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一条神秘而又艰险的 “天路”,当满载游客的“长龙”在 雪域高原上飞驰时,有些旅客或许会 发现,在人迹罕至的唐古拉山口,在 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间,有着这样一 群人,他们战胜恶劣的环境,日夜守 护在铁路沿线,他们是这条铁路的守 护者——青藏铁路安多段通天河护路 大队。
青藏铁路安多段通天河护路大 队的巡查范围位于唐古拉山口北麓, 短短40公里的路程,平均海拔却在 5000米以上,全年平均气温零下2.8 摄氏度,雪灾、旱灾、风灾、冻灾、 涝灾、冰雹频发。在护路队员们眼 中,这段“天路”的季节只有一个, 那就是冬季,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 同,那就是严寒和极寒的区别。
在这里,皮卡车、摩托车是护 路队员的主要交通工具,取暖用的煤 炭、牛粪是他们的常备物资。“特别 厚的大衣、口罩、棉帽子、皮质护 腰、护肘、护膝、墨镜一样都不能 少,穿上这些还会冷,只有真正工作 起来,走路时间长了,才不会冷…… 一年冬天,队员扎西旺秋骑着摩托车 巡逻,短短4公里,身体就被冻僵, 衣服也被冻住。到了岗亭,我们赶紧 把他从车上抱下来,用火烘烤他硬邦 邦的身体。”青藏铁路安多段通天河 护路大队副队长次仁桑珠说。
日出、日落是青藏高原最美的 景色。绚丽的光辉中,护路队员内心 却充斥着无限的惆怅。“孤独、寂 寞,很想家。消极情绪会传染,我们 只能偷偷背着其他队员在被窝里流一 两滴泪水。有时也会站在山顶,望着 家的方向,大声唱几句歌。”次仁桑 珠回忆道。
2008年,青藏铁路安多段通天 河护路大队的队员们开始清理铁路 沿线的垃圾。春节、国庆节、劳动 节都是青藏铁路客运高峰期。随着 游客和返乡藏民的增多,铁路沿线 的垃圾也越来越多。在24小时巡逻 途中,队员们走走停停,随手捡起 沿路的垃圾。回到岗亭,车上最多 的不是黝黑的牛粪或工作器材,而 是各色的垃圾。在保障青藏铁路正 常通车的情况下,他们改善了当地 的环境。
“如果非要选择一种动物的 话,我希望自己是一只天真纯洁的 小藏羚羊。”次仁桑珠说。青藏高 原哺育了这群“藏羚羊”,他们也 在用自己的行动爱护身边的动物。 109国道、青藏铁路是一个天然的动 物王国,牦牛、山羊随处可见。巡 逻时,遇到家养的牦牛失足落水, 护路队员便会停车,把它们拉出水 坑,交给牧民。
在保护铁路、治理环境、救助 动物的同时,护路队员还帮扶当地缺 少劳动力的牧民家庭,为他们收集牛 粪,剪羊毛,修理房子、护栏。
洛萨——藏历新年,相当于汉 族的春节,是全家团圆的时刻,也是 护路队员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因为
责任重大, 他们必须一 门心思地投 身到工作当 中,确保青 藏铁路的正 常运行。在 凛冽的寒风 中,他们坚 守着这份平凡而伟大的工作。
每个月,次仁桑珠会有一周的 休息时间,从工作单位到家一百多公 里。驱车到家后,他总会和家人一起 吃饭,陪孩子看书,辅导孩子写作 业。“回家后,我很开心,但心里 空荡荡的,只有回到工作岗位才能安 心。和铁路待的时间久了,它就成为 我们的另一个家……不怕家里出事, 就怕铁路出问题。家里出事还有亲戚 朋友,铁路出事危害就大了。”次仁 桑珠说。
今年4月,经第23届“中国青年 五四奖章”评审会议评审,共青团中 央、全国青联决定,授予青藏铁路安 多段通天河护路大队“中国青年五四 奖章集体”。
前不久,次仁桑珠还通过成人 考试,考上西藏大学。他希望现在的 中学生,把握机会,好好学习,争取 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