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是一位备受国人瞩目的科学家,虽然他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但获奖时已取得美国国籍,这一事实让许多人对这份成就颇感遗憾。这种遗憾不仅在普通国人心中存在,甚至也深深萦绕着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
杨武之,我国第一位数学博士,在他之前,数学领域尚未涌现出博士学位的人才。他培养出了华罗庚和陈省身等知名学者,却在众人中较为陌生。早年,杨武之就展现出非凡才华,清末时甚至考中秀才,后又获得了当时顶尖的师范大学教育。他在那个年代可谓才华横溢,但他选择回到母校担任教职。
杨武之不仅学识渊博,更以知恩图报著称。建国初期,国家资源匮乏,科技和教育领域急需发展。为了更深造,杨武之选择出国留学,仅用三年时间就拿到了斯坦福大学学士和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回国时已是博士。回国后,他成为国内顶尖人才之一,虽有高薪工作机会,仍坚守岗位成为一名教师。
杨振宁是杨武之的长子,其在物理学领域的成就离不开父亲从小的教导。有句话说得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杨振宁就是最佳例证。他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对于杨武之来说是莫大的鼓舞,但儿子改变国籍的举动却是一辈子无法原谅的错误。
在杨振宁出国工作时,父亲一直担心他迷失自我,多次嘱咐他要知恩图报、学有所成后回报国家。然而,得知杨振宁改变国籍后,杨武之愤怒不已。这个事件成为杨振宁一生中唯一备受争议的,也让他的父亲对美国产生了厌恶之情。
杨振宁曾解释过改变国籍的原因,当时国内科研环境极为落后,只有在美国深造才能有更深入的研究。虽后来他改回中国国籍,回到祖国,但父亲杨武之未能亲眼见证。当祖国需要帮助时,杨振宁义无反顾地回国,父亲若在天之灵,必会原谅他。
无论是杨武之还是杨振宁,他们都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热爱,对祖国怀有感恩之情。要是没有对祖国的深厚情感,他们怎可能舍弃功名利禄,毅然回国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