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新闻采访策划书
新闻采访策划书
时光匆匆,我们在忙碌中奔走,一段时间的工作已告一段落,我们又将开启
新一轮的工作,又有新的工作目标,做好策划书,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
快来参考策划书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新闻采访策划书,供大家参
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采访宗旨:
七十二年峥嵘岁月,七十二年绚烂篇章。xx大学作为兵工系下属的四大传
统院校之一,七十二年的办学历史不仅积累了丰厚的办学经验,更为社会培养了
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他们是社会的栋梁之才,是重理工的优秀学子。xx大
学以他们为骄傲,他们也深爱着自己的母校。为了庆祝我校成立72周年,欢度
校庆周。同时也为了让更多的学子了解母校,热爱母校。
二、采访主题:
校庆周的作用和意义及今后如何更好地开展校庆周的活动
三、采访地点:
办公室
四、采访时间:
20xx年10月28日
五、采访对象:
各二级学院的领导
六、采访方式:
采取预约面谈方式采访
七、采访分工:
两人拍照、两人采访、两人执笔
八、采访问题:
1、咱们学校现在把校庆所在这一周作为校庆周,对于校庆周,您觉得它的
意义是什么?
2、您希望咱们学校校庆周应该做一些什么活动?您希望看到一些什么活动?
3、您校庆周会有很多校友回母校,咱们学校近几年发展的很好,得到了很
多校友的支持,您觉得校友对学校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4、您所在的'学院在校庆周来临之际会举办哪些活动喜迎校庆周呢?
5、您对现在在校的同学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呢?
6、您觉得现在的大学生需要培养哪些素质?
九、采访需带东西:
采访前带好必须身份证明证件、采访所需器材等相关物品。如采访提纲、采
访时所需的记录本(录音笔)、笔、摄像机。(照相机)
十、采访后期:
整理收集好的资料和问答记录,组织整理完成采访稿,传给老师进行核对。
修改无误后做成终稿。(写一篇采访稿即可,但是需要质量,字数需要1500字左
右)
十一、注意事项:
1、之前做好充足准备,做好策划和提问题纲,做好知识准备,包括被采访
人的资料、爱好的相关背景,以及预约好时间地点。
2、采访时间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
3、采访时提问不要过大过空,防止轻问重写,提问辞不达意,事先围绕主
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
4、提问语要注意"五不用":不用长句、不用有歧义的话提问,在提问时不
要生造词语、任意改用专用名词,长句分成短句来问。适当使用些激将法充分发
挥激将的作用确定采访设备可以正常运转,提前估计到困难和意外,做好心理准
备。
5、拍照时关闭闪光,尽可能地多拍,供事后筛选。
6、采访时提问态度要真诚、客观、不带个人倾向。
7、确定采访设备可以正常运转,提前估计到困难和意外,做好心理准备。
8、按照采访对象选择合适的衣着。
第2篇:
新闻采访策划书范文
【篇1:新闻采访策划书——人物专访】
新闻采访策划书——人物专访
一、1.节目名称:访谈录。
2.采访目的:通过采访周老师这个万千老师的缩影而了解大多数老师的思想,
从而赞扬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3.采访对象:音乐老师周丹
4.采访对象简介:主教钢琴选修、主修、视唱练耳。教学成绩优异,是大家
公认的好老师。
5.采访时间及地点:20__(请自填)/1/5音乐学院教师办公室。
6.采访的主题:了解老师的教学生涯,解密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7.采访
方式:采用预约座谈方式采访。
8.采访步骤:通过一个问题打开局面然后由外到里逐层深入,悟出老师的思
想精髓。
9.提问提纲:a为什么选择教体育,当初为何选择体育这个专业?b这么多年
的教学生涯中,做出这么多成绩,背后有哪些心酸的故事?c在钢琴比赛“长江
杯”中获最佳指导老师,您当时有啥感想?d半决赛气氛异常激烈,您是怎样
指导学生直至最终进入决赛?e您取得这么多的成绩,同学们又这么喜欢您,
现在学校评“我最喜爱的老师”,您的票数遥遥领先,您是不是有一套独特的教学
方法让您如此成功?
f许多人认识您是因为您的音乐特好,其实您还是个集邮爱好者,为啥爱上
集邮,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代、带课?g在这几年教集邮课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
到什么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呢?
h您在上课的过程中从不请假,自己有病,老父亲住院您都没请假。是什么
样的动力让您风雨无阻,带病上课?
二、采访前期工作:
1、利用通信手段提前一星期进行预约。征得同意后将采访提纲发于其本人。
同时将时间、地点、采访时长告知对方并达成共识。
2、采访前准备必须证件、器材等相关物品。如照相机、采访本、录音笔等。
3、收集被采访者个人资料。
三采访后期:
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访谈的问答记录。四、可行性分析:
a.采访需提前几天预约,否则被采访者由于公务,采访可行性不高。b.对
于问题提法得当,有技巧,有取舍。本次采访成功率将不低。
五、注意事项及备注:
1.对提问问题为基本问题,若准备前已经可靠得知,可略过。可即兴追问问
题。
2.须注意提问方式
3.本次采访活动依照该策划进行,如遇不可预知等特殊情况,可另行修改或
随机应变。
音乐学院1113301班20__(请自填)年12月31日
【篇2:新闻报道策划书范文】
新闻报道策划书(天灾人祸--走进南方旱涝灾情)
一、报道主题:《天灾人祸--走进南方旱涝灾情》
二、报道背景:
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50 年来罕见干旱,达到1961 年以来同期降
水最低点。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5 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1.01 亿亩,
占全国的84%,作物受旱7907 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197 万亩。有20__(请
自填)万人、1368 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分别占全国的 80%和 74%。网友
指责称,干旱是修建三峡所致,这不是公众第一次因极端气候而关注和质疑三峡
工程。近年来西南大旱、重庆酷热、两湖流域暴雨等气候异常,三峡时常成为矛
头所指。近期,旱涝形势急转,由之前的大旱、土地干裂,人畜饮水困难到近几
天的连连暴雨,导致众多房屋倒塌以及未知的地质灾害时有可能发生。长江中下
游旱涝急转形势尤其严峻。从9 日夜间开始,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区遭遇入汛
以来最强降雨,目前上述三省已有近百人因灾死亡或失踪。国家减灾委、民政部
10 日12 时紧急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两个工作组赶赴灾区,查看灾
情,协助救灾。
6 月3 日以来的中国南方暴雨洪涝灾害共造成175 人死亡,86 人失踪。3 日
以来,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相继出现4 次强降雨天气过程,导致长江中下游、中国
西南及华南地区部分省份多次遭受洪涝、滑坡、泥石流灾害。据统计,3 日以来
的中国南方暴雨洪涝灾害共造成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
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3 省(自治区、直辖市)86 个市(州)510 个
县(市、区)3657 万人次受灾,紧急转移安置 164.2 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 350.2
亿元。
针对6 月份以来南方严重暴雨洪涝灾情,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加强汛期应急
值守,做好灾情监测评估,并加强部门沟通协调,紧急启动应急预案,调拨中央
救灾款物,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财政部、民政部累计安排下拨中央自然灾害生活
补助资金 1.65 亿元,主要用于暴雨洪涝灾区受灾人员紧急转移安置、过渡性生
活救助、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和向因灾遇难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民政部紧急向贵
州、湖南、安徽三省灾区调运5000 顶救灾专用帐篷和5 万床棉被,切实帮助灾
区群众解决基本生活面临的困难
异常天气引起的旱涝灾害使得人民叫苦不迭。在网民的质疑声中,长江三峡
又被提了出来,那么,三峡工程到底是不是引起旱涝灾害的因素呢?
三、新闻报道的目的、意义和目标:
1、目的:本策划旨在通过跟踪报道南方严重的洪涝灾害,同时对比苏北地
区日益持续严重的旱情和北方的旱情,提示人们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警示相关部
门做好安全监管,同时为人们解疑释惑:三峡到底是不是引发旱涝灾害的罪魁祸
2、意义:大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慌乱的人心。试图通过此次报道稳定人
心,做好战胜洪灾的心理准备。同时引发对三峡等大型工程的思考。 3、目标:
(1)通过此次采访,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灾情的发展态势。
四、资源需要 :笔记本一台 照相机一架 录音笔一支 采访笔记
五、活动开展 : 1、采访要求:
(1)采访过程中首先要确保新闻的真实性,不得片面截取他人语句,篡改他
人用意,多用直接引语写作;
(2)在采访写作的过程中以客观陈述事实为主;
(3)记者采访要深入,写稿时要通过事实、人物、事件来体现,切不可空洞
无物,泛泛而谈;
(4)整个报道选择切入点要小要细,注重事情或事件及人物,点和面结合的
报道。这样文章才有可读性,才不会落入俗套; (5)最后,高效的完成写作。 2、
刊发设想: (1)拟刊登在6 月30 日《兰州晚报》头版,有一篇围绕主题的重头
报道专家评论,其他的两篇消息和一篇通讯均独立成篇(不少于5000 字的采访稿
件)。 (2)具体操作:
第一篇消息标题:《苏北持续大旱,土地饥渴难耐》
报道主线:江苏北部自去年10 月以来,苏北地区降雨异常偏少,其中尤以
盐城最为严重。报道内容涉及受灾情况以及降水异常偏少的数据说明。
第二篇消息标题:《浙江兰溪遭遇56 年来最大洪峰,村民紧急转移用船运送
牲畜》
报道主线:兰溪遭遇 56 年来最大洪峰,人畜紧急转移。报道内容涉及受灾
面积、受灾严重程度以及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通讯标题:《大旱急转大涝的真相》
报道主线:详细介绍南方大旱以及造成的损失,同时说明大旱之后大涝给人
民带来的诸多不便。进而揭示大旱急转大涝背后的真相。
评论标题:《大旱之后又大涝,是天灾还是人祸?》
报道主线:南方大旱之后又大涝,网友频频质疑都是三峡惹的祸。专家回应:
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
3、媒体选择:报纸媒介 具体选择《兰州晚报》 4、报道方式:集中式报
5、文体写作:组合式深度报道
6、报道收效:通过对南涝北旱的对比,以及专家的解释,让人们认识到旱
涝灾情与三峡工程并无多大关系,同时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
要性。
六、经费预算 :交通费,摄像摄影及后期制作,票务
七、活动中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1、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要充分:将查阅好的资料整理归类;采访需要的器材设
备要带齐;
2、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可能在采访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前预想解决的
办法;
3、提前联系好接受采访的专家、相关部门等。
4、本次采访需要分小组进行,针对不同地点分配,初步定为每小组二到三
人,后期纠正,合稿人员为四人。
八、活动负责人及参考 参考材料链接:
专家详解长江中下游地区遇 60 年罕见旱情原因 20__(请自填)-05-25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