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航”挫败了我们每一个人

诗佳网

飞机在哪儿,真相在哪?

一个我们曾经心忧,而从不愿相信的悲怆结局,在3月24日的这个夜晚,无情揭晓。丽都饭店彻夜传出的哭泣,就像酝酿已久的火山爆发。239个永不归来的生命,239个步入残缺的家庭,在这一个夜晚,击碎了每一个守候者的心瓣。

十七天,不分昼夜的守候与等待,每一分每一秒都弥漫着煎熬的焦灼;十七天,夜以继日的祈祷与祝福,每一秒每一分都隐约着希望与绝望的明灭。十七天,曾经闪烁出无穷无尽地可能,那些悬浮的心脏,从未有过片刻的安宁。但此刻,曾经所有的一切,都已熄灭。那些哭泣里不只有悲伤,还有绝望,还有愤怒,还有仇恨。

历经十七天的煎熬,每一个失事家属,都有理由抱怨每一个人。不管我么曾经赋予他们同情,抑或与他们一同祈祷,事实上,我们都不曾真正感知他们内心的疲惫与挣扎。不管是点上一圈心形的蜡烛,还是写上一封集体签名的信函,这些无关痛痒的行为,实际都无助于帮助他们减轻丝毫的痛苦。正如我们看到的,家属们一直在渴求真相,而在我们的所作所为中,恰恰没有真相。尽管看起来,除了真相,我们什么都提供了。在这些家属面前,我们理当自责。

十七天的共同等待和翘首以盼,每个人都是实际意义上的“马航家属”。正如我在《寻找马航,寻找失落的安全感》里说,我们关注马航,实际也是关注自己的安全感;我们期盼马航归来,实际也是关注自我安全感的修复。在这样一个结局无情揭晓,真相依旧缺席的时候,我想说,“马航家属”的无助,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无助。因为,正如我们在十七天的等待里所亲历的,当我们再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时候,祖国是最后的肩膀和堡垒。——这双肩膀坚硬吗?这座堡垒温暖吗?

曾有很多类似的时候,我们感知着这双肩膀的厚实,感知着这座堡垒的温度。一如512汶川大地震中,举国同心、众志成城的应急效率,虽有细节的诸多不足,但我们见证了一个国家和民间救援应急力量、体系的双双成长。也是在大地震的现场,我第一次体会到世间果然有“众志成城”这回事。而自汶川大地震以后,历次地震、流感等应急速度,屡屡让人印象深刻。但显然,与这些“对内”应急反应的素养与效率相比,在涉外的马航失联事件中,我们还欠缺很多。不幸的马航家属们的愤怒与痛苦,恰恰警醒我们注意这一点。

从某种程度上说,一国的强大,不在于对内,更在于对外。透过马航事件,我们理当自省,在浩瀚的大南海片区,我们的国与家,还远称不上强大。透过马航事件,我们同样应该自省,在簇拥的科技竞赛中,我们的船与舰,还远算不上先进。透过马航事件,我们不可否认,在纷扰的世界局势中,我们的声音与态度,还远不足分量。固然,我们无心称霸,但我们必须自强、自足、自保。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是实际意义上的马航家属,就是因为,当我们的国与家,还在爬坡的过程中,有些无助感,有些乏力感,有些挫败感,是属于每一个人的。

(——生于八零后,本色山东汉。安坐一井间,窥言天下事。)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