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苍南又火了!

诗佳网

资料/新华社 新华网 央广网 浙江日报 温州日报

这几天

新华社、新华网、央广网及

浙江日报、潮新闻、温州日报等主流媒体

纷纷将镜头对准苍南这座滨海县城

密集报道其“强城行动”的亮眼成果

苍南的“强城故事”正被全国看见

一起关注

各大媒体的精彩报道

新华社+新华网

聚焦苍南“强城行动”成果

9月8日,新华社和新华网以《聚焦高质量发展丨浙江苍南:滨海县域“强城”记》为题,从“篮球健儿点燃全民活力”“环海公路推动城市提级”“核电产业锚定绿能未来”三个鲜活切口,深入解读苍南如何从滨海县域迈向“强城”新阶,让全国读者看到小城的大作为。

这几天,苍南又火了!

(上下全文)

聚焦高质量发展丨浙江苍南:滨海县域“强城”记

新华网杭州9月8日电 一群篮球健儿点燃全民活力,一条环海公路推动城市提级,一个核电产业锚定绿能未来……2025年刚从“浙江山区海岛县”名单中“出列”的温州市苍南县,正加速走出独具特色的县域发展之路。苍南这个滨海的县区,是如何“强城”的?

这几天,苍南又火了!

海报设计:战晓菁

赛事“破圈”,民生“加码”

近日,苍南队赢得了大量的呼声和掌声,在浙江城市篮球联赛(简称“浙BA”)比赛中,以七战七胜的战绩成为温州预选赛冠军。而后,又在城市争霸赛中成为首个战胜市级联队的县级队。在篮球界,温州“南哥”从此出圈。

这几天,苍南又火了!

2025年8月25日晚,浙BA苍南队69:58胜衢州队。新华网发(苍南县委宣传部供图)

“‘南哥’为何这么强?”答案就藏在苍南篮球人才培育体系中。

球队10名主力球员,均出自灵溪一中。这所获评“浙江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篮球)”“浙江省首批体育特色学校”的中学,通过“小学—初中—高中”的篮球运动三级梯队培养路径,用近三十年时间筑牢苍南篮球“摇篮”的根基。

近年来,苍南在训注册青少年运动员达230人,近三年累计向省市专业队输送球员35人、向CUBA输送6人,更走出了前国家男篮队员吴前等优秀球员。

这份体育活力的背后,是苍南“大县大城 五城联建”之“运动城市”建设的长远布局。

江滨公园水上运动中心、吴前体育馆等一座座体育基地即将落成;遍布全县的669个篮球场,让篮球更加触手可及;张玉宁足球训练基地选址敲定,将填补县域足球专业训练的空白;168黄金海岸航空飞行营地的规划,让“山海运动”有了更多可能……

走出沸腾的赛场,可以看到更多普惠的服务正勾勒着苍南的民生新图景。文化供给上,192家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串联起“城市15分钟文化圈”;教育发展上,4对融合型教共体、14对共建型教共体、36对协作型教共体,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医疗服务上,4个医共体,推动基层就诊率、县域就诊率分别达70.1%和90.1%……一桩桩实在的民生实事,书写暖心的幸福答卷。

海岸“串珠”,城市“换新”

观浪、抓浪、起身……凌晨五点的海面上,不少冲浪爱好者迎着日出,踩着冲浪板,在位于苍南168黄金海岸线的海螺湾海面上,划出一道道漂亮的弧线。

几年前,这片“冲浪胜地”还是一片需靠无人机才能发现的野沙滩。“201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发现这里具备冲浪的天然优势。”海螺湾冲浪基地主理人凯米说,可当时进出仅一条山路,得驾驶越野车花上2个小时才能开进来。

转折始于两年前。168环海公路的正式通车,让这片沙滩真正走进了大众视野。2024年,为进一步挖掘和展现海螺湾的冲浪潜力,政府持续投入1000万元完善场地配套设施,对冲浪基地进行升级。目前,海螺湾的日均客流已达3万人。

这几天,苍南又火了!

2025年5月11日,浙江苍南168黄金海岸线业态。新华网发(苍南县委宣传部供图)

随着环海公路持续完善,沿线28个村庄同步开展环境整治,25亿的投资与项目建设,让曾经散落的沙滩、海岛、渔港、古村被逐一唤醒,自然与人文景观融合交织。如今,沿着苍南168黄金海岸线一路向南,步步皆景:34个景点,140个海岛、31个天然沙滩串联成链。其中,58处网红打卡地、9个交通观景平台星罗棋布,特色驿站、露营基地、摄影基地等多元业态更是错落有致。

这片属于苍南的“蓝色魅力”,引来各地游客叩响“浙江美丽南大门”,带动着当地生态文旅持续升温。2025年1月至6月,苍南168黄金海岸累计接待游客538.74万人次,同比增长47.85%。

面朝东海,背倚群山,苍南的城市魅力远不止于此。

主峰海拔921.5米的玉苍山景区,成为“天然氧吧”、避暑胜地;拥有600余年明矾采炼史矾山镇,走出“非矾”转型路,变身文化打卡点;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碗窑古村落,传递穿越时空的文化回响……文旅“成链”更促城市“换新”,通过深化“旅游+”文章,苍南用山海资源串联“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持续提升城市美誉度,为群众营造出更富魅力、更具活力的高品质生活环境。

“围绕‘5A景区城’创建目标,我们以‘绣花针’功夫植入旅游元素,全区域、全时空、全景式、全产业、全要素打造游客近悦远来的向往之地。”苍南县相关负责人说。

产业“聚变”,未来“乘风”

俯瞰苍南县沿浦湾,三澳核电项目工地上塔吊林立、工程车穿梭不息。预计2025年底,该项目1号机组将投产发电。

这个总投资1200亿元、总占地面积有2700多亩的重大工程,自2020年底开工以来便备受瞩目。它不仅是长三角地区首个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核电站,也是全国首个引入民营资本的核电项目。

“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将为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区域提供清洁能源超540亿千瓦时,接近2023年温州市全年用电量。”苍南县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每年还可减少标煤消耗1600余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400余万吨,为“强城”建设注入绿色动能。

这几天,苍南又火了!

2025年8月13日,浙江苍南核电产业。新华网发(苍南县委宣传部供图)

与此同时,海上风电也正迎风转动。

站在苍南168黄金海岸线,可见碧海蓝天之间,连片的海上风电机组伴着呼啸的海风徐徐旋转。这些年,能源央企华润、华能,省属国企运达风电,民企远景科技纷纷在此落子布局,让这座滨海小城一跃成为浙江海上风电领域发展势头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如今,以核电、风电、光伏、储能蓄能、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核关联等项目为依托,苍南已形成功能齐备、多能共进的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全县共建成项目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123万千瓦,年发电量约34亿千瓦时,在建、前期或规划工程装机容量超1400万千瓦,总投资超2000亿。

这几天,苍南又火了!

2025年5月19日,浙江苍南中央商务区。新华网发(林利摄)

“从民生‘加码’到文旅兴旺,再到产业聚能,苍南40多年的发展与突围紧紧抓住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资源与契机,亦可窥见‘久久为功’的力量。”苍南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4年苍南GDP达543.2亿元,位居浙江山区海岛县第2位;增速7.3%,居温州市第1位;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列全国第47位、温州市第1位;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1%和7.6%,城乡收入倍差缩小至1.83。

如今,苍南以“大县大城 五城联建”为笔,以山海和鸣为卷,以拼搏与奋斗为墨,勾勒出一部“山海呼应、动能澎湃”的高质量发展县域画卷。(马江 郭妍廷 庄戴千一)

央广网关注

苍南山海间的“强城密码”

9月6日,央广网推出《温州苍南:破局、蝶变、跃升!山海之间的“强城密码”》,从交通强基、产业升级、文旅赋能、基础提质、服务提档等维度,系统解析苍南“强城行动”的实践路径,称赞其“为全国县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样本”。

(上下全文)

温州苍南:破局、蝶变、跃升!山海之间的“强城密码”

央广网温州9月6日消息(记者 项楠)这里有玉苍山国家森林公园、矾山国家地质公园,168公里生态海岸带串联10余个金沙滩,海水年均200天以上呈湛蓝色……

这里有金乡卫城、世界矾都、碗窑古村落,600年抗倭、工业、农耕文明交相辉映……

这里的宜山鱼饼、马站四季柚等特色物产,承载着温润气候赋予的山海风味……

这里,是温州苍南。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温州模式”发祥地之一,超16万市场主体、8000家工业企业、11个亿元级专业市场,在这片创业创新的热土书写着浙江南大门的发展故事。

这几天,苍南又火了!

苍南县城中央商务区(央广网发 苍南县委宣传部供图)

9月4日至5日,浙江省提升县城和中心镇承载能力现场会在苍南召开。这个曾因龙港分设面临“人均GDP、人均可用财力、人均工业产值、R&D经费占比四个全省倒数第一”的县域,如今实现华丽转身——连续两年GDP增速超7%,2024年以7.3%的增速位居温州全市第一,交出一份县城能级跃升的“苍南答卷”。

筑基塑形,让县城骨架“硬”起来

苍南的强城之路,始于对“通达”与“宜居”的深耕。

这几天,苍南又火了!

苍南通达的交通路网(央广网发 苍南县委宣传部供图)

对外,沿海甬莞高速、228国道等相继投用,瑞苍、苍泰高速加速推进,推动全域18个乡镇实现15分钟上高速;高铁苍南站完成扩建,日均办客1.4万人次,辐射浙闽两省5县市320万人,昔日“山高海远”的区位短板,变成如今的交通优势。

对内,苍南大道等门户干道升级,12条城区断头路被打通,居民通勤不再绕远路;总投资超500亿元的184个强城项目落地推进,县城东扩区、中央商务区加快建设,2.8平方公里的生态休闲带串联起中心湖、塘河等公园,既做足城市“绿肺”文章,又引入“水上运动中心”“主题咖啡”等新业态,将城市核心地块打造成市民休闲、游客打卡的好去处。

多元驱动,让县城活力“涌”起来

产业与消费的双轮驱动,为苍南注入持久动能。

这几天,苍南又火了!

苍南县城的活力夜市(央广网发 苍南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商贸领域,该县11家专业市场覆盖水产、参茸等领域,其中3家市场年交易额超30亿元;狮山湿地公园露营基地、中心湖夜间经济带人气旺盛,灵溪YES等5大夜市搭配免费巴士,“夜光经济圈”点亮县城夜色,丰富群众夜生活,提振。

在产业升级上,苍南不丢传统、敢闯新局:印刷包装产业引入RFID柔性印刷技术,塑料制品向医用、食品级方向突破;低空数智谷、云码科创园落地,峰飞航空科技(苍南)展示体验中心开门迎客,前沿技术研发让“新赛道”加速成型。更值得一提的是,47家矿山井巷业企业总部回归,每年贡献超200亿元产值;“青村纪”农创园用政策礼包吸引青年返乡,年孵化优质项目30个以上,人才与企业的回流,让县城发展底气更足。

蓝绿交融,让县城韵味“浓”起来

从“生态资源”到“经济价值”的转化,是苍南强城工作的鲜明特色。

这几天,苍南又火了!

苍南168 黄金海岸线风光(央广网发 苍南县委宣传部供图)

青翠山林间,玉苍山打破“门票经济”思维,免门票后新增苔藓森林、空中游览航线,游客量同比增长5倍;矾矿遗址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即将变身全域生态博物馆,工业遗产焕发新生。

湛蓝海边,168黄金海岸走出“轻建设、重运营”新路:中石化旧储油罐改造成海岸书屋,海螺湾小渔村依托冲浪资源成为华东知名基地,最高日接待游客3万人次,带动村民增收2500万元。

在新潮“沃野”,番茄老旧大棚改造、紫菜玻璃钢插杆技术推广,四维农业等科技企业入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落地,苍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稳居温州首位,“温州农业看苍南”品牌持续擦亮。

优质共享,让县城温度“暖”起来

强城的最终目标,是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苍南县矾山镇矾矿工业遗址(央广网发 苍南县委宣传部供图)

教育上,三禾高中整合县城教育资源,星汇高中、嘉禾中学等新校区建成投用,1亿元“秉政基金”引来清华、北大等名校毕业生任教,持续提升苍南教育教学质量,让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医疗上,25.48亿元投入16家医疗机构改造,亿元助医基金引进64名硕博医生,“县管乡用”全科医生模式惠及城乡,全力推进县医崛起;文体上,体育馆、图书馆、文博馆相继投用,145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覆盖城乡社区,海西半程马拉松、浙BA赛事点燃群众热情,年均380万人次享受到文体红利。

从交通末梢到区域枢纽,从产业薄弱到多元兴盛,从生态优势到发展胜势,苍南的蝶变,不仅是一座县城的能级跃升,更折射出县域治理中“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智慧。这份“苍南答卷”,为全国县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