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教案5篇(荐)

诗佳网

新闻两则教案5篇(荐)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闻两则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新闻两则教案5篇(荐)

新闻两则教案 篇1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掌握其六要素和结构的五部分。

能力目标: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文本的内容和结构,品味、学习语言的真实准确。

过程与方法:教师诱导,学生自主、合作、积极探究。

情感与价值观:感受中国解放军的英勇无敌,明白胜利来之不易,学会珍爱幸福。

教材解读:

文本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并且由毛泽东同志亲自撰写。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是学生中学时期实效接触的新闻体裁。它既要求学生掌握新闻的基本知识,还要求学生感受新闻体裁语言的真实与准确。

学情分析:

学生初学新闻这种体裁,有必要弄清新闻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这了便于学生尽快地掌握新闻的特点,在教学上要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从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和概括入手。同时本文的语言简明、准确是学习的好材料,可以让学生在朗读和比较中把握文本的语言特色。

重难点剖析:

重点:新闻的一般特点、文本的语言风格。

难点:革命的传统教育、分析语言的`准确及文本行文的有序条理。

教学基本思路:

1、教师课前明确新闻的常识,收集文本新闻的背景资料。

2、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基本了解文本的内容、完成字词的积累工作。

3、两则新闻分三课时完成,重点教学第一则,第二则重在自主探讨。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本课堂目标

1、学习课文第一则新闻。

2、重点教学新闻的六要素和结构的五部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情景设置:古往今来战争知多少……(由战争话题导毛泽东的《人》,进而转到作者这一话题)

二、众说纷纭话作者(不求学生全知,但求人人知一点,而后教师明确作者常识,具体内容略)

三、一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1、自主诵读,圈点勾划要点、疑点及精典语句。

2、合作完成字词积累,由学生提问学生解,教师适当归纳。

3、复述故事,探究文章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薪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起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战领广大南岸广大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四、二读课文,探究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大江

导语:(1、2句):概述全篇最重要的、最新的事实。

主体:(3—末句):具体叙述了渡江战斗的状况。分中、西、东路军三部分述写。

背景:(8、9句):内容略。

五、三读课文,自我反思新闻的六要素与结构的五部分。

六、能力迁移训练,听读新闻一则,一边记录其六要素与结构的五部分。

七、作业设计:课外阅读新闻,理清内容,找出六要素及结构五部分,下节课堂前相互交流。

八、板书设计:

新闻的六要素:结构的五部分: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主体——背景——结语

第二课时

本课堂目标:

1、课本第一则新闻语言的赏析

2、课文行文的条理明析

3、毛泽东及人民解放军形象探讨

教学流程:

一、新闻交流平台

二、再读课文,精典语句欣赏

1、根据一读课文时的勾划美语,说说个人的理解

2、结合文本第三题,完成练习。

三、探究文本主体的顺序:

问:文本主体是按什么顺序叙述,作者为何要这样安排?

明确:提示学生不同角度考虑,结论不一定那么完整,但要求有理有据。

四、个性阅读:阅读文本,说说你心中的毛泽东及人民解放军——

五、自由诵读课文,提出疑问,互动解决,小结第一则新闻的学习目标达成。

六、作业设计

1、反复诵读文本,领悟新闻的特征。

2、准备第二则新闻的学习。

七、板书设计

总述:分述:

人民解放军一层:中路军——突破渡过35万人(略)

百万大军千二层:西路军——占领35万人渡过三分之二(详)

余华里冲破三层:东路军——激战35万大军大部分渡过(重点)

敌阵横渡长江。

第三课时

本课堂目标:

1、教学第二则新闻

2、完成一则新闻写作

教学流程:

一、自由阅读,自主,互助完成字词积累

二、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此则新闻的内容: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了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说明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进而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互动探讨新闻的六要素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情的起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整个南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中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炽不得不被迫弃城逃走。

经过和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逃走,我军当即占领南阳肉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敌方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3、互动探讨新闻的结构五部分

标题: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导语:(1句)概述我军解放南阳

背景:(2-7句)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并加顾过去一年多来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原因。

主体:(8-末)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加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可分为四层。(具体分层略,可参见《教参》)

4、个性阅读,品味此则新闻的精妙之处,张扬个性感悟。

三、写作训练

1、听读报刊新闻两则,再次感知新闻的特点。

2、听读教师新闻一则,感知如何写作身边新闻。

3、口头作文,入格训练。

4、写作:要求,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最新事件写一则简明的新闻,要注意六要素的完整,结构五部分的合理运用。

四、板书设计

写作: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事件的背景,结语

其他:语言运用要规范,力求个性化

新闻两则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特点。

2、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3、识记新闻结构组成,并能分析典型的新闻的结构。

4、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

1、主体部分层次的划分和层意概括。

2、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学难点】

第二则主体与背景的确立,以及中间部分层次的划分。

【教法】

传授、点拨、讲练结合。

【学法】

自主、合作。

【教具】

传统、powerpoint 投影。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新闻结构

结合课后练习二,说说本篇新闻的结构组成。(答案详见课本。)

补充说明:背景不是每篇新闻都有的结构。导语通常是开头几句话或者第一段。包括引题、主题和副题,字号最大的是主题,主题下面的是副题,上面的是引题。导语前面的文字叫做电头,属于结构的`附加成分。

小结: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就要看。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就要看主体。

二、语言特点

思考:结合导读和原文,具体说说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学生看书、思考、讨论,教师巡查指导。(答案详见课文。)

课后思考:划分第二则新闻的结构。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默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学生读课文后,讨论,教师巡查点拨。

明确:

人物:南线人民解放军

时间:

地点:南阳

原因:解放全中国

经过和结果:王凌云弃城南逃,解放军当即解放南阳。

小结: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只要把记叙的六个要素变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注意这六点,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再读其他叙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了。

二、新闻结构

理清了六要素,我们来划分这则新闻的结构就容易多了。请大家思考、讨论。

明确:(详见课文)

点拨:课文并非按照时间顺序来写,划出表示时间的文字,有助于分清结构。

说明:这则新闻结构比较特殊。背景材料占了新闻的相当大的篇幅。为什么要介绍过去一年来的背景材料呢?(为了说明王凌云弃城南逃的原因。南阳解放是一个转折点,意味着蒋介石军队从此走上节节败退的道路。此时正是总结一年来所取得成绩和教训的大好时机。)

三、课堂练习

投影:

(一)按拼音写汉字

kuìdūsài dāng()退()战要()锐不可()suí èxiájiū()靖阻()管()()正cuànfújiān逃()被()()灭

(二)说说下列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

1、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2、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繁叶茂了。

(三)改病句

1、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并封锁长江,控制江阴要塞。

2、在野战军和游击队的配合打击下,使困守的敌人不得不弃城逃窜。

(四)划分两则新闻主体部分的层次

(五)分析下列这则新闻的结构

世锦赛美国胜阿根廷摘铜

TOM 体育讯北京时间9月2日,2006年世锦赛铜牌争夺战拉开战幕,对阵双方是宿敌阿根廷和美国队。在双方国际正规赛事交战史上,美国9胜4负占绝对优势,但是役之前的最近两次交手,获得胜利的却都是阿根廷。阿根廷今晚一度领先梦七9分,但是两员内线大将斯科拉和奥博托在第三节就领到4次犯规,美国队在那一节将比分拉开,并且最终以96:81击败阿根廷,夺下世锦赛铜牌,阿根廷获得第四名。

四、作业

课后习题二;抄写生字两遍,要注音。

新闻两则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难点: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自读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学习第一则新闻。

(一)导入

你喜欢读报吗?喜欢读报纸上的新闻吗?可以表现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关心时事动态的热忱。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

(二)新闻的知识

1.什么是新闻?

新闻指的是“新近发生的事情”。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狭义的新闻也叫消息。【补充说明:凡是开头冠以“新华社电”“本报讯”“本记者报道”字样(电头)的文字,不论长短,都是新闻。有的报道很简短,不加“电头”,也是新闻。新闻在报纸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一天的报纸可以没有其他文体,但如果没有新闻,就不成其为报纸了。】

2.新闻的特征

a)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b)报道迅速及时。

c)简明扼要。

3.新闻的六要素

通常人们把五个W叫做新闻的五要素,

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经过Why——何故。

新闻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如果缺少了这些要素,那怕是只缺少一两个要素,就不可避免地使所报道的事实残缺不全,说不清楚,不能给人以确切的概念,不能提供充分的事实根据,至少也会使所报道的事实大为逊色。

4.消息的结构

A.标题:包括主标题、引标题和副标题。可以三个标题齐全,也可以只有其中一部分。它是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B.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C.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D.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E.结语:是消息的结尾。背景和结语有时很明显,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另: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电头是指说明发电者、发电地点、发电时间的文字,本文开头略小的字就是电头,电头通常是必不可少的`。电头写明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

(三)学习第一则新闻

1.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韶山人。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导师。主要作品都收集在《毛泽东选集》中。

2.介绍时代背景

思考: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行不行?(明确:不行。因为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这则新闻写完了不发表,等待渡江役胜利之后再发表,不就可以改为“胜利渡江了吗?(明确: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告诉给全国人民。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

3.预习检查

4.结合新闻,探讨标题、导语、主体的区别。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

①用一个语句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用一个语句单独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标题

②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简明准确的说出了全文的内容;

用一段话在开头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导语

③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课文中关于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三个层次的内容说出课文的内容。

用几段话具体地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主体

5.齐读这则新闻,找出文章的主体部分,可分为几个层次?了解新闻报道的具体内容。

明确: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30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

第二层: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对西路军渡江情况加以评论)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写东路军的渡江情况)

(四)进一步探究内容,领略人民解放军的威武

1.速读课文,填写表格

2.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此中,有详略,详写哪路军?略写哪路军?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从其结构来看,它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来安排结构顺序的。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军的抵抗,都比较小,东路军所遇之抵抗较为顽固,所以中路军、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东路军后写。

详略:中路军写得简略,西路大军写得稍详,东路大军写得详。此处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敌人的抵抗较顽强。而且这一地区有包围敌军、解放南京的关键的战略重要意义。

3.哪些句子对西路军渡江情况进行了评论?这两方面的议论为何一略一详?两方面的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为什么?(叙议结合)

明确:“一方面……另一方面”。揭露了敌军溃败我军取胜的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原因,突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大长了我军士气,灭掉了敌人的威风。也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灭亡的民运。

(五)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1、语言的准确、概括。(所谓准确,就是要准确反映事实。)

①例如“九江(不含)”一词,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避免了歧义。又如“我东路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精确到日到时。

②再如“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准确表现了我军指挥部运筹帷幄,指战员胸有成竹的状况。

③还有全文最后,就分别用了“歼灭”及“击溃”(不是笼统地说“消灭”或说“打垮”)“占领”并“控制”(后者比前者又进了一步,江阴要塞已为我所用),对长江是“封锁”(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则用“切断”(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这些动词用得非常准确,这就有助于“真实”地反映战况,又能恰切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④“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越过”的对象是静态的,);“渡至”,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到达”,泛,);“24小时内”,时限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共”,时限不明,一般化,)“即已”,准确表现了神速特点。(“现在”,时界相对模糊,)“至发电时止”,时界更为确切;“余部”,军事术语,准确得体,(“剩下的”,表达内容模糊。)

⑤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某些概念的适当限制上,如说西路军所遇之抵抗是“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则“较为顽强”,这就非常恰切地表现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地夸大自己,也不一味地贬抑敌人,而能恰到好处地表现(或正面或反面)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2、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

①“结果就在21日那一天”,尽管时间表述明白,但一般化“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正是……那一天”既对“督战”“认为很巩固”构成强烈讽刺,又证实了的确“不起丝毫作用”。敌人“不料”,我军“突破”,“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对比鲜明,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

②第4小题①句,对战况、战果的介绍比较笼统,不够准确之外,也不够鲜明。而②句中,“整天激战”介绍了战况,“歼灭及击溃”更鲜明的报道了敌军惨败状况,“广大地区”既准确说明了并非全境,又鲜明指出了大局已定,“控制江阴要塞”鲜明的表述出“封锁长江”的确凿态势,更切实可信。将“东路军”改为“我军”在不影响准确明了的前提下,自然融入了亲切自豪的感情色彩。

③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的例子在文中还很多。例如“百万大军”、“1000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冲破”、“横渡”、“突破”,胜利豪情,激动人心;又如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再如“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一系列动词,鲜明的写出了我军一个又一个战果,富有动态,正如大军如潮,铁流难当的形势,雄阔有力,激情昂扬。本文这种语言特点既是消息的要求,也是本文报道内容的需要。

(六)总结

本文报道我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从而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第二则新闻,进一步了解新闻这一文体

(一)导入

上节课,大家第一次了解新闻这样文体,也从毛主席的一则新闻稿中领略了我解放军雄姿。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则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时代背景:

这则新闻说,“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行英勇的进军”,又说到“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这一则新闻发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业已胜利结束,电文说:“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海战役前夜。

(二)对号入座

1.新闻的结构(本文的结构)

标题: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第一层——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和时间。【导语】

第二层——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的重要战略地位。【背景资料】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城南逃的变化。【背景资料】

第四层——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2.速读课文,在文中圈点批注内容的六要素,整体把握新闻的内容。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原因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军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

经过和

结果自去年7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三)体味新闻语言的特点

新闻语言具有真实、准确、及时的特点,请你从课文中找出能体现这三大特点的句子。

真实性: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阌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

在去年下半年的一个极短时间内,我们在这一区域曾经过早地执行分配土地的政策,犯了一些策略上的“左倾”的错误。

及时性:1948年11月5日电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

准确性:一年多时间内还增加了大约二十万人左右

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明确: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四)比较阅读——两则新闻的异同

A.找同:分别阅读两则新闻,将两者相同的地方找出来。

1)文体相同:都属于新闻(借此可以介绍有关新闻的文体知识)。

2)作者相同: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

3)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4)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5)大背景相同: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

B.找“不同”

1)具体时间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

2)具体写法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3)构思特点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

4)语言风格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C.总结:两则新闻的主题

两则新闻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正义战争的胜利,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史的记录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它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正义的胜利。我们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五)作业

1.运用所学有关新闻知识,写一则新闻,报道发生在你自己身边的新鲜事,300字左右。(注意:要符合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2.预习《芦花荡》,扫清字词障碍。

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

西(较详)中(略)东(详)

长_______________横↓↓↓↓渡______________江

(国民党反动派)不堪一击溃不成军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