点有难度的事情吧,比如,让这个世界美好一点。
他们是如何做到什么都不想的呢?
我是一位学佛多年的居士,我也每天念经打坐,其实和尚打坐🧘♂️不是脑子什么都不想,而是心中默念佛经或经咒。有时候闭着眼睛以防外界干扰,所以很多人都会认为打坐就是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
下面和大家说一下和尚一天都做什么吧,先说一下我这位居士吧。我念佛多年很虔诚,我主修《地藏菩萨本愿经》这部经书,每天都诵2遍,有时候在家诵有时候在地藏殿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全文20681个字,加上后面的咒语,差不多25000个字吧。诵一遍大概1小时20分钟。然后念南无地藏王菩萨1000遍,一套下来得2小时,一天两遍就得4个小时。因为这部经书和其他经书有不同的仪规,首先要跪着诵,其次必须要一遍诵下来,中间不能停顿,也不可中途喝水看手机等事项。如果中途有打断接电话或别的事,那还得从头重新开始。
念经就是修行,修的是人的意志和念力,也修心、修性。其他时间我还背几遍观音菩萨的心经,观音菩萨的名号和咒语,也包括一些密宗佛的名号和咒语,这些又得差不多1小时。如果是庙里的和尚除了早晚课,他们更是每天念经时间长,我庙里的师父每天用在诵经打坐上的时间大概在14、5个小时。
只要是虔诚的人每天都感觉时间不够用,总会挤出时间多诵几部经,多念几声佛。念地藏经就是去业障,因为以前业障太深重,有时候我都一天诵三遍,一有时间就诵。所以寺庙的和尚远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一天无所事事,只要是真修,那必然感觉每天时间都不够用,挤出睡觉和吃饭的时间,赶紧多诵几部经书,多看几部经书。《楞严经》《华严经》《金刚经》《法华经》,这几部经典经书也是学佛必须经常诵的。
佛经非常的深奥,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人数最少的,主要原因就是佛经深奥难懂,很多需要高僧大德讲经说法你才能理解。人生苦短,有万般无奈和不如意,经常“坐思己过”也是一种修行,人每天都得进步,自己不能放弃自己。不论做何时都要知道自己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人活着就要努力,就要奋斗,这才不枉此生,不悔年华!
在现在看来算不算是想不开?
以现代婚恋观来看,尤三姐的自杀,的确是想不开。这场悲剧的发生,柳湘莲也难辞其咎。他与尤三姐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过于鲁莽与草率。柳湘莲不该在还没搞清楚对方家世背景和人品模样的情况下,匆忙定婚而又草率悔婚。
而尤三姐的错误,则在于她从一开始就对与柳湘莲的关系与未来,抱有超越理智的痴心与执念。正是因为她的不够冷静客观,导致了最终理想落空的时候,尤三姐接受不了这种巨大的落差,只能寄希望于自杀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从现代角度看,尤三姐自杀暴露了她被自己的冲动与执念所蒙蔽:
一厢情愿地认定柳湘莲就是她的真命天子
现代婚恋观,最基本的原则莫过于相互理解与相互尊重基础上的自由平等、自愿结合。尤三姐从一开始就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她对柳湘莲所有的印象,只不过是建立在五年前在老娘家生日宴会上对柳湘莲的惊鸿一瞥。
只因为柳湘莲在戏台上串戏,便在尤三姐心里播下一颗爱的种子。一直等到尤二姐成为贾琏的外室后,尤三姐才将这颗种子燃烧成熊熊烈火,做出非柳湘莲不嫁的痴心姿态:
“若有了姓柳的来,我便嫁他。从今儿起,我吃常斋念佛,伏侍母亲;等来了嫁了他去;若一百年不来,我自己修行去了。”
尤三姐对柳湘莲看似是一往情深,实则经不起推敲。因为她与柳湘莲所有的联系仅仅限于那一次的回眸一望,柳湘莲甚至都不曾看到。在宁国府与贾珍、贾蓉父子厮混的这几年,尤三姐也不曾与柳湘莲有过任何交集。
这种缺乏了解而一厢情愿的爱情,终究只是空中楼阁。尤三姐也不曾通过“媒妁之言”去进一步确定柳湘莲是否适合,就单方面认定柳湘莲就是她的真命天子。这种不切实际的“私定终身”,终究对自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高估了柳湘莲是一个不受世俗所束之人
尤三姐之所以会自杀,因为柳湘莲的悔婚,扼杀了她对未来的所有希望,自己的尊严再次被这个无情的社会所践踏。尽管尤三姐德行有亏,作风不够检点,但是在她心里自己从来都是“淫而不丧”,精神上始终保留了自己的清白与独立。
正如她曾对尤二姐所说,“咱们金玉一般的人,白叫这两个现世宝沾污了去,也算无能。”尤三姐理解的清白,与柳湘莲以为的“绝色”,从来都不对等。柳湘莲“定要一个绝色的女子”,并不单指美貌,显然还要求清白,而且是由内而外的清白。
尤三姐受到了柳湘莲的鸳鸯剑,“挂在自己绣房床上,每日望着剑,自笑终身有靠”。可她忽略了封建社会对女子清誉的看重,也高估了柳湘莲对世俗成见的看轻。看似萍踪侠影的柳湘莲,正如他得知尤三姐身世时所说,“我不做这剩王八。”
因而当柳湘莲来悔婚,尤三姐才算真正明白,柳湘莲并非是那样一个不受世俗所束的侠士浪子。只可惜,这种醒悟与看透来得太迟了一些。以现代角度来看,所托非人便自我放弃,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的确得不偿失。
但是,尤三姐的自杀,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学意义和精神价值。这种虽死犹生的独特光彩,必须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才能理解透彻。因而从封建社会的残酷礼教来看,尤三姐的自杀有其不得不为之的特殊原因与独特意义: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柳湘莲是她从良最后的希望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子的名节高于一切,甚至比生命都重要。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因而柳湘莲在得知尤三姐出自宁国府之后,才会想要悔婚。毕竟,尤三姐与尤二姐整日与贾珍、贾蓉厮混在一起,早已臭名远扬。
但是尤三姐一心从良,尤其得到柳湘莲的佩剑之后,以为自己被完全接纳与尊重。但不曾想,柳湘莲也会悔婚,一下子毁掉了尤三姐重新做人的全部希望。不像现代社会悔婚可另嫁他人,古代悔婚会让闺阁女子更无法做人。正如贾琏所说:
“定者,定也。原怕反悔,所以为定。岂有婚姻之事,出入随意的?还要斟酌。”
尤三姐以死明志,展现了舍生取义的烈女风范
尤三姐与尤二姐作风不检点,有其男尊女卑的社会问题和被生活所迫的原生家庭问题。这种德行有亏,的确是无法掩盖的前科。但是,尤三姐不贪图荣华富贵,希望重新做人的迫切心愿,也值得人们理解与鼓励。正如尤三姐所说:
“我如今改过守分,只要我拣一个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方跟他去。若凭你们拣择,虽是富比石崇,才过子建,貌比潘安的,我心里进不去,也白过了一世。”
因而当理想落空之时,尤三姐选择以这种决绝地方式来告别,也不过是以死明志。她希望通过自己的鲜血,让柳湘莲知道她内心仍有清白之志,对柳湘莲也充满了真情实意。这种以死明志,颇有古代烈女舍生取义的侠义风范。
总之,尤三姐自杀,从现代婚恋观来解读,的确有草率和莽撞的不理智之处。但是在那种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尤三姐愿意改过自新并且用生命证明自己的清白之志和从良之心,也体现出她舍生取义的烈女风范,足以令人为之动容与震撼。
人这一生,终究要捍卫一些比生命都重要的东西,比如信仰,比如情义,方不负此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