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时代下微信早间新闻的发展特色——以《来了!新闻早班车》栏目为例

诗佳网

相较于传统传播平台上的早间新闻,微信公众号早间新闻具有一些独特优势:传播速度快,微信公众号只需要在线上编辑发送即可,不需要经过繁琐的制作程序;传播范围广,公众只需要拥有一台联网手机即可实现信息接收,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播形态丰富,微信早间新闻除了文字、图片等传统信息展现方式外,还拥有语音播报、视频播放等新形式;用户参与感强,相较于传统的“单向输送”,微信早间新闻除了可以在文章末尾右下角点“在看”之外,底下的留言框也为用户积极参与互动提供了新的渠道。正是这些独特的优势,使得微信公众号的早间新闻栏目获得了比较好的发展势头。

二、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早间新闻的发展特色

《来了!新闻早班车》是《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下的一个栏目,为用户推送早间新闻资讯。该栏目迎合公众移动化阅读习惯,推送内容以简短的100字新闻为主,更符合受众碎片化的阅读方式。栏目每天清晨推送半小时左右,阅读量即可达到10万+,每日阅读总量达到40万次以上。②本文以该栏目从2019年9月1日至2019年10月20日(共计50天)的推送文章为研究对象,借以分析该栏目的发展特色。

(一) 推送时间规律,日推送新闻数基本稳定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来了!新闻早班车》栏目每天的推送时间为清晨5点30分到6点之间,固定的推送时间有利于形成固定的用户群体,增强用户黏性。据统计,2019年9月1日到10月20日,这50天内《来了!新闻早班车》栏目共发布新闻数1364条,每日平均新闻数为27.28条,没有停更现象。该栏目每日规律性地发布新闻信息,推送时间和推送数量的基本稳定使得公众号栏目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忠实读者。

总体来看,《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早间新闻的推送时间和推送数量较为适当,在规律性的日常更新中获得了用户青睐。首先,《来了!新闻早班车》的推送时间匹配了早起上班族的作息时间,在通勤途中可以选择微信早间新闻浏览;其次,清晨这个时间段用户尚未完全清醒,再加上受众碎片化的阅读习惯,数量少但质量高的新闻更符合受众的阅读期待。

(二)自身定位清晰,坚持舆论引导

《人民日报》以“参与、沟通、记录时代”为口号进驻微信新媒体平台,作为中央级的主流媒体,其肩负着宣传国家大政方针,做好舆论引导的重要使命。《来了!新闻早班车》栏目也始终坚持这一定位,在对新闻内容的选择上发挥议程设置功能,将重要的符合主流价值和规范的新闻放在显要位置,发挥舆论引导功能。

在对《来了!新闻早班车》栏目内容的分析中,发现其在编辑理念上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国家大事第一顺位,几乎每期“新闻早班车”都会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活动或讲话放在首条,作为“要闻”发出。第二,重点关注重大事件,当近期发生或将要发生重大事件时,编辑会特别关注。第三,强调连续追踪报道。例如从9月28日开始,该栏目连续四天对女排在世界杯夺冠的新闻进行持续性报道。第四,注重对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该栏目对新闻的选择倾向于报道正面积极的事件,引导社会公众形成正确价值观,保持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人民日报》作为党媒,必须牢牢坚持党性原则,在网络空间中把握好舆论发展方向。《人民日报》微信早间新闻立足这一定位,为用户筛选符合时代特征和舆论导向的新闻信息,坚定舆论引导使命。

(三) 内容板块明确,排版简洁,信息价值高

当下的新媒体早间新闻逐渐形成了板块化的特点。《来了!新闻早班车》栏目每天的推送内容包括四个板块:要闻、社会、政策和生活提示,其中要闻占比37.4%,社会占比36.8%,政策占比13.8%,生活提示占比12%。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早啊!新闻来了》也分为了“要闻、国际、社会、财经、文体和今日提示”板块。在排版上,《人民日报》早间新闻会在两条新闻之间空出一定的空间,这使阅读界面看起来更加简洁疏松,缓解了视觉上的挤压感。

根据企鹅智库《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2018》显示,在中国互联网咨询消费者中,平均每天资讯消费的时间达到76.8分钟,其中73.7%的用户每天会拿出30分钟以上的时间用来看资讯。③《来了!新闻早班车》栏目将信息分为不同类型,用简洁易读的排版方式、简短易懂的叙述语言进行集中化表达,在繁杂的信息海洋中选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并以尽可能简短的语言文字进行陈述,这保证了早间新闻的信息质量和价值性,从而更有效地节省了用户资讯消费的时间,提高阅读效率。

(四) 注重人文关怀,亲民与严肃并举

《人民日报》作为党媒,其为人民服务的本质不变。“融”时代下,传统媒体“居庙堂之高”的传播方式已不再适用,人们对具有亲和力和接地气的媒体更具接受度。《人民日报》微信早间新闻在内容选择上从国家大事覆盖到地方小事,强调内容的服务性和实用性、强调人文关怀、贴近百姓生活的内容成为推送主流。特别是在“生活提示”这一板块,为公众提供关于交通、出国签证、天气变化、旅游优惠等多个领域的信息,在内容选择上更具人性化。除此之外,该栏目在所有的新闻结束之后,还设置了一段早安语,每天的内容都不同,但主旨都为激励人心的正能量内容,在简洁严肃的内容之外增添了一份温情。

权威的《人民日报》走向微信端后,在更具亲民性的同时仍旧保持传播的严肃性。例如上文中提到的总是将国家大事和重要事件放在显著位置,加强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引领,该栏目始终秉持党媒建设这一根本定位,重视在媒体融合时代主流媒体对话语权的引导,构建现代传播体系。

(五) 图文组合,内容多样化呈现,配合受众阅读习惯

心理学研究曾经证明,人类存在着“生动性偏见”,具有视觉显著性的信息容易左右人们的判断。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新闻媒体除了利用文字传播之外,图片、音视频等的加入会提高受众的阅读体验。《人民日报》微信早间新闻在传统编辑结构外延伸了新的图文结构,即在文字叙述的基础上加上图片或者GIF动图作为对文字的补充,迎合了当下受众碎片化的阅读习惯。

文字+图片+动图的新闻表现方式具有传播信息量大、表现力强的特点,能够最大程度地凝聚用户注意力。在50天的内容推送中,包括GIF动图的推送有12天,日平均图片数量达到8.7张(除去动图)。同时在视觉传播之外还增加了听觉传播,温柔的女声+柔和的背景音乐给了用户良好的阅读感受。文本、图片、音视频的合理配置形成了互相补充的关系,让受众在不方便“看”新闻的时候可以选择“听”新闻,接收方式更具多元性。

(六) 内容聚合传播,解读新闻的能力增强

微信早间新闻时间上的特殊性,决定了短而精的新闻信息能够被用户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每条新闻信息不超过100字,提炼和总结了新闻信息最核心的内容,让新闻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对于那些难以用一句话叙述完整的、比较重要的新闻信息,编辑会在消息末尾添加“详讯”链接。例如2019年10月15日“新闻早班车”对发布的“云南省高院14日对孙小果强奸、强制侮辱妇女、故意伤害、寻衅滋事一案依法再审开庭处理”这条信息添加了“详讯”链接,点开后文章内容来自《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再审孙小果》,全文一共1477个字,阅读时间大约在4分钟。通过这样的编辑方式,既能实现“新闻早班车”简洁易读的目的,还能将人民日报传播矩阵中各平台内容联接在一起,实现聚合传播。

“融”时代下,微信早间新闻必须具备统筹整合信息的能力。《来了!新闻早班车》栏目将这类关联性较强的新闻链接在一起,组合深化新闻内容,强化了微信早间新闻解读新闻信息的能力,继而从根本上提高了早间新闻栏目的质量和影响力。

三、微信早间新闻未来发展态势

微信自2012年推出公众号平台之后,其扩张和发展速度惊人,截至2017年公众号数量已超过2000万个④,但是在打开率和分享率呈明显下滑趋势的当下,微信公众号想要获得持续的高关注度非常不易。在未来,微信早间新闻在机制、技术、用户和组织合作等方面将持续发展,在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突破,从而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走向全新的发展阶段。

(一)创新发展机制,充分利用品牌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更高的战略层面做出了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规划。习近平同志在人民日报社进行调研时指出,要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⑤《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来了!新闻早班车》栏目,其在品牌优势发挥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并未成为《人民日报》在新媒体平台上具有代表性的品牌栏目。在传统媒体中代表着权威和公信力的《人民日报》,转入新媒体平台运作后,将这种品牌形象灵活运用是促进其新兴主流媒体建设的优势。

(二)紧抓技术红利,挖掘原有内容优势

技术是媒体发展的最强驱动力之一。如今,5G技术飞速发展,人工智能产品在新闻传媒领域的广泛应用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传媒生态。各类短视频平台的火爆、新华社的AI主播、AR/VR沉浸式新闻体验等各类新形式意味着更多流量的涌入。为了改变当下传统媒体缺乏优质资源和新兴人才的状况,新兴主流媒体必须把握住技术发展红利,将技术创新融入优质内容的生产当中,广征新媒体技术人才,在媒体融合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

《来了!新闻早班车》栏目以图文推送+音频语音播报为主,在未来可以适当加入视频、活动、投票、H5和小程序等多元化的传播形态,以更多的传播形态吸引公众的目光。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9春季大报告》显示,2019年3月,短视频行业月活跃用户数规模达到8亿,同比增长42.2%。⑥当下短视频行业兴盛,央视新闻的微信早间新闻栏目《早啊!新闻来了》中就有添加短视频播报,在新闻编辑中加入短视频信息,甚至新开短视频早间新闻栏目都是未来具有可能性的选择。

(三)优化用户体验,激发用户活力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粉丝数已达到2600万,在微信平台所有的媒体公众账号中稳居第一。根据清博大数据网站显示,《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活跃粉丝数为100万+,而其早间新闻栏目每天的阅读量只有40万+。虽然《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粉丝规模巨大,但是活跃粉丝数相对来说较少,深度挖掘用户需求,激发用户活力成为未来早间新闻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方面。

优化用户体验,激发用户潜在活力,除了宏观层面的改革,更需要从细节之处着手。第一,合理安排信息推送界面。清晨人们的意识还比较模糊,对于信息的接收和理解能力并不处于完美状态,如果早间新闻的数量或字数过多、图片安排不合理、排版杂乱很容易激起用户的厌烦心理,从而出现推送没看完就潦草退出的情形。第二,留言回复的设置。对《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来了!新闻早班车》栏目的留言区进行观察后,发现其2019年9月1日到10月20日这50天之中,每日平均留言条数为17.46条,留言回复率为17.2%,留言回复率较低。

(四)实施战略合作,创新传播策略

广义的媒体融合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⑦这其中不仅涉及各种媒介形态,还包括不同的部门、组织,甚至是不同媒介机构,微信早间新闻的未来发展离不开战略合作。

未来微信早间新闻要进一步加强内容的聚合传播,对有需要添加“详讯”或者超链接的内容做好前期规划,在具体的做法上要确定好需要超链接联接的传播主体、合理安排推送时间、合理布局各大板块和新闻头条等,争取用最少的时间和版面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在推送中添加超链接有利于将不同的组织或部门信息连接在一起,一方面可以加强互联网信息的聚合传播,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人民日报》新媒体传播矩阵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构建新兴主流媒体。

注释:

①新华网.习近平视察解放军报社.2015年12月26日.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26/c_1117588434.htm.

②廖宇.微信早间新闻现状分析及其编辑策略探究——以《人民日报》公众号“来了!新闻早班车”栏目为例.新媒体研究,2018,4(14):110-111.

③企鹅智库.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2018.http://www.199it.com/archives/804544.html,2018-12-5.

④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年微信公众号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807/656197.html,2018-7-6.

⑤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新湘评论,2019(09):4-6.

⑥站长之家.QuestMobile:短视频月活用户突破8亿,增长开始乏力. http://www.chinaz.com/2019/0423/1011289.shtml,2019-4-23.

⑦陈丽娜.从社交媒体、社交网络到社会网络.北京:北京大学,2011.

作者简介:黄楚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邵赛男,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