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简介】。4)新华日报发表“可耻的大公报社论”针锋相对,予以痛斥“大公报”,还以“人民皆日可乘”为题发表群众来信,批驳大公报的反动言论。::1)1934年2月,进步的新闻工作者杜重远,艾寒松在上海创办了“新生”周刊,积极主张抗日。2)1935年5月艾寒松在该刊发表了“闲话皇帝”一文。日本驻上海理事声称该文“侮辱天皇,妨碍邦交”胁迫国民党当局追查作者,并封禁该刊。3)在日本方面的压力下,国民党政府查封了该刊,并判处杜重远(主编)14个月徒刑。:1)评价:是中国共产党报刊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解放日报创刊后成绩是主要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2)问题:。缺乏对党中央重要决议和指示的深入阐发。,概念化的现象严重,版面上盛行一国际,二国内,三地区,四本地的模式社论空间内容夸夸其谈,脱离实际。3)改版过程:为此中共中央在1942年3月31日召开来解放日报的改版座谈会,次日解放日报正式改版。4)结果:主要版面宣传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实际,国际新闻放到来次要地位,报纸的宣告以党的工作为中心。5)意义:密切了报纸与群众与实际的联系,在关于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反击第三次反共高潮等重大宣传战役中取得来很大的成绩。以下为论述题:1)办报活动:创办“中外纪闻”“国闻报”“万国公报”“时务报”“新民丛报”2)报刊斗争:…3)进步作用:。将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通过报刊介绍到中国,并以新知新学为武器同封建一时进行斗争。陈述中华民族面临的危机,激发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积极投身于爱国运动中。,促成了变法的实现。维新报刊的宣传之下,变法,维新成了不可抗拒的社会潮流。4)历史作用:。,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影响了一代文风。::晨报副刊,京报副刊,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和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北京的晨报和上海的时事新报合筹经费向英,美,法,德,俄等派出了七名特派记者,其中被派往俄国的瞿秋白等三人称为我国采访苏俄的第一批新闻记者,尤其是瞿秋白采写了50多篇新闻和通讯,还发表了两部散文集“俄乡纪程”“赤都心史”,称为我国最早的无产阶级新闻记者。:1)我国的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的新闻学研究会,会长为蔡元培,研究会聘请的两名导师徐宝煌,邵飘萍。2)我国第一个新闻学业务刊物是“新闻周刊”3)我国出版地第一本新闻学著作是徐宝煌的新闻学,被蔡元培称为“破天荒之作”。第三篇: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与简答题一、名词解释:木铎:中国古代传播活动中一种特殊的媒介,在夏商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传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开元杂报”:发行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是一种由驻在首都的官员们向地方传发的封建官报,记载的大都是开元所间的朝廷政事。它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开元杂报”只是后人对它的一种称呼。它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报纸,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敦煌进奏院状》: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是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因而带有官方的性质,属于古代官报的范畴,但不是中央政府统一下发的正式官报。其价值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两份唐代进奏院状的实物,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了。邸报:是指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由都进奏院负责其发布工作,是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朝报的商品化,是其得以产生的内在因素。《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1815年8月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免费赠送的宗教月刊。该刊是以传教为宗旨的,阐述基督教教义,宣讲伦理道德,以及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后期增辟专栏,介绍世界各国概况,涉及时政,同时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遐迩贯珍》:是1853年8 月由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主编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它是以新闻为主的刊物,以时事新闻为重点,大多是新闻报道和评论,而且是最早使用铅字印刷的中文报刊。黄远生:民国初年三大名记者之一,以写新闻通讯风长,曾主编过《少年中国》和《庸言》》杂志,后任上海《时事新报》和《申报》驻京特派记者,撰写大量揭露军阀政府黑暗统治的通讯,大受读者欢迎,黄远生的政治态度反对国民党,支持进步党对袁世凯抱幻想,1915年被人认作帝党刺杀于旧金山。提出新闻记者应该“四能”(能想、能听、能跑、能写)并身体力行。于右任: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报刊活动家。1907年在上海创办同盟会第一家大型日报“神州日报”1909年至1910年在上海相继创办“民吁日报”、“民吁主报”。他创办的报纸在揭露贪官污吏,揭露帝国主义侵华阴谋和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等方面做出了贡献。章太炎:和国近代著名革命家思想家和报亓政治家,早年担任《时务报》、《经世报》等报刊的编辑和主笔。1903年在“苏报案”中名声大噪。1906年后主编《民报》成为“以文章排满的骁将”。晚年“既离民众,渐入颓唐”。1梁发:第一个参加近代化中文报刊编辑、出版工作的中国人。基督教徒宣传基督教,1815年参加了《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出版编辑工作,著有《救世撮要解略》、《劝世良言》、《圣课时》等,其中《劝世良言》对洪秀全有很大影响。1王韬: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参加过《六合众谈》编辑工作,1874年在香港创办了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循环日报》、撰写大量政论文章,鼓吹变法自强,主要著作有《遁叟谰言》、《弓叟园文录》、《 园文录外编》等。1梁启超:著名的改良派政治家和报刊活动家。1895和康有为进京会试参加了著名的“公车上书”并在北京主编了《万国公报》、《中外纪闻》1896年在上海创办了《时务报》,大力宣传维新变法,名噪一时,戊戍政变后逃亡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等报刊,鼓吹保皇立宪。1邹韬奋:1922年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1935年11月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1936年6月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1937年8月在上海创办《抗战》三日刊,1938年7月担任《全民抗战》主编,他是一名卓越的政论家、出版家著名的新闻记者。1陈独秀:1903年8月参加编辑由章士钊创办的《国民明报》,1904年又和别人合办《安徽俗话报》,1914年在日本3协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后改编成《新青年》,1918年12月22日又和李大钊等合办 1 《每周评论》,1930年又主办了托物派刊物《无产者》,后又创办了《火花》、《热潮》两个刊物。1范长江: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新闻事业家,1933年为此平的《晨报》、《世界日报》和天津的《益世报》撰稿,后来成为《大公报》旅行记者撰稿人,曾任《新华日报》社长总编辑,主要著作《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1斯诺:是进入革命根据地采访的第一个外国记者,《红星照耀中国》的问世,被评价为 “标志着西方了解中国的新纪元”,斯诺本人被推崇为20世纪新闻记者中的 “一代风骚”。他撰写的《大河彼岸》一书,被称为了解新中国的 “百科全书”。1马礼逊:第一家近代化中文报刊创办人,英国基督教(新教)派遣到中国来的第一位传教士,1815年在士米怜的协助下,在马六甲创办了《《察世俗每月统纪传》,曾担任在广州出版的英文《广州纪录报》、中国丛报》等报刊主笔,曾编有《华英字典》、《中文法程》等书,在沟通中英文化方面有一定的贡献。1郑贯公:清末杰出的革命报刊活动家,曾任《清议报》助理编辑,1901年终孙中山介绍任《中国日报》记者,1903年与人合创《世界公益报》于香港,后又创办了《广东日报》、《有所谓报》、表面对国家兴之采取无所谓态度,实际采用文艺形式宣传民主革命。徐宝璜:民初著名新闻系学家和教育家,1916年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兼校长室秘书,1918年开办新闻班,由徐宝璜、邵飘萍担任导师,并担任过平民大学新闻系主任,所著的《新闻学纲要》是我国最早新闻学著作之一,当时的新闻界称他为“新闻学教育第一位大师,新闻学界最初的开山祖。2苏报案:1903年《苏报》聘请章士钊为笔,接连发表,章太炎等人,鼓吹民主革命,抨击帝制的文章,清朝政府勾结上海租界当局查封报馆,逮捕章太炎等8人。经过租界审判,章太炎、邹容2人被判监禁,其余释放,《苏报》永远停刊。章邹2人利用法庭宣传革命思想,清政府则在这场审判中丢尽了脸,想要杀害章邹的阴谋未得逞。2癸丑报灾:1913年(癸丑年),袁世凯为了达到专制独裁的目的,派人刺杀宁教仁,解散国民党,镇压了国民党的“二次革命”。与此同时,袁世凯对国民党系统的报纸和其他反袁报纸进行摧残,大批报馆被查封,大批报人被杀害。到1913年底,全国报纸由年初的五百多家减少到一百三十多家,史称“癸丑报灾”。2早期《大公报》:1902年创办于天津,创办人英华。早期《大公报》的主要政治倾向是鼓吹保皇立宪。早期《大公报》以“敢言”报风严肃和“替劳苦大众说话”而风重于时。2中央通讯社:中国国民党主办的通讯社,1924年4月1日在广州创办。1927年随北代军迁往汉口。1928年迁往南京。1949年迁往台湾至今。2新华日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出版。同年10月25日迁往重庆。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封闭。主编潘梓年。2四大副刊:北京的《晨报》副刊(第七版)晨报副镌。北京的《京报》副刊《京报副刊》,上海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海的《时务新报》副刊《学灯》。2新华通讯社:我国的国家通讯社。它的前身是红色中化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江金创办。1937年1月25日改名为新华通讯社。1950年3月成为统一集中的国家通讯社。2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我国的国家广播电台。它的前身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创办。1949年12月5日,由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中央人了广播电台。2中央日报:中国国民党中央机关报1926年在广筹办。1927年2月至汉口发行。1928年出版上海《中央日报》,1929年出版南京《中央日报》,1949年迁台湾至今出版。红色中华通讯社:中国共产党的机关通讯。1931上11月7日在江本瑞金创办。1937年1月25日改名为新华通讯社。1950年3月成为统一集中的国家通讯社。3万国公报:1869年9月创刊于上海,由林乐知和李提摩创办主编,主要内容原为宗教,后增加政治性内容,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教会报刊。3申报:1872年创刊于上海,由美查创办,创刊时聘请中国人主笔,标榜要为中国兴利除弊,对清末基层官吏有所揭露,政治上持亲英立场,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 2 大的中文日报。3时务报:1896年创办人梁启超,以宣传维新思想的变法主张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为其宗旨,是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报刊。3循环日报:1874年1月5日创刊于香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创办人和第一主编是我国近代著名报刊政论家王韬。3中国日报:1900年1月创刊于香港,是兴中会办的第一个机关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最早的报纸,也是中国最早的革命报纸,主办人陈少白。3民报:《民报》: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是一个大型月刊,革命派在海外的 主要宣传阵地。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该报的创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但是其宣传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过分强调了排满而陷入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后期该报大谈佛法,进步性锐减。3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主编陈独秀,1916年更名为《新青年》,1918年迁到北京,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合办,1919年又随陈独秀迁到上海,1920年5月改组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党的理论刊物,1922年休刊,1923年在广州复刊成为党中央理论机关报,后来又由瞿秋白主编。3每周评论:是陈独秀和李大钊等于1918年12月22日创刊于北京,是一份政治性很强的报刊,第25期前,由陈独秀和李大钊主编,第26期起由胡适主编,它与《新青年》相互补充成为五四运动时期重要的报刊之一。3向导周报:中国共产党第一中央政治机关报,1922年9月在上海创刊,1927年终刊,主编先是蔡和森,后是瞿秋白,始终把宣传党的纲领和政策放在首要地位,是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报纸。政治周刊:1925年12月5日创办于广州,先后由毛泽东和沈雁冰任主编,是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办的机关报,是宣传反军阀和揭露国民党右派,团结左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思武器发挥了极大作用。4“《诚言》事件”:《申报》和《新闻报》于1925年7月在广告栏内刊登帝国主义宣传品《诚言》、其主要内容是为帝国主义辩护,颠倒是非,恶意攻击中国人民的爱国行动。此事件一出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愤慨,在爱国力量的舆论压力和说服下,《申报》刊登向全国人民道歉的启事。此事件标志着帝国主义报刊欺骗宣传的再次破产,也说明了中国任何报刊都必须坚持反帝、爱国的方向,否则必将为人民群众所唾弃。4“中央广播电台”:(简称“中央台”)1928年在南京建立。1932年11月该台的发射功率由 500 瓦增加为75千瓦,呼号改为XGOA。成为当时亚洲地区发射功率最大的一座电台。4《红色中华》报:是“红中社”的主要出版物,1931年12月11创刊于江西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也是我国在人民政权下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报纸。“全苏区人民的喉舌”——《红色中华》4《中国青年》:1923年10月在上海创刊,由恽代英、萧楚女、李求实先后担任主编,是团中央机关刊物。其基本内容是帮助青年正确对待工作生活学习,引导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评述时事政治,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提高觉悟,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