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脉络梳理笔记(2)

诗佳网

主要题材: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人物专访、新闻小故事、特写等。

新闻编辑

新闻编辑

一、新闻传播的主导性工作采写与编辑是主要环节和基本业务

主要体现在报道的定位。总体的规范。定位与相应的调整。其次体现在报道的策划。深、活、优最后是报社的编前会制度。

二、新闻传播的整合性工作 (选择、修改、标题、配置、合成。)

三、新闻传播的把关性工作 (全程性、综合性、终审性。)

编辑环境:大众传媒外围的各种情况与条件的总和,是新闻报道所传播的信息的发源地和目的地。编辑工作既作用于编辑环境,又受到编辑环境的制约。

重视新闻报道的数量,更讲究新闻报道的质量,以质量兴报,以质量兴台,成为我国当代新闻编辑工作的普遍取向。在新闻报道方面强调深化内涵,强化特色,培育精品,争创名牌。在操作层面上,编辑的各个环节,都越来越注重深加工和精加工。

电脑辅助新闻学:

1.电脑辅助报道。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寻找和发现新闻报道的人物和事件线索,报道思想和灵感。

2.电脑辅助参考。利用在线资源进行数据的检索和事实的交叉验证。

3.电脑辅助研究。利用在线资料开展与新闻报道有关的调查研究。

4.电脑辅助聚会。利用电子公告牌和电子论坛等定期与世界各地的具有相同爱好、兴趣或职业的人们进行访谈和讨论。--据认为是新闻工作者运用互联网最激动、最有潜力的一个方面。

新闻的确认:确定哪些新闻可以录用。它决定着报道的方向、特色和质量,在新闻工序上是第一位,而就其重要性来说也是居于首位。

实现报道宗旨的基本保证

(社会主义新闻媒体的报道宗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实现的手段是通过新闻的选择。)

形成报道特色的基本保证提升报道水准的基本保证

遵守政治规范、法律规范、道德规范 (实事求是,清正廉洁)

受众需要受众需要具有某种一致性。即,含有重要性、新鲜性、社会性、知识性、接近性的新闻是受众普遍关心的。不同的受众在需求方面也有差异性。可以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上进行划分。

既要突出报道的重点,又要兼顾报道之间的平衡。它最终是通过版面和节目体现出来。

新闻的梳理:对新闻的一次全面的细致的再检验。首要任务是纠正新闻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差错和问题。 这种着眼于补偏救弊的改稿行为,称之为新闻的“保护性梳理”。

纠正各种差错事实性差错 (违反常识,不合情理,主观想象,言过其实,前后矛盾,以偏概全)政治性差错知识性差错文字性差错避免各种不当内容不当(提法不当,做法不当,泄露内情)用词不当

在纠正差错和问题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完善新闻的表达,以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这种着眼于扬长求精的改稿行为,称之为新闻的“提高性梳理”。

凝聚主题一线串珠。一篇新闻只有一个中心,并一贯到底。削去枝蔓。为了主题的集中,还要舍得忍痛割爱,将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删去。以少胜多。材料不是越多,主题就越突出。不说明问题的材料越多,主题会越模糊精简过程。对事物进行必要的压缩和概括,使新闻短而精。详略得当。与主题关系直接的、重要的内容应当展开,写得具体详细,不足的还应设法补充。与主题间接的、一般的内容应当压缩,写得概括,简略,可有可无的还应删去。凸现精华改变体裁,调整结构。如将通讯改为消息,可突出精华,直接、简练。取其一点,独展所长。将精华部分分离出来,独自成篇。化零为整,各显其要。将篇幅长的新闻分成若干篇,组合刊播。有稿必检有错必究。必须要有乐于和敢于负责的精神。有改必慎。修改必须有据。

新闻标题在新闻媒体中的作用: “两导”导受作用。

导受:引导受众阅读和视听,是导读、导听和导视的总称。

标题受众:新闻数量与日剧增,人们不可能兼收每一条新闻,于是出现了以接触标题为主的“标题受众”。

标题可以方便受众接触、了解、选择新闻,引起受众对新闻的兴趣。

导向作用。

最为明显的表现是就事论理,借题发挥。它更多的是通过词语的褒贬和语气的强弱来显示。

新闻标题在新闻媒体中的区别不同载体的新闻媒体对标题的要求不尽相同。

报纸:注意辞句的修饰,讲究语言的生动、形象、含蓄和凝练。

广播:注意音韵的优美和响亮,上口顺耳,要便于受众听清听懂,尽量口语化,通俗化。

电视:简明扼要,以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同一载体的媒体对新闻标题的要求也有区别。这是由媒体的性质、受众对象和所属地区等因素的不同所决定。

新闻标题与新闻事实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新闻标题必须揭示新闻事实新闻标题必须符合新闻事实主体类标题

基础部分,运用最为经常和广泛。包括主题和辅题(引题+副题)。

两种类型:

单一型标题。只有主题,用于信息单一的新闻。广播与电视的标题,以单一型居多。复合型标题。主题+辅题,用于信息比较重要而又复杂的新闻。多见于报纸。从属类标题

附属部分,是对主体类标题的补充。包括提要题和分题,主要用于报纸。

提要题:比较详细的概括文中的主要内容的概要题。分题:插在新闻或文章中的小标题,或称插题。整合类标题

最高层次的部分,统领主体类和从属类标题。包括栏题和类题,主要用于报纸。

栏题:为一个专栏或一组稿件所加的总标题。类题:以归类为主要目的的综合题。(栏题表某种意向,类题主要起分类和显醒的作用。)态度层面的方法客观性方法:标题只叙述事实,不发表议论,不加渲染烘托,采取白描手法。主观性方法:标题对事实进行议论、渲染烘托,明显的体现出倾向性。修辞层面的方法形象方法。强调方法。加强语气,突出内容,多重复词语、变换语序和设置悬念。蓄意方法。曲陈其事,隐含其意。可巧用双关语和巧用标点符号。齐整方法。特指对偶方法,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层次清晰。引用方法。借用他人的话语来概括新闻的内容。简练方法。(炼意、炼句、炼字)

报道配置:按一定的报道意图将稿件搭配、组织成有机完备的整体。好的配置,可以使报道显得有序易读,使报道得到强化和深化,使报道获得整体优于部分的积极效应。

综合性配置,强调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最常用的配置方式之一。

配置要领

点面结合。重点与一般的结合。既有分量又利于受众全面了解事物。         庄谐结合。褒贬结合。表扬与批评相重视。图文结合。长短结合。多种文体结合。

同一性配置:将具有相同性的稿件聚在一起。可以增强新闻单元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往往形成强势,获得规模效应和比较优势。

强标识组合

即具有明显标志的同一性配置。可用来突出报道思想或报道重点,反映重要活动、重要事件和重要典型。

借助标题。通过标题的整合,昭示稿件之间的相同关系。可以是栏题组合,类题组合。借助专栏。弱标识组合

即不具有明显标志的同一性配置。通过勾线、围框或前后左右相连来显示稿件之间的相同关系。适用于不宜或不需作强化处理的同类信息的组合。一是,报道价值一般,没必要加以突出,或报道价值虽然较大,但已多次采用标题强化。二是,报道价值较大,但不适宜用明显标识。

延伸性配置:增配其他稿件,对稿件加以拓展,使之丰富、深化。

广度延伸:即对新闻进行补充,增加相关信息。着眼于加大信息量,是量的延伸。深度延伸:即对新闻着力开拓,深入揭示底蕴。着眼于提高消息质量,是质的延伸。主要方法是配发评论,以编者按和编后居多。

解释性配置:借助其他材料加以说明不易为受众理解或明了的新闻。

文字资料示意图表

报道合成:包括版面和节目的编排设计,是新闻编辑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新闻价值判断的综合表现。兼具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和技术性,具有终审性和不可逆性。

编排设计,可以评论是非,表达情感,显示个性,引人注意,传达文字、图像、言语没有表达、不易表达和不便表达的消息。是对报道价值的综合判断和最终表现,是消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隐含的消息具有不可更正性。

表态功能:表达新闻媒体对新闻的立场与态度。启示功能:通过稿件的组合,产生特定的消息,给受众某种启示。吸引功能相符原则:即要与服务对象、与媒体的性质和特点、与新闻单元的性质和特点、与稿件的价值和特点一致。重点原则:即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有序原则:即要分清条理和层次。便易原则:即要易于受众接受消息。重点式编排

(运用强化手段突出重点稿件。

强化手段有:标题字和面积加大,标题字黑底反白,正文字放大或用异体字,正文排长栏,题文加框,粗线勾勒,照片压题,图文组合等。)

集中式编排

(用整版或半版左右篇幅报道同一类内容。

可以突出主题,烘托气氛,营造声势,引起读者注意,加深读者印象。

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与互补性,避免重复与单调。)

对比式编排

(将报道内容对立的稿件组合在一起。有利于主题的强化和深化。)

对称式编排

(讲究版面元素的工整对称,整体感和稳定感较强,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多用于内容互有联系且篇幅不长的报道。)

交叉式编排

(要注意稿件之间的穿插、咬合。是为了保证印刷质量,美化版面的需要。)

模块式编排

(又称“现代版式”。模块就是一个方块,是一个单位。模块式编排的题文组合均成四边形,不忌碰题,讲究块状错落。优点是版面简洁,整齐,清晰易读,便于读者快速的获取消息,而且易于设计、排版和抽调稿样,十分适合电子排版。)

冲击式编排

(“拳击式示现”,对视觉构成强刺激。特点是标题显赫,照片增大,线条粗黑,色调浓重,醒目夺人。)

版面设计:将报道合成具体化和直观化,使之形成面向读者的格局和外貌。

了解要求,考虑布局计算篇幅,调剂余缺

(认真计算稿件的篇幅,这是画版准确的前提。)

版样

(“三先三后”:先安排重要稿件,后安排次要稿件;先安排模块形稿件,后安排非模块形稿件;先安排版面的四角,后安排版面的中间。)

看大样

大样:版面排好后印出的样张。

清样:大样改正后印出的样张。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的诠释

新闻评论: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论题具有强烈的新闻性、论理具有鲜明的思想性、论说具有广泛的公众性。

新闻评论的分类:

按主要性能分:带有全面部署性、带有说理启发性、带有业务指导性、带有政治鼓动性按评书内容分:

政治评论、法制评论、思想评论、经济评论、文教评论(含教育科技卫生等)、文艺评论、军事评论、外事工作评论、国际评论和社会问题评论。

按作者身份分:由编采人员撰写的、代表编辑部集体意见的评论有: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述评等;由专家学者、业余通讯员和受众撰写的署名评论有:专论、思想评论、小言论、富有新闻性和文艺色彩的随感、杂文、文艺评论。大型重型的评论:社论 代表报纸编辑部和同级党委就国内外当前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分析评论,及时表明党的立场和态度,阅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注重政策性、思想性、指导性,文风庄重、严谨、朴实、鲜明。  社论是报纸的灵魂与旗帜,它体现报纸的方向。党的各级领导经常通过自己的机关报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引导舆论,指导实践。它是一种最终要的评论形式,被人们称之为“党报的元帅”。  发表社论,一般由同级党委或有关部门审定。由于规格高,影响大,要坚持少而精。 编辑部文章  专就当前国内外政治、思想等领域的重要问题或重大事件发表的理论性和真册性言论,有一定的权威性。它论述范围广泛具体,有浓厚的理论色彩。  它代表报纸编辑部和同级党委对某一重大问题的立场和观点,其内容含量比一般社论更大,规格高于社论,更庄重,更具权威性,因而影响更大。这种形式要慎用。必须经同级党委或有关部门审定。中型的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  论述内容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它大多根据党的方针政策,旧当前政治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某一个方面进行比较集中、深入的分析。在选题和协作上,较之社论更为自由和灵活。其篇幅一般比社论短。  发表的郑重程度仅次于社论。不署名的评论直接代表编辑部集体的意见。以“本报评论员”或“本报特约评论员”署名的评论,名义上是代表个人,实际上反映了编辑部的观点和倾向,仍有较高的权威性。评论可以单独发表,但多半和有关新闻报道同时发表,起着总结推广典型、指导全局的作用。但提出新问题而又把握不定的应该送审。  小型的评论:短评  为配合传达、阐述党的方针政策,或就当前社会的某些亲乡、问题和现象,以编辑部或以编辑发表的评论。在写作上较之中型评论更单一,分析更扼要,篇幅更简短。  一般都配合新闻报道发表,针对性、思想性、是都较强,抓住一点,推动一般,起到画龙点睛、突出重点的作用。编者按  编者对所发表的报道、文章进行提示、评论或作补充说明的文字,大致分为政治性的和说明性的两种。按语的写作,要求旗帜鲜明,一针见血,逻辑严密,文字精练。  编者按正式表明编辑部的态度,多采用较为郑重的场合和必要之处。其作用在于引起读者注意,加强传播效果。  编者按可放文前、文后,也可放文中。  编后  简要说明编辑部对有关新闻报道或文章的基本态度,多因事抒感,借题发挥,用于一些已作过多次宣传的主题,从新的角度或用新的材料、新的论证方法,给以简单的必要的新说明。 一般都配合新闻报道、文章发表,起深化主题,强调重点的作用。可拟标题,也可不拟。 专论  带有时评的形式,是新闻媒体编辑部约请某一方面专家或权威人士,就他们有深入研究或熟悉的某个专门问题发表意见的文章,是既有现实性又有理论性的一种评论形式,其内容接近于编辑部文章,一般都发表在显要位置。担由于是个人署名的,权威性和郑重程度较编辑部文章较小。代论  主要用于对人民内部某些认识问题的正面引导,以及对国际上影响范围较小的事件,加以评述,帮助国内人民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开阔视野。往往以个人署名,反映的确实媒体编辑部的立场与态度。新闻时评  往往就社会关注度高的新闻事件,尤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事件,以及公众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作及时、准确、深刻的评论。一事一议、就事论理,注重议题的新闻性、观点的鲜明性、作者的广泛性,是它的基本要求。它强调在新闻事件发生过程中发言,积极抢占舆论制高点,从而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应时而在”、“评在当口”是时评广受好评的根本原因。要求持论尖锐,文风清新,语言简洁,明白畅晓。思想评论  这是运用最为普遍、群众性最为广泛的一种评论形式。他的特点是,从群众角度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开展群众性的自我教育,使媒体能较多地反映群众的声音。他的题材涉及面很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无多不谈,大多以思想认识问题作为主要评论对象,以帮助人们澄清是非,提高认识为目的,论述问题时注重就实论虚,夹叙夹议,摆事实讲道理,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同志式、朋友式的谈家常的热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