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437期
01
国有大行集体下调存款利率
2025年5月20日,中国金融市场迎来重要变动,建设银行与招商银行率先启动今年首次人民币存款利率下调。根据最新公布的利率表,这两家银行的活期存款下调0.05个百分点至0.05%,而各期限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则下调0.15-0.25个百分点不等。其中,三年期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调整幅度最大,均下调了0.25个百分点,分别降至1.25%和1.30%。此次存款利率下调并非突发事件,而是在市场预期之中。事实上,早在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就已宣布推出包括降准、降息在内的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自去年以来的第三轮存款利率下调。此次存款利率下调将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多方面影响。对储户而言,存款收益进一步下降可能促使部分资金寻求其他投资渠道;对银行而言,降低存款利率有助于缓解利息支出压力,提升盈利能力;对实体经济而言,存款利率下调有望通过传导机制带动贷款利率下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金融界)
02
金融业迈入AI时刻 中小机构恐面临生存危机
5月22日,在晨星(中国)2025年度投资峰会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陈文辉表示,随着大模型技术成本骤降与智能化突破,2025年或成AI重塑金融业格局的“诺曼底时刻”,中小金融机构若错失转型窗口恐面临生存危机。陈文辉指出,在传统金融体系中,各类金融机构分工明确,国有大行、中小银行及农村金融机构各自承担差异化职能。监管机构批准设立的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金融机构,曾有效填补了“三农”和普惠金融领域的服务空白。然而当前AI技术的突破性应用已打破原有市场格局:大型银行依托智能化技术实现服务下沉,通过远程风控、智能客服等技术手段显著降低运营成本,使其在传统中小金融机构的优势领域具备商业可持续性。这使得中小金融机构面临严峻的市场挤压风险。同时,他对金融业拥抱AI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怎么样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二是加大AI人才培养与使用力度。三是高度关注AI运用风险。四是金融资源应向AI领域倾斜。(新浪财经)
03
《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5》发布 挑战和机遇并存
5月17日—18日,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召开。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丁志杰发布《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分析了当前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全面梳理了2024年金融体系六大核心组成部分的建设情况,并从改革、监管、开放等方面对未来的金融体制改革做展望。从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来看,首先,外部形势严峻复杂,全球经济波动加剧,国际贸易秩序重构,地缘风险开始上升。特别是美国关税政策的“不对等”,带来了新的挑战。其次是金融安全与监管领域的问题,包括各国监管改革尤其美国监管改革会对全球金融体系稳定的影响。数字货币领域一系列进展也对传统金融体系构成挑战。丁志杰认为,这一轮挑战中也存在机遇,即未来金融体系可能面临一系列深层次重构。此外,科技革命正在加速金融竞争格局的重塑,包括AI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当前全球金融体系进入技术更新迭代的周期。(东方财富网)
04
泛海控股1.46亿美元私募票据兑付日期再次延期
5月21日,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披露其境外全资附属公司发行的美元私募票据兑付情况。公告显示,本次涉及的票据本金为1.46045亿美元,该公司曾于2024年11月22日将兑付日期延期至2025年5月20日兑付,如今再次违约。考虑到公司目前流动性安排和资产优化处置进展,该笔票据未能如期于2025年5月20日兑付。公司将继续与票据持有人就偿还方案进行友好协商,并计划将该笔票据进一步延期至2025年11月23日前兑付。(金融界)
05
财政和经济前景恶化 穆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公司5月16日宣布,由于美国政府债务及利息支出增加,该机构决定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同时将其评级展望从“负面”调整为“稳定”。穆迪当日发布公告说,评级下调反映出过去十多年来美国政府债务和利息支付比例升至显著高于拥有类似评级国家的水平。穆迪认为,持续的大规模财政赤字将进一步推高政府债务和利息支出负担。与美国以往以及其他高评级主权国家相比,美国财政状况很可能会恶化。由于惠誉和标准普尔已分别于2023年和2011年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美国在三大主要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中的主权信用评级均失去了Aaa的最高等级。数据显示,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总额目前已超过36万亿美元,仅今年6月就有6.5万亿美元的国债到期。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2025财年上半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已超过1.3万亿美元,为半年度历史第二高。(新华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