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大荔的故事
丰图义仓
摄 |李方印
“千年河西地,关中米粮川。”大荔古称同州,地处黄河之滨,华山脚下。自商代起,大荔便立国、置郡、设州、建府,三千年历史文化辉煌璀璨,素有“三秦通衢”、“三辅重镇”之称,是源远流长的黄河文明最早发祥地之一。
这片土地的文明开端,要寻根于一个久远的古国。“朝邑县东有王城,盖大荔戎王之城。”——引自《寰宇记》。古文中所描述的大荔戎王之城,便是两千多年前的大荔戎国,它位于今天大荔县城东约15千米处的朝邑镇,这座千年的古镇揭示着大荔县名的起源。
周平王末年,一只名叫大荔戎的戎狄部族,沿着洛河川道到达了黄河西岸,他们选择这片肥沃富饶之地筑造王城,建立大荔戎国。秦厉共公十六年,公元前461年大荔戎国二百多年的辉煌历史终结于秦国的战车之下。后来,秦国在这里高筑堡垒,因临近他的对手晋国,设临晋县,从此,这片土地拥有的历史中的第一个县名。
西晋末年,以五胡部落为代表的游牧民族在北方逐渐兴盛强大,不久后,临晋县被撤名,替换他的正是大荔戎国的古老名号大荔。此后的一千多年,大荔县多次更名,直至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重设大荔县,并沿用至今。
大荔县总面积1800平方千米,总人口75万人。交通便捷的大荔有黄河旅游名县之称,被誉为“最美公路”的沿黄观光路在大荔境内蜿蜒而过,大西高铁更将大荔融入古都西安的“一小时经济圈”,大荔冬枣、西瓜久负盛名,一条黄河浮桥连接起了大荔与黄河对面的山西名城永济结两省秦晋之好。
大荔古迹遍布,宋岱祠岑楼、清丰图义仓、魏长城遗址、金龙高塔、八鱼石墓群等诉说着历史;大荔文脉丰厚,同州梆子被誉为中国梆子腔的鼻祖,朝邑剪纸、大荔面花和同朝皮影并称“同州三绝”。大荔的民间文化艺术久负盛名,在渭北乃至全省独树一帜。2019年大荔荣获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近年来,大荔县持续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全县已建成国家3A级以上景区8个,沙苑景区入围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乡村旅游示范村3个,列入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个,国省非遗保护项目12个,初步形成了“全域公园统揽、核心景区牵动、百公里百万亩美丽产业支撑、美丽乡村串联驱动”旅游发展格局。(文/郭旺)
来源:《西北旅游》第1期,总第180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