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领导与学生网络互动打破校园治理次元壁

诗佳网

在社交媒体的浪潮中,高校治理也悄然掀起新风。9月7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官方账号“RUC小浪花”确认,小红书账号“人大刚子”正是该校党委书记张东刚的个人账号。此消息一出,瞬间引发广泛关注,其粉丝量从起初的1.1万,短短数小时内便飙升至2.2万(截至9月7日下午5时),一场校园与网络的奇妙互动就此开启。(9月8日《中国青年报》)

张东刚入驻社交媒体,绝非简单的“跟风之举”,而是高校重构师生沟通互动生态的主动尝试。此前他已在平台“潜水”多时,曾幽默评论学生照片,足见其对年轻舆论场的关注。如今亮明身份后,他直接回应学生关切。从通州校区食堂供应,到班车运营,再到苏州校区扩建,这些“零门槛”沟通,彻底打破了传统校园管理自上而下的壁垒。

在传统认知里,高校领导往往处于相对“神秘”的行政高位,学生反馈问题,多依赖邮件、意见箱等渠道层层转达,流程繁琐,反馈周期长,不少问题还可能石沉大海。而“人大刚子”的“社交媒体之行”,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被重视、被看见。“马上研究,尽快优化,照顾好自己的学生”,掷地有声的回应,传递出的不仅是对问题的重视,更是“以学生为本”理念的生动践行,让学生明白校领导并非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与他们并肩前行、共情共担的同行者。

张东刚在校园工作群中提出“请每部处长亮明身份,立马下场,及时回复,快速解决问题!”这一倡议更是将这场沟通变革推向纵深。倘若各部门负责人纷纷响应,意味着整个学校管理体系将全面触达学生日常,校园治理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是一场全校参与、师生共建的协同行动。后勤保障、教学管理、校园建设等环节,都能通过网络与学生直接对话,学校的决策将更贴合学生需求,资源配置也将更加精准高效。

这一现象也反映出高校治理理念的深层转变。当下大学生思维方式与交流习惯已被网络重塑,高校要跟上时代,就必须主动拥抱变化,走进学生的网络世界。张东刚的尝试,是人民大学对高校治理模式的一次勇敢探索,既打破了校园管理与学生间的“次元壁”,也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当然,在这股热潮背后,也需保持理性思考。账号的热度能否转化为校园治理的长效成果,如何平衡线上互动与线下实际工作,怎样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网络沟通机制,都是后续亟待破解的难题。但不可否认,张东刚迈出的这一步,已点燃高校治理变革的星星之火。让我们看到,一所真正以人为本的大学,不仅要有深厚的学术底蕴,更要有与时俱进的管理智慧;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更要关注其生活诉求与情感体验。

“人大刚子”的走红是一场校园与网络的双向奔赴,既映照出学生对校园管理透明化、人性化的热切期待,也彰显了高校领导打破常规、主动作为的担当。期待未来更多高校管理者放下身段、走进网络,让高校治理在数字浪潮中破浪前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共情共担共创”的目标。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