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在《毛选》中独树一帜,被誉为又一高峰。白崇禧,被誉为“小诸葛”,在研读此文后深感震撼,将其视为克敌制胜的至高策略,并从中凝练出精辟的两句话:“以小胜积为大胜,以时间换取空间。”细思量之,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历程,不也正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论持久战》吗?追求速败只会让我们悔恨不已,而速胜又显得遥不可及。唯有秉持长期主义,通过积累小胜来成就大胜,才是我们通往成功的最佳路径,也是实现人生跃升的必由之路。
找准优势,方能成功。
在抗战中,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日本,并非凭借弱者的胜利,而是因为我们深刻认识到并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优势。这些优势包括正义的抗战立场、广阔的战略空间以及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正是基于这些优势,我们制定了有效的战略和战术,如广泛的动员、迅速的外线作战以及灵活多样的游击战法,从而不断壮大,最终击败了敌人。
同样,这一逻辑也适用于我们的人生发展。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的核心优势在于时间和耐心。在缺乏背景、资源和人脉的情况下,这两样东西成为了我们追赶和超越他人的关键。通过长时间的专注学习和实践,即使是最平凡的技能也能变得炉火纯青,为我们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并在机会来临时成为我们腾飞的跳板。
因此,在有价值的领域里深耕细作,集中精力长时间积累,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虽然我们可能无法超越那些天赋异禀的人,但凭借时间和耐心的力量,碾压大部分的普通人还是绰绰有余的。用这种稳健而持久的方式去淘汰那些原本就比我们优秀的人,无疑是相对简单的成功策略。然而,如果缺乏专注和持久性,总是朝三暮四、追求短期的机会主义行为,那么注定无法积累真正的优势,也就难以实现真正的成功。
量变引发质变。在抗战时期,有人轻视游击战、地雷战和麻雀战,更倾向于正面决战,然而他们忽视了敌我力量的悬殊。这种“放手一搏”的策略往往只会加速失败,而积小胜为大胜才是明智之举。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人生。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追求所谓的“顶级思维”和“顶级认知”,希望一蹴而就地改变命运。然而,这并不切实际。因为多数人的起点并不高,速成往往是天方夜谭。这种追求速胜的心态,其实是对客观规律的忽视。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不大,关键在于能否积累足够的量变,从而引发质变。那些成功者,往往只是比他人稍微强了一点,但这一点点的优势,却带来了天壤之别的结果。因此,在竞争中,我们不必追求遥遥领先,只需稍微领先一步,就可能获得想要的成功。正如古人所言,“再坚持一下”,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努力,却往往能带来转折性的胜利。所以,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时刻铭记这个原则,挺过困境,积累量变,等待质变的到来。
因此,普通人无需过分追求所谓的“降维打击”或好高骛远,毕竟我们的起点并不高,打造出断层式的差距并不容易。更务实的选择是,稳扎稳打地积累自己,每天取得一点进步。这一点一滴的努力,或许微不足道,但谁知道哪一天的“一点点”积累,就可能成为压倒竞争对手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一点点”进步,可能只是多花一点点时间学习、多读几页书、增加一些运动量或更深入地思考。就像阅读《毛选》一样,我们不必追求顿悟或一日千里式的飞跃,而是追求在潜移默化中每天超越他人一点点。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那些不起眼的差距最终将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