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鹏飞
袁春
解读鹏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就像由来已久的仰慕黄山。黄山距离我所居住的这个小城并不遥远,从小就萌生登临黄山的念头,总是想亲见黄山的云海、黄山的劲松、黄山的奇石、黄山的秀水……只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一年一年的计划都在企盼中落了空,直到去年五月节,才得以与一位西安的朋友为伴,促成梦愿成真,徒步西海峽谷,一睹黄山真面目。
正是在太平甘棠受职即将结束而登临黄山的这当儿,我得知黄山脚下的这个小城里,竟然有着一位近年崭露头角于书法界的实力派年青人杜鹏飞先生。呵呵,说起来也是一件颇为好笑的事,一听其名,就觉得是不凡之音,不是么?沃土生嘉木,参天扎根生。月月聚飞鸟,鲲鹏作龙腾。我竟然做一次拆字先生,解读起这个不同凡响的姓名来。然而,真正联想到的却是庄子《逍遥游》中的开篇之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这意念仿佛是黄山烟云、黄山的岚霭,无论春夏秋冬,无论朝夕晴雨,总是挥之不去;又似乎鹏翼垂天的影像就出现在眼前。登临黄山之难,而得见鹏飞更其难么?同在一个小城,又岂能慕而不访呢!
真正的见到鹏飞是在2009年的5月应邀参加“黄山区书画大赛展览”时。在这之前,只是听说而已,听说他的书法很好,听说关于他的一些事……而这次亲见,却并非“听说”加想象中的那模样了。临近展览大厅的门前,释常弘法师指着一个忙里忙外的年青人对我说:“那就是杜鹏飞先生……”接着,他为引见了鹏飞,并对鹏飞作了介绍:论文随笔书作一百余篇发表于《中国青年》、《中国书法》、《书法报》、《书法》等全国各大书法报刊杂志,参加“情系灾区”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大型义卖,安徽省第八届名家书法走进百姓家等大型公益活动,书作被多家博物馆、碑林收藏,为众多景点勒石增辉……
敦实,厚重,似一株立根很深的黄山松——这是给我的第一印象;如果再叫我找到适合看法和感受的词来描绘,那定是“质朴、谦和”了,又恰似一块晶莹无瑕的黄山玉。几句话后,一番接触,更感到那是一座黄山的巨峰石壁,外拙而内秀,沉稳而力挺,雨润更着色,岚照更精神。这次的展览会上,亲见了鹏飞其人,更领略了他的书法艺术作品。负责展览事务的朋友递给我一份《黄山书艺报》,展厅里悬挂满了参展作品,其中不乏佳作,可谓珠玑满堂,但最为烁烁闪光、抢人眼球的却是除鹏飞而莫属了。那是一幅四尺对开的行草书作品,一拨又一拨的观展者借鹏飞这幅参展作品为背景而留影纪念,这就成了一个很好的例证。看来,鹏飞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墨海中的瑰珍,书家们的尤物,为书法者流所推崇,更有着广泛的受众基础,有着深厚的土壤,为广大民众所喜爱。这恰恰彰显了 “书法艺术究竟为了谁”和发展方向的问题。
生长在黄山脚下的鹏飞,饮的是黄山水,沐的是黄山风,吸纳的是黄山的精气神。他的书法亦如其人,或者说,亦如黄山。欣赏鹏飞的行草作品,如观黄山的行云流水:笔落纸上,峦壑在胸。凝墨如云头翻滚,浓淡相宜;行笔如山风驱雾,奔马腾空。其势灵动飘逸,变化莫测,令人壮思逖邈,惊魂嗟哦。云卷云舒,舒缓从容,现自然之态;三弯九转,转折有度,显腕力之功。飞白如瀑,飘者如雪,断者如雾,缀者如旒,挂者如帘,皆作龙蛇飞舞,正如明代徐霞客考察大瀑布赞叹道:“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伟;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然而,真正彰显笔墨功夫的,应是鹏飞的隶书。他的隶书,算得上是妙品。从书写风格上,不难看出其出自有道,而成之为已。如溯源探究,早可析秦简之本,继可睹汉刻之痕,再可见“谷朗”之风,更凸显《张迁碑》、《好大王碑》、《鲜于璜碑》之神韵。也就是说,鹏飞的隶书,其传承和发展脉络清晰,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的。他广泛临习历代碑帖,承传统之长,楔自我意识,融会贯通后,已初步形成自己的书风。据鹏飞自己说,他的隶书最初得益于《张迁碑》和《礼器碑》,特别是在临习和钻研其内在含量方面很花了一番功夫,而后广临汉碑。其实,不用听他自己感慨,而完全可以从他的隶书作品中看出端倪,看出其内在的“含金量”的。《张迁碑》的用笔,《鲜于璜碑》的结体特点,在他的作品中尤为凸显。仅以他“九届国展获奖提名作品”和“第二届全国隶书展获奖提名作品”为例,方朴古拙,峻实稳重的格调,雄强厚重、朴茂沉稳、结构恢弘、平实稳正、古朴肃穆、用笔简散等特点,显而易见。从章法布局的严整、乃至一字一划的构思,无不显示出古隶的内涵和自我的灵气。说是字字珠玑,笔笔传神,不为言过其实。起笔方折宽厚,转角方圆兼备。行笔阔笔直书,笔势直拓奔放,力量感表现极为强烈,使得线条极具抒情性。其线条质感老辣坚实,蕴藏丰富,一点一划都是情感表现的载体。圆浑涩劲、雄厚奔放的用笔,疏简开张、跌宕奇逸的结字,独特的用笔方式造就了风格独特的线条,而由这种线条来构成的单字,如一个个似奇石临渊,苍松立岩,如孤云出岫,仪态自具,将胸中蕴含的烟云自然而然地释放了出来。结字疏简开张、跌宕奇逸,显然立足于平正,势张而不骄纵,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力求整伤而不伤于呆滞。看似简单的线条,立体感、节奏感却十分强烈,造成极强的视觉效果。因此,有书论者称鹏飞书法是以黄山秀奇峻峭的松石泉瀑云海雾涛般形象品质展现其风采。
由是以来,到了黄山,我不得不拜见鹏飞;而拜访鹏飞,我不能不眺望黄山。如今方信:一个有成就的书法家,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自己的思想,吸天地之精华,纳山川之灵气,古今融会,南北贯通,其作品特色,必然自现。一如黄山的松,奇美隽秀而株株不可同形;黄山的石,千姿百态而非块块同质;黄山的云雾扑朔迷离富于变化。抑或黄山七十二峰,或崔嵬雄浑,或峻峭秀丽,布局错落有致,天然巧成——这就是黄山。人如其石,立地沉稳;人如其松,临岩成形;人如其山,厚重藏神;人亦如其云雾,灵气飞升;书法有道,特色自成——这就是鹏飞。解读斯人,悦性悦心。故以石涛之语赞之:“在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